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得比往年要早一些!
從2012年開始算,這是十年來最早的一次。就像今年“官宣降準”比慣例提前一周一樣,表明國家希望更早的給市場,給企業,也給全國老百姓一顆定心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雖然長達幾千字,但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政策研究者和決策者斟酌的,可以說句句干貨。
我在讀完通稿后,站在我的認知角度,選擇跟絕大多數朋友“共同相關”的要點,進行一一解讀。
壹、總體經濟“穩字當頭”的含義
在過去十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報里,對第二年總體經濟的要求都有“穩中求進”一詞。
今年在“穩中求進”的前面,加了一個“穩字當頭”。
穩字當頭的含義,把“穩”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表明明年“穩”的難度更大,但是“穩”的決心也更強。
我們都有切身體會,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過程中,并不是每年都穩,也不是每年都好過,那是因為總有“去杠桿”“調結構”“去產能”等同樣的使命擺在一起。
可我們同樣有信心,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還沒有哪一年,國家公開將某一任務作為“第一任務”,最后到年底發現沒有實現的。
因此無論明年全球疫情帶給我們多少不確定性,經濟下行風險有多大,國家將“穩”作為頭等大事,那么明年增長5.5%左右是穩的!
貳、政策組合更全面,更精準
為了應對明年更加復雜的經濟局面,讓“穩字當頭”落在實處,這次會議提出七大政策組合:一是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二是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三是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五是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六是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七是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我在閱讀“一年一度”的會議通報時,最喜歡用“比較閱讀法”,來尋找“亮點”。
對比往年的經濟會議,一般強調從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社會政策三方面著力,應對經濟復雜局面。
今年卻將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政策提升到與三大政策平級的地位,可見明年的支撐政策會更豐富,更全面,也更精準。
當然會有人質疑,會議通報會不會只說“好話”呢?當然不是!
國家給出“七大政策包”來應對經濟形勢,是因為明年經濟有三大風險:分別是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
往年對第二年經濟“負面風險”的判斷一般是兩個,今年因為全球和國內疫情常態化之后的“需求復蘇”不明朗,因此“負面壓力”增加到三個。
從通告可以看出,決策層對明年的“危機不回避”,也準備了“更充足的政策包”來應對。
叁、對就業的新描述
今年會議通報公布后,網上很多人熱議“靈活就業”首次進入中央文件。我倒覺得這是“水到渠成,沒必要過度解讀”。
反而是強調“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這句很重要。
過去幾年,有一股思潮抓著“高質量發展”的尚方寶劍,就鼓吹經濟發展的速度和體量不重要,鼓吹GDP無用論。
國家這次將“就業優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我國明年的高校畢業生又增加一百多萬人,想要滿足1200萬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GDP增長率就不能低于5.5%,這和“質量高不高”沒關系。
未來也不允許以“高質量發展”為借口,忽視經濟增長對新增就業的“保障能力”。
肆、資金流向和明年增長點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看經濟文更想看到“財富機會”。
經濟學最基礎的底層邏輯是,資金流向哪里,哪里就匯聚財富機會。
今年的會議通報,明確列出了明年財政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主要支撐哪幾個行業。
會議結束之后,就有專家開始在網上刷屏明年經濟增長“四箭齊發”,“五箭齊發”,弄得跟“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一樣。
這些不同描述的“文字差異”,其實就是在“基建”領域。
這次會議通報以及最近已經開始釋放的“資金去向”,已經先期指明了明年三大“資金增量行業”。
通報中說:要將碳減排及新能源行業,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要將“先進制造業”,發展為經濟發展的“持續動能”。
要精準排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同時保障合理購房需求與市場循環,因此今年幾乎干涸的房地產市場,幾乎凍結的“按揭貸款”明年都會放量。
這三大資金流向是確定的,至于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有人稱為“基建”,有人將“新基建”,傳統基建分開表述。
因為今年經濟會議里,重新將“基建投資”提到了近幾年少有的高度。
過去幾年的“基建投資”,國家一方面要求地方對“傳統基建”量入為出,進行控制,最多也就支持“新基建”,進行動能替換。
今年新基建繼續力挺,同時鼓勵地方在明年可以推動“超前基建”。這次對基建投資的表態是超出預期的。
經濟增長靠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來驅動。
今年出口增長非常猛,消費復蘇略低于預期,但也及格,因此我們國家容忍了今年投資增速僅僅2%出頭。
明年如果“奧米克戎”不能繼續摧毀西方的產業鏈的話,我們明年出口的增長會很艱難。
對于消費,至少中央文件層面,沒體現讓它挑大梁的意思,那明年增長的重頭戲就得看“投資”了,所以新基建,傳統基建,超前基建都會發力!
這些領域是中央會議明確的“貨幣與財政支援方向”,當然也是明年的經濟增長與財富機會。
伍、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每年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前夕,會先召開政治局會議分析研判經濟形勢,定調來年經濟布局。
政治局會議之后的“會議通報”,是全國大會的“前瞻”,但也更“簡練”、
在幾天前的政治局會議通報中,對房地產市場強調了“滿足合理購房需求”以及保障“市場循環”,被很多中介解讀為“房地產松綁”的大利好。
因為“房住不炒”沒有出現在那份通報里。
可是這次全國經濟會議的通報,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擺在了房地產發展的第一句,這個“緊箍咒”毫無松動的跡象。
明年房地產企業融資以及個人按揭貸款會有增量,那也是相對幾乎“封凍”的今年而言,遠不是“政策拐點”或者“房價拐點”。
今年對人口形勢有更嚴峻的預判,對生育政策有更強烈的“落地描述”,這些都不支持房地產行業有任何未來!
陸、股票“注冊制”更近了!
對于大家都很關注的資本市場,股票“注冊制”,就和房地產市場的“房產稅”一樣,頗有狼來了的架勢。
但這次,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顯然更快一步,今年的會議通報居然直接強調“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這個改革速度和力度比我想的更快。雖然我們知道“注冊制”要來,可是今年我們已經被太多“A股騙子公司”忽悠了。
在發審制強監管的背景下,各路牛鬼蛇神將套路“玩出天際”。每天揭露一家A股公司套路,只要“不炸號”,完全可以做到365天不重樣。
推行注冊制是正確的,但千萬不能放松監管,上市注冊制并不代表不審核就可以上市。
柒、新舊能源交替的“新表達”
今年的經濟會議,關于“碳達峰碳減排”堅定不移的意志,這是有預估的,因此今年碳達峰成為單獨的一個“章節”,也在意料之中。
可是今年三季度影響全國的“限電危機”,‘煤電缺口’也引發了全民擔憂,這種對短期能源切換“不可靠”的恐懼心理,上達天聽。
因此今年在“碳達峰”章節,國家層面強調“新舊能源切換一定要在新能源完全可靠替代基礎上實現”,要正確看待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
這可以說是給全國老百姓,也給“用電企業”吃下了明年好日子的定心丸。
過去一直有“新能源”大踏步,傳統能源瘋狂限產能,幾乎達到“先破后立”的程度,給人一種“能源替代大躍進”的危機感。
這次中央定調,顯然能源替代要回到“先立后破”,新能源的成本,供應量,穩定技術都達到之后,才會考慮傳統能源的替代,一切以“穩”為主。
中央高層顯然呼應了老百姓過去兩個月對“煤電短缺”,“冬季供暖”的擔憂,這也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國式民主的優越性。
捌、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在去年第國家加大對“資本壟斷”,“資本無序擴張”的監管與打壓之后,今年中央對資本管制又有新提法:“給資本設置紅綠燈”。
這一提法堪稱神來之筆,因為資本向來就有“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復雜特性。
所以“資本監管”并不是“徹底管死”就是最好的,徹底封殺資本,會影響經濟活力,沒有了活力,“穩字當頭”從何談起。
過去一年多,對資本的監管效果,到底是治理了“無序”,還是徹底封殺,一潭死水,民間存在爭議的聲音。
這次國家提出的“紅綠燈”概念,就非常棒。假如我國的市場經濟就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資本就是洶涌龐雜的車流,如果我們挖斷陸基,或者直接實施道路禁行,交通管制,對資本和道路的傷害都很大。
紅綠燈在現代交通的作用,就是將“無序”變為“有序”。
因此用紅綠燈監管資本的投資方向,代表著“放管結合”,“放管有序”的執政思路,是對“嚴控資本無序擴張”的精準治理方案。
玖、多次“正確認識和把握”
在這次的經濟會議通報中,出現了多次“正確認識和把握”,這是以前的經濟會議所沒有的。
這次通報的這些“定論與詮釋”,是對當今社會許多“爭論”的呼應與解答。
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
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
我這里只列舉這三個方面,都呼應了社會的“迷茫點”與痛點。
比如共同富裕。這原本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遠期目標。在我們今年將“共同富裕”的未來愿景“具象化”之后,民間出現很多爭論聲音。
有人提出要將“分配蛋糕”提升到比“做大蛋糕”更重要的位置。
有人擔心會用“均貧富”的手段,讓自己過去辛苦拼搏半生的財富積累給奪走。
這次中央強調“正確認知共同富裕的目標和路徑”,再次明確了先全民努力“做大蛋糕”,再公平分配蛋糕。
強調不搞“殺富濟貧”,不搞“均貧富”,共同富裕是全民生活質量的共同提高,而絕不是把生活富裕的階層“打落”,大家一起過苦日子。
比如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這次不僅要認識對資本無序擴張和壟斷經營的監管,也是對近期“司馬南炮轟聯想”事件的回應。
司馬南炮轟聯想,代表的是國有資產的主人,對賣國買辦集團的質疑。
打擊買辦,打擊賣國資本,是凈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最近,很多自由派公知,將對“聯想和買辦集團”的質疑,上升到對改革開放,對市場經濟的質疑,企圖用四十年的經濟成就,為柳氏家族背書,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國家這次用“正確認識與把握”的角度,強調了我國對市場經濟,對民營資本的維護,也強調了對資本無序擴張的監管。
我注意到一些公知將中央的這次“對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力挺,解讀為對聯想和柳氏家族的支持,這是偷換概念,忽悠民眾。
我們今天的經濟成就當然離不開市場經濟,離不開小微企業的辛勤創造,但你要說街邊賣油條的和柳氏家族是同一階層,代表共同利益,你看炸油條的想不想炸了你?
我必須強調,國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民營資本的支持,和對侵吞國有資產,對賣國買辦的打壓沒有一絲的沖突!
壹拾、沒有提到的也是“重點”
許多專家在解讀“中央會議公報”的時候,忙于解讀公報中“提到了”哪些要點!
我在分析了九大要點之后,突然靈光一閃。提到的確實都是“干貨”,是“重點”。
可是往年提到,今年預期會提到,但是最終沒有體現在經濟會議中的,不也很“值得解讀”么?
我就至少發現了兩個“消失的亮點”!
第一,幾千字的通稿,居然不提“刺激消費”。
消費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能,無論疫情將我們的消費市場打得多慘,刺激消費,或者保障消費市場復蘇都是歷年重中之重。
今年至少是在“核心要點”層面,沒有了消費的身影。
我有兩層解讀:一,中央層面預判到了,不管拔高到什么層面,明年的消費數據依舊乏善可陳。因此明年消費會復蘇,但沒有亮點。
二,國家更多精力用來解決就業,解決市場,解決原材料供應,顯然是認為這些市場要素都良性循環之后,消費回歸常態化增長是水到渠成。
第二,幾千字的通稿,沒有提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會議通報里,提到確保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這里的降價,是保障“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如果是“企業全面降低融資成本”,就意味著明年會有全面降準甚至降息。
美國最快明年下半年加息,最慢像上一輪一樣,喊兩年才加息。
在美國沒有加息的這段時間,我國匯率依舊保持強勢,也就確保了我們有“降息”的空間。
從中央經濟會議的定調來看,沒有進一步“全面降息”的打算,如果明年上半年經濟沒有更大的下行壓力,最多也就是針對碳減排,小微企業等針對性的特定降準或者特定降息,全面降準與降息至少不在今天的“工具箱”里。
最近幾天,美國拉著西方國家在開“嘴炮大會”,以民主之名,開不出本國與世界發展的“任何藥方”。
中國決策層也在開會。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14億人明年過上“穩中有進”的幸福日子,也為世界發展立下“定海神針”!
文章來源于北風雪林 ,作者北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