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這兩天,明星高價薪酬的話題再次被網友揪了出來:
“6000萬放在科研上多好啊!”
“有這筆錢,中國科研還愁什么!”
“這些明星憑什么比科學家掙得多!”
.....
可以看出,貿易戰(zhàn)的確把中國人打醒了,就連平時不關心政治的小年輕都開始叫嚷著發(fā)展中國高科技,這是件好事。
但是,有句成語說得好,物極必反。
過分的關心反而會影響中國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比如說這次網友口中高喊的“給中國科研加錢”!
工資低就是阻礙中國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我看不一定。
那是什么?看看下面這張圖:
外國人不做,你做這個干什么
"外國人沒做過,你做這個干什么?"
6月6日,《科技日報》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雙南進行采訪,張老師說出上面這番話。
最后,張雙南痛心疾首的表示:中國科學界非常缺乏科學精神!
一針見血,直指核心,張老師的這番話看似吐槽,實則道出了中國科研事業(yè)“尷尬”的真相....
中國科研的“尷尬”局面
不可否認,如今的中國,正在迎來一場人類社會史上罕有的“科技大爆發(fā):
2015年,中國科技對世界文明進步的貢獻率高達15.7%;
2016年,中國科技進步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率高達57.5%;
2017年,中國多達17項的科技成被列為“世界級”,憑借一國,便超過了整個歐洲;
最大的FAST天文射電望遠鏡、最美的大飛機C919、最重的12000噸單臂架起重船...
在一波又一波“最字旗”的刺激下,國民的情緒不斷被推至高點,在輿論帶動下,我們似乎真的就從一個“科技大國”轉變?yōu)榱艘粋€“科研強國”!
是的,科技和科研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
什么是科技?就是利用已有的科研學說,在理論結合實踐之后進行生產的行為;
什么是科研?利用各種手段,為了發(fā)現(xiàn)新事物和規(guī)律而進行調查、試驗的探索行為,換一句話講,所謂“科研”,其實就是張雙南院士口中的“科學精神”!
科技強,科研弱,這是當前中國科學事業(yè)最大的隱憂:
2015年,中國累計15817項科技成果中,完全自主化率不過區(qū)區(qū)的3.1%;
2016年,中國1.5萬億科研經費投資中,94.2%被用于了披著科研外衣的科技投入;
當然,老鐵并不是宣揚“科技無用論”,能夠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技成果,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表現(xiàn),但是,本該科研科技兩條腿的中國,如今的現(xiàn)狀卻是:“科技成果”紅紅火火,“科研發(fā)展”寸步難行...
這是一個“尷尬”的現(xiàn)象。
如果說,科學事業(yè)是一棵樹的話,那么科研就是地下的部分,科技就是地上的部分,但是如今根部不強的大樹,到底是靠的什么生長?
在中國有一個成語:移花接木,如今的中國科技啊,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一棵接在國外科研成果上的歪脖子樹!
當然,這種行為還有個更形象的名字:跟班式科研!
中國科研的秘籍——跟班式科研
跟班式科研有不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有用,而且有大用!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跟班式科研對我國科研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中國核武器的科研理論,學來的;
再比如,中國的空氣動力理論,學來的;
又比如,搞飛機模型試驗的風洞理論,還是學來的;
.....
大家不要覺得寫來的怎么怎么樣,畢竟那年代我們的環(huán)境在那擺著,不學更慘。毛主席曾在書中這樣寫到:
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
總而言之,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科研技術就三個字:跟著學!而且,我們還學到了真東西。
比如計算機。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五十年代的中國壓根生產不出來計算機這種高科技。但是他錯了,我們不僅能生產出來,而且生產的還是先進計算機。美國研制出第一代計算機用了4年,而中國在1956年通過蘇聯(lián)學習的技術,僅用3年就完成了中科院103機的生產,并生產了約200臺。
改革開放后,中國提出《863計劃》。在報告中,科學院再次提出:追蹤世界高新技術發(fā)展。
出發(fā)點是好的,畢竟我們當時產業(yè)落后、技術落后、思維落后,除了核相關領域,咱沒幾個拿得出手的。本來,上面的想法就是把追上世界領先水平后,咱就搞自己的東西。所以,“863”計劃多次強調一個詞: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
但是,搞久了,很多科學家就不想搞獨立的東西了,因為沒有經濟效益。比如高鐵的輪子和轉向架,中國能做,但很多廠商不敢用,為啥呢?主要是搞科研的沒等試驗做完就被所在的學校和研究所辭退了。因為你多少年都在做一個又不熱、又不時髦的東西,還不如干脆買外國的專利技術回來造。
久而久之,許多科學家也就不搞創(chuàng)新,干脆盯著發(fā)達國家,他們搞啥我們搞啥。所以就出現(xiàn)了之前那一幕:發(fā)達國家都沒搞的,你憑啥搞?
但是,發(fā)達國家搞出來的真是好東西嗎?退一萬步講,你這么做,難道人家不坑你?咱中國在跟班式科研方面,還真被坑過。
被坑出上萬億的屏幕
幾十年前,絕大部分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都是采用顯像管,2000年左右,中國每年在顯像管的進口上花費大約在90億人民幣。
等到中國砸了幾十個億搞出了,自己的顯像管企業(yè)時候,液晶時代來臨了,中國每年在液晶面板的進口上要花費數百億美元。
于是又開始砸錢,從2003年開始,光是京東方在液晶面板上的投資金額高達3062億。
等我們在液晶面板上與日航平起平坐的時候,他們又轉向了OLED。
三星憑借OLED 屏幕一年可以從蘋果賺取近300億人民幣,過幾年,又該收割中國手機廠商了.....
“落后”的焊接科研
改革開放初期,國產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此起彼伏,打著中日友好的旗號,日本提出幫助中國改進技術。
于是上海X船舶制造,把研制多年的“XXX型集約化數字焊接系統(tǒng)”無償交給了日本,供他們審視。
日本人把這套系統(tǒng)刪刪改改,換上了一個精美的外殼,標價3億美金,又賣給了我們。
直到1992年上海X船舶制造與法國XX公司交流合作時才發(fā)現(xiàn),法國標價12億美元數字焊接系統(tǒng),80%都是中國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專家審視掉的“落后”技術。
當我們再次想要重拾這個系統(tǒng)的時候,荒廢了多年的我們,在這一方面已經被日本超越了。
論文里的秘密
在中國的科研領域,論文引用是衡量價值重要的砝碼。
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國科技人員發(fā)表的國際論文不僅總量繼續(xù)穩(wěn)居全球第二,而且總被引用數達到1935萬次,超過英、德升至世界第二位。
這里需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西方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它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院推出的引文數據庫。他的核算方式,就是以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分析來作為對一切科研評價的依據。
所以,美國的SCI在中國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打個比方,SCI于中國科學家而言,就像是高考分數對高三畢業(yè)生那么重要。
但問題是,中國要想在上SCI的數據庫,就要先把東西交給美國審核。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花費了巨大的科技投資,卻幫助了美國科技維持了領先地位,因為它有優(yōu)先觀看權。
這是什么?這不就是變相幫美國“打工”啊!
中國不應光靠跟班式科研
正如前文所講:在一定歷史時期及特定條件下,“跟班式科研”是發(fā)揮過積極意義的。
但是,在肯定這一發(fā)展思路的歷史貢獻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咱們很多本該得到發(fā)展的科研項目,卻在所謂的“跟班式思維”下延遲發(fā)展甚至流產早夭!
2017年,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歷經5年試驗在中國誕生,但是誰又知道,這個方案其實早在14年前便已經提出,當年該項目遭到否決的原因很簡單:國外權威學者認為,靈長類不可克隆。
2018年,中國終于熟練掌握陸基中程反導技術,但是,其實早在1969年的東風6號導彈科研論證中,中國便已經出現(xiàn)了兼具“軌道轟炸器”和“中程反導”的先進思維,而如今的美國反導概念,成形卻要等到1983年,與克隆猴試驗一樣,當年試驗的下馬同樣是因為沒有同類型的“國外參照”...
不可否認,這是當前中國科研工作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遺留的“痼疾”:立項必言“先進參照”、發(fā)展必談“國外經驗”。
誠然,在一定時期內“國外經驗”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甜頭”,但是世界在發(fā)展,我們在進步,以往的成功,難不成真成了“金科玉律”?
建國初期,中國科技全面落后、人才物資雙重窘迫的現(xiàn)狀,決定了那個年代的“跟隨戰(zhàn)略”符合中國國情發(fā)展,但是到了今天,中國不僅擺脫了當年無力承擔“科研試錯”的窘迫困局,甚至在人才和資金儲備上,也早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袁隆平的年輕學生
換一句話講:摸著石頭過河是寶貴的“經驗”,但是咱們已經上岸了,難不成還要坐等河里的石頭蹦出來,再繼續(xù)摸著回家?科研,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和試錯的過程,對于國外先進思維,我們可以借鑒,但一定不能依賴!
2016年 ,中科院宣布成功制造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
2017年,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huán)”實現(xiàn)101.2秒穩(wěn)定運行;
2017年,世界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如今我們可以知道,中國人工產生的“反物質”,沒有“先進參照”,中國成功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光量子計算機,同樣也沒有“國外經驗”。
東方超環(huán)內部
很簡單,在反物質上,我們是唯一人工生產的國家、在光量子計算機上,我們就是國外的“先進參照”、在核聚變裝置上,中國就算悠著走,排名第二的美國也要追趕最少10年!
但是,倘若我們換一個角度,假如當初針對這些項目的科研立項時,我們抱定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以緩一緩甚至直接否決的態(tài)度來應對的話,那又會是個怎樣的結局?
反物質炸彈原理
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個善于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的民族,在人類的歷史發(fā)展中,我們從來都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代的短暫落后讓我們與世界脫節(ji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人只能去做“二流國家”,同樣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上,我們也不能僅僅滿足于去搞只會尾隨的“二流科研”!
當然,這并不是說對于“跟隨戰(zhàn)略”,我們就要一棒子打死,正如前面所講,在特定條件下,“跟隨戰(zhàn)略”還是有著借鑒意義的,但是,也僅僅只是“借鑒”而已!
老鐵還是那句話:歷史導致的落后不是我們的錯,但要是到了今天還打算繼續(xù)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墮落和不思進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貿易戰(zhàn)結束后,中國科學家急了:今天我們有些人還在想給“美國”打工!
2018-06-08余云輝:中美貿易戰(zhàn)為何中國不應該選擇妥協(xié)?
2018-06-02忠魂:貿易戰(zhàn)到底誰怕誰——議“美國購買中國產品須使用人民幣”
2018-05-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