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好的傳承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20年前,中國火箭以低廉的價格和快速的產品迭代,迅速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就在中國航天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美國出臺了一份考斯克報告,聲稱中國可能利用發射美國衛星的機會,刺探美國的航天技術,并以此為由全面禁止使用中國火箭發射美國衛星,甚至任何含美國制造零部件的衛星也不被允許。
要知道,美國當時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衛星生產國,也是最核心的衛星零部件生產國。考斯克報告一經發布,中國火箭在國際市場上就等于被掃地出門了。
然而,在被甩20年之后,中國火箭的發射次數在2018年超越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此刻,中國航天可以跟美國說一聲謝謝,感謝你當初愛搭不理,終于逼我們活出了自己!
2018年圣誕前夜,SpaceX的老板埃隆·馬斯克發了一條推特,驚嘆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超越美國。
當然,我們做航天的一向都比較謙虛,老先生們反復提醒我們,要看到和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因為目前美國的在軌衛星數量基本是中國的四倍,而且技術也非常先進。但毫無疑問,中國正在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
造導彈的去做鈦合金骨灰盒
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航天和航天人在這條通天之路上都走得非常跌宕艱難。1970年的時候,我們把中國第一顆衛星送入了太空。到了1984年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火箭發射能力,但當時的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
當時有這么一句話,“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鸺康耐緸榱藪暌稽c錢,曾經做過電子琴,更夸張的是,有人還造過鈦合金骨灰盒。
這些事,今天說起來像是一個調侃,但是造火箭的人才為生活所迫去造骨灰盒,是一個非常心酸和無奈的舉動。那一年,火箭院招了10名碩士生,臨近畢業走掉了8個。
中國航天是幸運的,那批做過電子琴和骨灰盒的老前輩們并沒有忘記初心,他們不屈不撓又與時俱進地闖出了一條中國火箭的國際市場之路。他們面對著美國政府的阻撓和中美文化的隔閡,同時也面對著發射籌款失敗、瀕臨破產的窘境。
當時中國代表團去和美國公司接洽發射業務,還沒開始詳談,就被別人草草打發。事后才知道,當美方代表看到我們入駐的平價旅館,就認為我們是一群騙子。
若干年后,我被派駐國外,老先生們給我的建議就是買幾身好衣服,住得一定要好,不然會被當成騙子。
但這些老先生非常厲害,在如此困局下,不到十年,就把中國火箭在國際市場的發射占有率提高到了7%-9%,并且非常有希望拿到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后續的全部發射訂單。
1984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個路都走不穩的小朋友,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心血來潮送我去了武術隊。我至今還記得父親當時特別神叨叨地跟我這個蠢孩子說: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否則長大了白被人欺負。”
2016年6月,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直到我高考結束、填報志愿的時候,正好趕上中國火箭被國際市場掃地出門,當時的長輩們看到我填報志愿寫航天專業,一臉凝重地和我說,你要想好了,這一行是賺不到錢的,畢業的時候很有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
我上大學的第一堂課,我們的班主任非常坦誠地跟全班同學說,你們換專業吧,這一行沒有前途的。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當時的航天院所已經準備人員遣散了。
國防值多少錢?
戲劇性的轉折發生在1999年的5月8號,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消息傳來的時候,我正在學校武術隊里跟著教練練刀,當時我的腦子里就回響起父親小時候跟我說的那句話,“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正當中國航天專心致志經商盈利的時候,北約不但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你趕走,還朝你扔了一顆炸彈,逼著你去思考國防值多少錢。國防值多少錢?全中國人的身家性命加在一起值多少錢,國防就值多少錢。
從那以后,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說,我們要仗劍經商,要有亮劍精神。從那以后,中國火箭從國際市場退回來,開始專心搞自己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攜天宮二號“出閣”。(攝影:王磊)
航天任務日漸飽滿,那些在外企兼職的高校教授,乃至一些曾經想辭職的老師,都回到了校園教書、做課題。我們航天專業的高考分數線連年攀升,一度超過了清華,直到清華也開了自己的航天專業……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我本科快要畢業的時候,我跟著輔導員去了一次老三線。
那是一個大山溝里的老牌航天單位,承擔著重要的國家發射任務,單位年年拿獎,但是它的基礎設施和薪資待遇基本還凍結在80年代,但凡有點想法的年輕人都跑去外企掙錢了,剩下來的人全靠著一種精神在撐著。
我們看著心里哇涼哇涼的,在回校的調研報告中我就寫了這么一句,表達我對當時航天事業的心情——“莫贊冬梅艷,雪辱霜欺事業艱”。
等到我的畢業季來臨之際,進入快速發展期的中國航天面臨人才短缺的局面,恰在此時,互聯網也正開始冒頭,同樣缺人。這時候的航天事業就要和外企、互聯網企業以及國外的頂級高校搶人,航天行業開不出優厚的工資,也很難描繪什么光明遠大的前景,所以優秀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當時我的導師有一個非常得意的弟子,拿到了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全額獎學金,這位師兄就出國了,再也沒有回來。老先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年都不愿意再招學生,后來每當我被派駐國外,很多老前輩都會特別叮囑我說,“小李,你可一定要回來啊!”這真的是被國外搶人給搶怕了。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我問過我的父親,他過去是一位邊防戰士,對這個問題很不屑。他說他在守邊境線的時候,左腳進右腳出,一分鐘就能出十幾趟國。所以問題不在于你出不出國,在于你出去干什么。是去做一個二等公民嗎?
世界看我們的眼光在變,我們自己也在變
這讓我想到了當年到美國進行國際交流的遭遇。交流會的現場有一個十幾歲的美國小姑娘,非常優秀,小小年紀就在國際會議上侃侃而談,會后我跟同去的同學非常熱情地去與她交流,她也非常熱情地回應了我們,但就在我們合影完轉身的瞬間,我聽見她低聲和同伴說,“我不喜歡中國人。”
我非常驚訝地回頭,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翻臉比翻書還快。她是一個小姑娘,我可以理解她的童言無忌,但我仿佛看到了考斯克報告出臺的根源。
又過了若干年,我坐在英國航天大會的會場里,正在播放慶祝英國首位宇航員即將進入太空的宣傳片,名字叫做《宇航員的魅力沒有人可以阻擋》。全場歡欣鼓舞,我也由衷地為他們鼓掌,但是我的內心很詫異,因為我們的宇航員已經進入太空十幾年了。
在我的印象中,英國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難道你們的宇航員還沒有進入過太空嗎?也就是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我們心目中的發達國家并不是事事都比我們強。
也是在那一年,在倫敦的地鐵里,我遇到了一個英國人,他非常熱情地和我說他去過中國,他說你們的路是新的、樓是新的……我發現,世界看我們的眼光,以及我們自己,可能都已經慢慢發生變化了。
在我博士畢業的時候,長征運載火箭剛剛完成它的第100次發射,這前100次一共花了37年。目前,中國長征火箭已經完成了296次發射,這10年的發射量是過去37年發射的兩倍。
老一輩的航天人臨到退休,給組織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想去一次發射場,親眼看一下自己設計了一輩子的火箭到底是怎樣被發射進入太空的。
如今,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邊上建起航天景觀園,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在那里觀看航天發射,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強國,是為了尊嚴
但是在這種高強度、高增長的背后,是我們一線員工面臨的社會和家庭的不理解。我母親經常特別惆悵地和我說,你怎么選了這么一行,連找對象的時間都沒有。所以,航天的單身青年經常會自嘲說,“有一種單身叫做干航天干成單身”。
所謂高科技人才拼到極致,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有時候連夜調代碼,我就覺得我的喉管和心臟隨時會爆炸吐血而亡;慶功宴上,也是一群大老爺們在那抱頭痛哭;發射失敗的時候,有的總師一夜白頭……
習主席送給中國航天一段話,“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什么是“強國”?
其實我們想要的,無非就是你不要動不動就炸一下我們的使館,不要心血來潮就出臺一個報告把我們掃地出門,不要天天嚷嚷著我要加關稅、我要制裁,在我這掙得盆滿缽滿,最后還要在你背后插一刀。
中國想要成為強國,可能無非就是想在國際上被人平等以待、想要和平共處,我們想要尊嚴。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的100周年,在這里,我想致敬一下建立新中國和為新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的老前輩們。
改革其實就是一種傳承,父親和我說: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好的傳承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作者:李洪波,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