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路人
初春的廣州,因了連日的小雨,不似往年早早地悶熱。
老城區(qū)舊式的巷子,路邊粗大的榕樹,熱鬧的社區(qū)廣場,頭頂延伸的嘈雜立交橋,呈現(xiàn)著這座以時尚、前衛(wèi)、現(xiàn)代著稱的大都市的多元與包容。
老人小心翼翼地邁著步子,手里拄著一根拐棍,老伴跟在后面,同樣提防著雨后濕滑的路面,留意著擦肩而過的路人。
另些時候,老人還是步伐矯健,老伴不時提醒著他:“你慢點!”
熙攘的人群來來往往,蕓蕓眾生中,彼此都是對方的路人甲,老伴之外,沒有人會過多注意老人的存在。
普通的街道,普通的院子,普通的老人。
要說一定有什么不同,老人戴著一頂帽子,那種各國海軍通用的艦艇鴨舌帽,帽前沿鐫繡著對稱的金黃色松柏枝,醒目的是帽前金黃色宋體“中國海軍”,人民海軍的錨式軍徽和紅色八一五星,帽子一側是“南沙巡防區(qū)”五個字。
這頂帽子的主人,是位老兵。
一位老兵,一位不平凡不簡單的老兵!
2
民族英雄
老人摘下帽子,倔強的直發(fā)已然全白,但精神頭很好,臉龐瘦削,平靜而慈祥,不凡的氣宇。
老兩口走進一家茶樓“喝早茶”,詮釋著“吃在廣州”的酒家食店不時閃現(xiàn),處處透著濃郁的煙火氣息。
在這舊式巷子,街坊食店里,人們不會聯(lián)想到,這位老人曾是何樣的叱咤風云,曾有著何樣的雷霆霹靂,曾建立過何等的不世功勛!
老人屬于南沙。
美麗的南沙群島,若說誰能與她最相配,那么,這頂帽子的主人,會是國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選。
1988年3月14日,時任海軍榆林基地參謀長的陳偉文,在南沙赤瓜礁海域作為編隊最高指揮員,指揮了一場聞名于世的海戰(zhàn),史稱“3•14海戰(zhàn)”,也叫南沙海戰(zhàn)。
這一戰(zhàn),人民海軍以輕傷1人的微小代價,取得了一舉擊沉越南運輸船兩艘,重創(chuàng)越登陸艦一艘,俘虜9人,斃敵270余人,奪回南沙6個島礁的輝煌勝利。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簽發(fā)嘉獎令予以最高褒獎!
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正是31年前的大海將星——虎將陳偉文。
斗轉星移,1937年出生的他,用國人的習慣說法,已屆83歲高齡。
老人的腰板依然筆挺,那是40年軍旅生涯鑄就的身姿;
老人的軍禮標準,在回應學生的敬禮時,他一一致以最莊重的軍禮!觀者無不動容。
3
傳奇一生
南沙一戰(zhàn),世人皆知。他的威名,卻遠非如雷貫耳。
滄海為證,南沙海戰(zhàn)之前,陳將軍早已屢立戰(zhàn)功,已是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難得將才。
將軍一生,共參加或指揮了6次海戰(zhàn),3次對國民黨海軍,3次對越南,包括了知名度極高的西沙海戰(zhàn)(對南越)和南沙海戰(zhàn),6戰(zhàn)全部取得了勝利。將軍同戰(zhàn)友們共擊沉敵艦船7艘,擊傷4艘,俘獲3艘,俘敵174人,斃敵數(shù)百人,收復珊瑚、甘泉、金銀、赤瓜等12個島礁。
他所指揮的部隊兩次受到中央軍委集體通令嘉獎,他和戰(zhàn)友因戰(zhàn)榮立過集體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他個人因戰(zhàn)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提前晉級晉銜。
牛皮哄哄的美國五角大樓在其官方文件中,也毫不吝嗇地稱贊他為“常勝將軍”,西方軍事觀察家曾多年追蹤關注過他。
對西方媒體的熱心,這里還有個小故事。
臺海局勢緊張時,加拿大媒體對我國在東南沿海演習進行了詳細報導,還分析了在中國未來對臺動武時,可能會帶隊指揮的將領,在名單中竟赫然寫有陳偉文的大名。當在海外的高中同學將這一“重大情報”轉告陳將軍時,將軍不禁哈哈大笑,加拿大的媒體顯然落伍了,那時的陳將軍已然退役。
陳將軍深愛著海軍事業(yè),為了熱愛的海軍事業(yè),他曾放棄了武漢大學的錄取,毅然選擇大連艦艇學院;放棄了赴歐洲做駐外武官的機會,毅然扎根艦艇;放棄了到香港當總經理的機會,繼續(xù)在軍校教書育人。
1988年在南沙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陳將軍為祖國牢牢抓住!
很多人說,陳將軍是民族英雄。每一位熟知南沙海戰(zhàn)這段歷史,又有著一顆公正之心的人,絕對贊同。
將軍是彪炳史冊的民族英雄,他值得一代代國人的崇敬!國人應該有更多的知道,更早的知道!
4
海戰(zhàn)的歷史光芒
“我就是一個共和國普普通通的老軍人,充其量,只能說我是個較好地完成使命的老水兵!”
有人向將軍表示崇敬之情時,他總是發(fā)自內心地擺擺手回應。
歷史的迷霧逐漸散去,呈現(xiàn)出更多她本來的面目,讓后人能夠更多知曉那場海戰(zhàn)前前后后發(fā)生的故事。
正因為歷史的久遠,恰恰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南沙海戰(zhàn)的歷史光芒。
隨著時間的不斷前行,南沙海戰(zhàn)的歷史意義,會愈發(fā)的展現(xiàn),贊譽再多都不過分。
沒有南沙海戰(zhàn),就沒有今天我們在南海的一切,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南沙海戰(zhàn)是當代中國南沙戰(zhàn)略的歷史基點,也是中國海洋戰(zhàn)略啟蒙的里程碑。
南沙海戰(zhàn),使我們在那塊祖宗海上改變了只靠發(fā)聲譴責來宣示主權的歷史,改變了中國的實際版圖。南沙從0到有,是陳將軍和那一批英勇將士的功勞!
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曾寫道:當年陳偉文違命打仗奪下的島礁,今天再也不是僅僅具有戰(zhàn)略支撐意義的前沿支撐點,已經成為能夠覆蓋控制周圍數(shù)百甚至上千公里戰(zhàn)略的出發(fā)點,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發(fā)展與安全環(huán)境。
將軍很欣慰,有生之年,他看到了國家和人民對他的認可,對南沙海戰(zhàn)的公正評價,當年戰(zhàn)后所受的所有委屈和不公,都已煙消云散。
每每談到這一點,將軍都發(fā)出滿足的微笑,不停地點頭,陷入思考。
5
人群外的主角
老人看似威嚴的臉龐上,其實常常掛著笑容,生活中的他,是個很隨和、熱心的人。
現(xiàn)在的他,談起南沙海戰(zhàn),平靜而幸福。
網絡上總會說起,將軍在戰(zhàn)后20多年里曾默默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還有難以言說的不公正待遇。在這里,劍客不想鉆進歷史的胡同里去深究這些不快,感興趣的或許仍可從網絡中尋找痕跡,畢竟歷史不會完全空穴來風。
曾有一個特殊的軍禮,把我們拉回到遠去的歲月。
1994年夏天,時任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的巴拉克將軍(后任以色列總理、國防部長等職),在我們上上下下一眾將星的陪同下,訪問廣州艦艇學院,客人參觀院史館時,當翻譯指著陳偉文將軍的照片介紹說:陳將軍是我們副院長,他是1988年中越南沙海戰(zhàn)的海上總指揮,打過多次海戰(zhàn),被美國稱為“常勝將軍”。
此時,巴拉克兩眼閃著光芒,問道:陳將軍是你們的副院長?在得到翻譯的肯定回答后,巴拉克立即問:他現(xiàn)在在哪?翻譯環(huán)視著陪同人群,從人群的很后排找到了副院長陳偉文將軍,對巴拉克說:他就是陳將軍!
巴拉克撥開人群,快步走到陳將軍面前,向陳將軍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說道:“我最敬佩的是從戰(zhàn)爭中走出來的將軍,所以我要向您致敬!”
或許,那一刻陳將軍所處的人群后排的位置,說明了很多。
那一刻,有敬佩,有自豪,想必不乏尷尬,只是不知尷尬了誰。
一年以后的夏天,這位讓外國名將敬佩的海戰(zhàn)英雄,正式退休,時年58歲,或許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6
國家好,我就好
“為了國家,個人受點小委屈沒什么!”
不知道是在浩瀚的南中國海歷經風云的緣故,還是天生的胸懷寬廣,將軍對往日的坎坷與不公,并不以為意,淡然處之。
他沒有歸結于是某個人或某一些人的問題,而是認為那是歷史局限使然,是在那個歷史時期一代人所具有的視野與戰(zhàn)略思維的局限。
將軍的格局與視野,讓人欽佩。
憶及往事,他覺得比起西沙海戰(zhàn)中犧牲的大隊烈士們,比起其他戰(zhàn)爭中犧牲的前輩們,他已經很是知足。他細數(shù)著烈士的妻兒過往,心潮起伏,雙眼濕潤。
厲害了,我的國。情不自禁處,將軍脫口而出。
將軍對國事的關注,是我們這一代無法想象的。他的小本子上記著一些各國GDP排名,軍力發(fā)展,他是在為祖國的發(fā)展感到高興。
他關心著祖國發(fā)生的一件件振奮人心的消息。對今天的中國充滿了信心,他期望身體能夠爭氣,能有更多些的歲月與祖國走更遠的路,“想多看看中國夢。”
7
美滿的愛情
戰(zhàn)場上雷霆萬鈞,對敵人慣使霹靂,威加南海的將軍,也有溫柔浪漫的一面。
前年,將軍與老伴攜手度過了50年金婚,將軍說,老兩口一輩子沒紅過臉。問之阿姨,回答是相同的,但不免多了幾句嘮叨:他不會照顧自己,不注意身體,不操心家事,光想著單位的事……
老伴梁阿姨性格開朗,大大咧咧,能歌善舞,會多種樂器,也是個16歲參軍的老黨員,曾在潛艇部隊醫(yī)院服役過。不忙的時候,還會打開鋼琴,彈上一曲。
平時將軍外出散步,都是老伴陪著,老兩口一前一后地走著,踐行了一輩子的“夫唱婦隨”。
與街坊里的老人們一樣,社區(qū)文化廣場是他們經常去走走看看的地方,廣場上幾棵大榕樹,樹周圍是石凳,坐著三三兩兩的老人和孩子。靠著一棟樓,有個只有三層臺階的小小舞臺。
陳將軍、梁阿姨與作者合影
某次,經過舞臺前,阿姨自豪地介紹說:我在這個舞臺紅了五年的!
聞聽此言,站在旁邊的將軍爽朗地大笑起來,跟我們說到:她很聰明,很厲害的!言語中透露著對老伴的驕傲和深愛。
將軍常跟身邊人念叨,這一輩子最幸運的,是找到了一個漂亮、賢慧、開朗大方、善解人意的妻子。將軍曾在天涯海角的榆林他也會不自然憶起,當年兩地分居,阿姨自己拉扯孩子的困難時期。
既是軍人,又是軍嫂,嫁給了陳將軍這樣一心把南海的事放心上的軍人,阿姨背后的辛酸,不難想象。
8
不變的情懷
歲月不饒人,老將軍曾經炯炯有神的雙眼,最近幾年視力嚴重下降,在老伴的監(jiān)督下,不得不告別了用電腦、看手機。看書也被嚴格限制,這對一直愛好讀書看報的將軍來說,實在是一件無奈的事情。
內心豐富的人,自有妙招。將軍愛上了書法,只幾年已頗有心得。
前幾年,他堅決響應中央政策,不讓自己的住房面積超出應享受的標準,可又舍不得住了幾十年的舊房子,怎么辦?
最后,他和老伴退掉了分配給他的200多平的大房子,而留下了80多平的舊房子,也是他唯一的“將軍府”。為這事兒,很多人不理解,但一輩子當“老實人”的將軍,覺得做得很對。
在他的小小“將軍府”里,還分為樓上樓下兩部分,因為空間不大,老人就在書房窗臺上鋪上一張長長的水寫紙,用毛筆蘸水練字。到了書寫的時候,再移師辦公桌上。
老人情懷依舊,寫得最多的主題詞,就是“強軍”“亮劍南沙”“碧海丹心”“強我海軍”這幾個。
將軍名氣大,字也寫得好,請他寫字的人不少。有時候身邊的親友、學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軍迷們,也會揮毫寫下那幾個主題詞,遒勁有力。
將軍現(xiàn)在過著平靜的百姓生活,但也仍有慷慨激昂的時候,那就是講到關于南海戰(zhàn)略和運籌時,指揮千軍萬馬的風采展露無遺。
心系海疆,老驥伏櫪。他覺得這也是他在為海軍事業(yè)發(fā)揮光和熱。
9
祖國不會忘記
“此生無愧于海軍事業(yè)”,回首往事,將軍如是說。
歷史最是公平,風云際會,變幻莫測,待塵埃落定,黑白依然。
曾經名噪一時,自以為指點江山的許多“大人物”隨著歲月的風聲煙塵一般呼嘯而過,似乎什么都沒有留下;曾經不為人知,默默負重的功勛者,卻浮出水面,愈加于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老將軍改寫過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水師收復南沙日,慶功無忘告本翁。
陪伴老人多年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我是一頭開荒牛
我是一名開拓者
我是一個不屈的兵
我們是自討苦吃、努力奮斗、無私奉獻、勇往直前的老一代。
心血文字,發(fā)自肺腑!
我們深信將軍所奮斗的事業(yè)必將發(fā)揚光大,將軍的名字必將萬古流芳。
愿將軍和阿姨健康長壽!
祖國和人民永遠記得你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