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關注國際“PISA 測試”排名。教育部在 2019 年 12 月發文《PISA 測試,我們需要關注什么?》。
大家都關注國際“PISA 測試”排名。2019 年 12 月,教肓部網上有一文《PISA 測試,我們需要關注什么?》。然而,更重要的信息來自 PISA 首席分析師池田京女士 2019 年 10 月的會議發言《數據告訴我,中國教育出了這些問題 》。(https://www.sohu.com/a/345175425_177272)
下面的內容摘錄自最新的報導:
《PISA 丨數據表明中國教育出了這些問題》
(見附注)
"2021 年,“創造性思維”將納入 PISA 測評。每隔三年,PISA 就會增加一個新的測試內容,看各國學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發展中,是否與時俱進地具備未來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比如, 2015 新增“協作式問題解決能力”,2018 年增加了“全球勝任力”,而 2021 年,“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將被納入評測內容。 .........
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將會是未來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
2015 年,世界經濟論壇就提出,21 世紀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其中一個就是創新思維能力。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協作能力等,都屬于十分重要的軟實力范疇。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 WISE 公布了《面向未來:21 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的報告,將“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 并列為通用素養中的高階認知。
那么,什么是創造性思維?我們如何培養這樣一種通用的思維能力?
與我們常規的,容易落入既有“套路”的思維慣性不同,創造性思維,強調創新、求變,敢于突破常規和主流的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創造性思維,......................是在認識到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突破性的思維成果。你會發現,無論是教育家、藝術家,還是科學 家,政治家,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才,他們往往都具備這樣一種創造性的思維。
實質上,這樣的思維特點,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通過后天的培養和鍛煉。
"當前的“知識點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創新性思維”
下面是對當前的“知識點教學”的描述:
知識點教學法就是以知識點為核心組織和開展教學的 一種方法。具體說,就是圍繞知識點學習教材,深化 教材。用知識點去展開教材的邏輯序列,用知識點去 搭建知識結構,用知識點去培訓學生的各種能力。知識點教學法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提高學力,使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獲得同步發展。
“知識點教學法”從根本上限制和損害了中國學生的創新與競爭力。
這應該是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主要答案。但是,至今,教育界居然沒有質疑“知識點教學法”的聲音。
《古今創新發明的思維過程》
應編寫一套叢書,講述歷史上各科學領域的各個發現、發明與創新的產生、實現的思維過程。這套叢書,應該成為教材、成為學生的重要課外讀物。
這套叢書,可由教育部與科技部聯合組成領導小組,從古今重大發現、發明、創新中選出各領域的一些典型案例,每一案例分配給中學的優秀教師與科學家或大學教師配對,聯合完成。
這些項目成果應被視為“教育科研成果”。要組織專家評審,提出修改意見。
(重要起始資料:《古今科技名人辭典》[美]阿西摩夫 著 科學出版社 1988(在網上“孔夫子舊書店”可購到))
教育的重點,同樣要移到這上面。
“知識點教學法”與“考試測評選拔”是一對雙包胎。要改革,就必須一起改。
相信,被叫停了的、試行了多年的“自主招生”,就曾是這個正確方向上的改革努力。應當針對其缺點進行改進,而不應該放棄在“如何選拔創新人才苗子”上的努力。
對整個國家的科技與產業競爭力,這比攻克“光刻機”重要無數倍。
“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界掌握著祖國的命運。
作者:雁鳴 芯片設計軟件 首席工程師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