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央國企的形式主義,真是一年更比一年精彩,一屆勝過一屆花樣多。
從前的形式主義,還停留在些"老三件"上:寫不完的總結材料,開不完的部署會議,蓋不完的審批章。
日子久了,大家都覺得這些太low。現在的形式主義,那可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你看,手機里裝滿了打卡簽到的APP,電腦里堆滿了留痕備查的系統,工作群里是成果打卡的記錄,領導還要視頻連線查崗。科技范兒十足。
最絕的是,這些年形式主義還學會了"趕時髦":
區塊鏈火了,匯報材料里就要寫上"區塊鏈賦能",寫不上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元宇宙熱了,工作計劃里就得提"元宇宙轉型",不提這個都顯得工作沒方向。
人工智能來了,會議發言里必須帶上"AI升級",領導就愛聽這些新鮮詞。
為什么會這樣?說白了,還是官僚主義在作祟。
什么是官僚主義?就是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利益,只知發號施令而不進行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領導們整天忙著:
拍腦袋提要求:"這個項目要有新意,要有創新!"
拍胸脯做承諾:"我們要做行業標桿,要有突破!"
拍桌子要結果:"這是我們的使命,必須完成!"
基層只能跟著忙:
材料要精美絕倫,不然顯不出"重視程度";
匯報要慷慨激昂,不然體現不了"精神狀態";
數據要節節攀升,不然說明"作風不實";
會議要氣氛熱烈,不然反映"態度消極"。
最后呈現出的是一種怪狀:
會議開得轟轟烈烈,傳達部署會、推進落實會、督導檢查會,每個會都要拍照,每張照片都要表現"精氣神"。
材料寫得漂漂亮亮,PPT要做百十頁,每頁都要配圖表,錯別字不能有,排版必須美,還得配上高大上的專業術語。
檢查搞得轟轟隆隆,今天這個組來查,明天那個組來看,資料要準備三套,答案要背熟五遍,臺賬必須一絲不茍,痕跡一定要充分。
目前來看,這種形式主義還在不斷"創新突破":
從前是"寫總結",現在是"做課題研究";
從前是"開會研究",現在是"組織專題論證";
從前是"走流程",現在是"全鏈條管控"。
表象變了,本質沒變:該走的過場一個不少,該簽的字一筆不差,該裝的樣子一點不缺。
為什么基層不說實話?
因為大家都懂:說實話的人沒好果子吃,說空話的人節節高升;干實事的人處處碰壁,裝樣子的人好不逍遙。
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領導愛聽,下面就說;領導愛看,下面就做;領導不問真相,下面就不說實話;領導愛看形式,下面就玩形式。
最后的結果是:企業內耗嚴重,效率直線下降。
基層疲于應付各類檢查和匯報,業務人員忙于制作材料和走流程,真正干活的時間越來越少。
一個蘿卜幾十個坑,各種檢查輪番上陣,簡單的事情變復雜,容易的流程變繁瑣,該快的速度變緩慢,事事都要"留痕""過會"。
創新動力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喪失。
不敢創新怕擔責,不想創新怕麻煩,不能創新受限制,做得好不如說得好。有能力的人待不住,有想法的人干不了,有闖勁的人受不了,最后剩下的都是"老油條"。
更可怕的是,這種形式主義還在傳染擴散:人人都在搞形式主義,個個都在內卷包裝。
什么時候能改變?
從上面來說,領導要不再滿足于聽好話,考核要不再只看材料表象,工作要重實效輕包裝,創新要給基層松綁放權。
從下面來說,基層要敢于說真話,干部要愿意擔責任,員工要回歸專業本質,企業要聚焦實際業績。
但說實話,這種改變談何容易?因為形式主義背后,是深層的體制問題,是錯位的激勵機制,是扭曲的政績觀。
所以,在真正的改革到來之前,在體制機制得到根本改變之前,我們恐怕還得繼續見證:形式主義是如何一年更比一年精彩,一屆更比一屆花樣多,一茬勝過一茬忙。
而這種內耗,最終傷害的是企業的競爭力,消耗的是基層的創造力,浪費的是全社會的生產力。
想到這里,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來源:職海集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