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王仁山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未能實現全殲美陸戰一師戰役目標的三大因素
點擊:4045  作者:王仁山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7-19 07:55:33

 

1.jpg

謹以此文紀念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字70周年!


如果志愿軍9兵團發起總攻后不出現一場罕見的暴風雪,如果作為預備隊的26軍如期到達預定作戰位置,如果美軍南逃時必經的水門橋被炸后修復不了,長津湖戰役時美軍陸戰1師一定逃不脫被全殲的命運。

我當然十分清楚,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業已發生過的事情,是怎樣就怎樣,以“事后諸葛”的眼光來假設將是徒勞的。

雖然如此,我還是忍不住想說說這“三個如果”。這是因為,對于抗美援朝戰爭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盡管毛澤東主席已有定論:“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和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但是,由于9兵團的戰斗傷亡和凍傷亡達到44000余人,占總人數近三分之一,并大大超過了美軍的傷亡。這一冰冷、沉重的數字,使得一些人認為9兵團是失敗的,而美陸戰1師突破志愿軍的包圍撤退,才是勝利者。

筆者提出“三個如果”,是想告訴一些人,長津湖戰役9兵團的確未能實現全殲美陸戰1師的既定戰役目標,但在總攻時暴風雪突至、26軍集結時遭空中轟炸未能如期趕到、水門橋三炸而復通等多重不利條件下,仍以悲壯、慘烈、巨大的犧牲為代價,取得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出三八線,一舉扭轉朝鮮戰爭不利局面的戰略性勝利,是極其不容易的。這就恰如二戰時蘇聯紅軍在抵抗德軍入侵時,取得偉大勝利而同時付出巨大犧牲一樣,其勝負不可簡單用戰場傷亡數字來衡量。

第一,如果9兵團發起總攻之日沒有那一場罕見的暴風雪


網絡中,不少網友議論,面對嚴寒冬季的到來,當年就不該讓9兵團貿然進入朝鮮,更不該輕易在長津湖這樣的高寒地區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王牌陸戰1師交鋒。

然而,戰爭是不會讓一方隨心所欲地選擇所希望的季節、地域和對象的。當時面臨的局勢是: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指揮1.8萬多美軍陸戰隊員在仁川登陸成功后,趁勢挾威越過三八線猖狂北犯。僅僅4天后的9月19日,朝鮮首都平壤就陷落。10月25日,當志愿軍入朝第一戰役打響后,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全線推進,揚言要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統一朝鮮半島。

若是聽任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開進到中朝邊境,然后在江界封口,我后續志愿軍再想入朝支援更加困難,一旦斷絕后援將對先期入朝的13兵團構成極大威脅。正是在如此緊急情況下,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急令9兵團入朝。

1950年11月5日,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命令:全兵團保持無線電靜默,20軍、27軍采用晝伏夜行的行軍模式隱蔽開進,26軍做預備隊暫留邊境臨江適時開進。一進入朝鮮,呈現在20軍、27軍面前的是滿目的高山峻嶺,莾莾雪原,氣溫低到零下20多攝氏度。行軍第一天,27軍就有700多人凍傷。對于在如此惡劣環境下,與美軍王牌陸戰1師作戰的巨大風險,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不可能未考慮,志愿軍總部和各級指揮員不可能未考慮。顯然,為了迅速阻擋美軍咄咄逼人的北進態勢,戰爭的決策者們明知代價會沉重,也決意要承擔風險,背水一戰。

20軍、27軍以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慨,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往無前精神,在惡劣環境下秘密穿插、迂回。為達到隱蔽接敵、實現突襲的效果,堅持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平地走山路,選擇最難走的崇山峻嶺;為避開敵人空中偵察和轟炸,堅持白天宿營,摸黑開進;嚴格管制燈火,不能生火做飯,餓了吃凍土豆,口渴了嚼雪。在克服一路風雪嚴寒、道路阻塞、疲勞饑餓九九八十一難之后,于11月27日前全部進入預定集結位置,各部隊在雪地潛伏10天以上,創造了數萬人神不知鬼不覺完成對美軍分割包圍的奇跡。

就在20軍、27軍秘密穿插、迂回、潛伏的同時,“聯合國軍”開始了全線總攻勢。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指揮美陸戰1師從咸興越過黃草嶺,進入長津湖地區,向江界方向推進:11月10日占據古土里,15日占據下碣隅里,25日占據柳潭里。自此,東線美軍陸戰1師主力已全部進入長津湖地區,在長約70公里的狹窄山間公路上擺成一字長蛇陣。為加強進攻力量,阿爾蒙德還命步兵第7師和步兵第3師迅速向陸戰1師靠攏。 

9兵團的作戰計劃是,20軍、27軍分別以美軍陸戰1師的兩個團和美步兵第7師的31團為主攻目標,爾后圍攻下碣隅里,繼而展開對逃跑之敵的圍追堵截。根據兵團部署,20軍軍長兼政委張翼翔指揮所屬各部隊和配屬部隊,如期完成了將美陸戰1師圍成4段的分割:即柳潭里至死鷹嶺為一段,下碣隅里為一段,古土里以北為一段,真興里為一段,并將美步兵3師7團阻隔于社倉里,以揮刀斬長蛇的氣勢布下“口袋”。像這樣被我軍關門合圍的敵人,解放戰爭時期多次出現,最后都以人民解放軍將所圍之敵聚殲而告終。

然而,這次卻出現例外。9兵團出國作戰,對于面對美陸戰1師和風雪嚴寒兩個敵人雖然有所準備,但真正到了戰場,美軍的無比強大和嚴寒的極其兇惡還是大大超出戰前的想象。特別是嚴寒,此前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雪地里穿插、迂回、潛伏,志愿軍雖有凍死凍傷的減員情況,尚還可以強忍,保持相當的戰力??墒牵驮?1月27日下午, 9兵團向被分割包圍的敵人發起總攻后,突然刮起昏天黑地的北風,下起四五十年一遇(有說百年一遇)的鋪天蓋地暴雪,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30°C以下,深夜甚至達到零下40°C以下。這種罕見的極寒天氣,給剛剛發起的圍殲行動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其災難性的破壞在于:一是由于極度寒冷,志愿軍的步槍、小型火炮等輕武器被凍壞。不少步槍被凍的拉不開槍栓,迫擊炮身管因寒凍收縮而填不進炮彈,許多炮彈引信不發火,發射炮彈七成不爆炸。要知道,為避免穿插、迂回中暴露行動企圖,20軍、27軍基本未攜帶重型武器裝備,投入戰斗完全要靠這些輕武器當家。二是由于出現極寒天氣,山土凍得極其堅硬,士兵隨身攜帶的小鎬、小鏟等工具,根本無法開挖掩體,更無法修筑防炮工事,使隱蔽自己成為重大問題,而美軍對我方表面陣地卻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炮擊,空中的飛機滿山遍野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在死鷹嶺地區,平均每半平方米就投下一顆炸彈,造成志愿軍的巨大傷亡。三是志愿軍本來占領有利地形處于居高臨下的優勢,而深雪和冰凌的阻隔,加上空中轟炸和地面炮擊,使得設伏于道路兩旁山頭的志愿軍接敵困難,手榴彈、步槍的投射距離夠不著,其擅長近戰、夜戰的優勢和輕武器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四是有些山頭如死鷹嶺、劍山嶺、荒山嶺、雪寒嶺等,本是風口之地,大雪突至使本來的嚴寒變極寒,超出了人的生存極限,致使 9兵團出現了3個“冰雕連”和為數不少的“冰雕排”“冰雕班”,非戰斗減員極其嚴重。這就是部分美軍能夠從志愿軍眼皮子底下僥幸脫逃的重要原因。

2.jpg

即便這樣,志愿軍仍然冒著極度嚴寒,冒著美軍飛機、大炮、坦克的猛攻,連續不分晝夜地頑強奮戰,使美軍遭到沉重打擊。11月28日,新興里美步兵7師31團3000多人被27軍239團殲滅,擊斃團長、繳獲“北極熊”團旗,創造了志愿軍在朝鮮場唯一全殲美軍團建制的戰例。29日,以英軍皇家41特遣隊為骨干,由英軍海軍中校德賴斯代爾指揮,古土里多國部隊臨時組成的特遣支隊900余人,急于北援下碣隅里被圍美軍,被20軍179團擊敗投降,俘敵240名敵軍,其中美軍160余人。當然,1營也付出犧牲27人的代價,入朝前進京受表彰的全國戰斗英雄、副營長毛杏表也壯烈犧牲。12月3日,89師265團3營在劍山嶺下追擊美步兵3師7團,將其一個營大部殲滅,生俘美軍80余人,斃敵200余人。

美軍被打蒙了,他們從未想過會被以輕步兵為主的志愿軍分割包圍,而且追擊十分強悍。美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不得不下令所屬各部于11月29日轉入防御。接著,柳潭里美軍陸戰5團和7團主力,于12月1日開始向下碣隅里撤退。然而,從柳潭里到下碣隅里22公里道路兩側的崇山峻嶺中,9兵團各部隊堅守在眾多的山頭高地上,踏冰臥雪阻擊、追擊,使得美陸戰1師先頭部隊走完這段路,竟然用了59個小時,后衛部隊更是用了77個小時,平均每小時僅走300米,每前進1公里要用3小時,共有1500多人傷亡。

3.jpg

第二,如果強大的26軍能夠如期趕到戰前預定的作戰位置


9兵團下轄20軍、26軍、27軍共計15萬人,本來正在備戰解放臺灣。二次戰役展開前,由毛澤東主席欽點入朝。這3個軍都是三野的主力,人民解放軍的精銳,英勇善戰,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原來分別屬于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和9縱,其中8縱以“排炮不動,必是8縱”而聞名,這便是26軍的前身,其軍長張仁初是一員虎將,人稱敢打大仗、惡仗的“張瘋子”。

9兵團以27軍為第一梯隊,向南偏東方向的長津湖推進,于11月17日到達集結地域;20軍經江界由西向東為側翼,于11月15日到達集結地域:26軍作為預備隊先留臨江,隨后于11月22日到達集結地域。20軍和27軍的集結地都靠長津湖地區較近,而26軍的集結地則設在距離長津較遠的惠山鎮。

美軍第10軍的所屬部隊是由東線北進的,而當西線出現緊急情況時,它有可能抽出所屬部隊支援,而九兵團將善于阻擊防守的26軍放在離西線較近的惠山鎮,顯然出于兼顧應對西線可能的突發事變。然而,由于26軍離長津湖較遠,這給后來的機動帶來了難度。

戰役打響后,按照宋時輪司令員命令,位于惠山鎮的26軍,最遲應在12月5日趕到長津湖地區,接替承擔主攻下碣隅里的重任。而在12月2日,宋時輪司令員已經命令20軍所屬的58師準備將攻殲下碣隅里的任務移交給26軍,然后與60師一道趕到古土里、黃土嶺地區,阻止南逃之敵。4日,柳潭里陸戰1師5團、7團南逃主力已撤到下碣隅里,此時正是圍殲的大好機會??芍钡?日,26軍各師距下碣隅里竟然還有50至70公里,接到命令的58師無法離開。此時,20軍、27軍由于多日雪地設伏和連續戰斗,出現大量減員,糧彈將盡,幾乎拼盡了全力。而美軍在20軍、27軍的分進合擊下,恰如驚弓之鳥。此時,如果26軍如期趕到投入戰斗,堵住美陸戰5團、7團的南逃之路,不說全殲,也會打它半死??墒牵钡?日白天,在美軍向古土里倉皇撤退,全部跳出包圍圈后,26軍才于當晚到達,而且趕到的僅1個師。這樣,攻殲下碣隅里美軍的最佳時機就眼睜睜地喪失了,進而影響了58師、60師對南逃之敵的追殲。

公平地說,26軍未能按時趕到作戰地域,也有相當的客觀理由:首先,26軍趕赴下碣隅里之時,戰役總攻已經開始幾天,9兵團的戰役意圖已大白于天下,“聯合國軍”為阻斷援軍,對機動途中的26軍展開了瘋狂的空中轟炸、遠程炮擊,使其人員裝備損失慘重,行軍受阻。其次,26軍向長津湖進發時,正好遭遇暴風雪,在攝氏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下行軍,積雪沒過膝蓋,邁腿都很困難,且出現大量凍死凍傷人員,延緩了行進速度。

但是,戰爭是無客觀可講的,因此,戰役結束后軍長張仁初在志愿軍總部作公開檢討,88師師長吳大林被撤職。令人欣慰的是,在此后的幾次戰役中,26軍沒有沉淪,奮起立功,出現志愿軍一級英雄就有6人,是全軍第二名,其殲敵數字在所有入朝部隊位居第5名。

第三,如果美陸戰1師南逃時水門橋第三次炸毀后不被修復


12月6日,下碣隅里美軍在空中百架飛機的掩護下,向古土里方向瘋狂撤退。

從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只有18公里,由于志愿軍一路阻擊,美軍走了38個小時,平均每小時前進500米,并損失616人,平均每公里傷亡34人,最后集中在古土里的美軍達到1.4萬多人。此時美軍發現,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處有一座橋,叫水門橋。這是眾多汽車、坦克南逃時無路可繞的一座橋。通過了水門橋,就是朝鮮東部山區的最后一個山頭黃草嶺,然后便是一馬平川,離撤退目的地興南港只有70公里。

此前,宋時輪司令員已經意識到,水門橋是阻止美軍逃跑的絕好地方,于是命令20軍派出小分隊炸橋。首炸水門橋的分隊由爆破能手、時任60師作戰參謀郭榮熙組織完成。在接到師長彭飛命令后,郭榮熙帶領一個排的戰士,捆好三大包炸藥,連夜向水門橋方向進發,郭榮熙到達了目的地,將炸藥裝在了大橋上,拉了導火索,爆炸時來不及跑回安全區域,被飛射物擊中小腿而受傷嚴重。

4.jpg

從12月1日至8日,20軍組織了多次炸橋行動,其中60師組織了兩次。現在媒體多講 “三炸水門橋”,而按美軍史料記載,12月4日已是“第三炸”了,另據20軍軍史記載,12月5日、8日也有炸橋行動,算起來前后應該是“五炸”。最后一次,炸橋分隊炸掉了整個橋身。想不到美軍竟然在日本三菱重工緊急定制8套新車轍橋組件,連夜調用C-119大型運輸機,將每套重達1.l噸的車轍橋組件運到一千公里外的現場,再用巨型降落傘投到陣地,竟然不到兩天又架設起一座載重鋼制橋梁。水門橋多次炸毀卻多次修復,充分體現了交戰雙方工業實力、裝備水平的巨大差距。美軍最終雖然通過了水門橋,但9兵團特別是20軍冒著槍林彈雨“五炸”水門橋的英雄氣概,卻是動天地,泣鬼神,非常了不起的。

12月8日,“聯合國軍”的1500多輛汽車和坦克終于通過了水門橋。整個朝鮮戰爭中,由作戰雙方工業能力的巨大差距,而導致的軍事實力對比的懸殊,在水門橋三炸三復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方雖然戰前對美軍在現代工業支撐下的強大軍事能力有一定認知,但顯然未達到認知的高度。那個時候,因為我們國家和軍隊的裝備太落后了,想象不到人家的裝備究竟有多先進,能力究竟有多強大。

其實,即使美軍修復了水門橋,水門橋所處的隘口地帶,仍然是美軍大型車隊通過的一大瓶頸,只要我方在附近幾處高地部署阻擊力量,美軍就是通過也要付出巨大代價。不是志愿軍的指揮員不知道在這個隘口阻擊的價值,而是9兵團的部隊此時已經沒有力量組織大規模反擊了。不間斷的空中轟炸和地面遠程炮擊,嚴重的饑餓和寒冷,已使9兵團大量嚴重減員,就在水門橋附近的一處高地上,奉命阻擊的58師172團的一個營,呈戰斗隊形散開,臥倒在雪地里,卻不能阻擊,許多人已經凍死,活著的也被嚴重凍僵凍傷。12月8日晨,在敵人的必經之路黃草嶺陣地,172團跟敵人發生激戰,2營在一米多深的積雪中刨冰坑為工事,手腳全部凍壞,下午3時,1350、1304高地及高嶺、黃草嶺失守,敵人乘機奪路南逃。形勢緊迫,58師參謀長胡乾秀趕到黃草嶺現場指揮,將173團、174團可戰人員組成4個連實施反擊。在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中,其指揮所被炮彈擊中,胡乾秀參謀長和174團政委郝亮,以及指揮所內人員都壯烈犧牲。

是的,當時志愿軍9兵團在沒有飛機、沒有坦克、沒有大炮的情況下,能夠以血肉之軀、堅定信念和戰斗意志取得長津湖之戰的慘勝已屬不易。設想一下,前面講到的“三個關鍵因素”,哪怕只有一個未曾發生,其結局無疑是美軍陸戰1師的全殲。當然,若要對這三個因素的影響程度排個序,水門橋炸而復通的影響應該居首,暴風雪突至居于次, 26軍遲到居其三。

其實,當時影響全殲美軍陸戰1師的因素,還有好幾條,如志愿軍此時不僅沒有制空權且無一架飛機;因為秘密穿插、迂回,本來就數量不多的遠程火炮沒有攜帶;此時后勤運輸跟不上,“吃三個地蛋打一次沖鋒”在部隊很普遍,后來紀實作品中“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情景,本次戰役還無法“享受”到;獲取情報的手段比較落后,美軍實際到達長津的不僅僅只有陸戰1師,且其編制、裝備大大超出一般建制師。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因素下,由于志愿軍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窮追不舍,使美軍陸戰1師自元山登陸到撤回興南港,共減員7321人。不管戰后美方如何美化宣傳陸戰1師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事實上它終究是敗退南撤。

其實,志愿軍的戰略目標就是把聯合國軍趕出三八線。最后雖有戰役目標未能全部實現的遺憾,卻有戰略目標完全實現的欣慰。而且,長津湖戰役勝利的意義,遠不只是把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以南,更重要的是穩固了我國東北鴨綠江邊防線,此后幾十年,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從而贏得可貴的和平建設時期。這絕對不是自我寬慰,而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作者:王仁山,曾任20軍政治部新聞干事、湖北知音傳媒集團總編室主任、編務出版部主任,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湖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