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核武器發展歷程一共有五次重大技術突破的話,那么其中四次都是由他領銜完成的,在將近四十年的世界核彈發展歷史中,他一個人吊打了美蘇英法四大國的五代科學家!2019年,他被追授我國的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的第一位獲得者,要知道截止目前,我國只發出過9枚勛章,其中包括袁隆平院士、鐘南山院士以及屠呦呦女士,而他是9人中唯一以已故身份獲獎的人,直到新千年,人們才知道,中國有這樣一個超越整個時代科學家的超級天才,但卻為了中國核試驗隱姓埋名30年,連妻兒都見不到,這就是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
橫壓時代的天才——于敏
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中國的核科學家?
什么叫做天才,考起清華北大的人算天才嗎?即便今天看來也是,那如果是80年前考入北大的學生呢?天才中的天才!那如果是這些天才都不得不承認的天才又有多強呢?他們就是中國的核物理科學家,看下他們的簡歷就明白了。
1、兩彈一星勛章獲得者鄧稼先:24歲即赴美國攻讀博士,26歲成功拿到了美國的博士學位。因為年齡太小,被稱之為“娃娃博士”。
2、中國鈾濃縮領域前期領路人王承書:以連續三年全班第一名的身份從燕京大學物理系成績畢業。留學后王承書和導師創建了“WCU(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極具價值,轟動全世界,至今仍在沿用。
3、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考入北大物理系以后,他經常去數學系旁聽,結果一次高數出題太難,整個北大數學系平均分20多分,而于敏則是以一個旁聽生的身份得了100分,全北大都仰望于敏,承認他是真正的天才學霸。
鄧稼先,王承書、于敏
為什么中國這些天才都默默無聞
很多人會疑惑,如果真的這么強大,那上面這些人即便在全世界也是頂級天才,然而為什么世界近代歷史,你卻看不到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成果呢?為什么物理課本沒有他們?那是因為他們從事的是核物理行業,真正的國家絕密事業,而這個性質注定了他們將一生隱姓埋名。為什么?下面這幅圖片能告訴你原因:
被襲擊身亡的伊朗科學家座駕
一個國家的頂尖事業,往往靠的是最天才的幾個人的推進,消滅這些天才就可以毀掉一個國家一項事業,這些一邊享受名利一邊研究的科學家往往會因為暴露在他國嚴重遭遇打擊,只有真正的放棄一切特權,隱姓埋名一輩子的科學家才能夠安全的為國家盡力,我記得記錄中國核武器的紀錄片中,每位科學家去之前都會被問同一個問題:
你愿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所以一旦選擇了接收國家的最高機密任務,那也就他們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默默無聞,連妻兒父母都不知道他們在哪里,在做什么。他們的所有研究成果全部保密,外界沒有任何獲知他們成果的渠道。
比如鄧稼先,接受到國家最高機密任務后,默默地和結婚剛5年,一兒一女剛能搖搖晃晃走路的兒女照了一張照片,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整整28年,妻子不知道他在哪兒,兒女不知道他是誰,直到因為長期從事核物理而身患癌癥才退出工作和家人團聚,然而第二年就在妻子懷中離開人世。當然也包括我們要說的于敏。
這是鄧稼先留給許鹿希的照片
第一次:棄工從理,研究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可怕的火球讓廣島瞬間化為地獄,這是沒有任何國家和裝備能夠抵擋的武器,它不屬于人間,正是這一次爆炸讓全世界人第一次看到了核彈的威力,我們國家也下定決心,一定也要有原子彈才行。而于敏同樣被原子彈給震撼了,于是想到,中國不能沒有原子彈,于是1946年,于敏從工學院轉學物理學院,開始了和核武器一生的糾葛。
于敏(后排左一)和同學們在北大理學院荷花池
4年之后,于敏以物理系第一的身份從北大畢業,并加入了新中國的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鄧稼先等人一起進行中國原子彈的理論研發工作。不到四年的時間,他就學習完了全世界公開的理論和知識,并寫出多篇國際先進水平的論文,他和楊立銘教授合著的《原子核理論講義》是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讓中國的原子彈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果繼續這樣研究下去,于敏有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原子彈之父,然而正在于敏研究進入新境界的時候,國家新的任務來了。
原子彈爆炸成功
第二次:拋原從氫,氫彈理論研究
1952年11月1日,美國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1年,蘇聯氫彈“沙皇炸彈”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于美國在日本扔下原子彈3846倍!讓大陸板塊都移動了一段距離,可怕的威力震驚世界,而當時的中國和蘇聯關系破裂,頭上不僅有原子彈威脅,現在更是增加了氫彈威脅,國家研究發現,原子彈已經沒有辦法形成核威懾,保護國家了,原子彈要造出來,但是氫彈也必須要造出來才行,而且從現在開始,就要同時研發原子彈和氫彈。于是1961年,領導找到了當時已經在原子彈方面成為專家的于敏,問他:國家需要你開始氫彈的研究,你愿意去嗎?要知道當時的于敏已經是原子彈研發的頂級專家之一了,但是對氫彈卻是一無所知,但國家有需要,于敏直接放棄了一切,開始了從零出發,向未知的氫彈發起了沖鋒。
不可思議的原子彈
如果說原子彈的研制,蘇聯給予了幫助,我們可以不用從頭摸索的話。氫彈的突破則是完全的原始創新,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和借鑒,當時中國唯一知道的就是,這東西確定可以被造出來,威力很大,基本原理是核聚變!除此之外,就沒有了。做個比喻就是當年國家的狀態類似今天的我們突然有人找你去研發氫彈,你得從零開始想,是否可以想象下這次研發的難度!
接收到任務的于敏完全是從零開始,自己完成了從基本原理,實現辦法,理論架構,模型建立,問題分析,工藝手段,硬生生的獨立起步,走完了氫彈的研究路線,在這個過程中于敏表現出來的理論和智力水平已經達到了人類極限的地步。
于敏和他的妻子
比如核聚變材料的選擇,氘(dāo)氚(chuān)用哪種?怎么組織,怎么搭配,因為被美蘇嚴密封死,當時的中國根本不知道用什么,美國當年的驗證是利用海水提取氘,然后在核反應堆中獲得氚,在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碰撞通過最終實驗結果來確定哪種方案可以用,但中國根本沒有這些條件,一項都沒有,而且這巨大的成本是中國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的。而于敏呢?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他不屬于人間的智慧,拿著筆和草稿紙,用近似估測的方法,巧妙運算,排除了錯誤的選項,選中了正確的核聚變路線,一個人一支筆,一堆草稿紙,抵消了美國上萬人建工廠,做實驗,花了幾十億美金才確定的方案,就這一項就為中國縮減了五年的氫彈研發時間。
氕(1H)、氘(2H)、氚(3H)
而之后,他則是從頭構想如何能夠制造出氫彈,內部使用的到底是什么結構,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使用的是超級計算機進行驗算,但當時的中國并沒有這些東西,唯一有的只是一臺每秒五萬次的打孔計算機,而且因為原子彈需要使用,于敏能夠用的只有這臺機計算機的5%的時間,為了驗算,于敏將算盤,計算尺全都用上了,當然用的更多的是筆和草稿紙,于敏在這一刻真正開啟了超神模式。
理論
在計算上,沒有其它的幫助,人腦如何要和超級計算機拼速度?于敏選擇的是用他近乎于天人的思維進行重新構建,在無數的因素當中,他總能夠抓住主要的變量和次要的因素,采用大膽近似的方法,拋棄對實驗影響不大的部分,對無法結算和難度極高的運算采用估計的方法,這對一個人的考驗可以說是達到了人類極限的要求,于敏就在這一段時間里,用根本無法去想象的驚人直覺和判斷能力,在腦中模擬核爆的整個過程和變化,硬生生的通過自己的筆算出了美國無數科學家借助無數次超級計算機計算出的結果。雖然結果沒有那么精確,但這些結果都是正確的。
在理論道路上,沒有任何借鑒,氫彈內部到底應該是什么結構,如何讓中間的能量源爆炸,如何引爆周圍的材料而保證充分反應,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在一片黑暗的迷宮中,于敏靠著自己的直覺和思維,點燃一點點的燭光,一步步地向前走,沒有聲音,沒有呼吸,一片死寂,而且,不能走錯以后再回來走,因為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這種我認為是與天地一同呼吸的狀態中,于敏用他驚人的判斷力從頭到尾走出了一條通往氫彈模型的道路,提出并構建了于敏結構這一氫彈結構新方法,使得中國走出了不同于世界任何國家的一條氫彈新道路。
美國氫彈結構
有人說這個過程憑的是于敏學究天人的知識功底,這話沒有錯,于敏幾乎在所有物理專業領域上都有極高的理論功底,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前列的水平,在偏微分方程,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等等數十個方面幾乎都可以拿到院士級別的榮譽,所有的知識在于敏大腦中混合,反應,生成,最后蹦出了氫彈這一人類終極利器。中國氫彈之父的名號當之無愧。
大西北晝夜溫差30多度,苦堿水辣口,風沙如刀,在氫彈理論成功建立以后,中國在這里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的驗證試驗,于敏也在這里,驗證當天,所有人都在等著命運的審判,這個全新的結構沒有任何人知道它到底能不能造出氫彈,甚至不知道它造出的到底是不是氫彈這種東西,這時,只聽到——“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于敏和陳能寬兩位科學家忽然,你一句我一句地將諸葛亮《出師表》背誦到底,那一刻,在座所有人,無不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1967年6月17日,中國莊嚴宣告:“今天,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中國的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更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是,“于敏方案”設計的氫彈更適合實戰,中國氫彈誕生之初就已經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應用。因為“于敏方案”一切都是最高機密,我們無法確定它究竟是什么樣子,有什么優勢,但是它成功了,是毋容置疑的。
美國(上)、蘇聯(中)、中國(下)第一顆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六年零三個月,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六個月,而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中國搶在法國前面,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雖然中國提前開始了氫彈原理研究,但依然是不可思議的速度。
氫彈爆炸成功
第三次:片刻不停,中子彈與小型化核武器
1977年,美國引爆了第一顆中子彈,逼迫蘇聯進行裁軍。1980年,法國引爆了第一顆中子彈,揚言足以保衛西歐。不久后,蘇聯也引爆了第一顆中子彈。中子彈的低輻射才是可以拿出來使用的核爆炸,而小型的核武器才能保證核彈能夠成功到達對方的國土上,這種東西中國也必須有,誰來?于敏第三次臨危受命。
于敏在平洞試驗場
在四川綿陽的一座深山中,于敏又開始無日無夜地與時間賽跑的研究,而且因為一直與核原料接觸,于敏的身體越來越差,在這段研究時間中,于敏三次陷入休克,便血,昏迷的時刻,三次搶救才從死神手中把他拉了回來。
1988年,中國研制成功了中子彈。
第四次:力挽狂瀾,最后一天試驗成功
在第二代核武器的研發過程中,于敏按照自己的計算結果估算,美國核武器的極限值已經達到了,未來的核武器試驗已經沒有意義了,以后再研究都是通過超級計算機做仿真模擬來進行改進計算了。同時他敏銳地意識到,既然自己核試驗已經沒有意義了,那美國很可能會聯合有核國家以維護世界安全的名義,發布禁止全世界核武器的研究,而有核大國出于自己地位的考慮也會同意美國的提議,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仿真計算需要現實核爆提供足夠的計算數據,而中國目前的數據積累還遠遠不夠,一旦禁止核試驗,那么中國永遠都不可能再拿到數據進行核彈研究,中國研究進度將永遠卡在這里。
計算機模擬核爆
于是他找到了當時同樣因為核輻射而身患癌癥,在醫院生活的鄧稼先,當時渾身出血的鄧稼先和他一起商量后起草了提議,提議全力加速核武器的二代研究和核爆炸實驗數據的收集。于敏和他的團隊不分日夜,和時間賽跑,這一場賽跑輸了的代價是中國永遠造不出可以遠程使用的小型核武器,我們輸不起。最終在7月29日完成了最后兩次實驗,收集到了足夠的實驗數據,而在第二天的1996年9月10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票通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中國政府加入全面禁核試條約,僅僅只差幾個小時。而且我國總共只用了46次核試驗就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小型核武器,而美國走完這個完整的過程,用了1054次!這種不可思議的對比,除了奇跡沒有任何人敢相信!
可以說,如果沒有于敏這一次的力挽狂瀾,中國還是有核武器,但是這些武器的體積將無比龐大,根本無法裝入導彈之類的設備中,那么中國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東風核導彈的威懾。
東風核導彈
于敏的絕大部分資料依然是在保密狀態,可能要再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或者更久,他的更多資料才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才能夠知道這位老人究竟做了哪些其它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他做的這些貢獻,正庇佑著今天這片神州大地,萬千子民,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會有我們今天敢和全世界說不的勇氣與力量,古往今來,上下四方,能做到這樣的人,不多。
2019年1月16日,于老逝世,享年93歲。2020年10月30日,于老的骨灰終于安放在了北京萬安公墓,留下了一個簡單但是感人肺腑的墓碑。國士無雙,這里躺著的是一個護佑了14億中國人的偉大老人,愿您來生再來種花家,那時風景必不同!先生千古!
于老千古
作者:李將平老師 轉自今日頭條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一人跑贏美蘇英法四大國、五代科學家,這才是真正的人類頂級天才
2021-06-12諾貝爾獎沒頒錯,剛剛,中國非主流科學家89歲屠呦呦再次震驚世界!
2021-06-11科學家故意感染自己兩次,想證明新冠群體免疫效果,結果出人意料!
2021-04-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