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讓國人引以為傲的高鐵的大量高端螺絲釘也都采用進口貨,我們不得不直面這個事實。
美國打壓“中國制造2025”的啟迪:制造業是國家安全命脈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陸忠偉
美國悍然發動對華貿易戰:啟動“301調查”“232調查”,并以總統備忘錄形式,借“損害國家安全”之由,對中國輸美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高筑壁壘,加大歧視;獎出限進、損人害己。此種行徑實屬有悖國際貿易規則的吹黑哨,沖擊正常貿易秩序的亂作為,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致命打擊。
特朗普入主白宮一年有余,此番單方面挑起貿易爭端,有著深刻的國內政治與國際戰略考量———打壓中國的鋼鐵和鋁制品,以拯救“昨天”的制造業,為爭取“經濟銹帶”選民及中期選舉服務;劍指“中國制造2025”,以搶占“明天”的制造業制高點,為新科技革命布局。所以,戰端初啟,鋼鐵等傳統行業披掛上陣,高科技行業善刀而藏,劍氣森冷。
特朗普政府4月3日發布的對華1300個稅號的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即傳遞出明顯的信號: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機器人、醫藥、機械等高精尖產品將成重要狙殺對象。美國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貿易戰是守城,產業戰是攻堅;置進攻重點于關乎美國未來經濟地位升降的制造業,用歧視性關稅維護“美國制造”份額,為奪回制造業強國地位清障。
白宮幕僚團隊中的“鷹派”策動及燃起此輪貿易戰。據美媒透露,3月22日,號稱“貿易沙皇”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上不無嘚瑟地表示,此番加征關稅的產品,“涉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想要發展的所有先進行業,包括電動汽車、高科技船舶和航空航天技術”。萊特希澤坦承,這些才是他建議征稅“所關心的東西”。
必須說明,“中國制造2025”乃中國百余名院士專家基于全球制造業前景預測而擬定的前瞻性、指導性頂層規劃和行動路線。不惟中國,其他制造業發達國家都有類似規劃。如德國“工業4.0戰略”、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要言之,中國版“工業4.0”是引導性規劃與長期性綱領。
此外,“中國制造2025”的保障措施與時俱進,亮點紛呈:“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等。說明該規劃不封閉、不排他,并不對外企實施強制性技術轉讓作為市場準入條件。相反,規劃以市場為主導,對外企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顯然,美國偷換概念,混淆是非。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要發展的先進行業如此“關心”,源于爭鋒天下的霸權思維及積淀的制造文化。美國是在制造業“馬背”上長大的———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其地位保持了115年(1895至2010年)之久。直至2010年,美國制造業規模的世界占比(19.6%)才被中國超越(19.8%)。可見,“中國制造2025”對美國制造業東山再起“壓力山大”。
對工業、科技優勢被中國及其他國家不斷超越的沮喪,以及對制造業乃超級大國國力基礎的認識,促使奧巴馬與特朗普等歷屆政府不懈運形謀勢:反思制造業滑坡之因,謀劃制造業登頂之策。所以,為維護美國制造業雄厚基礎及爭鋒前沿科技創新地位的基本國策,導致此輪對華貿易戰另一條戰線的形成———阻止中國欲躋身制造業強國的十年規劃。
美國曲解“中國制造2025”,意欲證明自身正確。然而,美國式資源配置與產業扶植做法,就那么理直氣壯,高高在上嗎?有學者指出:“美國國防部理應歸于世界上最大的計劃機構之列,美國軍工經濟則歸于世界上最大的計劃經濟體系。該體系是美國科學技術突破和國民經濟的戰略發動機”。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制造2025”的刻意曲解及大力打壓,從反面給我們以啟迪———制造業乃強大經濟的基礎、國家安全的命脈、綜合國力的源泉。固然,中國與美、德等制造業強國尚有不小差距,仍需不懈努力。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追求高線目標,做好充分準備,力爭七年之后,準時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殲-20螺栓質量要求非常高。
盡管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發展迅速,出口貿易連年上漲,一個個“國家重器”也喜訊不斷,但對某些領域尤其尖端精密領域和國際頂尖水平還有不少的差距,這是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晰的認識到我們的差距。
據報道,2017年前八月份,我國機械工業實現利潤1.14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4.12%;在進出口方面,2016年機械工業進口額2727億美元,出口額3748億美元,順差1021億美元。
然而漂亮的數據背后卻是小小螺栓,在我國高端裝備上幾乎100%需要進口。從航母到高鐵、從汽車到摩托,幾乎所有的高端螺栓我國都要進口。
這也是我國制造業普遍的現狀,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進口。
某軍事專家曾說,遼寧艦甲板上的螺釘都是鈦的,一顆抵得上一輛奧迪車。
殲20機身螺栓細節。
這話言下之意并不是說每個螺栓螺釘都頂的上一輛奧迪,但在某些關鍵位置使用的高端螺栓,其造價的確高的恐怖。
像航空母艦這種百億級的項目,由于其強大的綜合實力,自然需要各方各面的精益求精,對科學技術以及產品質量的要求是極高的。
比如航母甲板需要承受艦載機發運機噴口的高溫燃氣,普通的材質螺釘沒法承受的,只能用耐高溫耐腐蝕性能超強的鈦合金螺絲。
而這種高端螺絲,以目前國內的技術和產業線,還無法滿足,只能依靠從國外大批量采購。
航母甲板需要大量的高端螺栓。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既尷尬又嚴峻的現狀。
螺栓、螺帽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東西,但它卻是機械制造領域不可缺少的關鍵零件,國內無法生產或無法形成生產線,其結果就是從航母到戰機、從汽車到摩托,幾乎所有的高端螺栓都要進口。尤其是在航母、戰機這種軍工領域,對螺栓、螺釘的扭矩、拉力強度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國內目前生產的螺栓,在基礎材料、熱加工、基礎工藝上均不過關。
一個在質量上無法保證的產品,誰敢使用?要知道戰斗機表面上的一個凸起,就能使得飛機的反射強度陡然增加十幾倍。
其實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核心技術研發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這也是中國大部分企業在短短幾十年發展里還欠缺的積累,金錢可以最好的買到設備和最好的原材料,但是卻買不到時間積累轉換的巨大技術優勢。
那么我們為什么沒有高端螺栓的加工能力,為什么造不出來呢?
這個和我們基礎工業欠賬較多有很大的關系,也是化工、冶金、鍛造等工藝的落后所致。
我國雖然建立了大而全的工業體系,但是基礎工業仍欠賬較多,部分高端領域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專業分工不細、專業水平不夠。
國外發達國家有比較好的專業分工,一家企業長期專做螺栓,往往越做越深,越做越精,越做越專業。
國內一方面由于歷史欠賬較多,一方面因為產品體系、質量不健全,在專業領域研究不深、積累不夠,制造能力較弱。
國外產全球最細線彈簧,具有高強度,高耐腐蝕等用途,線徑:0.02mm。
對于這個現狀,也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激烈討論,多數網友還是能認清現狀的,我們相信自己的國家,也期待國家繁榮強大,但認清現狀和不足也同樣重要。
第一種“不是造不出,是不想造,比如龍門吊”,這一類看法的支持者還不在少數。
筆者對于很多人知道我國龍門吊大量出口國外,自然是高興的,但事實上呢?
沒錯,目前全世界港口使用的大型龍門吊幾乎都是中國制造的,就連英國建造伊麗莎白級航母使用的塔吊都是中國制造的,中國已經壟斷了全球的龍門吊市場份額(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
但是,龍門吊雖然屬于重型機械但卻不屬于尖端科技,并不是其他比如德國、日本無法建造,只不過需要投入很大的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生產線,而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所以物美價廉一些。
而對中國而言,可以賺錢也可以掌握這一行業話語權,自然也是很棒的。
建造航母的中國龍門吊。
第二種“有能力研發設計航母、戰機就行,螺母這種東西能買就行,資源配置”。
這個完全就是謬論了,這可不是資源配置,波音、空客的大飛機的確是“全球共建”,蘋果手機也同樣是“中國制造”,但那是人家掌握核心技術,僅僅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場地成本,或者尋求政策優惠關稅福利,這才叫資源配置。
而我國目前是根本無法造出高端螺帽,在平時的確可以通過進口來支持航模、戰機制造,但一旦到了戰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被限制進口,小小的一個螺帽完全可以讓你一架數億人民幣的戰斗機上不了天。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實業根基,表面上看起來,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在外行媒體的鼓吹下,似乎沒有什么東西是中國造不出來的,制造業一派繁榮。
但透過表面去看實質,可以說中國制造業的不少領域,只要涉及到有難度的核心技術,幾乎都被國外技術壟斷,走進國內那些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領先工廠,可以看到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德國、瑞士等國的品牌設備,大到機床設備,再到軟件、材料、刀具、工具等,有幾樣不是國外品牌?
作為一個制造大國,如此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也確實有點隱患,特別是在這即將跟美國開始貿易戰的時候。
當然完全否定我國近些年的進步和發展也是不對的。在數控機床、精密加工方面的確還不夠精,但在其他領域中國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殲-20、高鐵、運載火箭等等,同樣是世界領先水平。
但我國的基礎工業薄弱這也是事實,中國制造廣而不精也是事實,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淀,需要一個從量轉質的過程,需要向科技強國學習的過程。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及基礎機械的缺乏,創新能力不足等這類情況還會持續下去。但我們也要有信心,到有一天,我們不會用個扳手都買日本產,不會使用國產扳手沒幾天就會磨角了……
這個時候中國就成為了真正的科技強國。
(來源:文匯報、金屬加工)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