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上了“背銬”
黎.智.英.這個名字,從去年到現在,已經為大眾所熟知了,而其所作所為,大部分人也基本清楚了。
但是,他到底是什么來路?他是怎樣從一名漢奸后代,成長為一名毒販,再成為一個禍國亂.港的敗類的?
今天帶你全面了解一代人渣的前世今生。
▲漫畫像(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微博)
1948年12月,在廣東省順德,一個男嬰呱呱落地。
這個男嬰的到來讓整個家庭喜出望外,給他起了一個帶“智慧”和“英勇”的名字——黎.智.英。
只是,他投胎的這個家庭,名聲并不好,早年販賣鴉片起家,成為當地富戶。
日軍打來后,為了能繼續自己家族的鴉片生意,他的父親主動投靠了日軍當了漢奸。
整個抗戰時期,多次向向日軍提供情報,協助捕殺抗日人士。
▲抗戰時期的漢奸
可是,這個漢奸的好日子沒有過多久,日軍就投降了。
黎父花費了好多金錢,才免于被國民黨清算。只是,國民黨也撐不了多久了。
黎父清楚,人民政府一定不會放過自己這個漢奸的。
1955年,黎父帶著原配偷渡香港,而二老婆和他的兒子黎.智.英,則被扔在了廣東。 ▲抗戰勝利后處決漢奸 為了養活自己及母親,幼年的他在電影院賣過香煙、花生米,或者去火車站給人搬行李。 有一天,一個香港旅客給了他一塊巧克力,他覺得天下美味莫過如此,香港必是人間天堂,一定要去香港! 1960年,他成功偷渡澳門,短暫歇腳,又迅速偷渡到了香港。 這一年,他12歲。 一個12歲的孩子,沒文化沒特長,父親又不知所蹤,若是普通人,恐怕求生都困難。 可是這難不倒他。 靠著敢打敢拼的拼命三郎風格,他很快就被香港的黑社會大哥看中,收做了小弟,負責運送毒品,也就是一個跑腿的小嘍啰。
▲70年代的香港街頭,魚龍混雜
祖上就做過販賣鴉片生意的他果然是販毒的好料子,從他手上運送的毒品,從來沒被警方查獲過,再加上他非常擅長拍馬屁,受到了黑社會大哥的器重,把他從跑腿跟班,提拔為“拆家”。
“拆家”是毒品分銷商的意思,從上游買來整包的毒品,拆開后分裝成小包,再賣給癮君子,從中賺取差價。
在“大哥”的支持和貨源供應下,他的“拆家”生意越做越大,一度壟斷了深水涉的毒品分銷。
這一年,他剛剛20歲。 ▲毒品運進來都是成塊,“拆家”會進行分包販賣 兩年后,他已經不滿足于在香港販毒,他開始從金三角采購毒品原料,在曼谷建設了一家毒品加工廠,并運到東南亞各地銷售。 他從一個跑腿幫閑,已成為了一個跨國毒品“拆家”。
▲電影《古惑仔》中的毒販“黎胖子”就是影射黎智英
就這樣,他靠賣白粉賺來了第一桶黑金。
從此,他也有了一個綽號——“大麻黎”。
進入80年代,香港加大了對黑幫和販毒的打擊力度,他的生意也受到了不小影響,于是他開始洗白自己,包裝上岸。
1981年,他在深水埗區成立了一間山寨制衣廠,開始做服裝生意。
這一年,他33歲。
▲70年代的香港成衣廠
郭敬明寫過一本書《你的一生如此漫長》,其中這么一段話:“我念初二了。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
這本書一度還帶火過佐丹奴和班尼路的生意。
▲班尼路!牌子!
但郭敬明想不到的是,其實,佐丹奴就是他那家山寨制衣廠的名字。
▲佐丹奴商標
一開始他想走高端路線,花重金請來了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兒子為品牌造勢。
可港人并不買賬,他虧損嚴重。
隨后他改變定位,改推平價的休閑裝和T恤,幾個月后,“佐丹奴”迅速成為香港火爆的平價服裝連鎖店,就連內地也一度布滿各大商場。
▲上海的佐丹奴旗艦店
于是郭敬明又寫道“我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件佐丹奴98塊的背心。”,也證明了他服裝平民化路線的成功。
“佐丹奴”的成功,讓他總算擺脫了毒販名聲,半只腳踏入了“上流社會”。
但如何才能更進一步?成為香港的“人上人”?
那必須要找人包裝和吹捧自己!
1990年,他將營業額高達16億元的“佐丹奴”股份全部售出,創辦了《壹周刊》和壹傳媒集團,轉做“傳媒大亨”。
這一年,他42歲。
▲壹傳媒總部大樓
1995年,他又創辦了《蘋果日報》。
如果說毒品是毒害人的身體,那么這“一刊一報”就是香港最大的思想毒品,毒害人心。
香港歌手譚詠麟曾發微博痛斥:“自從此人的集團出現在香港后,我認識的香港已變得不是我們從前認識的(樣子)了!”
▲蘋果日報總部
但90年代的香港,報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如何打開局面站穩腳跟?
他采取了雙管齊下的下作手段。
一方面,他招攬自己曾經的黑幫弟兄,將壹傳媒刊物發行權交給黑幫,為了提高銷量,黑幫強迫自己“保護區”內的報刊售賣點售賣壹傳媒旗下報刊。
▲香港路邊的報刊亭
另一方面,他迎合低級趣味,用夸張的標題、驚悚的圖片,以及不設下限的內容吸引人眼球,堪稱最早的“標題黨”。
▲《古惑仔》中把黎胖子描繪成了一個搞色情雜志的
其《蘋果日報》更是毫無底線,主要以“腥膻色”新聞博眼球,還設置了“豪情夜生活”風月版面,記者通過探訪香港的各種色情場所,在報紙上告訴讀者,哪里的性工作者比較漂亮、服務品質如何、價錢多少、怎么找她們……
▲《蘋果日報》出品的誨淫誨盜音像出版物
這么一來,《壹周刊》大獲成功,也拉攏了一批沒有節操的新聞人,以及靠偷拍名人私生活牟利的香港狗仔隊。
在黎智英的指使下,狗仔隊毫無下限,肆意破壞明星隱私,使明星隱私成為老百姓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話題。
▲黎智英是狗仔文化在香港的始作俑者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壹周刊》火了,他也成為了香港明星最痛恨的人。
比如1995年的張國榮撞車事件,就是香港影視界的一次激烈反彈。
1995年7月22日,張國榮與男友唐鶴德駕車前往新居,但被一隊《壹周刊》的狗仔跟蹤偷拍。
被激怒的張國榮馬上掉轉車頭,向狗仔的房車沖去,狗仔車趕緊掉頭逃竄,追人的變成了被追的。
但房車怎能跑得過跑車?最終兩車相撞,狗仔車被撞壞。
▲壹周刊關于張國榮撞車的新聞
《壹周刊》為了報復,憑借著拍到的幾張照片,捕風捉影地曝光了張國榮的“同性好友”唐鶴德,還把唐的工作單位、張在唐就職銀行的存款記錄全部曝光。
▲壹周刊曝光張國榮同性好友
甚至,在他的授意下,狗仔還非法潛入張國榮的住宅,將其私人空間完全曝光。
《壹周刊》的所作所為激怒了張國榮,張國榮在一檔采訪節目上破口大罵。第二天新聞見報,標題:衰人冇需俾面!(人渣不用給面子),差點氣炸了黎智英的肺。
同時,香港電影界也開始反擊。
在籌拍的《97古惑仔戰無不勝》電影中,專門設置了一個販毒出身,后來辦色情雜志,就連姓氏都和他一模一樣的角色“肥佬黎”,和老大見面還要摳腳,將他黑了個慘。
他氣急敗壞,還不能發作,否則不就是對號入座了?
▲真·摳腳大漢
“傳媒大亨”看似洗白了,但仍與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比如它曾收編黑幫“新義安”成員潘耀泰,替他進行走私六合彩報、馬經、私煙、毒品、槍械等,且協助不法分子偷渡出境。
如果說《壹傳媒》是他包裝自己的花朵,那么,這些黑暗買賣就是他攫取黑金養分的根系。
但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他嗅到了滅亡的味道。
對于一個靠暴力販毒起家的人來說,安定平和的社會狀態,肯定會阻礙他發財。
后面的事就不說了,大家也應略知一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