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田翼然 田開硯:錚錚硬骨 誓死堅守——邵伯保衛戰紀念碑碑文敬讀
點擊:4170  作者:田翼然 田開硯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4-30 08:35:42

 

1.jpg

 

邵伯保衛戰紀念碑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紀念碑呈六棱形,象征蘇中“七戰七捷”中的第六次戰斗,三面鐫刻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題寫的“邵伯保衛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底座正面刻有《邵伯保衛戰紀念碑銘文》,全文如下:

邵伯保衛戰是蘇中“七戰七捷”的第六戰。
一九四六年七月,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挑起全面內戰,向我解放區進犯。八月中旬,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五師集結于仙女廟、宜陵一帶,準備進攻邵伯,奪取高郵、寶應,繼而攻占華中解放區首府“兩淮”——淮安、淮陰,妄圖切斷我蘇中兩側的聯系,達到各個擊破,圍殲我軍的目的。為粉碎敵人陰謀,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和蘇中第二軍分區部隊奉命堅守邵伯。
八月二十三日拂曉,敵二十五師在飛機、炮艇的掩護下,瘋狂的向丁溝、喬墅、邵伯全面進攻。我軍在邵伯南大王廟、運堤西寺、公路洋橋、南圈門外以及喬墅等地,和數倍于我之敵展開激烈爭奪,白刃拚搏,多次擊退進犯之敵。我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抗擊敵人三個旅從陸地和水上的瘋狂進犯,殲敵兩千余人。二十六日下午敵狼狽敗逃。我軍勝利地保衛了華中戰略重鎮邵伯,創造了解放戰爭初期華中戰場陣地防御戰的范例。
邵伯保衛戰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是粟裕司令員等領導同志高瞻遠矚,成功地運用了“攻黃救邵”戰術的結果,是我軍指戰員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廣大軍民同仇敵愾,團結奮戰的結果。
是役,我軍傷亡一千余人,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江都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

 

碑文以翔實的語言敘述了邵伯保衛戰的歷史背景、戰斗過程及偉大意義,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一)

 

1946年6月底,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公然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7月初,國民黨軍第一綏靖區司令湯恩伯指揮5個整編師共12萬人的兵力,向蘇中解放區發起進攻。

 

根據中央軍委“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的指示,從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在粟裕司令員指揮下,在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下,華中野戰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法,在蘇中的如皋、泰興、海安、邵伯等地連續作戰七次,每戰皆勝,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

 

邵伯地處京杭運河沿線,是水陸交通要沖,更是華中解放區首府淮陰南部的門戶。邵伯保衛戰不僅關系到蘇中地區戰略態勢的穩定,更關系到我軍東線殲敵戰役的順利進行。

 

鑒于敵強我弱的態勢,以及邵伯地區河溝縱橫,水網交錯的地形特點,粟裕作出“應采取各團輪番守備的方式,依靠陣地,作短促的反突擊以擊退敵人”的作戰方針。

 

戰前,粟裕還對兵力部署、陣地編成和火力配系作了明確指示。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的4個團(第82團、第84團、第87團、第89團)和蘇中第2軍分區的2個團(第4團,第5團),共3萬余人,部署在邵伯-喬墅-丁溝一線,重點扼守橋梁、渡口和便于敵渡河的地段。

 

其中第4團防守邵伯,1營堅守南圈門至仙邵公路,洋橋以西地域,2營堅守運河大堤及西寺地域,3營在洋橋以北、邵伯正北及東北地域,并派出一部在昭關壩對湖面警戒,圍繞水陸通道,構建有重點的環形防御部署;第82團作為邵伯“縱深”防御部隊,兼顧邵伯湖東警戒任務。第5團和第84團防守喬墅一線,第87團部署于喬墅以北楊莊一線,第89團部署喬墅以東丁溝鎮方向,作為預備隊,相機支援邵伯。

 

第10縱隊的基本指揮所設在江都真武,由謝祥軍司令員、劉培善政治委員指揮,在邵伯設前進指揮所,由常玉清副司令員坐鎮指揮。

 

(二)

 

1946年8月23日拂曉,敵軍向邵伯、喬墅發起猛烈進攻。我軍充分利用河流水障,依托陣地阻止、殺傷、分割進攻之敵,堅決、果斷地實施反突擊。

 

在邵伯方向,敵軍分三路向西寺、運河大堤和洋橋陣地同時展開攻擊。第4團指戰員英勇抵抗,擊退向西寺、運河大堤進攻之敵。洋橋的橋南防御陣地被敵攻破后,擔負守備任務的2連撤退至橋北組織防御。

 

在喬墅方向,第5團2營擊退敵軍9次突擊,因通訊線路被炮火摧毀,聯絡中斷,被迫撤至喬墅河北,喬墅河南防御陣地被敵軍攻占。子夜時分,第5團因傷亡嚴重,撤出陣地,由第87團接替其防御任務,并在喬墅河北組織機動防御,以集中“添油”方式恢復防御能力。

 

8月24日,敵軍持續不斷地向喬墅發起攻擊,企圖迂回側擊邵伯。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我軍在喬墅河北廣泛地實施機動阻擊、機動伏擊,打擊從翼側實施迂回之敵。

 

進攻邵伯運河大堤的敵軍,在兩次突擊失敗后,便運用火牛陣,將十幾頭水牛作前鋒,在牛尾綁上飽蘸煤油的棉花,點燃后,驅牛猛沖,“敢死隊”緊隨其后,同樣被我軍擊退。

 

在洋橋陣地,我軍打垮敵軍四次強渡,守住了陣地。七連連長孫春度一邊在戰壕中指揮戰斗,一邊端著機槍掃射,給登船強渡的敵軍以重創。為殲滅沖到工事前的敵軍,劉慶明、張正慶抱敵拉響手榴彈,用血肉之軀阻敵進攻。

 

在西寺陣地,我軍靠前部署兵力,充分利用敵背水作戰,后續不繼的有利條件,提前實施反突擊,殲滅上岸之敵,并擊毀敵兩艘炮艇,確保陣地屹立不動。

 

8月25日,敵軍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運河大堤的邵伯南圈門。我軍充分利用既設陣地,白刃格斗與火力殺傷相結合,挫敗敵人的持續、猛烈進攻。5連連長吳增富頭部負傷,血流不止,仍堅持指揮,終因失血過多倒在戰場上。高玉新、沈富金、陳耀華等人組成敢死組,堅守運河大堤東西兩側的地堡,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用地雷遲滯進攻,打冷槍消耗敵人,充分發揚了與敵人拼到底的革命精神。

 

在西寺陣地,敵軍在炮艇掩護下,組織“敢死隊”乘坐6只小木船突擊強渡。6連副連長王錫寶跳出戰壕沖到湖邊向敵船投擲手榴彈,戰士們緊跟其后,向敵船投擲密集的手榴彈,將其擊沉、擊退,并與登陸之敵展開白刃格斗。戰至午夜,第4團傷亡過半,第89團奉命接替其防御任務。

 

8月26日拂曉,師長黃百韜親自督戰,敵軍沿運河大堤再次向邵伯發起猛攻。第89團頑強抗擊,2營5連1排指戰員全部犧牲。當5連陣地被敵突破后,4連指導員蔣井深率領2排反擊奪回陣地時,不幸中彈犧牲,班長胡青云兩腿被炸成重傷,仍抱著機槍對敵射擊,流盡最后一滴血。我軍指戰員錚錚硬骨、誓死堅守,惡戰3小時,予敵重大殺傷。

 

因華中野戰軍在如黃路戰斗中取得重大勝利,敵軍側背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全線撤退。

 

(三)

 

“兵民是勝利之本”。1946年8月中旬,為做好戰備工作,爭取邵伯保衛戰的勝利,江都縣委加快土改步伐,滿足貧雇農獲得土地的要求,以打下自衛戰爭和原地堅持斗爭的群眾基礎。

 

“前方打仗、后方分田”,“一面分田、一面支前”。在土改運動中,廣大貧苦農民分得耕田和農具,一批積極分子當選為基層干部;在經濟、政治上獲得翻身解放的人民群眾革命激情高漲,參軍入伍、踴躍支前。

 

早在全面內戰爆發前的6月10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緊急指示:“改造地形,準備糧草,做好自衛戰爭的各項準備。”8月5日,蘇中第2軍分區成立后勤司令部,并在邵伯建立后勤聯絡站,組建土工隊、運輸隊、擔架隊等支前分隊。

 

為構筑堅固的防御陣地,邵伯人民貢獻了大量木材、石材、蒲包等建筑材料,甚至卸下自家的門板,扛到前線去。土工隊配合部隊工兵分隊構筑工事,設置障礙。國民黨軍飛機白天襲擾影響進度,土工隊便夜以繼日地挑燈夜戰。

 

邵伯保衛戰期間,大量的補給主要靠臨時前運,邊打邊補充,加之戰斗激烈,運輸任務十分繁重。運輸隊冒著槍林彈雨,肩挑背扛,將武器彈藥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沿陣地,保證前線不缺彈,不缺糧。

 

及時后送傷病員對于保持和恢復部隊戰斗力極為重要。當前線傷亡人員較多時,邵伯鎮書記顧維衡輾轉各村調集人員補充擔架隊,鎮長楊祖彤(女)帶一個警衛員在鎮上挨家挨戶敲門,動員群眾將重傷員及時抬下戰場。幾乎可以這樣說,邵伯保衛戰勝利是靠老百姓用擔架抬出來的。

 

(作者:田翼然,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田開硯,揚州市級機關工委紀監干部;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