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天津國資委下資管平臺違約,嚇壞一眾投資機構。這事還沒消停,同是天津國資委實控,天津最大國有房企天房集團又驚爆1800億負債,近期無法說明信托還款安排,存在債務違約風險。
接近2000億的債務猶如一顆隨時能爆的地雷,一旦爆發波及半個金融圈。天房集團的債務結構以金融機構融資負債為主:
截至2017年年中,天房集團累計在56家金融機構的融資負債1082億元,涵蓋四大行和各大股份銀行和主流信托機構。其中,渤海銀行對天房集團的貸款余額達到113億,天房集團在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借款余額超過40億元。
今年不太平,債務違約正密集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7日,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近40家發債主體,超過50只債券約600億元的風險規模。
從它們身上,我們能發現明顯的相似點:上市公司、牽扯影子銀行。
債券組合銀行理財、信托計劃、券商資管計劃等影子銀行領域的資產質量,正一點點撕開影子銀行風險的一角。
風險,藏是藏不住的。今天的債務違約,一點都不意外。出來混,終歸是要還的。
1陳年舊賬
一切要從08年,4萬億刺激說起。危機早已埋下伏筆。蝴蝶那時煽動翅膀,引發了所有違約爆發相似的韻腳:先是信貸狂潮抬高杠桿,然后銀根收縮刺破泡沫。
而完整的故事,可以說是分上下半場。
2008-2010年的4萬億信貸狂潮中,銀行追著企業營銷貸款,有些政府也會配合,便宜地向企業供地。在政府和銀行的雙重忽悠下,企業老板有點受寵若驚,嘿嘿,這么好的事,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他們從銀行借了錢,買入政府給的地,當時利率和地價都不貴,然后開創了一個新主業(比如光伏、機械制造)。有些企業則是把資金投放到房地產、礦業等地方去。
然而老板們悲劇了,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起,直線下滑,10%一去不復返。經濟下行疊加宏觀調控,企業經營回款變差,無法償還債務。那時候銀根緊縮,又使他們借新還舊難度加大,慢慢就發生債務違約了。
銀行嘛,晴天送傘,雨天收傘。
以2011年溫州為起點,一輪不良資產周期啟動,然后2012-2014年間蔓延至全國。不良資產在全國遍地開花,什么投資擔保、高息借款,悉數破滅。
那一次違約爆發在主業模糊、杠桿過度的中小微企業身上。
但是,非常可笑的是,整個金融業總結原因,無意中竟然是這么一個結論:“中小微企業”風險高,而不是“杠桿過度的企業”風險高。
2 舊賬翻新
滑稽的分析,必然導致荒謬的行為。
2014-2018年,是同樣的故事,不一樣的主體。2010-2014年,經過宏觀調控,經濟增速依然回落。在2014年,跌到谷底,宏觀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壓力,失業率等一些關鍵指標開始有松動的苗頭。
為托底經濟增長,政策取向開始轉變,最終,2014年11月,央行突然宣布“降息+降準”,新一輪貨幣寬松啟動。毒癮難解。
銀行又要開始熱火朝天地做業務了。然而找什么客戶群體做業務呢?這時,宏觀經濟形勢其實并沒有顯著好轉,只是政府用基建、房地產等傳統托底項目來支撐經濟增速,以便實現經濟軟著陸,同時也啟動了供給側改革,對一些大型企業有較大幫助。
中小微企業并沒顯著好轉,銀行們也還沒忘記過去幾年中小微企業的痛苦回憶,不敢涉足這一領域,這就是可怕的“惜貸”。
銀行們變聰明了。不借給中小微,借給大公司吧。上一次小公司倒了,大公司應該不會吧。
于是,銀行表現出極低的風險偏好,追捧大項目成為了順理成章的決定,此外還有低風險的個人住房貸款。
于是就發生了我們熟悉的事:
居民貸款激增;
中小企業貸款難;
大企業借貸泛濫;
只要是大家信得過的大型企業、地方平臺、上市公司、個人居民,不管杠桿水平如何,都可以放心投放。誰管它杠桿高低,風險如何?只要“大”,就行了。
但是,信貸投放業務是有嚴格的標準的,資產負債率太高的企業是不允許投信貸的,況且信貸業務還會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
但沒事,銀行精英們聰明著呢,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非標、影子銀行迎來爆發期。而這期間的表外理財,則更是以一種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長(2015年以來,其中非標占比維持在16%上下),然后也是2017年開始走平。
交易結構令人眼花繚亂,但沒關系,萬變不離其宗。簡言之,這類所謂的資本市場業務,就是換個馬甲放貸款。
風險是什么,不知道?錢投資去了哪里?不清楚。
發放貸款也像給普通人辦信用卡一樣,你啥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放貸任務完成了。
3 欠債還錢
今天的債務違約意外么?一點都不意外。一切早已注定。
只是曾經的違約主體,從中小微,換成了背景很“穩”的大公司。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太多的影子銀行,透明度非常差。除了他們自己,外界根本不知道到底投了些什么。而這其中,多以地方資管平臺為主。
因為銀行們認為那是沒有什么風險的業務,盡管小學生都知道那么高的杠桿率意味著什么。然而,銀行們有著無法撼動的信仰:地方政府不會不管,而且能順利續做債務。
我們投的不是資產,是信仰。
有因必有果。在2016年7月政治局會議為起點,偏寬的貨幣政策期終結,開始收縮銀根,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杠桿大幕開啟。多次會議強調,要去宏觀杠桿率,而且這次也沒有一刀切,其實是給了企業機會的:
上市公司不是沒錢么?上半年中小創漲起來就是讓你質押解套的。
地方平臺不是難以為繼么?引入PPP不就是讓你們解套的。
有些事,真的挺難的。一刀切會過于粗魯。力道慢慢加碼的戲法,卻使人產生新的博弈幻想:我等等,說不定馬上就過去了。
但顯然,這次中央不管了,很多地方低估了中央去杠桿的決心。不管了,你們自己降也是降,打爆你也是降。
最終不管你們死活,顯示在央行的宏觀數據上,這次去杠桿效果還是不錯的,作為判斷金融業杠桿的靈敏指標,3月以來,銀行間利率已經顯著下行。
果然,人行5月11日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確認了這一點。報告指出:
“宏觀杠桿率增速放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效”
央媽很滿意,去杠桿這個事,可以改為調結構了。接下來宏觀調控,必將乘勝追擊。
在前天的全國政協“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專題協商會上,講的就更清楚了:
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目前來看,上面也很滿意,已經在默許違約常態化,大家要慢慢習慣。而實體去杠桿,總是要慢于金融去杠桿。如何將防止金融違約引發的連鎖反應,用什么工具來做個對沖?將風險最小化,做到定向爆破,又是門技術活。
但說個心里話,有些雷,還是早爆早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