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還過個屁年!卡我們脖子的根本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華為內部有一個傳統,每年年底任正非都會跟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坐下來開會,談一談這一年的感悟得失以及明年的規劃。
然而在2016年,華為正常召開各部門的座談會上,任正非聽完各分管高管發言后,直接怒斥:還過個屁年!
原來,是因為這些有部分高管在述職過程中,都是將一些天馬行空的規劃,或者是出現了問題在不斷推卸責任,結果任正非聽到后火冒三丈。
任正非有苦難言,比起芯片卡脖子,更心痛的是自己人“擋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幾年我國自主品牌迅速崛起,開始不斷有外媒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的發展上,感嘆中國的崛起速度之快,甚至在某些領域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實現了真正的彎道超車。
然而,我們高速發展的背后,也透露出眾多短板,比如在芯片半導體領域高度依賴西方技術和設備,以至于來到今天被老美“卡住脖子”,讓我國芯片半導體領域都陷入了“泥潭”。
就算是華為海思擁有世界一流的芯片設計能力,但由于國內缺乏制造高端芯片的廠商,以至于被臺積電斷供后,華為麒麟芯片成為了“絕唱”,華為手機業務進入了寒冬。
但讓任正非心痛的,并不是芯片被卡脖子,而是被自己人擋住了前進的腳步。回顧我國芯片半導體行業,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自己人卡住了脖子!
華人阻擋了我國芯片半導體的前進發展
之所以美國能夠成為全球頂尖的科技霸主,這背后少不了大量的人才涌入。你會發現,當今美國的芯片巨頭企業,有不少是華人的面孔。
比如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AMD總裁蘇姿豐……在2020年芯片設計廠商排名當中,除了第一的高通和第十的戴樂格以外,剩下的8家企業的創始人或者高管都是華人。
在深入發掘你會發現,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排名前六的都是華人,現在在美國發展。
這也導致當初英特爾的研究所經理嘲諷:中國的清華北大雖然可以培養出很多人才,但大多都來到了美國發展。
所以說并不是我們缺乏人才,而是我們留不住人才!這也是為何當年任正非會公開感慨:我們每年花數千億購入的芯片和設備,背后不乏是華人的研究產物。
所以比起芯片卡脖子,我們更需要的是留住人才。自己培養的雞,應該留在當地生蛋!
芯片行業丑聞頻現
在2022年下半年,多位芯片高管落馬,撕下了國內芯片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遮羞布”。大基金總裁丁文武被查,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被帶走,帶幾件原總裁路軍被查……
或許很多人不了解國家大基金投資,雖然短短成立8年,但兩期規模就超過了3000億,可以說是國家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投入研發“國產芯”,卻被某些有心人所“吞噬”。
為何我國高舉自主研發這么多年,在半導體領域依舊被卡脖子?原因就是這行業“烏煙瘴氣”!
2022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產品金額達到了1.35萬億,超過了原油成為了第一進口商。
這如此大的需求量背后,難道是我們沒有能力去制造嗎?并不然!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年轟動全國的“陳進事件”,在中國騙了11億的研發資金,說是要制造出“漢芯一號”性能直接碾壓當時最強的摩托羅拉芯片。
然而最后卻被發現,這所謂的芯片就是基于摩托羅拉之下“偽造”的,甚至陳進拿到這11億研發資金后,直接跑到了美國。這也導致我國造芯之路停滯了多年。
當然了,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華為之后,國產芯片半導體行業再次迎來了“高潮”,2019年至今已經有上萬家企業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都在為國爭光而努力。但這過程中誰在裸泳,誰在努力,退潮之后我們看的一清二楚。
有了競爭后,自然能夠篩選出一批有能力的廠商,站出來替國爭光。所以今天芯片半導體行業的“混亂”也是在預料之中,正如當初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樣,一大堆騙補貼的企業涌入,結果等到退潮期,倒下了一大批企業,但也涌現出幾家國際巨頭企業,甚至成為了行業的數一數二。
科研人員薪酬低下
這幾年人才流失嚴重,美國硅谷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國科學家前往,但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看看我國的科研人才薪資就知道了。前段時間美國有一組數據調查,年薪在50萬以上的,美國科學家能夠拿到50%,中國科學家僅有10%。
2019年我國的芯片人才平均薪酬僅有10420元,就算是工齡十年以上的老師傅,平均薪酬才不到2萬塊錢。對比美國高昂的薪酬待遇,人才又怎么可能不流失呢?
或許你會說,這兩年我國在芯片半導體行業不斷重視,芯片人才的薪酬在提高。但從去年中芯國際發布的財報來看,研發人員平均薪酬才15萬左右。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圈內都會有一個“段子”,干半導體還不如進入互聯網行業,做做產品,研發游戲,比在芯片半導體領域好多了。
同樣是技術人員,還不如在大廠里做軟件工資高,那些有志向的芯片人才,也只能遠走他鄉到國外謀發展。
總而言之,今天任正非那句:要讓自己培養的雞在中國生蛋,值得所有廠商深思。
我們想要在芯片半導體領域實現突破,并不是說往里砸錢就能夠砸出來,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
然而人才從何而來?這背后需要我們不斷改善這個行業的大環境,創新教育方式,提高人才的“使命感”。
這條路或許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我相信未來還是大有可為。
而且在華為之后,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也明白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都紛紛走上研發之路,甚至不斷有華人科學家回國發展的消息流出。
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我們只能堅持自主研發,徹底走上“去美化”,擺脫“造不如買”思維!
作者:講者普拉斯;來源: 風雨歧黃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文來了!任正非再論華為的冬天: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2022-11-03任正非拒絕“食利者”,華為的利益機制太先進,值得中國企業深思
2022-10-2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