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筆者發表了一篇《美倒打一耙意欲何為?》(點擊藍色字體閱讀)文章,閱讀量并不高。或許這篇文章的時效性不強,因為美國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事件已發生了有幾天。其實,在趙立堅發推文質疑美國后,中國國內廣大民眾就表示了對趙立堅的大力支持,認為趙立堅的質疑很準確,直指美國的軟肋和痛處。然而,也引發了國內某些精英階層和舔美族的極大不滿,他們認為中國外交官不應該這樣質疑美國,美國不會有錯。
在本公眾號上面文章的留言中也有不少為美國鳴不平的,甚至直接留言“彭佩奧說武漢肺炎是事實,趙立堅說源于美國是無中生有”。
【讀者在本公眾號的留言截圖】
只是這樣的留言筆者為避免污染大家的眼睛沒有放出來。我一向不反對不同觀點的辯論和交流,但如果在沒認真閱讀文章的情況下就發表一些人身攻擊和引發眾怒的留言,我就不得不將它們關進“黑屋”。如筆者的上篇文章中,趙立堅什么時候說過新冠病毒“源于美國”?他只不過是提出質疑而已,而這些質疑不僅僅是中國大眾想知道的答案,也是全世界人民想知道的答案。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彭佩奧,不理會世衛組織關于對新冠病毒的統一稱呼,堅持使用“武漢肺炎”實際上是帶有嚴重的地域、種族歧視,更嚴重的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公開聲宣稱新冠病毒“源于中國武漢”,這是一個國家高層官員所應有的言行嗎?
恐怕我們有些人跪的時間久了,已經直不起腰桿了!
今天(16日),一篇題為“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聽說我被抓了現行?原來......”(以下簡稱“原來”)的文章正在熱傳,在很短的時間內閱讀量就達到十萬+,點贊超過8000.
【“原來”一文的標題截圖】
短時間內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應該不一般,于是筆者認真進行了閱讀。結果發現這是一篇竭力為美國鳴不平,對中國主流媒體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進行批判的文章。那么,這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是事實嗎?文章想表達什么觀點和目的何在?
一、“原來”的主要內容
“原來”這篇文章的內容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用“偷梁換柱的手段”歪曲美國眾議員羅達對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關于新冠肺炎的提問,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據此聲稱抓住雷德菲爾德的“現行”是“故意誤導大家”。
“原來”一文用《中國日報》英文版的截圖并畫紅線證明,中國主流媒體和自媒體是在“偷梁換柱”。
文章聲稱:
“美國議員在問,現在看似得流感的dying病人,是否可能(could be)是新冠肺炎?注意這里的問話用的是‘dying’。dying有病危、臨終的意思,做動詞是進行時,表示正在死亡的。所以議員是對現狀的詢問,即:(現在)有沒有看似正在死于流感的人可能是新冠肺炎。”
“在英文視頻中,可以很清晰的聽到議員說的是‘dying’,還停頓強調了下。但是很多中文媒體將‘dying’直接譯為‘死于’,將‘可能’略去。而中文的‘死于’因為沒有時態,常常指‘過去死于’。
這一改動從字面上看差別不大,但實際意思差別就大了,暗含的意味甚至可以說天壤之別。
......
如果是‘過去死于’,英文一般用died of,而不是dying。dying即使指‘死于’,也指的是‘正在死于......’。中文翻譯暗地里把正在進行時,偷換成過去時。把詢問現狀改為過去,然后就可以隨意推測或暗示:很久之前的流感死者都可能是死于新冠肺炎了。事實上也果然如此,在此段報道的后面,就緊跟一句話:美國已有1.8萬人死于流感相關疾病......引導你去想象。”
為了把問題說清楚,原諒筆者不得不大段引用“原來”一文的原文。其實,用有一句話就可以說清“原來”一文所表達是什么意思,即,美國眾議員在向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提問關于“美國是否存在將死于流感的病例可能實際上是新冠肺炎“時,使用的“死亡”(die)用的是動詞現在進行時,而中國媒體翻譯時使用了過去時,因此翻譯時使用“死于”是“偷梁換柱”。
“原來”一文的作者可謂真下功夫!至今,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西方媒體,對于中國主流媒體就這件事情的報道和趙立堅的推特文,在翻譯上都沒有提出質疑,美國政府提出的指責只是針對趙立堅推文中的這一段話:“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
因此,當眾議員羅達向CBC主任雷德菲爾德提問:“因此,我們在美國的人有可能看上去是死于流感,但實際上是死于新冠病毒?”(“We could hav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dying for what appears to be influenza, when in fact it could be the coronavirus or COVID-19?”)時,人們的關注點在于“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關聯問題,而非“正在死亡”(dying)和“死亡”(die)的關系問題。“dying”在這里出現并不不能說明美國流感和新冠肺炎沒有關系,也不會產生像“原來”一文中“偷梁換柱”的誤會。這一點無論在美國政府和西方媒體中都沒看到,也沒有質疑。
不錯,英文中的“dying”是表示“正在死亡”的意思,同時也有“死亡”的意思,在翻譯成中文時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既可以翻譯成“正在死亡”,翻譯成“死于”也沒有任何不妥。在美國眾議員羅達的提問中,翻譯成“死于”更符合中文的意思。不信?那就看看《美國之音》原始視頻是怎樣翻譯的(注意圖中框紅線部分):
【《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因此,“原來”一文指責中國媒體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所謂“偷梁換柱”毫無道理可言,無非是幫著美國找中國的茬,舔著臉向美國諂媚:“主子:中國這里有一個天大的漏洞可以襲擊!”
二、“原來”一文的觀點是什么?
“原來”一文這么處心積慮,不遺余力幫著美國找中國的茬,他想表達的觀點是什么?無非有這么幾點:
一是試圖為美國推脫新冠病毒與美國有關聯。
“原來”一文在“dying”下那么大力氣,就是要讓美國的流感與新冠病毒不相聯系,以此證明中國媒體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美國的質疑是荒唐的。然而,美國眾議員與疾控中心主任的一問一答,事實證明,美國流感完全有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聯。美國高官和一些政客一直以來無證據宣稱“病毒源于中國武漢”,這下不是抓了“現行”是什么?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趙立堅的質疑都是正當的,也是全體中國人民想知道的答案,更是美國政府應該向世界人民作出解釋的。
二是試圖制造對美國有利的社會輿論。
“原來”一文一方面通過胡攪蠻纏替美國政府找茬攻擊中國主流媒體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方面用似是而非的手法造謠,聲稱“據說趙先生的推文已經刪除了?”別看他這里用的是問號,但實際上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不會去理睬這個問號,而只會讓問號前面的內容廣為傳播,造成趙立堅“心中有愧”的效果。這是造謠者一貫使用的伎倆。然而,事實是,趙立堅的推文至今沒有刪除任何一條,現在依然存在。
【剛從趙立堅推特上的截圖】
“原來”一文中聲稱“很多中文媒體將‘dying’直接譯為‘死于’,將‘可能’略去。”事實是,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包括筆者昨天的文章),一直都有“可能”二字。
“原來”一文聲稱“美國議員和疾控中心主任估計都一臉懵逼”,似乎美國被抓“現行”搞蒙了,很無辜。而實際上,美國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質疑很重視,也很清楚,如果不加以阻止恐怕引起更大、更廣泛的質疑聲,麻煩或許更多,所以才會惱羞成怒跳腳指責趙立堅。因此,所謂“懵逼”的渲染,也只不過是“原來”一文制造謠言的另一種形式。
三是試圖渲染不滿情緒。
“原來”一文中,當出現中國媒體和趙立堅時使用的都是譏諷、貶義的詞語,如“從官媒到自媒體很多都轉載此文并進行發揮聯想,一時義憤填膺者眾。”、“外交部趙先生在推特上的慷慨陳詞,煞有介事的聲稱”、“這種偷梁換柱的手法很簡單,很多媒體用得很熟練,很輕易的就把自己的意圖篡改了進去。當然意思完全不同,宣傳效果也完全不同。”等等,竭力渲染不滿情緒。
四是試圖為美國推卸責任。
“原來”一文充滿了為美國鳴不平,對中國不滿的情緒。甚至將這場本是美國挑起的爭論推到中國身上,聲稱“在全球抗疫合作的關鍵時刻,本來對疫情來源還有爭議,趙先生的信口開河不僅引來不必要的外交沖突。”這是十足的美國腔調。筆者昨天在《美倒打一耙意欲何為?》(點擊藍色字體閱讀)一文中,就美國如何挑起這場爭論時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這里不贅述。只想提醒,美國不僅首先挑起了這場爭論,而且至今美國從高層到政客依然在不斷惡毒攻擊中國和中國政府的防疫工作。如美國共和黨議員約什·霍利、里克·斯科特以及德文·努涅斯等,昨天還在媒體上破口大罵中國。
而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縣博卡拉頓市一家名為“伯曼律師團隊”的律師事務所竟然在13日宣稱發起對中國政府的集體訴訟,要求中國政府“因新冠肺炎導致美國受損”賠償十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的合作表示?美國何時真心要與中國合作共同抗擊疫情?從中國疫情爆發至今,美國除了落井下石,就是不斷通過各種形式攻擊中國,現在又開始挑起爭論,開始甩鍋給中國,企圖逃避自己的責任。
這時“原來”一文的出現很好地充當了美國輿論的幫兇,筆者在此要大聲疾呼,擦亮眼睛看清真相,記著:我們是中國人!
2020年3月16日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蘭斌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