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應習文:現在是拋棄“唯GDP論”的最佳時機!
點擊:3208  作者: 應習文    來源: 看懂經濟  發布時間:2020-03-19 12:17:17

 

       題記:隨著今年GDP增速突破紅線,反而有助于卸下包袱,重新審視增長方式。相信隨著疫情的過去,中國經濟終會華麗轉型,實現病樹前頭萬木春

隨著1-2月份我國宏觀數據的公布,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基本全景呈現。從數據看,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沖擊,不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都是史無前例的。 以目前的趨勢判斷,一季度GDP實現正增長有較大困難,不過這也恰恰是我們解放思想,真正摒棄GDP的最佳時機。從全年角度看,盡快戰勝疫情對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意義極為重大,假設二季度經濟恢復到正常狀態,全年仍有希望實現4%以上的增長。這不僅對國內,對全球經濟的信心恢復也有重要意義。 周一(20203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2月的我國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次經濟數據備受市場關注。畢竟整體經濟受到如此大級別的負面沖擊,在我國的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再加上由于每年春節在12月之間移動的原因,我國月度宏觀數據通常都將1月和2月合并在一起公布。也就是說,自1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12月各項宏觀數據以來,已經時隔2個月沒有全面地公布宏觀數據了,而這2個月恰好囊括了我國疫情從爆發到頂峰,再到初步控制的較完整階段。可以說這些數據不僅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也極具學術研究價值。那么這些數據究竟透露出了哪些信息呢?

01經濟遭受的負向沖擊超越市場預期

 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主要數據,并將其與市場預期做一個對比:

 1-2月我國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而此前市場對工業的預期有增長,也有下降,分歧比較大,預測區間也比較寬,但降幅達到兩位數的預測幾乎沒有。

 1-2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而此前市場預期大多集中在微幅增長,但也有少數作出了小幅下降的預測,但降幅達到兩位數的預測幾乎沒有。

 1-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20.5%,而此前市場預期也偏重于增長減緩,而非出現下降,更別提能夠預測降幅達到兩位數了。

 

 在對價格(CPIPPI)與金融數據的預測上,市場做得相對好得多,一方面因為這些宏觀數據的高頻參照物比較多,預測起來比較有抓手,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并非12月份合并公布,已公布的1月份數據早就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

許多人或許會質疑市場的預測能力,事實上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時,市場在準確預測上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要知道在次貸危機中,華爾街的預警機制幾乎全軍覆沒,也反映出這個問題的普遍性。究其原因,在于我們對于未來的預測,十分依賴于參考過去的經驗。對于本次疫情的影響,盡管市場普遍對我國非典時期、甚至其他國家歷史上的重大流行病產生的經濟沖擊進行了參考借鑒,但從新冠肺炎造成的實際影響看,要明顯強于非典以及許多可參考的情況,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經濟數據波動越來越小,這就給作出大膽預測帶來了較大困難。在實際操作中,預測人往往知道沖擊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缺乏一個較為靠譜的標尺,在這種情況下,避免作出夸張的預測,而是隨大流地作出謹慎判斷,似乎是一個較為理性而保險的策略。

 但是在經歷了本次疫情后,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因為預測者有了一個更大比例的標尺,1-2月份的各項數據,不僅為未來經濟影響的預測給出了相當多的信息,也為預測全球經濟的沖擊提供了一個適合的標尺。可以預計,在1-2月數據公布后,目前市場對一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將會出現普遍的下調,而資本市場的恐慌性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樣,中國數據的超預期,對于全球經濟數據的預測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這從側面反映出,衰退陰霾籠罩下,各國大規模的寬松政策并非沒有必要。

02供給沖擊——復工延遲對社會生產的影響

與以往的宏觀事件沖擊不同,本次疫情在供給面和需求面同時對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其中供給面的沖擊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春節后企業無法正常復工,導致生產活動直接減少;二是交通運輸等服務業受限影響產業鏈的正常運轉;三是企業營收下降帶來的連鎖反應,包括減少投資、長期歇業甚至倒閉等。從三大產業看,疫情對供給端的影響是工業>服務業>農業 

在工業領域中,各行業受到的影響各異,從1-2月的分行業工業增加值來看,汽車業受損最嚴重,而能源供應和金屬加工業的受影響程度最小。從疫區分布看,裝備制造、汽車、紡織都是湖北省的支柱產業,影響最大也在情理之中。

 

疫情對服務業也產生了較大影響,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但小于工業增加值的降幅(13.5%)。在我們的直觀感受中,服務業受到的沖擊應該比工業更大,畢竟餐飲、娛樂旅游等幾乎都是人流密集型行業,也普遍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打擊。但與此同時,大量線上服務業反而有所受益,這是工業領域所不具備的。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逆勢增長了3.8%,為服務業起到了支撐作用。而另一個更大的支撐來自于金融,金融業的逆周期作用一直比較強,在經濟下滑時,貨幣寬松與信貸擴張總會比較給力(這點和歐美不同,歐美往往是貨幣擴張與信貸收縮,信貸收縮會限制貨幣擴張的效果,而我國的金融機構比較講政治),1-2月份金融業同比增長4.5%,也是逆勢增長,成為服務業里最靚的仔。當然,服務業里最受傷的恐怕要數房地產業,1-2月各項數據基本(投資、施工、新開工、竣工、銷售、土地購置)全面崩盤,部分數據甚至腰斬,考慮到房地產行業的高杠桿率和高負債,壓力可想而知。

相比工業與服務業,農業的情況則好得多,這也為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吃了顆定心丸。一方面農業基本沒有復工一說,而生產環境多在室外,受疫情影響最小。此外,農產品需求相對剛性,面對疫情,短期應急需求還可能增大(食品類銷售同比逆勢增長9.7%)。當然,部分畜牧業依然受到一定影響,導致豬肉價格未能出現節后應有的回落。

03需求沖擊——三駕馬車均出現回落

 除了影響生產面外,疫情對社會需求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主要體現在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的三駕馬車上。 

疫情對于消費需求的影響,其原理并不在于人們的需求消失了,相反,許多需求實際被疫情所壓抑了。就拿娛樂活動來說,人們的娛樂需求長期存在,但疫情導致這些需求無法實現,這些暫時需求的壓抑,也可能形成疫情過后的報復性反彈。但另一類需求,從更長期的角度看,確實是下降了,這一類易被收入影響的有效需求,會因為疫情造成的居民收入下降甚至失業而消失,有些體現在消費量的下降,有些則體現為消費降級。

從具體類型看,餐飲消費同比下降43.1%,受損程度遠高于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7.6%)。可以看出,盡管外賣起到了一定彌補作用,但仍遠遠不夠,因為大量高端餐飲是外賣遠不能彌補的。商品零售方面,越是剛性需求的品類,影響越小,由于囤積需求,糧油、食品甚至還保持了高速增長。相比之下,易受收入下降影響的品類則下滑嚴重。

 

需求側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投資,按投資主體看,一般包括企業和政府兩方面,其中企業投資順周期,而政府投資往往逆周期(遇到負面沖擊總有托底政策)。因此,1992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從未名義負增長(當然價格不斷上漲、以及累計數據更穩定也是原因)。可見,1-2月固定資產投資能出現24.5%的歷史性降幅,實屬活久見了。特別是基建投資同比下降30.3%,未能發揮逆周期作用,這與疫情的無差別攻擊這一特殊性有關,畢竟為了防疫,大量工人回城受阻,即便是政府的基建工程項目也無法按時開工。

最后,疫情對進出口也產生了不對稱影響,以至于1-2月出現了罕見的貿易逆差。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同比大降17.2%,與疫情影響出口供應鏈、我國作為疫情國出口受限有關。進口2995.4億美元,同比下降4%,盡管也受疫情影響,但好于出口。

04一季度整體經濟將再面臨考驗

1-2月各項經濟數據看,如果我們能夠估算月度GDP,那么出現月度衰退幾乎板上釘釘,而且衰退的幅度還不會小。通常1-2GDP占一季度的比重略高于60%,占全年的比重在12%左右,即便假設3月份經濟全面恢復,一季度GDP仍難以回到正增長區間,更何況目前境外輸入局勢嚴峻,全面恢復尚需時日。不過,從全年角度看,盡快戰勝疫情對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意義極為重大,一旦經濟恢復到正常狀態,全年仍有希望實現4%以上的增長。這不僅對國內,對全球經濟的信心恢復也有重要意義(預計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少數年度不衰退的國家)。 

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已從遏制國內新增轉向嚴防境外輸入階段,稍有疏漏,疫情可能卷土重來。因此,盡管經濟增長有所下滑,但防疫情、保民生、保就業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好的方面看,GDP的負增長,恰恰是我們解放思想,真正摒棄GDP的最佳時機。GDP不是最終目標,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近年來,穩增長一直是我國宏觀調控中的重要目標,由于經濟增速成為紅線,以至于近年來GDP增速甚至出現了波動率越來越小的罕見特征。另一方面,穩增長也帶來了高債務、高杠桿、低效投資、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隨著今年GDP增速突破紅線,反而有助于卸下包袱,重新審視增長方式。相信隨著疫情的過去,中國經濟終會華麗轉型,實現病樹前頭萬木春

作者|應習文  民銀智庫專家、看懂經濟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