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安全戰略 > 閱讀信息
李靖宇:《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導論
點擊:  作者:李靖宇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12-11 09:31:34

 

1.webp (17).jpg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首次把海域和陸域一起納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之中,并且適時做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跟進和落實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本課題組成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全面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建樹與踐行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為此,作者主張: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捍衛國家海洋權益,以區域為對象采取有效對策;大力推進海洋經濟,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取向;加強海洋社會建設,創新涉海職能部門管理模式;關注海洋生態環境,應當分別解決各大海域問題;維護海上通道暢達,拓展國家對外開放發展利益;保障海洋軍事安全,為建設海洋強國而保駕護航;促進和平發展事業,把本國海洋安全置于和諧海洋之中。作者在上述八大方面展開學與術結合、知與行創新,已經做出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推進的路徑圖解,為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精神,為國家“十四五”時期中華民族全面經略海洋和建設海洋強國,提供了理論上坐標系和實踐上參照系。可以看到,在《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這部著作中,作者已經建立和展開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研究這一重大課題的內在邏輯結構,已經在這一領域形成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學科體系和價值體系。在這部著作即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之際,特作導論推展理論框架,闡明本課題研究宗旨,以饗國內外廣大讀者,并向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獻禮,為中國依托主權海域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推進服務!

保障國土空間安全,統籌陸海兩域國家開發戰略


作者認為,跟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世界潮流,跟從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實進程,中國目前應當抓緊整合海域為新版塊,并與東部、西部、東北、中部一起納入黨的十八大進一步闡明的“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提出的“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之中,為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海洋經濟開發專項規劃提供創新思路和理論支撐。有鑒于此,必須對于整合海域為新板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進行價值定位,必須認定海洋區域開發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重要領域進行趨勢判斷,必須依據實施海洋區域經濟開發戰略的現實條件已經具備進行機遇認定,必須論證海洋區域開發勢必成為鑄就中華輝煌的藍色引擎推進目標取向,必須著眼實施海洋區域開發戰略積極采取新措施而進行對策創意。作者指出,對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主權海域,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進行調查研究和勘察。然而,時至今日,卻沒有正式把海域國土開發納入到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去,也未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進行整體規劃研究。對于這一戰略投放缺失,必須在國家 “十四五”期間專門立項進行研究,以求加以妥善解決。

為此,在第1章中,作者強調必須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有關規定,中國擁有包括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在內的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作者指出,陸海交錯為一體,是中國版圖的最大特點。在陸域方面,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國土面積為亞歐大陸第二位,是重要的陸權大國。在海域方面,中國擁有位居世界第四的海岸線,不僅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而且還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余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國。這種國土面積的構成特點,是成就一個世界大國不可或缺的地緣政治基礎,可以使國家的力量達成最佳配置。為此,作者首先對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有關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并且在明確了海洋國土定義的基礎上,具體界定了中國海洋國土的主權范圍;又在闡明了海洋戰略基本內涵的前提下,進一步論證了中國應當采取的海洋戰略。其次,作者認定了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論證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總體戰略的形勢需求和發展機遇,并且在此基礎上闡明了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推進導向。再者,作者展開了整合海域為新版塊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是:審視歷代海洋政策,重構海洋發展戰略;檢點國家區域政策,調整區域戰略重點;評價國家區域規劃,完善區域規劃格局;廓定海域主權范圍,大力整合海域板塊。作者認定,只有這樣努力下去,才能促進完善全國區域經濟開發格局和總體戰略,才能逐步實現歷代志士仁人關于經略海洋的戰略構想和宏圖遺愿。

在第2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關于開發海域創建中國區域經濟新增長極問題。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戰爭史專家杰弗里·帕克曾經指出:陸海復合型國家最理想的發展格局,就是在陸域和海域擁有彼此相當的力量,從而使它對陸地的控制能夠成功地轉向對海洋的控制。基于這種公認的最佳配置,并且依托日漸增強的綜合國力,中國必須抓緊整合海域國土為新的區域板塊,努力創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東北綜合經濟區之后的第六大經濟增長極。為此,作者首先論證了開發海域創建中國區域經濟新增長極的國外成功經驗借鑒,依次闡明了美國、日本、俄羅斯關于海洋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力爭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參考效果。其次,作者闡明了開發海域創建中國區域經濟新增長極的目標取向,主張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成為中國海域增長極,并且以此為引擎拉動陸地區域經濟再一次飛躍發展,促進陸海兩域經濟實現一體化協調發展,并且要在此基礎上推動中國和平崛起大展宏圖。   再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做出了開發海域創建中國區域經濟新增長極的戰略對策,主張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明確政府有關職能;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創建第六大增長極;整合海域經濟板塊,促進海陸統籌發展;注重海域開發安全,開創全球合作局面。作者認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發展理念,促進完善全國區域經濟開發格局和總體戰略,維護海域主權和國家安全,全面展示中華民族風貌和國家繁榮景象。

保障海洋權益安全,以區域為對象采取有效對策


早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就已經把海洋開發與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加以定位,強調“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再次強調堅持陸海統籌,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首先認清我國海洋現狀和發展態勢。應當看到,在中國的主權海域中,除渤海屬于中國的內海,不存在他國染指的情況外,黃海、東海、南海這三大海域,分別與相關海洋鄰國存在海洋權益主張的重疊區。具體地說,在海洋權益維護方面,我國面臨著諸多亟待處理的主權問題:在黃海區域,我國與朝鮮半島兩國之間劃界紛爭的潛在矛盾很大,特別是近年來美國與韓國在黃海專屬經濟區內頻繁進行聯合軍演,嚴重地威脅了中國的國家安全;在東海區域,我國與日韓之間存在包括釣魚島、蘇巖礁海域主權歸屬問題在內的劃界爭端;在南海區域,大片海域已被某些東南亞國家分別劃入專屬經濟區,多數島礁被鄰海國家所霸占,并且在西方大國的撐腰下合伙進行掠奪性資源開發。由此可見,中國海洋的國家安全形勢相當嚴峻,必須積極地加以應對。因此,有必要根據中國海洋現狀提出國家安全戰略構想,為捍衛我國海洋主權提供理論支撐。

為此,作者在第3章中,高屋建瓴地做出了關于中國海洋開發的國家權益安全戰略構想。作者指出,自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以來,新一輪的“藍色圈地”運動再次拉開帷幕,從而開辟了全球范圍內大力開發海洋的新紀元。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至今仍然居于弱勢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國土被某些外國勢力所染指和侵占。面對這種情況,為了有利、有理、有節地奮起捍衛國家的海洋權益,有必要深入探討中國海域的國家安全問題。正是站在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的戰略高度,作者首先掃描了中國各海域劃界爭端的發展態勢,依次闡明了黃海區域的地理環境與劃界紛爭、東海區域的地理環境與劃界紛爭、南海區域的地理環境與劃界紛爭的焦點和態勢,以支持黨和國家多次表明的立場:“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其中,突出了“堅決”二字,值得注意和深思。因此,作者論證了中國捍衛國家海洋權益安全的現實價值,闡明保障中國海洋的國家權益安全,有利于打造世界強國海洋平臺,有利于切實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有利于統籌規劃海洋經濟發展,有利于建立海洋綜合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實現經略海洋的戰略目標。這樣連續六個“有利于”的價值論證,表明中國捍衛國家海洋權益安全的態度必須是義無反顧,無論是美國的戰略東移行徑,還是日本的軟硬兼施手法,都不會弱化中國人民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的決心和立場。   有鑒于此,作者透視了中國海洋開發國家權益安全的基本現狀。主要表現為: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霸權主義勢力野心膨脹   ;海洋科技開發滯后,尚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洋資源利用率低,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海洋立法適用度差,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海域管轄沖突凸顯,影響各國政治互信。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明確地做出了關于中國海域國家安全的對策創意:樹立和諧海洋旗幟,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構建海上安全格局,強化海洋權益管理機構;制定科學立法規劃,加快完善海洋法規體系;設立高層對話機制,落實共同開發海洋方針;推進海上屯田戰略,捍衛國家海域領土主權;排除外部勢力干擾,努力順應海洋時代潮流。作者指出,由于南海、東海、黃海這三大海域在國家海洋權益方面受到的外來威脅情況和程度不同,所以必須有區別地采取立場和行動。

在第4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中國南海區域的國家安全問題。自秦代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南海海域諸島就是我國神圣而不可分割的海域領土,后來也是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途,更是孫中山先生關于“經略海洋”的主要對象。中國南海海域不但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海底資源和旅游資源,而且礦產資源特別是油氣資源也極為富集。據初步勘探數據表明,僅石油儲量就有350億噸之多,且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島海域。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南海海域作為國際黃金通道,是中國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南大門。由于已經探明蘊藏著巨量石油、天然氣資源,致使中國南海海域成為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覬覦、侵占和掠奪對象。這些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公然侵占南海島嶼和海域;加之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悍然介入,致使中國南海海域局勢越發緊張,而且已有國際化趨勢,直接威脅到中國的海域主權和國家安全,必須采取堅決立場加以應對。因此,作者首先透析了中國南海海域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背景,既透析了當今世界海域安全問題的時代背景,又透析了中國南海國家安全問題的區域背景,特別是透析了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南海的政治背景,從而證明了中國南海海域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性。第二,作者掃描了中國南海海域國家安全問題的基本態勢,既掃描了中國南海海域的地理位置,又掃描了中國南海海域的資源稟賦,特別是掃描了中國南海海域的周邊態勢。因此,必須認定中國南海海域國家安全問題的戰略價值。第三,作者闡明堅決捍衛中國南海海域安全,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地緣政治和諧的基本前提,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政治保障,是海上交通順暢的重要條件,是海洋社會建設的有力支撐。據此,必須把握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國家安全問題的關鍵環節。第四,作者在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依次分析了中國與越南關于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與菲律賓關于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與馬來西亞關于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于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與文萊關于中國南海海域爭端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在戰略上做出了中國南海海域國家安全問題的解決對策創意:加強海域立法工作,盡快完善海洋管理制度;促進海洋科技進步,推動海洋經濟全面發展;提高海洋文化水平,促成維護海洋權益氛圍;強化海軍行為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加大外交談判力度,和平解決南海諸島爭端;排除外部勢力干擾,注重雙邊關系解決問題。作者認定,只有這樣采取堅決行動,才能使中國南海海域主權神圣不可侵犯,才能保證這一海上國際運輸大通道安全運行。

在第5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東海區域的國家安全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過度開發利用陸域的自然資源,使人類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因此,世界沿海各國相繼轉戰海洋領域,不斷加大海洋開發力度,提升海洋綜合管理水平。中國作為海洋大國,理應把握機會趁勢而上。在國家“十三五”與“十四五”的過渡時期,經略海洋已成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和平崛起的關鍵環節。東海作為中國廣袤海域的一部分,不論是在海洋經濟方面還是在近海防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更是中國走向海洋和開發海洋的戰略依托。東海北連黃海,東到琉球群島,南臨南海,是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并且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東海的地理位置優越、資源儲量豐富,軍事價值重大,所以不斷引起東海周邊國家的垂涎和覬覦、染指和侵占行為,不僅有礙于我國陸海統籌戰略的穩步推進,而且使得中、日、韓之間國際合作關系受到影響,甚至會關乎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走向。因此,作者首先透析了東海區域國家安全威脅的國際背景,不僅闡明了日本國內右翼政治勢力對東海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而且指出了韓國國內政治局勢更迭對東海國家安全的消極影響,特別是證明了某些域外大國干預東海海域安全行為日益頻繁的嚴重后果。有鑒于此,作者從實際情況出發展開了東海區域國家安全挑戰的路線圖解,主要是論證了東海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的戰略價值,并且由此使得相關國家見利忘義,所以出現了有關島、礁的主權爭端,再加上某些域外大國的悍然介入和非法站隊,使得東海局勢更加復雜化。為了在解決東海權益問題上堅定立場,作者闡明保障東海國家海洋權益安全,是海洋經濟安全的有力支撐,是開發油氣能源的堅實后盾,是全面經略海洋的基本保障,所以必須采取綜合性的維權行動。因此,作者有針對性地做出了關于東海區域國家安全保障的對策創意:提高海洋安全意識,加深對東海權益的認識程度;積極研究法律依據,努力探尋東海劃界的歷史淵源;堅定主權歸屬立場,切實維護我國東海的主權利益;夯實政治互信基礎,貫徹共同開發和平共處戰略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維護東海區域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利益,才能使海陸聯動發展進一步帶動國家各產業整體推進,才能使中國逐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和海洋強國。

在第6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環黃海區域的國家安全問題。在當今世界經濟、科技迅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安全威脅不僅來自陸域,更多的是來自海域。應當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現實進程,海洋已經成為各國相互聯系的紐帶,是友好交往和國際合作的重要舞臺,各種利益復雜交錯,致使海上安全成為國際關系一個突出問題。環黃海區域靠近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京津地區,是通往京津冀心臟地帶的咽喉要道,也是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以及整個環渤海地區的戰略前沿。因此,可以說,環黃海區域的國家安全,關系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國家安全的關鍵部位,所以有必要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這一重大問題加以探討,以便在國家“十三五”與“十四五”的過渡期間為“加強雙邊多邊海洋事務磋商,積極參與海洋事務,保障海上運輸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提供理論支撐。為此,作者首先透視了環黃海區域國家安全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不僅證明新時代海洋資源開發為環黃海區域發展帶來了機遇,而且指出中國與朝鮮半島兩國海域劃分爭議給環黃海國家安全帶來的潛在威脅,特別是美國新亞太政策使環黃海區域國家安全受到嚴峻挑戰,已經成為環黃海區域局勢緊張的外來誘發因素。為了發掘環黃海區域緊張局勢的經濟根源,作者做出了環黃海區域國家安全問題的路線圖解,不僅闡明了環黃海區域的地理位置與資源稟賦,而且還闡明了中國海域依托城市及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又論證了朝鮮半島兩國的海域依托城市及其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從而說明了國家海洋權益的不同要求,是環黃海區域緊張局勢的內在原因,當然還有美國興風作浪的外部原因。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論證了環黃海區域國家安全問題的戰略價值,闡明我國保障環黃海區域安全,是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必然要求,是確保海上通道暢通和快捷的現實選擇,是保護油氣等資源有效開發的堅實后盾,是加強海洋社會和諧化建設的重要條件,是樹立我國在國際社會形象的迫切需要,所以必須解決環黃海區域安全問題。為此,作者有針對性地展開了關于環黃海區域國家安全問題的對策創意:建設綜合性的法律體系,不斷強化海上執法力量;配備機動靈活的海軍編制,努力提高防御作戰能力;建設政治互信的國際平臺,積極加強海上安全合作;依靠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逐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海洋安全的國民意識,形成維護海洋權益氛圍;把握朝鮮半島的特殊關系,對于未來問題深謀遠慮。作者認定,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保障環黃海區域的國家安全,為國家全面經略海洋提供戰略依托,提高我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保障海洋經濟安全,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取向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海洋開發的重要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沿海國家所重視,各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爭取實現更多的世界海洋利益份額。而在這一激烈的競爭中,有些國家甚至將爭奪的范圍從公海延伸到了中國主權海域。有鑒于此,早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用專門一章來部署海洋開發事業。必須看到,中國海洋開發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除了海域資源爭端、海洋環境問題外,還面臨著海上通道安全、近海產業布局不合理等方面挑戰。因此,國家在從“十三五”到“十四五”的過渡期間,需要高度重視海洋開發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戰略高度進一步認識海洋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海洋社會建設,力求實現資源與經濟的合理匹配和協調發展,以促進國家海洋事業的可持續進步。

為了逐步達到這一理想境界,作者在第7章中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出了關于中國海洋開發的經濟安全戰略構想。首先,作者闡明了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理論支持,既展開了中國海洋經濟安全的科學內涵,又論證了中國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還提供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國外經驗借鑒,從而為中國海洋經濟開發指明了進取方向。當然,這種進取不能是主觀隨意的,而必須依托于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資源稟賦。因此,作者分別論述了我國海水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主要海洋資源的富集程度和利用水平,說明只有依托海洋資源才能有效地開發海洋產業,并且據此逐步地成長為海洋強國。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應當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的:第一階段為2020-2025年,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建設東亞地區海洋強國;第二階段為2025-2030年,堅持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建設亞太地區海洋強國;第三階段為2030-2035年,堅持和諧發展理念,建設世界重量級海洋強國。至此以后,中國不僅是海洋經濟強國,而且是海洋政治強國,才能有條件把自身的海洋安全置于全球海洋安全之中,真正能夠承擔起建設與維護和諧海洋的新時代重任。為了逐步達到這一理想境界,在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起好步,必須充分認識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現存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海洋運輸面臨較大風險、海洋產業布局不夠合理、海洋科學技術創新不足、海洋經濟缺乏資金支持、陸海統籌尚未形成格局等方面,所以必須適時做出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推進對策創意:落實海上運輸安全戰略,切實保障國家利益拓展;合理規劃開發海洋資源,全面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健全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支撐海洋經濟跨越發展;加大金融戰略投放力度,保障海洋工程項目到位;完善國家海洋開發規劃,造就大“S”海域經濟帶。作者認定,只有這樣努力下去,才能為實現黨和國家關于“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著眼于為實現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確定的戰略目標奠定基礎,中國在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必須注重推進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因此,在第8章中,作者確定了關于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導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首先論證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國海洋經濟開發中的主導地位,闡明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必然會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使之居于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和帶動作用。由于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大,所以能夠成為海洋經濟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了提高在這方面的認同感,作者提供了發達國家在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開發中的重要啟示,說明其成功經驗主要在于:結合本國實際情況,部署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發展領域;政府制定相應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導新興產業發展;完善投融資體系,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重點發展領域,加強人才資源儲備和人才引進。作者認為,促進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不僅要借鑒發達國家在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開發中的成功經驗,而且還應注重國內陸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政策安排的經驗借鑒,以保證各區域因地選擇重點發展領域,避免不同區域產業發展同質化;在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同時,也要加快傳統海洋產業的優化升級;設立新興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加快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加大政策的梳理和整合力度,促進產業集群引導資源流向新興產業。不僅如此,還必須看到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現存問題,認識到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確實存在著產業規模小、融資較困難、成果轉化率低、缺少協調發展能力等方面問題。因此,作者有針對性地做出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推進對策創意:建立模型選擇本地發展重點,國家出面統籌協調各省市資源及產業配置;落實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內涵和發展重點;加大對新興產業的資金投入,支持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加強新興產業技術集成創新,掌握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新興產業國際交流合作,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推進深度合作發展。

為了支撐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作者在第9章中論證了關于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科學技術進步導向。鑒于科學技術進步在中國海洋經濟開發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作者先后探討了中國海洋經濟開發與科學技術進步關系的發展理論、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認定只有科學技術進步才能加快中國海洋經濟開發步伐。關于這一科學定位,從發達國家創新驅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中也能夠得到重要啟示,其成功的經驗主要在于:強化海洋經濟開發意識,促進陸海經濟全面發展;加大科學技術研發投入,提供海洋產業開發保障;完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健全海洋開發法律規范;優化國家海洋產業結構,扶植新興海洋產業發展。在這方面,不僅有國外海洋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同時也需要借鑒國內陸域經濟創新驅動的優惠政策安排經驗。因此,作者依次分析了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大振興、中部大崛起進程中的區域經濟創新驅動的優惠政策安排經驗。通過這些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分析和借鑒可以看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創造外部的有利條件,而且更要注重分析和解決中國海洋經濟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的現存問題:科技對應水平不能適應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有待于提高;海洋調查探測能力低難以滿足系統研究需要;海洋科學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海洋科技領域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必須加快推進。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出了中國海洋經濟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的推進對策創意:健全海洋創新體系,強化海洋開發綜合管理能力;激勵科研成果轉化,營造創新環境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海洋認知水準,加快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進程;培養壯大人才隊伍,大力增強海洋科技競爭實力;全面深化對外開放,促進海洋科技領域國際合作。

為了中國海洋經濟的創新驅動和加快發展,保障國家海洋戰略性大工程的開發建設,作者在第10章中因勢應時做出了關于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金融戰略投放導向。為此,作者首先論證了金融戰略在中國海洋經濟開發中的功能定位,闡明了中國區域經濟開發金融戰略安排的理論淵源和演化歷程,論證了金融戰略在中國海洋經濟開發中的現實功能和戰略布局,從而得出結論:中國海洋經濟開發,必須加強和優化金融戰略投放。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在海洋經濟開發中的金融戰略安排給予了重要啟示: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制定實施財政投入的有效金融政策;創造有利宏觀外部環境,提振民間對海洋經濟開發投資信心;加大銀行信貸資金支持,有效發揮金融信貸市場的融資功能;支持國內資本市場發展,開拓海洋中小企業融資的多元渠道。作者指出,為了加大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金融戰略支持力度,不僅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海洋經濟開發的金融戰略投放經驗,而且還應參照中國在陸域經濟開發中的金融戰略安排成功經驗。因此,作者依次分析了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大振興、中部大崛起中的金融戰略安排經驗,從而為中國海洋經濟開發的金融戰略投放提供了參照系。在此前提下,作者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強調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指出了中國海洋經濟開發金融戰略運行中的現存問題。主要表現為用于發展海洋經濟的政府投資比例過低、信貸資金對海洋經濟開發的支持力度不夠、資本市場對海洋經濟開發的促進作用有限等方面。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做出了中國海洋經濟開發加強金融戰略投放的對策創意:接續陸域經濟政策性啟動,向海洋經濟開發實行優惠的金融政策;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改革,促進完善海洋經濟開發金融組織體系;努力健全直接投融資體制,積極促進海洋經濟開發資本市場;優化海洋經濟的投資結構,加大在對外開放中引進利用外資力度。只有這樣做,中國才能在海洋經濟開發的現實進程中端正金融戰略投放導向,以利于實現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

保障海洋生態安全,分別解決各大海域污染問題


目前,在世界公認的10大環境問題中,有4個涉及到海洋,即海洋污染、漁業資源枯竭、海洋稀有物種滅絕和海平面上升。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和惡化,都給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特別是隨著沿海經濟發展、海洋事業建設的高潮迭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對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制約作用。有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著眼于陸海兩域開發的統籌安排,號召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明確要求“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隨后,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要求加強海洋氣候變化研究,提高海洋災害監測、風險評估和防災減災能力,加強海上救災戰略預置,提升海上突發環境事故應急能力。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已經形成和完善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

為了落實這一戰略部署,有必要從當前我國海洋生態安全存在的普遍問題出發,應時因勢做出關于中國海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戰略構想。這是第11章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由于海洋資源豐富,所以近年來沿海國家都將經濟發展重心轉移到海洋方向,海洋已經成為經濟繁榮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具體地說,海洋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所需的資源和能源,保障了港口、交通、旅游、娛樂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除此之外,海洋還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寶庫。然而,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的無節制開發、生活和工業廢水向海洋的無序排放,我國海洋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挑戰。主要表現為:海洋生物資源過度開發,致使生物系統遭到破壞;入海排污口管理力度弱,導致近岸海域污染嚴重;三角洲近海環境惡化,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作者認為,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的災難類型,可以具體劃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這兩大類。在不同的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又存在著區域差別。如渤海溢油、漏油現象,嚴重污染海洋環境;黃海陸源污水,大量排放污染海洋;東海近岸,海洋受重金屬污染嚴重;南海資源無序開發,造成海洋污染。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開發利用程度還比較低,而海洋環境卻由于過度的生產和消費而遭到嚴重破壞。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正面臨著嚴重危機,近海生物資源嚴重衰退,漁業資源銳減,沿岸海水污染嚴重,赤潮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海岸帶遭受過度開發,海洋功能大為降低,甚至某些海域開始趨于“荒漠化”現象。這一系列海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給我國海洋環境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壓力,并在總體上呈繼續惡化的趨勢。針對這些具體問題,作者做出了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的安全對策,主張全面監控渤海石油勘探,建立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評估黃海海域環境容量,建立海上排污總量國別控制;制定東海綜合整治規劃,建立污染物內外源控制制度;促進各國合作開發南海資源,建立海上資源開發高效制度;加強國際合作防止污染,簽訂越界污染共同防治協議。

由于我國各大海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生態問題,所以作者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污染最為嚴重的渤海區域。在第12章中,作者展開了關于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探討。為了在這方面能夠達成共識,作者透視了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依次論述了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區域背景、歷史背景和體制背景。在此前提下,作者指出了造成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關鍵因素:缺乏調控的陸源污染,成為生態環境安全的突出問題;無法預知的海上污染,成為生態環境安全的嚴重麻煩;日益失衡的生態系統,成為生態環境安全的內在因素。而出現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又有其具體的產生原因,主要是經濟指標追求導致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持續加重,人口壓力漸大造成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社會意識淺薄致使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時常忽視;檢測手段落后影響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有效解決。有鑒于此,作者有針對性地做出了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對策創意,強調要以陸海并重為前提,從思想上改變觀念;以工程建設為重點,從技術上根本治理;以環境安全為宗旨,從監管上加大力度;以污染付費為手段,從制度上控制污染;以循環發展為方向,從源頭上減少排放。作者認定,環渤海經濟圈整體開發正在成長為中國區域第三大經濟增長極,所以必須注重解決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

在第13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環黃海經濟圈國際合作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為了提高說服力,作者首先透視了環黃海經濟圈國際合作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發生背景,說明海域生態環境安全壓力是當前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和共同挑戰,所以中國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環黃海公有海域生態環境安全問題也受到中日韓三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所以要共同遏制環黃海海域環境質量逐年退化、污染范圍逐年擴大、海洋生態破壞加劇的態勢。有鑒于此,必須注重在這一海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正是著眼于這一大局,作者進一步認定了環黃海經濟圈國際合作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價值,闡明加強環黃海經濟圈的生態環境安全建設,有利于促進海洋經濟的合理與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障海洋生物多樣性與持續性發展,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維護海洋生態平衡,有利于緩解中日韓三方經濟合作中的利益矛盾。為此,作者認真分析了環黃海經濟圈國際合作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產生根源,主要表現為:區域經濟增長壓力過大,海洋產業發展帶來持續污染;陸源污染物排海量逐年增加,造成近海富營養化嚴重;船舶以及海洋石油勘探,造成溢油漏油污染事故頻發;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水平偏低,不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致使海洋環境污染治理不得力。針對這些問題及其根源,作者做出了環黃海經濟圈國際合作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對策創意:明確海洋資源經濟價值,調整海洋產業結構繁榮區域經濟;合作監測海洋環境,評估海域環境容量實施排污總量控制;建立突發事故應急制度,加強海上石油勘探與船舶的監督監控;加快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制定區域性綜合生態環境保護法,完善海洋環境法律體系;推進多邊國際合作,協同提高環黃海經濟圈生態環境質量。作者認定,環黃海經濟圈作為一個國際合作區域,必須解決好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才能推動區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第14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東海區域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首先,作者闡明了東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產生背景,認定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我國提出了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致使解決東海區域環境污染問題迫在眉睫。為此,作者論列了東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解決理論原則,依次闡明了海洋生態系統具有整體性、海洋生態破壞的不可逆性、海洋生態恢復具有長期性、加強海洋生態安全具有全局性和復雜性。依據這些原則,作者分析了東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現狀和態勢:陸源污染加重,海域生態修復緩慢;生物品種驟減,生態系統逐漸弱化;開發技術不高,影響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水質量下降,海域水質嚴重超標;近海富營養化,威脅海域生態健康;油品儲運日增,溢油事故威脅加大。針對這些傾向性問題,作者展開了東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對策創意:切實做好陸海統籌規劃,做到海洋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強陸源污染入海控制,注重協調海洋功能區管理;加強海域生態系統修復,大力推進海洋保護區建設;制定海域綜合整治規劃,構建安全預警與防護制度;建設現代海上執法隊伍,加強海洋開發的監督管理;強化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保障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事故應急能力,完善海洋預警與防護體系;切實啟動有效保障機制,增加海洋生態保護的投入;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堅決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作者認為,東海作為北連黃海,東到琉球群島,南臨南海,又是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并且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海域,必須解決好海洋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才能獲得又好又快的海洋經濟發展前途。

在第15章中,作者探討了關于中國南海區域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對此,作者首先掃描了中國南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的基本態勢:近海區域海洋資源過度開發,遠海經濟發展尚存盲區;海域主權爭端影響開發秩序,爭議區域開發事態混亂;海洋資源開發追求數量增長,忽視生態質量下降危害。為了遏制這種態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作者認定了中國南海區域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價值,闡明保障中國南海海域生態環境安全,有利于海洋資源開發合理化,有利于沿岸生態系統平衡化,有利于海洋經濟發展良性化。而要實現這些生態環境安全價值,就需要分析和認識中國南海區域經濟開發的生態環境安全的現存問題。主要表現為:中國南海海域的自然災害問題、海水質量問題、沉積物質問題、海平面上升問題和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站在戰略高度,做出了解決中國南海區域經濟開發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的對策創意:加強海洋開發制度管理,確保經濟開發合理合法;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注重海洋低碳經濟發展;加大海口垃圾處理力度,完善陸海共同管理體制;強化生態環境安全意識,提高海洋生態文化水平;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實現經濟與環境共同發展。作者認為,中國南海海域作為國際黃金通道,又是中國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南大門,必須下功夫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貫徹于中國南海海域經濟開發建設的全過程。  

保障海洋社會安全,創新涉海職能部門管理模式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資源可開發利用的潛力還很大。而要以海洋資源開發為支撐,大力推動海洋經濟快速發展,也存在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隨著開發利用海洋活動的加強,海洋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和尖銳。因此,有必要分析影響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社會安全的現存主要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做出對策創意,以求真正實現我國海洋資源、海洋經濟和海洋社會的協調進步。應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在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地理因素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之下,區域經濟已經迅速發展起來,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13.4%的東部沿海地帶,承載著全國的40.3%的人口、50%左右的大中城市和6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但不可否認的是,東部地區中的海域社會建設卻是一個薄弱環節。在我國,與陸域社會的農村、農民、農業這“三農”問題一樣,海域社會的漁村、漁民、漁業這“三漁”問題也是亟待解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海域社會安全建設。

因此,在第16章中,作者在學與術、知與行的統一高度上,做出了關于中國海洋開發的社會安全戰略構想。在這方面,作者首先闡明了中國海洋社會建設的理論支持,分析了中國海洋社會安全的內涵要義,論證了中國海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借鑒了中國陸域社會建設的成功經驗,并且以此為坐標系,進一步論證了中國海洋社會安全建設的戰略地位,認定海洋社會安全建設是國家海洋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是國家海洋經濟良性發展的基本保證,是國家建設和諧海洋社會的戰略舉措。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展開了中國海洋社會安全建設的主要內容:積極開展海洋社會教育活動,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立健全海洋社會公共衛生體制,提高海洋公益服務質量;加大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促進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統籌陸海兩域基礎設施建設,維護海洋社會穩定局面。作者主張,在推進中國海洋社會安全建設的價值取向過程中,必須看到現存問題。主要是“三漁”問題:漁業生產面臨諸多困難;漁民業已成為弱勢群體;漁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針對“三漁”問題的具體表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作者立足于戰略高度做出了中國海洋社會建設的對策創意:優化海洋漁業結構,形成現代漁業經濟體系;堅持以民為本原則,健全海洋社會保障體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漁村公共服務水平;統籌陸海兩域發展,積極推動全域社會進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樹立中國海洋社會形象。作者認定,海域社會作為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與陸域社會一起加強建設,并且要把國家關于陸域社會建設的優惠政策和成功經驗,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和推廣到海域社會建設中來,促進海域社會與陸域社會一起走向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陽光地帶”。

為了走向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陽光地帶”,作者在第17章中,提出了關于陸海統籌戰略取向下的中國海洋商會創建構想,以期促成行業社團的經濟合作組織形式作為市場主體。為此,作者首先透視了創建中國海洋商會的時代背景,闡明創建中國海洋商會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現實需要,是推進中華民族全面經略海洋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國內經濟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為了在行業內達成共識,作者論證了中國海洋商會的市場價值,闡明中國海洋商會的創建與運作有利于實現利益整合,有利于提供綜合服務,有利于實現約束自律,有利于推進社會公益,有利于加強政治參與功能。為了在這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作者還展開了創建中國海洋商會的現存問題分析,指出中國海洋商會的地位仍未引起政府足夠重視,國家對于創建海洋商會的標準不易把握,關于創建海洋商會的相關法規相對滯后,我國海洋商會的基層組織建設仍顯薄弱,如此等等。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進行了周到而又全面的務實考慮,做出了創建中國海洋商會的推進對策創意:創新發展理念,健全管理運作機制;創新角色定位,賦予海洋商會社團地位;創新組織結構,強化海洋商會的規范性;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海洋商會的競爭力;創新管理體制,增強民間商會的權威性。為了在行業內提振信心,作者還展望了創建中國海洋商會的運作前景和社會效應:能夠激發國民海洋意識,加強海洋商會的組織作用;能夠完善海事管理模式,提升海洋商會的運作效率;能夠拓展海洋商會職能,有效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能夠創新商會建設理念,傳遞海洋商會的核心價值觀;能夠促進多邊誠信建設,推進陸海統籌的戰略格局。由此可見,創建中國海洋商會,是加強海洋社會安全建設的必要組織形式,有利于為海洋社會安全建設奠定經濟基礎,發揮杠桿作用。

由于海洋社會安全建設關系到承擔全面經略海洋的國家使命,必須有集中統一的職能部門加強領導。因此,作者在第18章中著眼于國家行政體制改革大局,負責地做出了關于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戰略推進構想。為此,作者跟進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考察了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時代背景,闡明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是國際涉海管理慣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夢想的現實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職能保障,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為了促進在這方面達成共識,作者論證了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戰略價值,闡明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有利于出面化解海洋爭端,有利于整合陸海資源開發,有利于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實現海洋強國目標。不僅如此,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還存在著諸多國家層面的有利條件。主要是具有高標準的總體規劃,具有高起點的現實基礎,具有較發達的產業體系,具有高密度的省域聯動,所以已經達到了水到渠成、勢在必行的設立階段。為了在這一階段到來之際能夠有所作為,作者強調必須克服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障礙因素。主要是:海洋經濟發展不夠平衡;海洋產業政策不夠優惠;海洋科技研發不夠投入;海洋社會建設不夠持續,如此等等。針對這些障礙性因素,作者明確地做出了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對策創意:加強組織領導,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凝聚力量;制定總體規劃,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把握方向;整合有效資源,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提供保障;加大政策扶持,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保駕護航;加大研發投入,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延伸領域;建立長效機制,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拓寬渠道。為了在這方面提升國家行政體制改革信心,作者還展望了整合涉海職能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工作前景和實踐效應,相信會在海域經濟開發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助推創建北黃海沿岸經濟帶,促進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能夠助推創建環渤海海洋經濟區,促進打造中國第三大海域增長極;能夠助推創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促進形成海洋經濟領軍區域;能夠助推創建江浙海洋經濟區,促進重塑區域海洋經濟空間格局;能夠助推創建海峽西岸海洋經濟區,促進構筑兩岸經濟合作平臺;能夠助推創建廣東海洋經濟區,促進形成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引擎;能夠助推創建北部灣海洋經濟區,促進加大跨國經濟區開發力度;能夠助推創建南中國海域特別經濟區,促進鑄就國家海洋權益陣地。也就是說,通過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不僅可以把分散在有關部委的涉海職能統一和集中起來承擔起國家使命,而且還能夠更好地協調和促進各大海域經濟實現跨越式和功能化的發展,為打造中國大“S”型海域經濟帶奠定結構性基礎。

正是為了奠定這種結構性基礎,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對海域板塊、海洋權益、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洋社會、海上通道、海洋軍事、海洋合作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并且著眼于主權海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國內外學術界首次創樹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為了支撐這一大安全觀的踐行,作者在第19章中,積極展開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下的社會文明建設問題論證。作者首先致力于通過研究建立起海洋管理哲學的價值體系,所以規范地展開了中國海域開發安全的新思維,深入地做出了關于海洋社會建設的哲學思考,并且闡明了傳統海洋管理體制發展與革新需求,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海洋開發和管理的哲學價值體系。依據海洋開發和管理的哲學價值體系,作者又進一步論證了中國海域開發安全的戰略導向和價值取向。沿著這一戰略導向和價值取向,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闡明了傳統海洋開發理念與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生態危機與現代海洋生態文明、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的發展與創新等問題,論證海洋生態文明是海域社會安全建設的最高境界,盡管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而在這一動態的發展過程中,著眼于全面落實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作者主張從近海向深遠海進發,展望了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的踐行遠景,具體劃分為3個發展階段:2020-2025年為啟航階段:從近岸到近海;2025-2030年為揚帆階段:從近海到深遠海;2030-2035年為復興階段:從深遠海到海洋強國。作者滿懷信心地指出,經過上述3個階段的循序漸進努力,大約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就會在主權海域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文明的戰略目標,就會以海洋強國的國際形象屹立在世界東方。

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達戰略格局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鼎盛時代,走向海洋是拓展國家利益的必由之路。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維護海上運輸通道安全具有重要的資源、經濟、生態、社會、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對國際重要海上運輸通道蓄謀掌控的情況下,中國必須注重解決海上運輸通道安全問題。為此,中國必須抓緊落實已經確定的關于“暢通海上貿易通道”的戰略部署,大力開拓和完善四通八達的戰略格局。正是著眼于這一戰略目標,作者在第20章中,應時做出了關于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戰略構想。在這里,為了打開人們的眼界,作者首先透視了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背景,證明美國霸權主義力圖掌控泛太平洋海上運輸通道,亞洲有關國家染指海上通道威脅我國運輸安全,所以中國必須提升對海洋運輸通道安全的重視程度。而要提升對海洋運輸通道安全的重視程度,就應當認定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價值,懂得保障海上運輸通道安全,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有利于支撐我國能源戰略,有利于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有利于促進我國和平發展。然而,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現存問題還有很多,主要表現為:海盜和海上恐怖主義,嚴重威脅我國海上運輸通道安全;有關海洋大國對海上通道控制,妨礙我國海洋運輸安全;海權爭端及臺海問題,構成我國海洋運輸通道現實威脅;中國海軍遠洋行為能力比較弱,不易保障我國通道安全。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在操作層面進行了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對策創意: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世界海上戰略通道安全;拓展外交空間,促進有關沿海國家增強政治互信;建設現代海軍,為解決爭端及維護統一做好準備;制定綜合方案,全面保障我國海上運輸通道暢通。在此基礎上,作者還滿懷信心地展望了中國海洋開發的運輸通道安全前景,確認全面增強國民海洋意識,能夠促進通道安全深入人心;不斷完善海事管理模式,能夠提升海上交通運輸效率;不斷加強多邊政治互信,能夠有效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著眼大局建設臺海關系,能夠保障中華民族經略海洋進程。

為了開拓和完善四通八達的戰略格局,中國必須依托大“S”型海域經濟帶,進一步加大東進、西拓、北上、南下的綜合推進力度。因此,作者首先是著眼于“東進”海上通道,在第21章中做出了關于中國保障太平洋出海大通道暢通的東進戰略構想。在這方面,作者首先透視了中國保障太平洋出海大通道安全戰略的時代背景,認定海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重要領域,太平洋通道是中國命運攸關的海上交通要道,所以中國必須傾力突破受制于人的出海格局。作者認為,中國保障太平洋出海大通道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有利于加強與各國的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現實進程;有利于提升與各國的政治互信,創造出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有利于維護中國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利于保障中國地緣政治安全,促進加快國內和諧社會建設。正因為如此,作者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深入分析了中國保障太平洋出海大通道安全戰略的制約因素,主要說明國內外法規的協調性欠佳,影響海上通道安全合作;大國對太平洋通道的控制,阻礙海上通道安全路徑;太平洋海島爭奪懸而未決,制約海上通道安全保障;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弱,尚須強化海上通道安全手段。針對這些重大現存問題,作者站在國家戰略高度,系統地進行了中國保障太平洋出海大通道安全戰略的推進對策創意:注重改變傳統觀念,全面謀劃太平洋通道安全;注重解決海域爭端,保障太平洋通道暢通無阻:注重理順涉海關系,努力消除有關國家危機感;注重壯大海軍力量,提高遠洋行為的威懾能力;注重處理臺灣問題,突破第一島鏈的封堵危局;注重引導國際輿論,展示和平發展的大國形象。

而在“西拓”方向,由于情況比較復雜,需要逐步創建起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整體陣容,所以作者從南亞和東南亞兩個方向分別加以論證。在第22章中,作者做出了關于中國在南亞區域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戰略推進構想。通過透視中國在南亞區域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時代背景,作者力圖幫助人們看清中國在南亞區域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國際背景、國內背景和區域背景。以透視中國在南亞區域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時代背景為前提,作者又在操作層面認定了位于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區域功能,闡明了選取瓜達爾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瓜達爾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現存問題,并且有針對性進行了把瓜達爾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對策創意。緊接著,作者又論證了孟加拉國的吉大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戰略取向,闡明了吉大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比較優勢,分析了吉大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現存問題,并且有針對性進行了把吉大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對策創意。為了把瓜達爾港和吉大港納入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整體陣容,作者綜合地做出了中國開發南亞區域印度洋出海口的推進構想:全面謀劃海上通道安全,保障國家利益拓展;開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真正做到防患未然;促成兩洋出海互動格局,落實經略海洋宏圖;陸海統籌開發區域經濟,造福沿線地帶居民。

為了逐步開拓出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整體陣容,作者在第23章關于中國在東南亞方向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戰略推進論證中,首先掃描了中國在東南亞方向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進取態勢,闡明由于印度洋戰略地位重要,周邊態勢撲朔迷離;東南亞局勢不穩定,馬六甲困局尚未突破,所以需要發揮云南省地緣優勢,促進其承擔國家使命。為此,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友好鄰邦緬甸,論證了仰光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區域功能,闡明了仰光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基本依據,分析了仰光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仰光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推進對策。與此同時,作者還論證了若開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戰略取向,闡明了若開港作為出海口的基本依據,分析了若開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主要問題,創意了若開港作為印度洋出海口的操作對策。在此基礎上,作者全面地展望了中國在東南亞方向選取印度洋出海口的開拓前景,滿懷信心地確認:合作開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有利于促成沿線經濟帶繁榮景象;全面深化中緬兩國合作關系,有利于打開東南亞新的經濟走廊;加強“10+1”自由貿易區建設,有利于落實與鄰為善的基本國策;樹立海上運輸通道的大安全觀,有利于形成“兩洋出海”互動格局;高揚中國建設和諧海洋旗幟,有利于突破美國圍堵的島鏈戰略。有鑒于此,所以勢在必行。

關于“北上”方向,即開辟海上東北航道,國家目前甚為重視。因此,作者在第24章中,應時因勢展開了關于中國開發海上東北航道拓展國家利益的戰略推進構想。在這方面,作者首先透視了中國開發海上東北航道的時代背景,既透視了氣候背景:全球氣候變暖,通航前景廣闊;又透視了國際背景:世人廣泛關注,海域爭奪激烈;還透視了區域背景:航道歷史悠久,積累暢通經驗;也透視了國內背景:海上通道布局,拓展國家利益。在此前提下,作者認定了中國開發海上東北航道的戰略價值:縮短中歐貿易航程,降低海上運輸的成本;避開敏感海峽水道,提高海運的安全系數;加快北方經濟發展,協調全國生產力布局;就近獲得油氣資源,保障國家的能源供應。為了實現上述的戰略價值,作者采取科學態度分析了中國開發海上東北航道的現存問題。主要表現為:人文環境復雜,利益紛爭激烈;自然環境特殊,通航條件不利;軍事價值重要,霸權威脅海運;基礎設施缺失,助航能力薄弱;生態系統脆弱,極易受到干擾;高端人才不足,影響航運能力。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從拓展國家利益出發,站在戰略高度做出了中國開發海上東北航道的推進對策創意: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對北冰洋地區認識;調解北極爭端,參與構建國際合作機制;繼續租借羅津港,開拓圖們江出海通道;倡導自由通航,積極完善沿線基礎設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航行船舶建造水平;加強海軍建設,保障國家海洋權益拓展。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逐步打通海上東北航道,直接面向歐洲市場拓展國家利益。

在力挺東北航道開辟的同時,作者也很重視開拓海上南下通道。因此,在第25章中,著眼于完善四通八達的戰略格局,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基礎上展開了關于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戰略推進構想。在這方面,作者首先透視了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的時代背景,證明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誘發海上南下通道危局;南海主權爭端日趨激烈,威脅海上南下通道安全;中國對外貿易與日俱增,需要海上南下通道順達。盡管這樣,為了提振國人信心,達到順利“南下”的海上目的,作者在這里認真分析了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的必要性,闡明中國南海海域資源富集,能夠支撐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南海海域地緣關系優越,必然成為對外開放的戰略要地;中國南海海域作為通道,可以保障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作者認定,上述必要性的具體展現,能夠體現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的戰略價值,這就是有利于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發揮綱舉目張效應。當然,也要看到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的現存問題:南海主權爭端,威脅通道安全;美日公然介入,局勢趨于復雜;印度插手東盟,激化各方矛盾;海上黑惡勢力,破壞通道順達。針對這些現存問題,著眼于健全四通八達的戰略格局,作者展開了中國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的對策創意,主張海峽兩岸攜手合作,保障南海通道安全;加強海上力量建設,捍衛國家海洋權益;外交善用國家實力,把握南海諸國關系;完善海洋法律體系,明確主權海域范圍;盡快改變被動現狀,堅決維護核心利益;促成國際合作共識,順達海上南下通道。只有這樣,中國才能保障海上南下通道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保障海洋軍事安全,務實推進區域和諧海洋建設


在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的當今世界里,中國海洋安全保障必須以軍事安全保障為前提。特別是隨著美國拉攏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在海上東南西三個方向的軍事冒險動作頻繁上演,蓄意制造臺海緊張局勢,不斷觸碰國家核心利益的底線和紅線,致使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凸顯重要。因此,在第26章中,作者因勢做出了關于中國海洋開發的軍事保障安全戰略構想。為了在這方面提高認同感,作者首先分析了中國海洋開發軍事保障安全的時代背景,不僅闡釋了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的歷史背景,而且還展開了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的國際背景和區域背景。正是在這些大背景下,作者又透視了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的現狀與態勢,闡明了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的復雜性、被動性和緊迫性。據此,作者對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價值進行了充分論證,闡明中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區域地緣政治和諧的基本前提,是國家經濟發展安全的政治保障,是海洋社會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是海上通道安全順暢的重要條件,所以必須大力加強。為此,作者著眼于世界和諧海洋建設全局,立足于國家海洋權益安全大局,在戰略高度上展開了中國海洋軍事安全保障的對策創意:認定海域領海基線,形成我國海上防衛體系;強化海軍行為能力,掌握海域劃界的話語權;增配高端武器裝備,保障我國海洋航行安全;夯實現代海軍基礎,堅定海洋地緣政治立場;加強海警素質建設,完善海防技術設施系統;注重專業人才培訓,提高海洋軍事戰略能力。作者認定,只有這樣努力下去,才能建立一支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促進我國海洋軍事保障安全達到與海洋強國建設相匹配的水平和質量。

為了逐步實現歷代志士仁人的宏圖遺愿,不僅要注重做到海洋軍事保障安全,而且還必須以此為前提在主權海域通過加強經濟開發來形成國家海洋權益的戰略依托。因此,作者在第27章中引導人們再次把眼光投向了中國南海海域,主張借鑒港澳特別行政區的管理經驗和國內設立經濟特區的開發經驗,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推出了關于創建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的戰略推進構想。為了落實這一戰略推進構想,作者首先透視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時代背景,不僅透視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歷史背景和國際背景,而且還透視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國內背景和區域背景。在這一綜合背景下,作者進一步認證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戰略價值,闡明要以海南省三沙市域為依托創建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能夠直接體現國家行為,有利于緩和中國南海海域愈演愈烈的危局,為解決南海主權爭端做好鋪墊;有利于合理開發中國南海海域的海洋資源,為解決資源匱乏難題做出貢獻;有利于中國南海周邊省市經濟互動發展,為加快陸海統籌進程提供契機;有利于加快國際海洋科技合作現實進程,為推進科技興海戰略注入動力。這種努力,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為此,作者闡明了創建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的支撐條件,主要是:全國上下達成共識,已經形成萬眾同仇敵愾氛圍;綜合國力大為提高,能夠支撐中華民族經略海洋;管理港澳取得經驗,應當面向中國南海大有作為;海軍力量日益強大,成為解決南海問題堅強后盾;確定和諧海洋目標,貫徹睦鄰安鄰富鄰基本國策。為了有效地在這方面形成和發揮綜合優勢,作者還分析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現存問題:國家政策支持的有限性,導致特區創建缺乏保障;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不足,影響合作開發進程;與周邊國家海域主權存在爭端,不利于國際合作;外部勢力蓄意圍堵中國野心,挑戰創建經濟特區。針對這些現存問題,作者以先行先試、敢作敢為的創業魄力,做出了創建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的推進對策創意,強調要推廣港澳特別行政區的運作模式,下功夫建設特別經濟區;借鑒陸域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開創陸海統籌互動發展局面;完善中國海洋執法管理制度,提升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嚴厲打擊海盜以保證交通順暢,守護國家對外開放大門;促進海洋經濟開發國際合作,提高對外開放的綜合水平;加強沿海周邊國家雙邊談判,爭取在合作中互利共贏;以國家綜合實力為戰略依托,采取軍民融合推進方略。作者滿懷信心,展望了中國南海海域合作開發特別經濟區創建的成功前景:能夠吸引全球中華兒女,共同實現經略海洋的宏圖愿景;能夠做到主權屬我共同開發,成為建設和諧海洋的示范基地;能夠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能夠促成友好磋商機制,建立起區域性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能夠加快推進海上屯田戰略,開創“風景這邊獨好”的繁盛景象。

為了穩步推進海峽兩岸共同維護海洋“祖權”,作者在第28章中大膽進行理論創新,積極建言獻策,首創出關于中國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務實推進構想。作者指出,在當今的世界上,海洋科學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一起,正在成為新的革命性潮流掀起的三大重點領域,有利于人類提高生存質量和生存手段,有利于人類進一步拓展生存空間和生存環境。有鑒于此,中國要成長為世界大國和海洋強國,就必須積極跟進新的革命性潮流,立足陸域面向海域求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不僅在海洋經濟開發中存在瓶頸問題,而且在海洋安全形勢上也不樂觀,大約有一半的海域國土被外部勢力所染指和侵占,并在某個超級大國的撐腰下強行掠奪性開發資源。這種嚴峻的海域安全形勢,呼喚有識之士承擔責任。因此,作者在這里首先透視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時代背景,既闡明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歷史背景和理論背景,又闡明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全球背景和區域背景,并且在此前提下認定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價值取向,論證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有利于中國推動海洋經濟開發,有利于中國維護海洋權益安全,有利于中國協調周邊關系發展,有利于中國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目標,有利于中國推進和諧海洋建設取向。不僅如此,作者還分析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關鍵環節,說明實施海上屯田戰略所需的人力資源、資本要素、先進技術、政策支持等要素為關鍵環節,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作者別開生面,進一步展開了中國大力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的推進對策創意:積極發展綠色海島經濟,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做出示范;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插上翅膀;探索海洋資源證券市場,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籌措資本;完善海洋政策法規體系,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確定依據;構建海洋防務經濟聯盟,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奠定基石;組建國家海洋建設兵團,為實施海上屯田戰略提供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完善全國區域經濟開發格局和總體戰略,才能有效維護海域主權和國家安全,才能全面展示中華民族風貌和國家繁榮景象,才能保障實現歷代志士仁人關于“經略海洋”的戰略構想和宏圖遺愿。

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強國行列


為了在中國主權海域開創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繁盛景象,需要與所有能夠“平等待我之民族”加強合作關系。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應當注重啟動與俄羅斯的海洋合作,以充實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內涵。因此,在第29章中,作者對俄羅斯主權海域格局與中俄兩國海洋合作前景進行了科學論證。在這方面,作者首先透析了中俄兩國需要加強海域合作開發的時代背景:沿海國家爭奪海洋資源,普遍注重維護海洋權益;他國染指我國海洋國土,海域資源遭掠奪性開發;俄羅斯出海口也不順暢,海洋權益面臨外部威脅;拓寬中俄兩國合作領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而在這一大背景下推進中俄兩國海洋合作,既要做到“知己”,還要做到“知彼”,所以作者掃描了俄羅斯聯邦主權海域格局與開發態勢,具體分析了俄羅斯獨特的海洋地緣環境、俄羅斯出海大通道安全問題、俄羅斯與日本北方四島爭議和俄羅斯北極取向的主要原因,從而得出了中俄兩國能夠加強海洋合作的現實結論。不僅如此,中俄兩國建立海域合作戰略協助伙伴關系,還具有互利共贏的拓展價值。因為雙方建立海域合作戰略伙伴關系,不僅符合中俄兩國全面拓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現實要求,而且有利于加強兩國在海洋領域的協作伙伴關系,有利于協作推動兩國海洋事業的蓬勃發展,有利于相互學習和借鑒海洋相關工作經驗。為了促進雙方建立海域合作戰略伙伴關系,作者還分析了中俄兩國推進海域合作開發關系的現存問題,主要表現為:中俄海洋合作政策落實尚未到位;中俄海洋合作領域過于狹窄;中俄海洋合作利益分配不公;中俄經貿瓶頸限制海域開發合作;雙方合作開發海域會出現環境污染問題。針對這些現存問題,并且著眼于實現中俄兩國海洋合作的戰略目標,作者做出了中俄兩國加快海域合作開發的推進對策創意:啟動海洋協調工作談判,促進合作文件加快落實;積極進行高層對話,加強海洋領域全面合作;加大海洋資金投入,協商解決利益分配問題;整合海洋科技力量,科學合理進行海洋開發;發展雙邊互信合作,全面深化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又把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提到日程,已經獲得了令海內外炎黃子孫振奮的良好開局。為了鞏固和擴大這一良好開局,中國不僅要與戰略協作伙伴俄羅斯加強海洋合作,而且還要以負責任的大國姿態力排干擾,按照既定方針大力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使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經濟合作關系不為海域主權爭端所阻斷。正是從對外開放的大局出發,作者在第30章中探討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推進框架下的區域和諧海洋建設問題。在這一專題研究中,作者首先透析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推進的時代背景,不僅論證了后疫情時代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迎來新契機、亞太經濟合作格局新變化與新形勢的現實要求、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投資合作條件日漸成熟,而且還放眼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歷史進程,設計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發展階段,做出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框架下加強區域和諧海洋建設的戰略對策創意:推進各方增強政治互信,形成和諧海洋建設的政治氛圍;促成互利共贏總體框架,建立健全海洋開發的合作機制;加快解決海域劃界爭端,明確各自海域權益與開發范圍;發展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奠基;高度重視發展海洋事業,以海洋合作盤活中日韓貿易關系。作者指出,通過在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框架下推進區域和諧海洋建設,這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關系中的長遠大計,不會因為日本右翼政客的倒行逆施而停轉歷史車輪。

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踐行這一新時代主題,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世界,給子孫后代營造一個和平、合作、綠色、美好的全球環境,是各國政府必須共同承擔的新時代使命。領受這一新時代使命,作者在第31章中放眼世界,負責地做出了關于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戰略推進構想。為此,作者首先透析了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時代背景,證明聯合國已經認定當今世界進入海洋開發新世紀,中國作為全球海洋大國正在積極跟進時代進步潮流,島嶼和海域主權爭端已經成為海上角逐的重頭戲,獲取海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各國海上爭奪的核心利益。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作者認定了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歷史機遇:聯合國21世紀議程的推進,為各國政府提供了走向未來的行動藍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正式生效,對當代國際關系產生了規范性的約束作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張力,有效地推動了各國正常交往實現全面進步;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戰略取向,能夠妥善處理好與美國等大國之間關系。不僅如此,中國還具備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綜合優勢支撐,所以作者提醒西方大國不要對此熟視無睹:綜合國力增強,使中國有條件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國際地位提升,使中國有義務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科技水平提高,使中國有手段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軍事保障能力,使中國有后盾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文化包容情懷,使中國有信心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與此同時,作者還看到了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諸多障礙因素,論列了海洋領土糾紛、海洋資源爭端、海上通道安全、海上恐怖主義、海上跨國犯罪、自然災害頻發等方面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克服這些障礙因素,作者專門論證了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應設定的建設性標準:在海洋政治方面,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爭取和平安寧的海域周邊環境;在海洋經濟方面,主張合理開發與利用海洋資源,全面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在海洋社會方面,主張落實涉海群體的保障政策,注重解決好漁村漁民漁業問題;在海洋生態方面,主張有效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預防和控制海洋生態災害發生;在海洋科技方面,主張尋求海洋開發的科技支撐,依靠科技進步大發展海洋產業;在海洋軍事方面,主張積極抵御外部的軍事威脅,準備打贏海洋方向的局部戰爭;在海洋文化方面,主張構建人類與海洋互動關系,更好服務于和諧社會系統工程。依據這些設定的建設性標準,并且從解決現存問題出發,作者還在操作層次上進一步展開了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的推進對策創意: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力求和平解決海洋爭端;建設強大海上力量,應對海洋方向上的挑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走正和諧海洋發展路徑;協調沿海國家作用,完善海洋安全保障體系;大力改善國際關系,促成國際海洋全新秩序。

為了推動中國協調開創全球海洋安全新局面,作者主張有理有利有節地處理好中國與有關沿海國家的海域主權爭端,在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注重展現大國風范,照顧國際關系發展全局。我國海域遼闊,居于世界海洋大國地位。我國也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之一,僅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就有7000余個。這些島嶼,環繞著我國東部沿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自古以來,這些海域就是我國神圣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唯一合法擁有這些島嶼主權的國家。然而,由于在我國一些島嶼海域附近相繼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而且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正式生效,島嶼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所以導致周邊某些國家大肆搶占我國島嶼,集中表現在東海和南海某些島嶼的主權爭端上,擾亂了我國周邊的國際關系。此外,東海和南海問題,都涉及到中國臺灣地區,形勢既復雜又嚴峻,令世人關注。因此,在第32章中,作者展開了海島主權爭端與國際關系問題探討。在這方面,作者注重掃描了我國與鄰國的海島主權爭端態勢,既掃描了我國南海區域被染指的海島主權爭端態勢,又掃描了我國東海區域被染指的海島主權爭端態勢,從而證明我國海洋權益已經遭到了嚴峻挑戰。不僅如此,海島主權爭端還引發了諸多的國際關系問題,應當作為我國海洋外交必須加以解決的重大課題。有鑒于此,作者積極擔當國家使命,認真分析了海島爭端引發的各種國際關系問題,主要是論列了海島爭端引發的國家主權紛爭、海洋資源開發矛盾、亞太國家之間利益沖突、我國與美國霸權之間關系緊張、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市場格局失調、東亞作為世界重量級大市場進程放緩,如此等等。針對這些現存的國際關系問題,作者采取主動進取的姿態,務實地做出了關于解決海島主權爭端問題的對策創意:積極參與建構地區秩序,加強對局勢的有效控制;統一海上執法隊伍,組建強大的海上準軍事力量;大力推進海上屯田戰略,實現海島主權的實際控制;加大資金投入和加快科技創新,努力建設和諧海洋;妥善利用有關國家的不和諧因素,把握國際輿論導向;穩步推進海峽兩岸關系向前發展,共同維護海洋“祖權”。

值得注意的是,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都向國際社會釋放出了明確信號,要求更加廣泛地“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在這方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旗幟鮮明,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進,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此,世界各友好國家領導人、政黨領袖和新聞媒體普遍給予了高度評價,從而為中華民族全面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試看今日之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衰。美國奉行逆經濟全球化的單邊主義行徑,及其少數猖獗的追隨者逆時代潮流而動的行為,是不得人心的。因此,要奉勸他們應當盡快改弦更張,否則就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與此同時,中國要大力創樹和踐行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揚起風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凱歌行進”。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偉大壯舉,能夠對人類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此時此刻,站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的歷史交叉路口上,令人想到了新中國開國領袖毛主席在建國前夕發表的評論性文章,題目是《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其中談到:“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絕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75頁)。美國作為帝國主義國家,其本質就是壟斷、霸權與掠奪,一定會按照這一“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走下去的。即使是在全球面臨新冠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在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馳援武漢、抗擊病魔的悲壯場面中,美國政客不僅袖手旁觀,而且仍在喪心病狂攻擊中國,賊喊捉賊甩鍋中國,顛倒是非抹黑中國,通過法案遏制中國,固化島鏈圍堵中國,悍然派遣軍艦挑釁中國,充分暴露了美國帝國主義的本質屬性和霸權主義的險惡用心。有鑒于此,善良的中國人民必須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丟掉幻想,準備斗爭”,以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根本遵循,今后要側重做好應對來自海洋方向的威脅與挑戰,沖破美國霸權勢力對中國構筑的大“C”型海上包圍圈,面向未來全面經略海洋,面向世界建設海洋強國,堅決排除各種干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這樣看來,創樹與踐行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恰逢此時。

【相關閱讀】
鹿守本: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創樹與踐行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

(作者系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東北方向一帶一路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博導,《中國海域經略大安全觀》[國家重點項目批準號19FJLA001]的創立者和主持人,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