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1925年12月的十四次代表大會戰勝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以后,斯大林就已經掌握了蘇聯政局的決策權,他和他的支持者在政治局中占據了多數席位,布哈林派居于相對少數。在1929年戰勝布哈林以后,蘇聯的發展就完全進入了“斯大林時間”。
從1926年到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這十五年的時間,蘇聯基本是按照斯大林派制定的路線在往前發展。其中,1928年開始的“五年計劃”發展模式,則被認為是“斯大林模式”的典型代表。從1928年到1941年,共執行了兩個半五年計劃。
這段時間,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對外暫緩推動“世界革命”,竭力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對內全力推進經濟建設,并利用資本主義世界從1929年開始爆發空前經濟危機的機會,以極為低廉的成本從德國、美國等手中購買了大量先進技術和機械裝備,引進了許多外國高科技人才。通過蘇聯全體軍民的艱苦奮斗,經濟發展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國力極大增強,為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入侵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首先是人口大幅度增長。1913年(按照蘇聯邊界計算)的人口是1.59億,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蘇俄內戰之后,人口出現了負增長,此后緩慢恢復。1926年的人口普查,人口為1.47億,比戰前還少了1000萬。而到1940年,人口增長到了1.91億,比1926年增長了3400萬,增長比例為23%。【數據來源:蘇聯部長會議中央統計局《蘇聯國民經濟統計資料匯編》(以下簡稱《匯編》),統計出版社,1956年版,13頁。】
那些認為斯大林時代無比恐怖的人,首先要記住這個基本事實:盡管這期間發生過大饑荒,在集體化過程中有大量流放遷徙富農的行動,還有過處決了數十萬人的“大清洗”,但蘇聯總人口增長了3400萬。
增加的人口絕大多數出現在城市中,城市人口增長了2400萬,農村人口也增長了1000萬——集體化運動并沒有讓農村人口減少,也是大量增加的。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從整體來看,人民顯然沒有因為高速的工業化而“不堪重負”,有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生兒育女。每年的居民千人死亡人數,1913年是30人,1926年下降到了20人,1940年又進一步下降到了18人。
從1913年到1928年,國民收入僅增長了19%。而從1928年到1940年,國民收入增長了四倍(即1940年的數為1928年數的五倍,以下皆如此),達到413%。
增長最快的當然是工業,工業總產值幾乎增長到了七倍!具體為671%,如果從1926年開始算則肯定是超過了700%。(《匯編》,24頁)
1928年到1940年,是整個俄羅斯歷史上,從古代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沒有之一。
勞動生產的效率,1940年比1928年增長了2.4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勞動生產率提升最快的時期。
由于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準備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經濟資源主要被用到了重工業上。“一類工業”——也是生產資料產業的產品產量,從1928年到1940年增長了九倍(如果算產值則不止九倍,因為質量和類型一直在改進)。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一時期,蘇聯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也在持續改善。消費品工業的投資只是被“相對壓縮”,并不是被犧牲或者是減少了。
“二類工業”,也就是消費品工業的產品產量從1928年到1940年增長了3倍多(《匯編》,42頁)。這個增長速度也非常快,一點也不慢,比人口增速快了十多倍。比如,皮鞋的年產量從5800萬雙,增長到了2.1億雙,人均超過一雙;照相機從0到年產36萬臺;糖果從9.9萬噸到79萬噸;肥皂從31萬噸到70萬噸,等等。自行車產量從1928年的1萬輛,增長到了1937年的超過50萬輛(《匯編》,54、55頁)。
當然,增長最顯著的成績還是體現在基礎工業和機械工業領域。
發電量從1928年的50億度,增長到了1940年的483億度,幾乎增長了九倍;石油產量從1160萬噸,增長到了3110萬噸;煤產量從3550萬噸,增長到了12800萬噸;鋼產量從430萬噸,增長到了1830萬噸,增長了三倍。
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從2000臺,增長到了58400臺,其中一些專業大型設備則完全從無到有被大量生產了出來。汽車年產量從700輛,增長到了145000輛,超過20倍!拖拉機年產量從1300輛,增長到了31000輛,增長了23倍,而如果按照馬力來計算,則增長了35倍!(《匯編》,51-53頁)
——拖拉機的履帶生產能力,在平時可以用于農業生產,在戰時則可以迅速改造為坦克生產線。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最緊張的時候,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就駕駛著自己剛剛生產出來的坦克,直接開赴前線。
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學校數量從1928年的12萬個,增長到了1940年的22.2萬個。普通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從1928年的1150萬人,增長到了1940年的3480萬人。(《匯編》,217頁)這時候的總人口是1.91億,18%的人口在校讀書,應該是絕大多數適齡人口都獲得了基礎教育的機會。沙皇俄國時代那種遍地文盲,底層老百姓基本無法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時代被永遠終結了。這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取得的史無前例的偉大成就,極大的支撐了蘇聯此后數十年的經濟發展。
群眾圖書館的數量,從1927年2.6萬個,增長到了1940年的9.5萬個,增長了2.7倍;其中,農村地區的圖書館從1.9萬個,增長到了7.7萬個,增長了4倍。固定的電影放映場所,從5800個,增長到了1.6萬個。報紙的種類從1197種,增長到了8806種。
文章來源于李曉鵬博士 ,作者李曉鵬1982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