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意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卻充分展示了這家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是如何“雙標”的。
同樣是“封城”,為何中國就是“反人權”,意大利則是“崇高的”?在《紐約時報》看來,這與封城的執行程度有關。盡管意大利已經將封鎖措施擴大到全國范圍,但商店、酒吧照常營業,封鎖區里沒有檢查站……這樣的“自由”代表了國家崇尚“民主”。
國情不同,文化有別,防控措施自然因地制宜,同樣措施的執行程度也大為不同。意大利衛生部長曾明確表示,“將依據刑法,嚴懲已知自己感染病毒還逃離隔離區的人”,意政府嚴格隔離制度的決心可見意政府嚴格隔離制度的決心。
但在西方體制下,中央政府對于地方的管轄權力比較有限。意大利民眾也長期受“絕對自由”意識形態的熏陶,對于戴口罩表現出抗拒態度。對此,我們保持尊重,更無意進行對比。但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體,非要捧一個踩一個,什么都拿著中國說事,這就讓人不吐不快了。
從世界傳染病史來看,危急情況下進行有效隔離乃至區域封鎖是最原始也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也正因此,中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以巨大勇氣開展了封城行動。
事實證明,這一巨大犧牲獲得了回報,不僅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還為其他國家采取行動爭取了寶貴時間。但這些似乎是一些西方政客所不愿意看到的。一些西方媒體一邊拿著放大鏡尋找中國防疫的“黑點”;一邊吹捧“民主國家”尚未見效的防疫舉措。于是,中國被造謠出現了“鬼城”,韓國大邱成為“民主社會的范本”,意大利的“佛系”更成為否定中國的論據……我們不禁要問:每每“踩一捧一”到底是為什么?是害怕中國的經驗成功嗎?
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積極防控疫情,守衛國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是一國政府保障人權最生動的表現。但《紐約時報》之流似乎并不擔心病魔會奪走多少生命,而是反復算著政治賬還有經濟賬。這種赤裸裸的“金錢至上”觀念,似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真情流露”。
放眼望去,這也并非孤例。在美國,特朗普宣稱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遠比流感少,不用擔心;彭斯放言病毒檢測包含在醫療保險中,面對“沒有保險的人該怎么辦”的提問卻置若罔聞……可見,在要人權還是要金錢上,一些人的選擇從來堅定。《紐約時報》還在拿著“人權”大棒敲打中國,真是徒增笑柄。
就在昨天,武漢最后一家方艙醫院已經關閉,湖北省以外新增病例多日持續保持低水平,中國防疫抗疫的實效說明一切。
面對“雙標”,大家的表現也很淡定:不必理會外界的聒噪,堅定走好我們自己的路,曙光就在前方。
來源于長安觀察 ,作者長安觀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