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013年,“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近日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數百名志愿者一起吃了該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培育的轉基因“黃金大米”。類似試吃活動實際已在全國很多城市舉行過。華中農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對記者說,曾有61名院士聯名寫信給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圍繞轉基因農作物是否應在中國全面推廣的爭論近來很激烈,一些科學家力推這一進程,但他們遭到一批人文學者及普通大眾的猛烈反對。轉基因食品早已進入中國,尤以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進口最廣泛,但中國人的主糧稻米和小麥都不在此列。
我們認為,對轉基因科學應采取積極態度,但謹慎也是必須的。涉及基因安全的事情,它們的顯現周期要比普通健康問題漫長得多,這不是在探索拉不拉肚子,人類對基因的認識只有幾十年歷史,這方面的知識仍在積累中。
轉基因農作物有防蟲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它的最終目標還是保障人類的食品充足。中國耕地少人口多,轉基因作物對我們來說有不小的誘惑。但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口增長在逐漸走向拐點,中國的農作物缺口是可以通過轉基因以外其他手段克服的。轉基因應作為中國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后手段。
現在就大規模推動轉基因稻米、小麥的商業化種植,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首先中國的糧食供應形勢雖然緊緊巴巴,但遠沒有緊迫到非走轉基因這條路的程度。中國并不存在可以讓民眾忘記對轉基因食品疑慮的戰略性食品短缺。
新華網:這里存在一個利益鏈嗎?
彭光謙:西方有關轉基因公司為了打開中國大門,在中國進行了什么樣的公關活動,花了多少代價,目前我們不得而知。僅“十二五”期間,我國有關部門對轉基因品種的研發撥款高達創紀錄的300億元,這是同期常規育種經費1.8億的166倍。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全國農業科研部門對轉基因項目趨之若鶩,形成一邊倒的態勢。支持轉基因就有課題、有經費、有名、有利;不支持轉基因就無課題、無經費,甚至遭到打壓、威脅。中國畢竟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農業大國,保護、發展、提升中國的生態農業水平,是實現民族繁榮富強的題中應有之義。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關部門如此厚此薄彼,扶洋抑中,愛憎分明。
在食品問題上,中國這樣大國的政策還是不宜太激進。轉基因大米如果在中國商業化種植,中國人主糧的基因變異就走上不歸路。目前全球各國還很少有主糧轉基因化的,中國的13億人口貿然走上“試吃”轉基因主糧的第一線,全國為人類的這一技術做“超級實驗”,這決非明智的國策。
中國應在發展轉基因科學的層面爭取世界領先位置,但中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食用比例沒必要趕超其他國家,這一原則應當進入中國人食品安全的“頂層設計”。
由于轉基因稻米的商業化種植會產生新的利益格局,對它的推動過程確實有可能摻入一些人和機構的利益考慮,而且不能排除對利益的追求發生在有較高科學地位的研究者中間。政府在做這類決策時一定要多聽不同意見,要把中華民族的長遠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由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結論尚未在全球科學界獲得壓倒性共識,一旦中國人的主糧被轉基因化,社會情緒出現嚴重波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種社會情緒的不確定性也須是糧食安全的關切方向之一。
人類歷史表明,糧食作物產量的大規模提高總是伴隨人口的迅猛增長,因此以本身有風險的方式推動糧食產量猛增,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不符合人類的整體利益,這是值得思考的。在這個更大、更根本的命題前,轉基因農作物所帶來的一時性商業優勢和利益,相對來說都是短線的。對它們的追求還是以克制為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崔永元回應農業部發布會:轉基因泛濫成災企業損失慘重,應攜手集體訴訟請求賠償
2016-04-18人民報系開始如實報道轉基因捆綁農藥致癌真相,轉基因危害的蓋子捂不住了
2015-05-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