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個世界級灣區真心不容易,要維持住則更難。
然而明知道難,2017年,中國政府卻依然把建設世界級灣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大航海以降四百年,工業革命以降一百五十年,迄今還稱得上世界級灣區的只有3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沿海10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3個灣區以這么大的地理范圍、經濟體量為背景,大浪淘沙莫過于此。
擁有中國的世界級灣區,是政府和民間的共識。早一兩年的時候,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就在多個場合提到粵港澳大灣區設想。以企業家的敏銳,他一定是意識到那就是珠三角經濟實現蛻變的時間窗。
世界級灣區有一個舍我其誰的特征,就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引領者。
問題由此產生,粵港澳灣區能嗎?
希望很大。珠三角起點高,以灣區歷史經驗檢視,其基本要件已大體具備,后發優勢十分明顯;但困難也不小,主要表現為區域條塊分割,難以形成有機的整體性聯動。
灣區落在地圖上就是城市群,灣區經濟幾乎都是單核心驅動,一般看名字就知道誰是核心,而粵港澳灣區最突出問題是,香港、深圳、廣州三雄并立,它們體量相當,各有所長,如何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發揮出體系性優勢,挑戰巨大。
中央當然樂見粵港一體化,自香港回歸,一直付出巨大努力,堅持至今。但成就世界級灣區的除了天時地利,契機尤為關鍵。
2018年,一個契機不經意間降臨了。
貿易戰久拖不決,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先進科技嚴加限制,技術封鎖接近冷戰時期。剛剛傳來的最新消息是,美國正在甄別、清理參加中國“海外千人計劃”的美國科學家。但這樣的重壓卻有很大可能助力粵港澳打破內部藩籬,邁出經濟全要素一體化流動的關鍵一步。
2017年《經濟學人》雜志曾做過一組關于灣區經濟的報道,在談及世界級灣區的成功之道時總結說,“必須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了對的事情。”
那么,現在立志要把粵港澳灣區建成世界級灣區的中國,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在做對的事情嗎?
01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中央選擇粵港澳大灣區的底氣。見下表。
(注:由于對灣區范圍的認定不同,所以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的各項數據也會有不同口徑)
在體量上,粵港澳灣區已經不亞于現有的三個世界級灣區。關鍵的GDP,粵港澳灣區和東京灣區相當,只比紐約灣區低一些。
從經濟密度來看,2016年,紐約灣區GDP占全美8%,舊金山灣區占4.3%,而粵港澳灣區GDP占了中國的12%,東京灣區因為日本國土面積小占比高達26%。
粵港澳灣區最大的差距表現在人均偏低、產業結構遠未達到最優,不過這也正說明粵港澳灣區進步空間巨大。
粵港澳灣區追趕步伐很快,三大灣區近些年經濟增長維持在3%上下,而粵港澳灣區最低的時候都超過6%。
除了經濟總量,世界級灣區都有一些基本特質——
比如開放與包容。紐約就不必說了,東京現在幾乎成了日本唯一有人口大規模凈流入的城市,也是國際范十足;舊金山灣區更有意思,硅谷公司最密集的圣克拉拉縣和圣馬特奧縣,非美國出生居民占當地人口1/3。
灣區的核心要素是創新,否則怎么引領世界經濟?這個看專利授權數就可見一斑,舊金山灣區這個數據占到全美總數的14.4%,東京的日本巨無霸地位被這一數據襯托的無以復加,占比在60%上下。相比而言,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紐約就差得不少。
還有分工協作。世界三大灣區城市群基本都形成了圍繞核心錯位發展,各有側重的布局。即便以金融業蠻聲世界的紐約,金融也大多集中在曼哈頓,周邊還有10%左右的高端制造。
如果沒有這些特質,那就不過是一群城市的簡單聚集。
以此審視粵港澳灣區,人們可能會驚嘆它難道過去一直就在為“世界級灣區”做準備?
論開放與包容,廣東在中國有特殊地位,香港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之一。深圳、香港天然就是“移民城市”,廣深長期占據中國人口凈流入前兩位,香港人口流入更是世界范圍的,2011-2016香港人口凈流入28萬,居世界大城市前列。
論創新,這里有中國最多的“世界500強”民營企業。專利方面,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調查,按區域創新集群的世界專利申請排名,深圳香港地區已經超越舊金山灣區,僅次于東京灣區。珠三角還擁有大量的國際專利,僅深圳一地擁有的數量就超過英法兩國的總和。
論分工,廣東早就以“世界工廠”著稱,數萬工廠構建了全球最完備、反應最快速的制造產業鏈,全世界眾多知名品牌都難免留下“廣東生產”的標簽。除了制造,這里還有長期排名世界前三的國際金融中心,知名的國際旅游度假中心。
……
無論怎么看,粵港澳灣區都已初具世界級灣區的七八分模樣。
如果考慮到中國專注發展的時間都有限,改革開放滿打滿算四十年,入世也才18年……珠三角并沒有圍繞“灣區”進行過目的性明確的引導,有時候還不得不驚嘆市場自發的鬼斧神工。
最早向政府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倡議的,也是當地以騰訊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或許因為生于斯,興于斯,它們對這片土地更熟悉。
02
粵港澳灣區和“三大”相比,最明顯的差距有兩點:
一個是科技引領力,這是中國科研長期、全方位落后決定的;
另一個是區域經濟整合度,也就是協作,最突出表現就是三核驅動經常不協調。
技術革命是成就世界級灣區的先導因素。今天的世界級灣區都是先有產業成功,而后選擇各自的優勢方向。
如果你在上世紀初去紐約,那里的服裝廠、五金廠……會讓你以為看到另一個“東莞”。東京經歷了二戰前后兩撥工業洗禮。即便舊金山因信息革命而興,也得益于二戰時成為美國軍事裝備——尤其是通訊、半導體、探測設備等等的制造中心,從而奠定的雄厚產業基礎。
珠三角產業經濟興于改革開放。在計劃時代,廣東工業在國內排不上號。封閉得太久,一朝成為開放前沿,技術躍遷于這里仿佛天上掉餡餅,再然后加入全球產業鏈,制造業水平由此一日千里。
有雄厚制造業打底,創新方面的差距——只要別差太遠、咬得住——就不是阻礙。
這方面,東京灣區有先例。日本鮮少根本性的、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它承接美國的產業、技術轉移,善于局部創新、舉一反三,在應用上多奇思妙想,工藝精益求精,遂成就“日本制造”。
就像當年很多歐美先進技術由日本企業發揚光大,占領市場,今天的中國頗有類似,最典型的莫過于移動金融,其技術原型都濫觴于美國,卻是中國企業在中國為之找到了龐大的用戶和廣闊的市場。
灣區引領世界經濟的邏輯是,先引爆技術奇點,然后政策引導加市場規律,圍繞其構建產業鏈,一環一環鋪開,走得通便越做越大,所以往往是單核驅動。而粵港澳灣區寫入政府報告時,廣深港三足鼎立之局已成。
其實,珠三角從改革開放到中國入世前后,有比較強的單核驅動特征,香港作為中國唯一打開的窗口,珠三角自然就會圍繞它做文章,區域經濟形成一盤棋,香港就是“棋眼”。
但內地入世,香港窗口作用急劇減弱,隨著內地經濟的崛起,香港徹底失去成為單核的機會。雖然又是CEPA,又是建高鐵、修港珠澳大橋……但經濟整合度反而不如過去,甚至出現各玩各的局面。
比如,在產業向內地轉移之后,香港走上了仿佛曼哈頓的轉型之路,在金融等高端服務上頗為成功,但卻沒能很好解決如何服務于灣區整體;而且,完全放棄制造業,更直接導致兩地產業鏈接過早斷裂。
香港曾有凌駕新加坡的科研能力,用習近平的話說就是“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但卻難以落地轉化。這么多年來,“大疆”是為數不多的香港科研成功落地的案例之一。
香港擁有5所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為全國各城市之最;擁有43位中國兩院院士,在整個華南地區領先;還擁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頂級期刊論文數也遠非粵港澳其它城市可比……
即便研發能力有限,也足以部分彌補珠三角之短。最終卻是內地要通過建立產學研中心,不遠萬里從北京、上海引進人才,而香港的研發能力則逐漸萎縮。
橫亙在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鴻溝,其成因復雜,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正常情況下,要跨越恐怕得慢慢來,但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升級。
特朗普把矛頭指向中國高端制造,除了高技術產品進出口限制,更在企業投資、收購高技術企業,中國學者赴美學術交流,美國學者來中國大陸參與中國科研項目……等諸多方面設置障礙。
不少西方國家在這方面,不一定完全站在美國一邊,但落井下石恐難免。
前文講過,世界級灣區全都興于技術大變革。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正逢信息技術革命進入下半場,人工智能、云、區塊鏈……開始沖出實驗室,中國難得在事關人類命運的技術變革中,能和先行者在個別領域比肩。
坦率地說,總體美國依然最強。中國要想不被拉開差距,自主創新與拿來主義現階段對中國一樣重要,但你想拿,別人已開始處處提防。怎么辦?
于是,香港“橋頭堡”被一些有識之士重現發現。馬化騰就多次提到了這一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總部,國外企業引進來的區域總部,都可以放在香港。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外部重壓之下,三核的角色似乎反而明朗了起來。
03
從國外經驗來看,灣區建設從來不只是政府的事,民間力量的參與,特別是核心企業發揮作用至關重要。就像微軟、谷歌之于舊金山灣區,粵港澳灣區也有這樣的企業,比如騰訊。
作為人大代表,馬化騰在兩會上連續兩年提建議,騰訊去年承辦了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今年也是第十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2018對話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承辦方,小馬哥也多次公開演講,倡議灣區協作。
第十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會場
同處灣區,為什么是騰訊,而不是萬科、招商銀行、平安……率先提出大灣區倡議?
第一,灣區天然就具有開拓、連接世界的屬性,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世界,更是認知意義上的世界。
騰訊作為代表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連接一切”寫入它的基因之中,是它天性的追求。
還有,成就世界性灣區的技術爆發,從來就是由代表最先進生產力引領的。
對于粵港澳灣區當下存在的區塊分割,馬化騰提到了未來大灣區連接達成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四通”:道路通,人才通,產業通,人心通。
第二,騰訊更理解粵港澳灣區的現實,它的很多選擇都在主動因應這一現實。
很少有人去刻意留意,騰訊同樣是“三核”驅動——騰訊在香港上市,公司總部在深圳,而核心業務微信,也即騰訊布局移動金融、智慧城市、政務通的主干平臺,則在廣州。
騰訊的三核與粵港澳灣區的三核的同構,也許只是巧合,但這種巧合在建設世界級灣區的大時代則不僅極富寓意,更具前瞻性。
第三,成為三核驅動的連接器,騰訊有這個能力。
過去,珠三角以勞動密集、低技術含量的中小企業為主,鮮有能引領世界經濟潮流的企業,騰訊的崛起重新書寫了中國的經濟版圖。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連接器”的騰訊更有讓夢想照進現實的行動力。騰訊正在推進大灣區的數字升級和互聯互通。
比如, 2017年騰訊與廣東省合作的“粵省事”小程序已經覆蓋了260多種公共服務,行政服務效率正在飛速提升,辦理港澳通行證比以前方便多了。騰訊辦了兩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營,聯合新世界、萬科、大疆等企業,邀請三地高中生一起,了解最新科技的進展,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解,消除人心的隔閡……
信息革命的下半場是“萬物互聯”,連接將會觸及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只局限于特定的階層、特定的領域。粵港澳有前瞻性的戰略研判,有部分領域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團隊,有全球最強的全鏈條生產能力,還有中國政府的支持,這樣的灣區幾乎就是為了開創新時代而來的。
如果馬化騰所說的“四通”能夠實現,借著數字化時代的東風,粵港澳灣區真正有望站上一個新的高度。它將會是先進科技的推手和發揚光大者,是帶動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展示臺。那樣的場景僅僅設想都會讓人覺得開心。
如果說有什么能夠讓相互隔閡的地方、人們放棄成見,那就只能是觸手可及的“大場面”,還有錯過一定會痛徹心扉的覺悟。
技術大變革前夜的灣區,貿易戰陰影下的灣區當然最不缺這樣的覺悟,先手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
特朗普的大棒會客觀上促成一個新的世界級灣區的快速崛起嗎?粵港澳大灣區這件事,真的值得期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