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美國應該準備對中國發動一場‘有限戰爭’(limited war),將印太地區的動蕩降至最低。”此番驚人觀點是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在其新書《拒止戰略》中提出的,他還在書中呼吁華盛頓終結在臺灣議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實際上,呼吁對華強硬甚至開戰的聲音近年來在美國前官員及智庫中并不鮮見,而其中一些與民進黨當局對美國智庫的金錢滲透密切相關。
此前,美國獨立網絡媒體MintPress高級特約撰稿人艾倫·麥克勞德發表的一份題為《坦克和智庫:臺灣資金如何煽動對中國大陸開戰?》的文章,通過詳實的數據揭露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在海外“撒錢”與美西方智庫反華聲浪迭起之間的隱秘關系。
4日,麥克勞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直言,接受“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資金的智庫,正是以最大聲量宣稱“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臺灣免受中國影響”的智庫,這一切絕非巧合。
TECRO:常年位列美智庫“最高級別捐助者”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美依據所謂“與臺灣關系法”,允許臺灣當局在美的代表機構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為名存在。
1994年,克林頓政府將該機構更名為“臺北經濟和文化代表處”(TECRO)。
英國《金融時報》此前披露,拜登政府正在“慎重考慮”要將TECRO再次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對此,美國智庫外交關系理事會(CFR.2)研究員薩克斯9月發表題為“為什么讓臺灣更改其在美辦事處名稱是一個錯誤”的文章稱,如果美國允許“臺灣”一詞包含在名稱中,這可能會被誤解為支持“臺灣獨立”。
TECRO的名字明確顯示,該組織將專注于經濟和文化事務,如果更名為“臺灣代表處”,將破壞“美臺關系”的非官方性質,含蓄地將該辦公室的地位提升到更接近“大使館”的程度。
然而,專注經濟和文化,顯然不是TECRO所希望的“主業”。麥克勞德在文章中提到,2019 年,TECRO向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捐贈了25萬至50萬美元。
《環球時報》記者查詢布魯金斯學會2020年的年報發現,在25萬至50萬美元檔次的捐贈名錄中,TECRO的名字依然在列。
被麥克勞德點到的還有大西洋理事會、哈德遜研究所、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等機構。
麥克勞德說,“根據財務披露,TECRO還向與北約關系密切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提供了六位數的款項。目前尚不清楚大西洋理事會用這筆錢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向被臺灣軍方聘用的在臺灣“國防大學”任教的學者Chang-Ching Tu提供了高級獎學金。
反過來,Chang-Ching Tu寫的報告將他的‘國家’描述為‘全球民主的冠軍’,并聲稱‘民主、自由和人權是臺灣的核心價值觀’,然而,一個來勢洶洶的中國正在增加其軍事威脅,因此臺灣必須‘加速建設威懾力量并加強自衛能力’。因此,他建議美國必須與臺灣軍方更密切地合作,進行聯合演習甚至是更正式的軍事聯盟。”
“‘China’或‘Chinese’在哈德遜研究所最新的年度報告中出現了137次。”麥克勞德在文章中提到,作為華盛頓最反華的智庫,保守派的哈德遜研究所是許多共和黨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經常光顧的組織,包括前國務卿蓬佩奧、前副總統彭斯和阿肯色州參議員湯姆·科頓。
“他們對亞洲國家的關注度很高。的確,閱讀他們的成果就會發現,他們似乎不關心其他事情,只會一味加劇與北京的緊張關系,譴責北京對待香港、臺灣和維吾爾族穆斯林的方式,并警告中國崛起帶來的經濟和軍事威脅。”
多年來,哈德遜研究所得到了TECRO的巨額資金支持。
雖然哈德遜研究所沒有透露任何捐款的確切來源,但該智庫的年度報告顯示,自2015年開始透露贊助商以來,TECRO每年都是最高級別的捐助者(10萬美元以上)。
《環球時報》記者查詢哈德遜研究所2020年年報發現,TECRO仍然牢牢占據這一位置。
“獲得臺灣資金最多的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根據它的捐助者名單,臺灣給它的錢和美國政府一樣多——僅去年一年就有至少50萬美元。”
麥克勞德說,CSIS也接受來自全球臺灣研究所和臺灣民主基金會(TFD)的資金,它呼吁與臺灣民進黨當局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并對其處理虛假信息的方法大加贊賞,描述了它是“蓬勃發展的民主和文化強國”。
2020年12月,CSIS還舉行了一場辯論,暗示“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將對周邊國家使用大量軍事力量”,探討美國應如何應對此類行動,“盡管承認這些報告是由TECRO支付的,但CSIS卻堅稱‘所有觀點都僅代表作者的觀點,不受任何捐贈的影響’。”
佩洛西:民進黨當局游說團體最常聯系的人
在涉華議題上,美國政客的“內卷”相當嚴重,據美國保守派媒體??怂菇洕侣剤蟮?,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當地時間12月3日接受采訪時,被質疑故意不讓眾議院對所謂的“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進行投票,有共和黨議員表示,佩洛西一旦覺得“有利可圖”,便會快速地“迎合中國”。
對此,佩洛西辯解稱,“過去30多年,我在中國可一直被認為是最不受歡迎的人”。
佩洛西的話或許是因為心虛,麥克勞德的文章引述美國國際政策中心外國影響透明度倡議主任本·弗里曼對臺灣游說團體的研究稱,有7個來自臺灣的組織依次聯系了476名美國國會議員(包括幾乎90%的眾議院議員)以及5個國會委員會。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是他們最常聯系的人,臺灣特工與這位加利福尼亞人聯系了34次。佩洛西一直是臺灣分離主義的大力支持者,成功推動親臺立法,并曾自豪地宣布美國‘與臺灣站在一起’。”
然而,無人知曉佩洛西在與臺灣游說團體如此密集的接觸中究竟獲益多少。
麥克勞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臺灣游說者與佩洛西聯系的次數是任何其他美國政客的兩倍多。
從理論上講,根據《信息自由法》,美國人民有權更詳細地挖掘他們的接觸細節。然而在實踐中,外人通常很難獲得這些文件。”
外國影響透明度倡議的研究表明,大約1/3的智庫仍然沒有提供任何有關其資金來源的信息,很少有人完全公開其財務狀況。
弗里曼說:“在不知道智庫資助者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更是難以分辨智庫報告是基于客觀研究還是外國政府的談話要點。”
在被《環球時報》記者問到為什么會聚焦民進黨當局海外“撒錢”的話題時,麥克勞德坦言,自己并非亞洲政治專家,而主要關注美國和拉丁美洲,“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智庫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美國政策。我花了很多時間查看他們的產出,并研究誰資助他們,通常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等軍事公司。但我花越多時間閱讀他們的財務報表,就越容易發現TECRO是它們主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這么小的一個島,竟然在華盛頓花了這么多錢,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麥克勞德認為,智庫對美國政治有很大影響,它們的報告成為新聞報道和政府政策的基礎,還為大型媒體提供專家以出現在新聞節目中或作為文章的來源。
因此,智庫會在關鍵議題上塑造政府行為和公眾輿論,“具有分裂意識的民進黨意識到了這一點,并試圖通過向大批美國智庫捐款來獲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種做法起作用了。
接受資金的智庫是最響亮地宣稱‘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臺灣免受中國影響’的智庫,這并非巧合”。
臺灣游說團體在華盛頓創造了一個“回音室”
“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的立場有多少可以歸因于臺灣金錢的影響?”麥克勞德的文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對此,弗里曼認為,答案“不是零”。臺灣游說團體“肯定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影響……它在華盛頓創造了一個‘回音室’,使質疑美國與臺灣的軍事關系成為禁忌。”
麥克勞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體在華盛頓游說美國改變其外交政策,例如,龐大的反古巴游說團體不斷推動美國對古巴實施更嚴厲的制裁,甚至發動軍事入侵。
但對于臺灣游說團體花出去的錢能產生多少實際效果,他在文章中提出懷疑:“對臺灣來說更不祥的是,其游說團體正在幫助推動美國更接近與核大國的對抗。
雖然臺灣的資金似乎已經說服了華盛頓的許多人,但普通美國人是否愿意為一個僅比夏威夷大、距離中國大陸海岸僅80英里的島嶼冒險,這一點值得懷疑。”
“我不是專家,但如果中國大陸對臺灣民進黨當局采取軍事行動的情況真的發生了,美國肯定不會冒險與另一個核大國開戰。”
在采訪中,麥克勞德舉例說:“上世紀70年代,當美國想與北京建立更好的關系時,就拋棄了臺灣的國民黨政權,表明其友誼是善變的。”
“雖然美國政客對臺灣及其民眾沒有真正的興趣,但他們對中國及其經濟崛起感興趣。”麥克勞德對記者說,因為中國越來越強大,美國政府擔心它正在失去對亞洲的部分控制,因此“突然”對臺灣、香港、西藏和新疆產生興趣。
“華盛頓將這些視為可以用來挑撥和削弱中國的楔子問題,它還試圖阻礙‘一帶一路’倡議,并阻止華為和TikTok等中國企業主導其市場。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擔心中國很快會變得足夠強大,以至于美國將失去其作為唯一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
盡管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冒險的可能性極小,但多年來對“中國大陸威脅”論調的鼓吹并非毫無效果,至少讓熱衷于對臺軍售的美國軍火商興奮無比,一向反華的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當地時間11月17日公布的2021年度報告宣稱,解放軍已有能力對臺灣發動網絡攻擊、導彈攻擊和封鎖等行動,已具備或很快就能取得初步“犯臺”的能力。
美國國會應該授權和撥出款項讓臺灣從美國購買軍備,提供資金在印太地區部署巡航和彈道導彈以及其他軍力,同時增加監控的資金。
“購買更多武器可能只會增加戰爭的風險,這可能會摧毀臺灣。”麥克勞德對記者說,在他看來,雖然美國不會冒險與中國大陸發生沖突,但蔡英文在尋求“獨立”于北京方面下的賭注非常高,希望美國的保護能有所幫助,這大大增加了軍事沖突的威脅。
作者:范凌志 劉欣 來源:環球時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光滿:班農極端反華思想的黑暗幽靈為何始終徘徊在華盛頓上空?
2021-10-22一個正在實現的黑暗預言:美國民主步入黑夜 | 華盛頓郵報(萬字長文)
2021-10-0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