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后沙:黎巴嫩大爆炸!當年引美軍進門時,悲劇就已注定
點擊:  作者: 后沙    來源: 后沙  發布時間:2020-08-09 10:15:52

 

84日晚,黎巴嫩貝魯特港區發生了特大爆炸,現場還騰起了“蘑菇云”狀的煙霧,爆炸不僅摧毀了港口,也震驚了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和國際機構領導人都向黎巴嫩發出了慰問電,并表示愿意向黎巴嫩提供幫助。

 

據黎巴嫩政府稱,爆炸是2750噸硝酸銨在港口不當儲存六年而引起的,最新傷亡統計:5000多人受傷,154人死亡,100多人下落不明,貝魯特被確認為災區,進入兩周緊急狀態,整個國家處于嚴重危機之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是第一個跑到黎巴嫩的外國領袖,馬克龍一邊說只是來看看黎巴嫩人民,沒有任何政治目的;一邊要求黎巴嫩立刻進行“政治改革”。

 

美國對黎巴嫩也非常上心,特朗普85日未卜先知,冒出一句“黎巴嫩爆炸是襲擊”的話,還說是美國將軍們的看法,但軍方和五角大樓都沉默以對,沒有支持總統的說法。

 

6日,老頭又像以前一樣,把話吃了回去,改口說“沒有人知道貝魯特的爆炸是否是為襲擊?”

 

黎巴嫩國內也是吵吵鬧鬧,總統拒絕調查由外國主持,總理則歡迎外國調查,議會要求嚴懲責任人(內閣),各方都在甩鍋。

 

不過,大爆炸發生后,最火的不是政客們的表演和爭吵,而是貝魯特一名護士在受損的醫院內抱緊三名嬰兒,側頭打電話的照片,這是新華社攝影記者比拉爾·賈維希抓拍到的鏡頭。

 

 

85日照片經新華社播發后,數小時內就被《紐約時報》、CNN、英國《每日電訊報》、BBC、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體轉載,并引發熱議,照片被稱為“希望之光”。(最好別讓懂王知道比拉爾·賈維希在2009年就受聘于新華社,不然,分分鐘下令對他進行制裁

 

但黎巴嫩恢復正常又談何容易?

 

就算沒有可怕的爆炸,黎巴嫩國內也是危機四伏: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糧食危機、動蕩危機……

 

大爆炸又大大加劇了危機程度,黎巴嫩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港區重建和事故調查。但這兩件事,都離不開國際援助。

 

國際調查由誰負責?聯合國小組,那么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中國、俄羅斯就有責任參與,但美國想單獨擁有調查權怎么辦?這對黎巴嫩政府是一個難題,也是一個考驗。

 

港區重建,還有誰比中國企業更高效?但西方一定會因此“擔憂”中國可能會控制了貝魯特港區,在地中海得到了又一個立足點。

 

 

當然,如果國土面積只有1.045萬平方公里,人口610萬的黎巴嫩地理位置不是如此重要的話(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西方也不會如此“操心”,美國還放風稱“巴黎想恢復對黎巴嫩的統治。”

 

如果西方真的想幫助黎巴嫩,黎巴嫩也不會陷入長期動蕩,危機不斷,所謂的西方“幫助”正是促成這一系列危機的主要因素。

 

糧食危機

 

黎巴嫩糧食原先是能夠自給自足的,對一個土地肥沃、人口不多的國家來說,出現“糧食危機”有些不可思議(西方主要將其歸結于內戰)

 

實際上1991年內戰結束后近三十年時間內,是西方“經濟學家”為黎巴嫩制定了糧食政策,他們將黎巴嫩一半以上糧食以向國外進口來解決,價格比國內農民生產的糧食要低很多,不到十年,無利可圖的農民,紛紛放棄糧食生產,或改種經濟作物。

 

疫情爆發后,國際糧食供應鏈被卡,黎巴嫩馬上出現“糧荒”,加上本幣貶值,民眾購買力也在下降。

 

 “糧食危機”首先在城市中爆發,上個月黎巴嫩就上演了一場‘饑餓暴動’,原因是許多人已無法購買到足夠的肉類和果蔬,爆炸后,民眾將面臨難以買到面包的困境。黎巴嫩經濟部長內赫姆警告,谷物儲備已無法支撐一個月,事實上的情況比這更糟糕。

 

經濟危機

 

黎巴嫩沒有什么制造業,產品競爭力也不強,偏重于服務業,該國76%工作崗位來自服務業。

 

2010年美國策動“阿拉伯之春”后,黎巴嫩幾個主要經濟對象都出現了政權崩潰、社會動蕩、經濟惡化情況,加上2014年油價暴跌,黎巴嫩國外匯款銳減,美元儲備消耗殆盡。

 

黎巴嫩鎊匯率一跌再跌,服務業受到極大沖擊,2017年以來,失業率達到了20%以上,疫情一來,本來就在苦苦支撐的幾百家企業又應聲破產,政府又束手無策,經濟走到了懸崖邊上,社會動蕩逐漸加劇。

 

政治危機

 

20145月到201611月初,黎巴嫩這個國家是沒有總統的,現任總統米歇爾.奧恩是一名前將軍(自由國民陣線領袖)當時只是12名候選人之一。

 

黎巴嫩政治運行模式,是全世界最為奇特的,一方面,它符合西方的“民主”原則--議會選舉、政黨輪替、三權分立……另一方面,它的權力分配原則(憲法)是根據宗教人口比例來確定的。

 

總統:基督教

 

總理:伊斯蘭教遜尼派

 

議長:伊斯蘭教什葉派

 

由于基督教內部矛盾加上伊斯蘭力量抵制,導致沒有一位候選人能達到議會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票數(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沒有全民選舉)

 

直到20161020日,“未來陣線”主席薩阿德.哈里里(總理,遜尼派,2005年被炸死的前總理哈里里的兒子)宣布支持米歇爾.奧恩,才結束了將近兩年的政治僵局。

 

1991年之前,總統權力高于內閣和議會,99席議會席位比例為65(基督教比伊斯教多一點),1976-1991的內戰結束后,根據《塔伊夫協議》議席變成108,比例為11,這為政治平衡確定了基礎,說白了就是“要文斗不要武斗”。

 

雖然內戰被遏制,權力分配卻變得更加古怪。

 

總統是代表最高權力,是國家元首、又是軍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命總理,但總統一切決策又需要內閣批準,但內閣會議又需要總統主持,但總統又沒有投票權,但議會又有權力通過或阻止法案,但,但,但……

 

這種權力結構,對黎巴嫩百害而無一利,但西方喜歡,美國就有許多機會可以上下其手,來回操弄。

 

貝魯特港區對黎巴嫩而言是經濟命門,大爆炸發生后,黎巴嫩政壇到處是“事后諸葛亮”,總統、總理、議長都能找到對方失職的理由,其實就是長年的有權無責,無效運作導致了悲劇。爆炸,又將變成一次政治斗爭。

 

黎巴嫩政治體制的由來:

 

在“民主”體制中,每個政黨都是要代表某個利益集團的, 而黎巴嫩政黨往往代表著教派利益:基督教各派、伊蘭斯教各派……

 

1860年法國為在中東得到一個立足點,通過保護基督教(天主教馬龍教派)在黎巴嫩山周邊扶持了一個半自治政權。

 

1920年,法國在巴黎和會上獲得了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委任統治權(殖民),并將黎巴嫩和敘利亞合并在一起。

 

天主教馬龍派自然得到了政治特權,1943年黎巴嫩獨立,馬龍派延續了它的政治特權(《民族公約》。

 

黎巴嫩憲法依據來自1932年人口普查,來確定各方的政治權力分配,當時,基督徒對穆斯林人數略占優勢(55%45%)。

 

由于高出生率以及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趕出家園遷往黎巴嫩等因素,人口結構慢慢出現了變化,到目前為止,已變為穆斯林60%,基督徒40%

 

 “三角架”越來不穩定,610萬人口,大小政黨有幾十個,加上西方NGO組織的滲透,黎巴嫩徹底崩潰也并非不可能。

 

黎巴嫩剛獨立時,內部政治相對穩定,基督教和伊蘭斯教可以達成政治妥協,它親西方,但不加入美國的《巴格達條約》,同時承認共產黨為合法組織(在阿拉伯國家是罕見的),美蘇都不得罪,加上優越的地理環境,黎巴嫩是幸運。

 

黎巴嫩目標是變成“中東瑞士”,貝魯特要變成“中東巴黎”,在美軍到來前,黎巴嫩是中東最好的投資市場,這是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的利益,黎巴嫩也自認為是“政治多元化”模范生。

 

它沒有什么軍事力量,全國軍隊只有7000人,讓約旦放心,讓以色列放心,讓敘利亞放心。

 

 

如果不是夏蒙總統引美軍進來,中東瑞士,永遠中立,不是夢。

 

要保持中立,黎巴嫩需要極強的外交能力,巧妙利用大國矛盾,才能得到安全保障和最大利益(就像瑞士、新加坡那樣)。

 

但夏蒙在1952年大選中,得到了CIA大力支持,對美國極為信任。而在美國眼中,黎巴嫩是中東一個切入點,美國希望成為英國、法國的中東繼承人。

 

19561029日,為了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埃及要國有化),英國、法國聯軍對埃及采取軍事行動。

 

美國不但對盟友甩手不管,還與蘇聯一起對英法施加壓力。116日,英法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也不得不在118日撤出西奈半島。

 

艾森豪威爾總統于19571月通知國會:美國必須搶在蘇聯之前,去填補中東力量真空。

 

但美國要插入中東是極為困難的,英法兩國、阿拉伯人、蘇聯都會抵制,它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

 

1957年春天,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主席理查德作為總統特使前往中東游說,他回華盛頓后,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黎巴嫩總統夏蒙有意跟美國合作。

 

夏蒙稱自己受到了埃及和敘利亞的威脅,其實他想在19576月議會選舉時,成為終身總統,當時黎巴嫩各派都表示反對。

 

CIA則在1957年秋天到1958年初,不斷在貝魯特制造暴力事件,宗教沖突之火被點燃。短短一年不到,黎巴嫩就變成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家。

 

而美國將這些暴力事件宣傳成為埃及和敘利亞的陰謀。

 

1958513日,夏蒙總統向白宮發出求救信,請美國軍事干預。

 

527日,黎巴嫩向聯合國安理會控告埃及干涉內政,美國予以支持。

 

610日,安理會派觀察小組去貝魯特調查,調查結果是埃及和利比亞沒有干涉黎巴嫩的證據。

 

714日,伊拉克政變,夏蒙認為自己也將面臨政變,以內亂為由,向美國正式發出派兵請求。

 

715日,17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黎巴嫩,隨后擴大到14000名兵力。當晚,艾森豪威爾發表電視講話,聲稱為了美國企業利益,白宮決定接受請求。 

 

蘇聯要求美國解釋,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洛奇拿出了夏蒙的請求信,說這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合法請求,希望蘇聯不要讓局勢復雜化。

 

英國覺得自己將被邊緣化,716日,也說自己應約旦國王候賽因請求,出兵約旦,美國警告英國不要將約旦牽扯進來。

 

721日,夏蒙總統被陸軍司令謝哈布將軍推翻,在一萬多名美國士兵控制局面情況下,陸軍居然能推翻受美國保護的夏蒙,這是一個公開的騙局。夏蒙引狼入室,沒有想自己是被狼吃掉的第一個對象,接著美國馬上承認謝哈布政權。

 

英國、法國無力回天。在約旦英軍除非與黎巴嫩美軍發生戰斗,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國在中東得到第一個傀儡政權。

 

88日,赫魯曉夫要求召開特別聯大,美國政治上取得成功后,向蘇聯讓步,主動提出向黎巴嫩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計劃,并要求英軍撤出約旦。

 

英國不得不撤兵,而美國等到1025日才撤。

 

白宮的冒險成功了,它向阿拉伯人證明:

 

一,美國有挫敗蘇聯干涉中東的能力。

 

二,美國不同于英國法國老殖民者,它是追求“平等互惠”的。

 

三,樹立威望。

 

黎巴嫩政治則陷入了泥潭,以色列開始發力,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退入黎巴嫩南部后,黎巴嫩變成了一個需要聯合國維和部隊來維持秩序的國家,中國維和軍人現在也在黎巴嫩執行任務。

 

以前美國政治精英是能把爛牌打成好牌,賣隊友賣得英法沒話說。

 

特朗普擅長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被他得罪的隊友有哪些?

 

一,耶路撒冷問題,得罪了伊斯蘭盟友;

 

二,貿易戰得罪了歐洲盟友和鄰居;

 

三,退出PPT,讓日本等亞太國家有恐慌感;

 

四,撕毀伊朗核協議,除了以色列和沙特,所有人都不滿意;

 

五,今天在全世界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根本不顧其它國家利益。

 

以前威脅美國安全的人,躲在阿富汗山洞里;現在威脅美國安全的人,就躲在白宮臥室里,有時在地堡里,還天天喊著“國家安全”。

 

美國的號召力是建立在全球體系上,如果被毀掉,那么跨大西洋聯盟將走向分裂。

 

美國當年擠開英法,以黎巴嫩為杠桿控制中東,為什么盟友還愿意跟著美國混?因為它們相信老大有肉吃,大家有湯喝。

 

 

現在老大非但不給湯喝,還要割下他們的一磅肉,板子打在盟友身上。一通王八拳,哪管什么章法策略?

 

黎巴嫩大爆炸后,特朗普、蓬佩奧又揮舞著那張一億美元的永遠花不出去的舊支票,“援助,援助”,心里想的卻是拿下事故調查權,不過,這鍋看來很難甩到中國身上。

 

現在白宮盡是三毛、哪吒、金剛葫蘆娃,把以前桌子下的下三濫手段全搬到臺面,暫時的瘋狂過后,就是墜落。

 

美國霸權時代的終結也許會來得更快,領導這個世界?美國不配!

文章已于2020-08-09修改

 

來源:后沙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