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以色列衛生部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較前一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6401例,累計確診1005511例;累計死亡6864例;現存確診72572例,其中678例為重癥。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八百多萬,累計100多萬的確診意味著約八分之一的以色列人感染過新冠。
多么可怕的數字。悲劇,徹頭徹尾的悲劇。
據以色列的主流媒體《以色列時報》8月24日報道,該國的頂級專家,冠狀病毒沙皇扎爾卡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如果你看看結果,我們可以說,當我們決定完全恢復正常生活時,我們確實犯了錯誤。但是你知道,在過去的一年半里,在世界各地和以色列,我們在沒有足夠數據的情況下做決定。”
無獨有偶。
去年,在確診近4萬,死亡近4500后,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內閣衛生健康顧問安德森•特格內爾在接受瑞典電臺(SR)訪問時同樣承認了錯誤,“如果能在擁有目前所知的資料和信息情況下,重新再做一次決定,會選擇嚴格管制措施,以挽救更多生命。”
無論是以色列的專家還是瑞典的專家在承認錯誤時都把問題推給“沒有足夠的數據(資料、信息)”,但是,專家決定帶來的嚴重后果卻要整個以色列和瑞典的國民買單。
疫情已經快兩年了(2019年9月即在美國爆發(電子煙肺炎)),現在以色列還以“沒有足夠數據”為由開脫,我只能說幸好以色列沒有公知了。
疫情愈演愈烈,現在,扎爾卡認為以色列已經不可能清零,只能是和病毒共存了。但他也承認“他不知道最后一刻會發生什么”,說明他對“與病毒共存”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并沒有什么把握。
以色列的悲劇說明了很多問題。
以色列新冠疫苗的接種比例非常之高,但現在只能無奈選擇“與病毒共存”,說明疫苗絕對不是萬能的。
盡管我們的新冠疫苗的效用有口皆碑,但我們依然不能對新冠疫情絕對有絲毫僥幸心理,任何時候,專家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
我們很愿意相信科學,但來自美國的新冠病毒實在邪門,在科學未能徹底降服新冠病毒之前,還是通過傳統的隔離措施迅速清零最為保險。
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專家的“專業判斷”上,以色列很可能就是“榜樣”。
新冠病毒專治各種不服。
由此可見,“與病毒共存”絕不是簡單的“科學問題”,而是被動選擇的結果。
就像扎爾卡說的,不是以色列想“與病毒共存”,而是沒有辦法,沒有其他選擇了。
與以色列同病相憐的還有美國。
據JHU8月25日上午消息,美國過去28天確診340萬,死亡1.9萬人;日均確診12萬,死亡674人。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目前,全美日均新增病例近13萬,比7月初本輪疫情開始時,激增700%以上。
國籍一換,評論過萬!
去年,支持特朗普的人曾擔心拜登會摘了特朗普的桃子(疫苗),但現在看來,疫苗對拜登的幫助約等于零。
拜登時代的日增確診和日增死亡與特朗普時代沒有任何區別。
這樣的結果最失望的大概還不是拜登,而是此前把希望寄托在拜登身上的人。
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還是那個“全球疫情第一國”。
還好以色列、美國的悲劇離我們太遠。
還好這里是中國!
一年多來,中國的疫情防控力度是絕無僅有的。
我們深知,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有了保障,經濟才能有所發展。為此,我們忍受了隔離的孤獨,忍受了經濟暫停的痛苦,只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我們熬過來了!
我們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美英首鼠兩端的結果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這波南京疫情嚇破了很多人的膽,也給了公知炒作“與病毒共存”的機會,但我們熬過來了!
這說明新冠病毒不是不可戰勝,至少在中國不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有的是辦法控制住疫情。
既然如此,我們憑什么要向公知說的那樣“回歸常識”向美英看齊呢?
說點題外話。我的文章很多,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個強求不來。
有人不是說要“貨比三家”嗎?這里,我給大家三個選擇,A:喜歡,B:很喜歡,C:非常喜歡。
現在,我給了三個選擇了,選吧!
怎么樣?對于不喜歡我的人來說,是不是無論哪個選擇都很痛苦?
痛苦就對了!說白了,這就是美式“民主”的奧妙之處啊。
現在你該明白美國人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以及特朗普和拜登之間選擇的那種痛苦了吧。
你說你都不想要,但對不起,你壓根就沒有其他選擇。
還好,這里是中國。
我們不要做無聊的選擇題,我們只做判斷題。
我們就是要相信群眾相信黨。這是道送分的判斷題!
來源:林愛玥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