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范康:我所知道的王任重
點擊:5023  作者:范康    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3-02-07 11:38:06

 

 

直接接受毛澤東熏陶

 

《毛澤東傳 (19491976)》敘述毛 主席1961923日、24,在武漢會見來華訪問的蒙哥馬利元帥的情況時寫道:“在第二次會見中,蒙哥馬利問毛澤東的繼承人是誰。毛澤東說:‘很清楚,是劉少奇,他是我們黨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蒙問:‘劉少奇之后是周恩來嗎’毛:‘劉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其實后面還有內容。記得在毛主席這次會見后不幾天,我在中宣部17級以上黨員干部會議上聽傳達,會上宣讀的是談話記錄稿。毛主席說罷“劉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稍停了一下,指了指陪同在側的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說:“也說不定是他。”我當時心頭微微一震。我是從湖北武漢調來的對毛主席談到王任重自然多了一分留心。不過細細一想,這只是話趕話,順便說說而已。然而從中也多多少少看出王任重在毛主席心目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早年在湖北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王任重是在武漢同毛主席直接接觸而逐漸關系密切起來的。毛主席很喜歡武漢這個城市,尤其是武昌東湖梅嶺那片臨水幽靜之地。全國解放以后他去過很多次,大都住在那兒。王任重作為武漢市、湖北省黨的主要負責人,因緣際會,能夠更多地接近毛主席。王任重思想敏銳,工作勤奮,為人耿直,心胸坦蕩,對上不諂,對下不橫,直率敢言,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能和盤托出個人的不足和失誤。更重要的是,他堅決執行毛主席、黨中央的路線,在具體實踐中還有所發揮。所有這一切使他贏得了毛主席的賞識。

 

王任重同毛主席直接接觸始于19532月。那是毛主席第一次到武漢視察,停留了四天。王任重參與接送、陪同、匯報、商討,多次同毛主席在一起。經過多年黨的政治生活鍛煉,王任重嚴格遵守紀律,從不輕易談論中央領導人的言行。事隔多年之后,我曾經向他問起最早同毛主席接觸的情況他仍然語焉不詳,只說了兩點:一是主席聽匯報,不喜歡你照本子念,而是他向你提問題,讓你回答。二是主席聽了一個街長匯報,說那個同志能天天同群眾在一起,太好了。19831221,為紀念毛主席誕辰90周年,王任重根據自己的日記,整理成一篇題為《毛主席第一次視察武漢》的文章,公開發表,才算是全面袒露了事情的經過。他寫道:“一九五三年二月十六日,今晚十一時三刻,毛主席到達漢口大智門車站,我和中南局李先念、李雪峰等同志去迎接他。這是我第一次和毛主席握手談話,心情的激動,可想而知。”“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日,早晨八時,主席的秘書打來電話,讓我帶一個街長去向主席匯報街道工作。我立即找到大智街的街長陳光中同志,帶他去見主席。我告訴陳光中同志不要緊張,主席問什么就如實地講什么。主席問了街道居民生活的情況街道的組織和工作情況。主席聽了街長的匯報后,滿面笑容地說:我非常羨慕你的工作,每天跟群眾打交道,最有意思。”最后,他總結一句:“這幾天我的精神很緊張,但又很愉快。主席的談話和他平易近人的作風,使我受到一次寶貴的教育。”同偉人初次為時不短的共同活動,對王任重的思想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大大激發了他的優秀潛質,逐漸形成有很大吸引力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風貌,一直保留至終。

 

 

1988 3  ,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開幕會,左起:錢學森、李先念、王任重、方毅

 

優良的思想作風

 

這從王任重晚年在中南海懷仁堂講黨課一事也可以看出來。19917,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舉辦系列黨課講座。聽課人是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部、局兩級領導干部。任重同志擔任第三講,題目是《關于領導作風問題》,時間在5日上午。一些老同志聽到消息也趕來了 ,同在職的中青年干部一起從頭至尾興致勃勃地聽著。王任重按照他一貫的作風,拿著一兩張紙寫的提綱,看也不看,直視聽眾,娓娓而談。他滔滔不絕講了兩個多小時,一共分四個問題:第一,堅持民主集中制;第二,黨委書記要學會當“班長”;第三 ,開展批評 與自我批評;第四,讀書、談心、想問題。深刻的道理通過許多具體事例像春風化雨一樣滲透到人們的心田里。那些不太熟悉王任重經歷的四五十歲的聽眾,饒有興趣地聽著他的講話,深深折服于他的閱歷、智慧、知識、坦誠和口才。至于對王任重有許多了解的老同志更是品味到了他話語中的深沉內蘊。第二天的《人民日報》罕見地刊登了一篇特寫,專門報道這次的黨課。記者寫道:“近兩小時的黨課,大家自始至終情緒飽滿。最后,王任重同志在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中走下講臺。記者耳邊不斷聽到這樣的話:‘受教育,講得好講得好’‘這樣的黨課應當多講多聽’”這堂黨課的魅力在于,王任重不是空洞說教,也不是高高在上教訓人,而是把自己放在同聽眾同等的地位,現身說法,解剖自己,重在感染和啟發。無疑這是他在用合格的黨員領導干部標準審視自己豐富的經歷,啟迪后來人。

 

王任重在講黨課時,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在北京聽到一種說法我到外地也聽到了。我們黨不是有三大作風嗎?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現在有人給改成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有沒有這樣的不良現象呢確實是有的。我看這是一種腐敗現象,必須下決心去加以克服。”三大作風在有的人那里變了樣,甚至變了質,這當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對領導干部來說,更是如此。有些人口頭上還講一講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連提都很少提。他們熱衷于吹噓自己的政績,不愿意認真檢查缺點錯誤,更是聽不得一點兒不同意見。領導干部在組織生活會上,坦誠地、深刻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已經不容易了公開揭露自己的缺失更是難得。王任重令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從來不替自己評功擺好,不吹自己的“過五關,斬六將”,談到個人總愛說不足、缺點和錯誤。他是少有的敢于公開作自我批評的高級領導人中的一位。就我接觸的情況來說,他幾十年來一貫如此。

 

我們知道20世紀五六十年代熱風日熾的時候,特別是1958,王任重主持工作的湖北是十分活躍的。提出搞“試驗田”,風行全國。小麥畝產放衛星同一兩個尖子省爭雄。“共產風”起來了 , 湖北省委為實踐“工作、 學習、寫作三結合”而成立的寫作組(筆名龔同文)發表一篇文章,宣揚馬雅可夫斯基詩中講的,個人擁有的除了一把牙刷,別無他物。當時連我們這些熱情洋溢的青年共產黨員都大吃一驚。大煉鋼鐵,機關里建小高爐,把好好的鐵柵欄都拆了。這一切,同王任重聞風而動、一度熱衷高指標的指導思想是大有關系的。但是,他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改起來也是雷厲風行。首先是敢于承認錯誤,不怕公開露丑。王任重在1959年廬山會議小組會上發言檢討湖北的浮夸風、共產風、強迫命令風,心情十分沉重。他承認“對所謂勝利估計錯誤,是盲目性,主觀主義沖昏頭腦”還表示:“不要怕錯誤說多了,影響積極性。講靖楚,出點冷空氣,說右傾,我也不怕。”宋平同志同他一個小組,當時聽了,40余年后還有深刻印象。1960年夏天,王任重給湖北省委、武漢市委領導干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讀書班作輔導報告講了好幾次。每次談到前一兩年,總是說頭腦發熱,違背經濟規律,走了麥城。我們聽得多了,他話一開頭,人們便知道下文。不過次次都能感受到他的直率真誠。兩年以后,王任重在湖北省委擴大會議傳達七千人大會精神的講話中又說:“像1958年的浮夸風,湖北省在全國是帶頭的省之一。我和《人民日報》的同志說,1958年我們天天登報,出了風頭;現在看來,我們出了丑。浮夸風我們在全國帶了頭。”

 

在毛主席面前,王任重也不隱諱工作中的問題,連因此遭遇的尷尬不快,都能如數家珍,一一道來。我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聽他講過同一個故事。那是在1959622,王任重奉毛主席之命,陪他回韶山的列車上。兩人從深夜11時一直談到次日凌晨2時半。王任重說他最近到麻城、新洲參加勞動,看到農民面有菜色。去年大豐收,為什么群眾反倒挨了餓呢說明我們工作上出了問題。又說在麻城和縣委書記一起在棉花地里鋤草。縣委書記給群眾介紹,這是我們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同志和我們一起勞動,說完他就帶頭鼓掌,可是群眾的掌聲稀稀拉拉,并不熱烈。因為那個時候,大家吃不飽飯,對我們有意見、不滿意。當時我心里很難過。毛主席聽了哈哈大笑。

 

這里還可以列舉一件事說明王任重的為人,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如何嚴格。三年困難時期的1960武漢市有一次突然發現只有夠一天的存糧,兩三天以后才能有糧食運來。一兩百萬城市人口張嘴要吃飯呀,如何是好市領導急得火燒眉毛,想不出辦法。正好這時四川支援上海的運糧船只路過武漢,他們便扣了下來,以緩一時之急,打算過幾天就補上。中央有關部門聞訊,進行追究。王任重對此事一無所知,武漢市事前并未向他請示報告。問題出來后,他主動站出來承擔領導責任,向中央作了檢討。我過去聽王任重作報告,就此事談到自己犯了錯誤,一直以為是他拍的板。最近向熟悉內情的人了解,才得知原委。在讀《資治通鑒》的筆記中,王任重多次寫到,領導干部要正確處理同下級的關系,“必須推心置腹”,“要愛護下級的威信”,等等。在扣糧事件中為好心辦錯事的下級攬過,也說明他的可貴品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王任重調到中央工作,任書記處書記兼中宣部部長,官高位尊,赤子之心如故。大會小會上只要提到“大躍進”那些事,我們總會聽到他作自我批評之聲。別的方面如有認識不當或處理不妥之處,王任重照樣不留情面剖析自己,進行檢討。1981年的一天,他向出席全國文聯擴大會議和其他有關會議的同志們作報告,談到了當時審判“四人幫”的熱門話題。他說,在中央討論如何處理時,我主張對江青這樣的元兇應該最嚴厲處置。聽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意見,才認識到這種看法偏激、短視。你看,他在1000多位黨內黨外的同志面前,不是吹自己的“高明”,而是講自己的差錯。我在場聽到周圍的反映,不少人表示,這位領導人敢于暴露思想,揭己之短,肝膽照人,是可以信賴的。

 

相知的贊譽

 

王任重的優異之處突出鮮明,人們稍一接觸便會有明顯的感受,那些同他長期共事過的人理解就更深刻了。

 

他的老上級李先念同志在1992416日著文稱贊他“大公無私 ,光明磊落 ,敢于直抒己見,善于團結干部,關心群眾疾苦,是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密切聯系群眾的楷模”。“工作中出了問題,他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自我批評,決不貪功諉過,粉飾太平。”“他從來不拉山頭,不搞宗派,一貫堅持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對干部一視同仁,無親無疏。所以,許多同志都愿意與他共事。”“他平易近人,經常深入基層,喜歡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界人士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他提倡群言堂,反對一言堂。遇事同大家商量,集中集體的智慧。愈是有不同意見,他愈是虛心傾聽,啟發大家暢所欲言,敢于爭論,以便實行正確的決策。有時人家也會對他有偏激、過頭的批評或指責,但他從不計較,更不會‘秋后算賬’,給別人‘小鞋’穿。”最后,李先念同志總結一句:“任重同志一生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一身正氣,不諂上而慢下,不見利而忘義,‘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徼名’。他是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受過王任重領導的原水利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同志,199447目在“王任重同志關懷長江治理開發座談會”上指出:“任重同志的最大特點是考慮大局。不管在什么崗位上,他考慮問題,部署工作,都是從我們國家的全局出發。在他任國務院副總理、政協副主席期間雖然他在中央是分管一個方面的工作,卻總是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從來不過分強調自己主管單位的要求。”“任重同志善于抓關鍵。在任重同志領導下工作都會體會到,他的領導一般顯得很輕松,但決不是一般化,更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因為他主要抓大事,抓關鍵,具體的工作放手讓下面同志做。”“任重同志很善于當好班長,成為黨委一班人的團結核心,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以完全平等的態度對待黨組成員,有不同意見可以在會上討論,也可以個別向他直接提出,他可以改變自己原來的想法,做到從善如流,并且積極支持黨組成員的工作。”“任重同志有很強的原則性。他作風民主,能傾聽各種意見,同時他又是堅持原則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態度鮮明,能做到林則徐所說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陶鑄夫人、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曾志同志在回憶文章中,贊揚王任重,說:“雖然他深得毛澤東賞識,但他卻不特別在意這一點。不了解任重的人可能會覺得他有些清高,那實在是由于他拒絕庸俗之故。任重與人交往如清風幽蘭,再好的朋友也是君子之交,從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那一套。”任重同志“深思熟慮,多謀善斷,平和沉穩;更富于理性卻又不失感情色彩。他深沉卻又純真,從不記人之過,只有觀點上的分歧而絕無私人的怨恨。他從善如流,心口一致,是少數幾個敢在毛澤東面前講真話的人之一。”“他不是那種整天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者,不僅工作干得出色,而且興趣廣泛,張弛相濟,凡事舉重若輕。”

 

這些都是深知王任重為人的平心之論,堪稱權威評價。

 

創造性的工作

 

正是因為王任重具有這樣多方面的優點,他在主管的地區、部門總是能夠建立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緊緊抓住大事不放,組織力量攻克關鍵,通過創造性的領導工作,取得優異的成就。

 

王任重在湖北當了那么多年省委一把手,沒有批過一張談錢要物的條子,而是把精力集中到謀劃如何把農業生產搞上去。實事求是地說,他主事時期的湖北農業,發展是快的,對國家貢獻是大的,名次在全國是居于前列的。即使在1958年那樣大折騰,遭到嚴重損失之后,兩年多便恢復過來了。19626,為了找到一條調動農民積極性,盡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路子,王任重(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兼湖北省委第一書記)跟陶鑄(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報送中央,毛主席在批語中連用兩個“馬克思主義的”形容詞,給予肯定和贊揚,并作為中央文件發到全黨。可惜在北戴河會議以后,這些好主張就被棄之不顧了。1966,王任重到湖北孝感蹲點,研究農業機械化問題。他在廣泛總結農民群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根據中國的國情,許多地方特別是一些平原地區的農村,農民對機械化的要求往往首先是排灌機械化通過機電排灌帶動農村的機械化和電氣化。這一創見突破了蘇聯農業機械化的固有模式,得到中央的高度評價,并通報全國各地。不久召開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現場會議推廣湖北的經驗,帶動了華北平原農村的機械化和電氣化。

 

在兼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期間,王任重為解放思想、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肅清思想文化戰線“左”的錯誤思想影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又根據鄧小平《關于思想戰線上的問題的談話》,努力糾正思想和宣傳文化戰線領導上的渙散軟弱狀態。他還同文藝界各方面的人士接觸,包括個別征求意見然后在19805月全國文學期刊編輯工作會議上提出,關于文藝工作的方向和任務,“是否就提‘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兩個月后,《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正式宣布中央確定這是文藝工作總的口號。同年11月末,中紀委常務書記黃克誠在一個會議上講話,就全面正確評價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提出重要意見,糾正了一些錯誤看法。王任重敏銳地認識到這個講話的巨大作用,迅速促成其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產生廣泛影響,進一步促進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統一。

 

 

1992  1  1  ,王任重 ( )與范康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合影

 

1988年春天起王任重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崗位轉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協助李先念主席主持工作。他以一貫的坦誠,同黨外朋友肝膽相照。無論是開會或者個別交談,他都是直抒胸臆,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同時讓人暢所欲言。他面帶微笑,耐心傾聽,最后兩三句輕言細語,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就把問題解決了。19909,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生態學家侯學煜考察了安徽巢湖的污染問題回來,提出要向王任重匯報。當我報告此事時,王任重說,環保是個新問題、大問題,我一定要聽。我陪侯老到王任重家里。侯老在地毯上攤開巢湖全圖講起來,王任重也興趣盎然地蹲下來邊看邊聽。談到興奮處,侯老說開了:“我這些情況是挨家挨戶到農民家里聽來的。他們看我是個普通老頭,什么話都愿意說。”講到這里,他伸出手指頭對著王任重說:“你們當大官的是聽不到這些真話的。”王連連發笑。事后侯老對我說:“任重同志能聽得進意見。”王任重非常重視黨和政府聽取各界人士和黨外朋友的意見。他聽到我反映一些委員的意見后,立即親自寫信向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建議,改變在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一字不提列席的全國政協委員的情況,應該特別加上“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的字樣,以便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發揮協商民主的作用。國務院接受了他的意見,19913月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起就這樣改了,迄今已形成慣例。這看來好像是一件小事,實際上是我國政治民主程序上的一大進步。

 

又讀又想又寫

 

王任重在湖北曾經對干部提出兩項響亮的要求,一個是:讀書、談心、想問題;一個是:工作、學習、寫作三結合。自己一直身體力行。

 

他酷愛讀書,書房里圖書滿壁。古籍如《資治通鑒》,今書如《大國的興衰》,經常研讀。他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而是帶著社會主義建設和個人工作中的問題去讀也不是囫圇吞棗,而是細想精研,并把心得寫下來。他在1961年、1962年讀《資治通鑒》 的《讀書筆記》后由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于1990年公開出版)中說:“我一直在提倡這種又讀又想的學習方法 ,我以為這是一種好方法。讀,好比吃飯;,好比消化。不讀書,等于不吃飯;只讀不想,等于吃小米,拉小米。人的身體缺乏營養自會害浮腫病、干瘦病,人的精神缺乏營養同樣會害干瘦病的。”他明確建議干部“一天至少讀書一小時”,讀了要多想,“三思而后行”。還要交友及談心。按照王任重親身的實踐,“又讀又想”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展開為“又讀又想又寫”的方法。19806,他在中宣部黨員輪訓班開學典禮上講話,說:“學習是為了工作,寫作也是為了工作。搞宣傳工作,一是靠嘴,一是靠筆。過去我在湖北省委的時候,我們搞了一個寫作組叫‘龔同文’寫了一些頭腦發熱的錯的東西,也寫了一些有用的東西。錯了就改正,不要怕。毛澤東同志提倡第一書記不僅要審查社論,而且要自己動手寫社論。過去有些重要的文章,一些重要的社論,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寫的。我們做宣傳工作的同志要是不講、不寫,那怎樣做宣傳工作不僅要讓別人寫,自己也要寫,不會寫就練。寫東西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我們寫東西,要力求符合實際,力求避免片面性,力求多一點辯證法。要寫短文章,千把字,一篇文章講一個問題。要旗幟鮮明,要生動,要潑辣。”王任重的許多重要文稿信件,都是自己動筆,不要別人代勞。他到外地考察,廣泛接觸干部群眾,聽到不少意見建議,對執行大政方針和重要政策有所感觸,回到北京必定獨自關門,給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寫信,反映情況,有所建言。如果把他的這類信件收集起來,足以編成一本書。19875,他去湖北小住。我因有工作向他匯報,從北京趕去。一見面,他就拿出一疊有三十幾頁的紙本交給我,讓我看一看帶回去。我翻開一看,只見每頁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工整的鉛筆字。原來是他有感于時事,用幾天工夫寫作的一篇題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大文章,后來發表在同年第9期《紅旗》雜志上。

 

19586,當時的《新觀察》 編輯部寫信給王任重,希望他提供幾篇日記給刊物發表。王任重寄去195511月的《幾頁日記》,加了一個頗長的前言。文如其人,王任重用平實生動而又不乏幽默感的語言,講述他寫日記的經歷以及對日記的作用和處置的觀點。他說,當學生的時候就養成這個習慣。抗戰時期,經常行軍,“跑敵情”,為了保密起見,把已經寫的日記燒掉了,沒有再寫。“從1948125日起到現在,已經十年多了,寫了幾大本。重新翻一翻,對自己說來是很好的。從上面可以發現自己思想上的某些錯誤,生活上作風上的某些缺點,還可以發現自己是如何向自己的錯誤進行斗爭的。我記下了若干次黨的會議的精神和毛澤東同志的指示。還在日記本上寫了一些雜感,包括讀小說、看電影的雜感……這一切都是為我自己寫的,順便寫來,不大講究文法修辭,也不講究什么邏輯性。”又說,“日記是自己生活的實錄對于自己的修養是有好處的。雖然說,‘事無不可對人言’,但是日記對于別人是不公開的,甚至對于自己的愛人也不愿意公開。不管這種心理對不對,但這是事實。”接著說,《新觀察》編輯部提出要發表日記的使人作難的要求,“既然不愿意讓別人看,哪還能發表呢?但既然答應了,為了不失信,只好找幾篇能夠見人的日記,讓《新觀察》去選擇吧。”“我是這樣看的,如果是為了發表而寫的日記,未必是好的日記;但是寫得好的日記,未必一定是好的文章,而且對于讀者來說未必一定有好的影響。”最后表示:“日記選擇幾篇發表,這是一種例外,我的日記還要繼續寫,但是不準備發表。”年過古稀,王任重依然堅持寫日記不輟。只是由于工作繁忙加上精力受限,往往隔幾日簡略記一記,像個提綱。1990年冬天,我隨同他訪問巴基斯坦。在卡拉奇的某夜閑談中,他慨乎言之,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擠出時間,把那些富含重要內容的日記,特別是同毛主席多次長談、聊天的記載,通過回憶,詳細整理出來,供作歷史資料。可惜天不假年,王任重在19923月緊張籌備全國政協七屆五次會議之際,突發心臟病,逮然辭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不然的話,廣大讀者可以在類似《毛澤東傳》這樣的權威著作中,看到更多援引《王任重日記》的中國政壇重要史料。

 

彈指之間,王任重同志已經故去22年了。他的身影不時浮現在我面前。19923,我在《人民日報》發表過一首悼詩,9月又有一首七絕。現在引錄如下,以體現無盡的思念。

 

()

 

316日晨,王任重同志遽爾辭世 ,18日黎明忽來夢中,瞬息即逝。醒后悵然久之。起而凈身更衣,赴北京醫院護送任重同志遺體至八寶山火化。歸來有作。

 

夢里逢君驚春曉,潔衣索食送君歸。

黃鶴樓下識坦誠,自玉階前嘆鼓吹。

政經文法費籌劃,民族國家憂安危。

老來更壯鴻鵲志,此心不渝到成灰!

 

()

 

922~23 ,先后在武漢長江大橋和宜昌三斗坪江面上參加撒放王任重同志骨灰儀式,歸來于24日夜宿武昌東湖,有感。

 

汽笛長鳴淚眼瑩,大江涌浪接忠靈。

桂花小路人無跡,勁竹年年一色青。

 

作者:范康;來源:舊報刊剪輯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范康:我所知道的王任重

    2023-02-07
  • 內容 相關信息

  • 范康:我所知道的王任重

    2023-02-07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