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參加大學老同學聚會,搞得很不開心。
剛喝了幾杯酒,就有兩個同學說起方方和美國政府怎么好,中國政府怎么不好。他們講的主要意思是:中國政府的許多官員只顧自己升官發財,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還不讓老百姓提意見,不像美國政府那樣關心民眾,如二戰時為了救一個士兵(瑞恩)還專門派一個小分隊到敵后去找他,現在又全國每個人發1200美元,等等;方方敢于批評政府,是為老百姓在說話,而反對方方的人都是“極左”分子,都是“腦殘”,一些“愛國賊”還鼓動中國政府與美國對著干,去招惹美國,環球時報還說“如果中美開戰,中國能承受核大戰,人民愿犧牲到底”,反正我不愿犧牲自己,等等。
聽了他們的話,我到后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反駁了他們幾句。我講的主要意思是:
第一,不能因為中國政府的某些官員做得不好就說美國的政治制度比中國好。
對于某些政府官員做的事、說的話,我也很反感,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中國現在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毛主席留下來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這種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就拿這次抗疫來說,如果不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的確診病例至少要有幾百萬,至少要死幾十萬人。而美國,他們的經濟、科技實力和醫療水平都比中國要強許多,疫情卻這樣嚴重。事實說明,是社會主義制度救了中國人民,是資本主義制度害了美國人民。
第二,不是中國招惹美國,而是美國欺負中國,面對美國霸權主義,我們要學毛主席,而不能學汪精衛。
現在明擺的是美國欺負中國,而不是中國招惹美國。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封殺中興、打壓華為,還逼著中國政府簽新“二十一條”,不僅干涉中國的臺灣、香港等內部事務,還把軍艦都開進中國領海來了。對于美國的霸權主義和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我們中國人能夠容忍嗎?
假如現在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是學毛主席還是學汪精衛?當時,中共與國民黨有矛盾;國民黨內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親英美派是主戰派,以汪精衛為代表的親日派是主和派、投降派,親英美派與親日派也有矛盾。當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巨大的威脅時,我們是學以毛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聯蔣抗日”“逼蔣抗日”呢,還是學汪精衛去鼓吹“抗日必亡”和實行“曲線救國”呢?顯然是要學毛主席,而不能學汪精衛。
至于講到環球時報說什么“如果中美開戰,中國能承受核大戰,人民愿犧牲到底”,環球時報早就公開辟謠,明確指出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造謠行為。現在,一些支持方方的公知又把這個2014年的老謠言又翻出來,與當前的疫情聯系起來,攻擊抹黑批評方方的愛國主義者,這進一步暴露出這些支持方方的公知是何等的卑鄙無恥!我想,如果美國霸權主義膽敢向中國發動戰爭的話,廣大中國人民一定會像國歌里唱的那樣,“把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
第三,關于方方和她的《日記》,我不是反對她向政府提意見,而是反對她否定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反對她甘心充當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工具。
首先,在中國戰疫最緊張最關鍵的時候,方方在她的日記里大寫武漢人民的苦難,大喊“追責”,不管她的動機如何,在客觀上對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全民團結一致共同戰疫都是有害無益的。特別是她把某些官員的失誤說成是故意殺人,是中國現行政治體制這個“機器”造成的,以此否定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這就更加錯誤了。
其次,當方方的日記被西方政府和媒體用作詆毀中國政府和社會主義制度,推卸自己組織防疫所犯錯誤的責任,煽動反華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政治工具以后,方方卻不顧民族利益,堅持讓外國出版商出版她的《日記》,甘心充當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工具。這就更加不能夠讓人容忍了。
當然,我講的這一些話,沒能說服這兩個同學。我也知道,對于七十歲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大量的事實來教育他們,要想讓他們改變看法是不可能的。
回家的路上,以及回家之后,我一直在想:他們怎么會變成這樣?
想當年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都是工農兵大學生,在學校大家都滿懷革命的豪情,都把為黨的事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奮斗終生,作為是自己畢生的理想。可是將近50年過去了,在一些老同學的身上,卻已經看不到他們當年的影子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想,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些年一些官員的所作所為,使他們不僅失去了對當政者的信任,而且也丟失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二是西方的心戰和忽悠,使他們成為了美國的粉絲。我想,這也許就是所有支持方方和崇拜迷戀美國的人,他們共同的心路歷程吧。
來源:烏有之鄉思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