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月17日刊登題為《美國的戰略失敗來到了烏克蘭》的文章,作者為布蘭登·韋徹特。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的軍事任務以失敗告終以來,對美國在“全球反恐戰爭”中的使命持批評態度的人對缺乏連貫的戰略表示失望。
正如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所言,“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方式的延伸”。因此,戰爭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政治行為。更準確地說,是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以使用暴力的方式來影響政治結果。
因此,無論何時使用武力,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那些明確界定的政治目的必須輔之以可靠的方式。手段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必須要使用的資源。
更重要的是,那些政治目標必須由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固定下來。它們不能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改變(這與戰術層面的靈活性無關)。
過去30年美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干預行動的最大失敗之一就是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所說的“使命偏離”。這就好比在比賽過程中撤下球門柱,使任何人都無法在比賽中勝出。
正如美國自1945年以來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國的失敗行動所表明的那樣,“使命偏離”對于美軍的威望及其準備執行更大的任務——比如威懾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美國真正強大的對手——來說是災難性的。
在經歷了中東的徹底失敗后,美國人現在把“失敗工廠的可憎產品”送到了俄烏沖突中。去年俄烏沖突開始后,美國人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其他形式的支持。
不過,當時的計劃是什么?一開始,美國的目標似乎是團結北約伙伴,阻止俄軍進入烏克蘭西部。這是一個明智的戰略,而且奏效了。
一旦基輔獲得安全保障,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政府得以幸存,其合乎常理的行動路線應是訴諸和平,通過談判達成一個使烏克蘭西部保持自由的解決方案。
然而,在美國人實現預期目標的關鍵時刻,華盛頓變本加厲,鼓動烏克蘭人將目標從現實的領土防御轉向瘋狂的恢復烏克蘭對烏東部和重兵把守的克里米亞半島的完全控制。
最近,西方領導人開始公開談論他們渴望看到普京被推翻以及俄羅斯聯邦分裂。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也不會發生。但是,華盛頓的幻想家在這些遙不可及的夢想的基礎上欺騙了自己并蠱惑烏克蘭進行戰略自殺。
通過追隨不懂戰略的美國人,所有烏克蘭人將要做的就是消耗自己——以及北約的資金和武器儲備——并將自己置于俄羅斯的大規模反攻之下。當然,這恰恰是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
由于與華盛頓的地緣政治天真派關系密切,烏克蘭被哄騙陷入一場與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無法打贏的戰爭。與此同時,西方幾乎沒有為自己挑起的更廣泛戰爭作好準備。
如果在當前這場危機中華盛頓有位“成年人”,那么整個俄烏沖突很可能可以避免。可惜,華盛頓當權派沒有自知之明。
華盛頓的統治階級幾十年來在戰略層面錯誤不斷。每一次外交政策災難都會使美國在世界體系中的總體地位下降,直到達到目前的最低點。
來源:參考消息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