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主流媒體彭博社刊登的一篇關于“社會主義”的文章,在美國的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這篇文章宣稱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之下,受損嚴重的美國80后和90后這代年輕人正快速地倒向“社會主義”,然后提出了一番化解這一趨勢的辦法。
然而,不少美國網民卻并不買賬。
截圖來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Andreas Kluth,曾是德國商報國際版的主編,目前給多家西方媒體做專欄作家,評論各種經濟方面的話題。
在他這篇名為“50后和60后們,我們要用社會主義來革你們的命”的文章中,Kluth先是用文章的大部分段落闡述了美國80后和90后這代年輕人為何會越來越青睞“社會主義”的原因。
他說,雖然新冠疫情看起來對老年人最為致命,但從經濟的層面來講,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是屬于80后和90后這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他給出的理由是,與早就已經在安享晚年的30后40后、正在開始享受退休生活的50后和60后、乃至憑借著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互聯網革命,已經“業有所成”的70后不同,80后和90后實在是被時代“虧欠”的一代人——當他們從學校畢業開始找工作時,就趕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Kluth稱,這直接導致這代年輕人沒有像他們的前輩那樣擁有好的職業發展前景,不得不面臨只能打零工和失業的局面,數據也顯示這代年輕人工資和存款,也都比50后60后和70后在年輕時要少,這也是在他們選擇晚婚晚育,并繼續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一大原因。
而新冠疫情的襲來,在Kluth看來,則進一步加劇80后和90后這代人的困境。這不僅是因為這次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沖擊比2008年的金融海嘯還要強烈,更因為在政府的防疫措施下,許多需要雇傭零工的酒吧、發廊、餐館和搬磚的工作都不得不關閉,而這些工作恰恰是受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的這代年輕人為了糊口而選擇的工作。
截圖來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他因此認為,這代年輕人有理由為前途感到焦慮,為現狀感到不滿——尤其是他們還意識到了50后和60后享受的豐富的退休金,是需要靠身陷困境的他們來支撐的;意識到了他們面臨的高房價,也是這群老一代人給炒上去的;可老一代人享受的公共醫保,卻是他們這些年輕人無從獲取的。
Kluth稱,這些情況都令美國的年輕人對那些靠“壓榨”他們前景來享受生活的老一代人備感不滿,并因此令他們開始在政治上轉“左”,開始希望用“社會主義”來解決這些問題。
截圖來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不過在寫到這里時,Kluth突然話題一轉,開始批判起“社會主義”來,稱這些在絕望之下開始倒向社會主義的美國年輕人,并不清楚“社會主義”到底是什么,所以他們才會被一些“左派民粹分子”忽悠,把他們拿出的“給富人加稅”和“限制房租”等措施當成是“社會主義”。
他還稱“社會主義”所帶來的公平是建立在“剝奪社會的前景和個人自由”之上的,美國社會應該避免落入這種命運。
緊接著,他便提出了一套他認為能解決美國年輕人困境的“指導思想”——古典自由主義,稱強調“機會公平”而不是“殺富濟貧”的“古典自由主義”才是解決美國年輕人困境,同時又不讓他們走入“社會主義”道路的正道。
他還打著“古典自由主義”的旗號給出了4個美國以及其他西方需要考慮的改革方向:實行全民醫保,改革退休金制度延遲退休,簡化稅制,推行全民基本工資制度。
最后,Kluth表示如果美國人不希望自己的年輕人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那么美國所有世代的人群就應該以“自由主義”為綱領,給年輕人提出一個更公平的方案。
目前,這篇文章已經在美國的社交網站“推特”上引起了熱議,還一度成為了推特上的熱門話題。但尷尬的是,不少年輕的美國網民并不認可這篇文章里提出的觀點。
如下圖所示,不少美國網民首先表示他們被這篇文章給“耍”了,因為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確實說到他們的心坎里去了,可文章提出的解決方案卻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
不少人還稱他們如今陷入的困境恰恰就是自由主義害的,所以應該去尋找新的出路,而不是還想著用自由主義去挽救自由主義。
有人指出美國年輕人轉向社會主義并不是疫情鬧的,而是資本主義逼的,疫情只是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原本就對資本主義的不滿。
這些人還認為資本主義已經沒得救了,什么花言巧語都改變不了這一趨勢,文章最后提出的那些“古典自由主義”的改革方案,也不可能不通過“殺富濟貧”去實現,所以人們只會選擇一條不同的道路,消除資本主義這種讓權貴掠奪大眾的體制。
有人還對文章中宣稱社會主義會“剝奪社會前景和個人自由”的觀點提出質疑,稱現在美國的情況就是握有著巨大的財富的那1%的人在剝奪全人類的發展前景,“這難道不是一種對大眾個體自由的剝奪?”
有人則懷疑這篇文章要么是用“古典自由主義”去偷換“社會主義”的概念,要么就是作者自己也沒有搞清楚“古典自由主義”是什么,因為不論是全民醫保、全民基本工資還是延遲退休,都不是“古典自由主義”提倡的,更何況那篇文章中本身也潛藏著一種想讓美國的50后60后放棄自己的部分既得利益,讓利給年輕人的觀念,這不就是在變相勸老一代人自己革自己的命,省得被年輕人用更激烈的方式給革了么…...
有人干脆給“社會主義”打起廣告來,稱社會主義能帶來公平的機會,公平的醫保和公平的住房,還能降低犯罪率,讓人口變得聰明,帶來一個沒有億萬富翁和無家可歸的人的社會。所以人們不應該害怕社會主義,應該嘗試“社會主義”。
不過,從其他網民的留言來看,此人所支持的“社會主義”應該是北歐乃至德國的那種“社會主義”,而不是委內瑞拉的那種“社會主義”。
但有人分析說,評論中確實有不少人并沒有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他們想要的應該不是前蘇聯和東歐的那種“社會主義”,而是北歐的那種“社會民主體制”,是學術上被稱為“奧爾多自由主義”的一種,其強調的是通過一個強力且獨立于財閥影響的政府,來平衡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限制其掠奪性,一方面給人們創造更多平等的發展機會。
當然,這種將北歐模式誤當成“社會主義”的情況在美國一直普遍存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外交政策》雜志也曾刊登過“澄清”文章,強調說美國一些人希望學習的北歐的“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就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并稱北歐的那種制度首先得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支撐,其次是針對中產階層的高稅負,而且他們的醫保也是需要分擔和自付的,并不是美國一些羨慕他們的人所以為的“免費”。
“北歐國家是很慷慨,但這些國家也不傻,他們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文章稱。
但這些文章忽略的一個情況是,即便誤認了“社會主義”,這也真實地反映出不少美國人對于美國現行制度的不滿,以及對于一個新制度的渴求。只不過在西方輿論對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常年“非黑即白”的描述下,那些受夠了資本主義的美國年輕人,便認為自己所渴求的是“社會主義”了。
而從一個更大的層面來看,除了彭博社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美國年輕人外,美國其實還有一大群中年失意者也對現狀非常不滿。
但與對資本主義全無好感,渴望“變天”的那些美國年輕人不同,這群中年人曾經享受過資本主義的輝煌,所以他們尋求改變現狀的方式是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工廠機械轟鳴和沒有全球化的美國,并選出了承諾能帶回這一切的特朗普當了美國總統。
但美國早已不是那個美國,它的貪婪和野心早已令其急速膨脹成為了一個難以調轉方向的龐然大物,更不愿放棄自己今時今日緊握著的世界霸權,又何況是開倒車呢?
只是可憐了美國的年輕人,以及這些中年的失意者,他們本是被牢牢地綁在這頭巨獸的身上底層“螻蟻”,卻反而將彼此視作敵人在互相傷害……
(來源:環球時報,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數據庫2019年最受歡迎的20種期刊
2020-06-17秦博、宋森里?塔維坎:“佛系”社會主義抗疫的現在進行時——來自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故事
2020-04-1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