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在未來幾十年內,汽車肯定會在天上飛”,“雨傘沒有把兒,但是可以隨著人的頭頂在空中飄動”。如果這話出自一個6歲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我們一定會稱贊他富有想像力,望子成龍的父母甚至可能偷偷地去測試一下孩子的智商,看有沒有成為神童的潛質。可是這種預測擲地有聲地從劉鵬———1970年7月出生,解放軍理工大學全軍網格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博士口中說出,記者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是好。
他的計算機天賦開始顯露
劉鵬在四川綿陽安縣塔水鎮讀高中的時候,家人和周圍的朋友都看不出他以后會和計算機聯系起來,這也包括他自己。
他的數學、物理成績很糟糕,因為他常常不敢放開手腳去使用那些他自己無法證實的公式。父母甚至擔心他能否考上大學。為了不辛苦地爬電線桿子,高考時他第一志愿填報了無線電專業,計算機是第三志愿,結果他考了全校第一名,被軍校提前錄取了,專業是計算機。
1988年9月進入大學以后,他覺得該享受生活了。無數個秋高氣爽的下午,他都愜意地躺在教學樓的頂層上,望著天上的云卷云舒,一覺醒來,常常已是紅霞滿天。
從某些方面看我們暫時還無法判斷劉鵬是否聰明。比如簡單的自行車,他學了半年才學會。游泳,他學習了四年。但據說學會后技術都很高超。他還愛上了畫畫,達芬奇畫蛋是著名的故事,他的繪畫老師就讓他畫公雞,所以到現在他還只會畫各種姿態的公雞。
無憂無慮的日子過了半年。直到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幾位高年級同學手里拿著幾張打了孔的白紙。“這是什么?怎么有這么多小眼兒?”他好奇地問。同學告訴他:“這是計算機用的打印紙。”“天吶!我腦子轟地一聲響,這就是計算機上用的東西嗎?難怪這么特別呢!”他才想起自己也是學計算機的,頓時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找一臺計算機看個究竟。可是,那是1989年,他所在的學院分部也只有物理實驗室有一臺計算機。
機會來了。有一天他發現五樓物理實驗室的窗戶沒關。夜里3點多,他和一位同學從三樓平臺搭梯子爬了進去,但他們不知道怎樣使用,只好在鍵盤上亂敲過了兩個小時癮。從此,“我就像掉進了計算機里。”
大二,劉鵬和同學們一起回到了城里的學校本部,看到的電腦多了,但劉鵬還是沒有多少可以上機的機會。
1990年的冬天,一位姓馮的物理教員要找幾位同學把物理實驗過程在計算機上模擬出來。三位成績最好的同學被推薦給他。這其中沒有劉鵬,因為他的物理成績只有62分。劉鵬找到馮教員軟磨硬泡,最后馮老師答應讓他在后面“觀摩”,但不能搶機器用。劉鵬答應了。三個同學在計算機前操作時,他就在后面看。收工后他就飛奔到圖書館看編程序的書。如果第二天能上機,他竟然會興奮地整晚睡不著覺,腦子里全是程序。一個星期后,三個同學的工作還沒眉目,劉鵬已經把整個程序編好了。他的計算機天賦開始顯露。
1991年,劉鵬打電話給學校里最好的計算機老師謝希仁教授說:“我想跟著您做科研。”謝教授答應了,把他分配給自己的學生胡谷雨博士。
胡博士正在做一個重要的研究項目———VSAT衛星網絡控制中心的研制。他成為項目組里少見的本科生。
VSAT一做就是五年,劉鵬從本科讀到了研究生……一直到1995年,整個項目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電子科技成果之一。
1996年,研究生畢業的劉鵬留校任教。他的口才并不好,但這并沒有阻止他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公共關系培訓班。偏僻的曠野里,他常常把草木當成聽眾,給它們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兩年后,他就以口若懸河著稱,學生常常連課間10分鐘都不想休息。
他開始不斷寫書。第一本專著是《電腦快速自學入門》,出版以后多次重印。有人懷疑他在出版社有親戚,他就每出一本書換一個出版社,而且每次和書商一次電話溝通就可定下出版計劃。他說:“我很清楚出版社想要的是什么。”
劉鵬在網格界的影響打開了
1995年,網格技術誕生。網格被通俗地稱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未來網格時代的網絡相比,現在的互聯網還處在手工作坊階段,“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先進了,其實我們還生活在原始社會。”劉鵬說。
他決定把網格定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新生的中國網格界,清華大學的李三立院士是網格相關項目研究的首席專家。劉鵬決定考他的博士。
2000年,劉鵬來到清華大學讀博。他發現這里個個都是“牛人”,度過了1年半的郁悶期后,他開始調整思路。
2002年1月,他在網上看到世界計算機排序比賽即將舉行。這個比賽每年舉辦一次,獲勝者的成績代表了當年世界上計算機事務處理技術的最高發展水平。劉鵬組織了一幫志同道合者參加了這次比賽。4月7日,結果揭曉,他們獲得了冠軍,而且成績超過上屆的世界紀錄一倍多。他們打破了這個比賽從1985年以來金牌一直被美、日等國壟斷的歷史。
2002年下半年,劉鵬開始寫作他的第10本書———《網格計算》。這是世界上第二本、中國第一本網格專著。劉鵬在網格界的影響打開了。
隨后,他創辦了“中國網格信息中轉網站”,這個網站隨即成為國內最大、最有影響的網格網站。
讀書期間,劉鵬下部隊調研發現,某業務車中的存儲器容量只有5千億字節,價格卻高達20萬元。他利用業余時間發明了升級產品,容量兩萬億字節,造價卻只有5萬元。在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劉鵬的發明脫穎而出,獲得特等獎。隨后的科技成果拍賣會上,北京一家公司開價800萬元要購買這項成果,這創造了“挑戰杯”歷史上成果轉讓的最高價。
2002年,劉鵬獲得了清華大學“學術新秀”這一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按照清華的校園文化,學生們把“牛人”也分了三六九等,從“小牛”到“大牛”,“學術新秀”被歸結為“牛人”的最高級———“巨牛”。
劉鵬的故事驚動了高層,軍委一位高級首長對他說:“你要把根扎在部隊,誰要也不能去。”
網格將數量級提升我軍戰斗力
任何的先進技術都有著濃厚的軍事背景,網格也不例外。美軍把網格定位為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基石。“如果把軍隊比作一個人,耳朵、眼睛就是雷達,手腳是打擊武器,大腦是指揮中心,網格就是神經。使用了網格技術的軍隊才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有機的人。”
有關資料顯示,美軍要在2010年初步建成網格,2020年完全建成網格。從而與其他國家的軍隊拉開15年以上的差距。這是一個可怕的代溝。
2004年5月,劉鵬主編了《走進軍事網格時代》一書。這本書使他和很多人進一步看到了網格在軍事領域的廣闊前景。
當月,解放軍第一家軍事網格研究中心在理工大學成立,劉鵬擔任了負責人。
2004年年底,劉鵬被邀請參加總參一個培訓班,主講人都是院士,但是破例讓劉鵬做了報告。演講引起了轟動,很多人立即行動起來,請他到各軍區去做報告。有兩家單位的行動最快,他們馬上邀請劉鵬用網格為他們解決信息系統的有關問題。那里成了他的試驗田。4個月后的結果證明,小規模的信息共享已經體現出了巨大的效能。
有人假設,網格一旦整合了全軍的資源,我軍戰斗力的提升不是一倍、兩倍,而是一個數量級的躍升。短時間內,劉鵬的軍事網格研究中心已聚攏了一批人,但他仍說,“我最苦惱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優秀人才。”
繁忙起來后劉鵬還是會常常懷念1991年,那是他狀態最好的時候。他常常會被一些“奇思妙想”“折磨”得難以入睡,經常半夜爬起來記錄下一些新主意。后來,他將這些自己設想的科研構思匯總成報告提交給當時的計算機教研室主任,這些“點子”包括“能夠脫離主機,隨身攜帶的硬盤”,也就是現在的移動硬盤;“給有線電視網絡作個接口,把有線電視網變成計算機網”,也就是人們熟知的“三網合一”;他還提出可以用攝像機拍照片,就是現在的數碼相機。“很可惜,當年沒有條件,99%的想法都沒能力實現”。
“現在不同了,條件已大大改善。”劉鵬說,“也該是到了把很多想法變成現實的時候了。”
標兵心語
我一直認為自己只是個資質普通的人。上中學時,我經常奇怪為什么同學們能夠回答的問題我卻回答不了。至于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名字,當時對于我而言,只是一個神圣的稱謂。然而,我是幸運的,有幸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有幸進入軍校學習,有幸進入清華深造,有幸得到良師益友的幫助。至于我個人的因素,主要在于我較早意識到:不管是哪一個人,都是可以通過不斷攀登,一步一步邁向心中的理想。成功屬于那些不畏艱險、不懈努力、愿意奉獻的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遷組文:民營企業干社會主義的一個樣板 ——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調查
2024-09-17張志斌:脫貧鄉村如何走“共富路”?——夏縣水頭鎮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調查
2024-08-2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