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北溪”天然氣管道位于波羅的海水域部分發(fā)生爆炸,各方調查一直無果,幕后真兇成謎。日前,前美國《紐約時報》知名記者西摩·赫什的一篇文章似乎揭開了謎底。
在這篇題為《美國如何摧毀北溪管道》的詳實調查報道中,赫什通過呈現大量細節(jié)和證據鏈,披露了美國政府如何策劃已久、美國軍方又如何在總統的授意下實施爆炸的。
西摩·赫什發(fā)表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的文章截圖
文章發(fā)表后,美國方面極力否認,俄羅斯重申要徹查!
詳實的披露,可疑的否認
根據赫什的調查,早在“北溪”管道被炸前9個多月的2021年12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就聯合美國軍方、中央情報局以及國務院等要害部門,謀劃破壞“北溪”管道。
按照計劃,2022年6月,在北約舉行“波羅的海行動”軍事演習期間,由美國海軍潛水和打撈中心培訓的美國海軍潛水員秘密在波羅的海水域的“北溪”管道上安放了可遠程遙控炸彈。三個多月后的9月26日,挪威軍機投下聲吶浮標,引爆炸彈,破壞了“北溪-1”和“北溪-2”四條管道中的三條。
“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是德國和西歐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從俄羅斯獲得天然氣的主要渠道。該項目由“北溪-1”和“北溪-2”兩條支線組成。“北溪-1”由兩條管道組成,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溪-2”也包括兩條管道,與“北溪-1”的管道基本平行,自去年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但已有部分天然氣封存在管道內。
赫什在報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寫道,美國中情局(CIA)的相關人員在制定計劃之初就強調,“如果這次襲擊追溯到美國,就是一場戰(zhàn)爭行為”。因此,美國政府層面就如何在不被追溯到明確責任人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如何不留下任何證據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密謀。最終,中情局負責制定的具體計劃由美國總統拜登親自批準。
西摩·赫什文章截圖
面對這一內容詳實的報道,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情局和國務院均予以否認,并回擊說赫什此前也有報道出現過錯誤。挪威外交部也否認曾協助美方行動。
然而,無論是赫什的報道,還是多國媒體,都沒有忘記美國領導人以及白宮高官對“北溪”管道一直以來毫不避諱的敵視態(tài)度。尤其是美國領導人此前關于有能力“終結”“北溪”管道的表態(tài),如今看來更顯得“可疑”。
2022年2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與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共同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如果俄羅斯發(fā)動進攻,俄羅斯的坦克和部隊越過烏克蘭邊界,‘北溪-2’天然氣管道將不復存在,我們將終結它。”
而在拜登之前,美國副國務卿紐蘭也曾發(fā)表過類似言論。
紐蘭:“如果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北溪-2’管道項目無論如何都不會繼續(xù)推進。”
西摩·赫什文章截圖
赫什在報道中提到,一些參與摧毀“北溪”管道的知情人士以及中情局的一些高級官員當時以為,拜登及其外交團隊成員的這些表態(tài)說明,破壞“北溪”管道已“不再被視為秘密選項”。
西摩·赫什文章截圖
俄羅斯要求徹查
管道爆炸事件發(fā)生后,美國媒體立即將事件渲染成為一個未解之謎,并指責俄羅斯應為爆炸負責,同時不再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和隨后的調查做進一步報道。幾個歐洲當事國雖然認為管道可能遭人為破壞,但同樣把矛頭指向俄羅斯。
2022年12月26日,《紐約時報》報道稱,在調查人員搜集爆炸線索時,俄羅斯開始悄悄對這條管道進行昂貴的維修,這使得關于誰是襲擊幕后黑手的理論復雜起來。
俄羅斯當時直言,是西方國家在制造破壞。
在輿論的壓力下,瑞典、丹麥、德國分別展開調查。但俄羅斯向瑞典和丹麥提出的成立聯合調查組的提議卻遭到拒絕。
俄羅斯駐丹麥大使弗拉基米爾·巴爾賓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丹麥方面自啟動調查以來,沒有公布任何關于調查進展和結果的信息,也從未與俄方展開合作,這不禁令人生疑。
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相關報道截圖
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也質疑瑞典拒絕俄方參與調查的動機。
俄羅斯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轉發(fā)扎哈羅娃的看法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本月2日在接受俄國家電視臺采訪時明確表示,俄方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做了調查,俄方認為,美國直接參與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
拉夫羅夫:“美國試圖撇清自己,像他們一貫的做法那樣撒謊。但我們知道,美國直接參與了爆炸事件。”
英國《太陽報》轉播拉夫羅夫(右)接受俄國家電視臺采訪視頻截圖
赫什發(fā)布調查報道后,俄方再次予以回應。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月10日表示,赫什的報道為公眾厘清了事實,也證明了對爆炸事件展開國際調查的必要性。“不找出責任人并懲罰他們,我們就決不罷休。”
路透社報道截圖
同一天,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也表示,赫什的報道表明,美國霸權主義行為不僅危害世界安全,而且直接損害美國盟友的自身利益。
沃洛金:“我們已看到一個事實,美國對其盟友進行了事實上的打擊,德國、法國、荷蘭(的能源供應)都受到了影響。美國對他們的盟友也不留情面。聯合國應該評估美國領導人的行動。”
“歐元周報”網站(Euro Weekly New)報道截圖
赫什在調查報告中直言,美國看到“北溪”管道在為俄羅斯創(chuàng)造巨額利潤的同時,也讓德國從俄羅斯獲得了充足的廉價能源,并作為天然氣分銷商從中獲利,從而減少了歐洲對美國的依賴。美國認為,只要“北溪”管道仍然在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只要歐洲依賴俄羅斯能源,那么在面對烏克蘭危機升級的形勢下,歐洲國家就更不愿意向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因此,破壞“北溪”管道自然成為美國的一個選項。
西摩·赫什文章截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曾評論說,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美國政府拋開國際法準則是其一貫的做法,美國恣意破壞國際基礎設施,早已積習難改。
薩克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爆炸事件發(fā)生后評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讓歐洲‘一勞永逸地’擺脫俄羅斯能源。他似乎對這一事件感到高興。對于重要的國際基礎設施遭到破壞一事,我認為他的這種反應有些奇怪,也讓我感到驚訝。當然,美國過去曾多次破壞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包括蘇聯時期的管道、伊朗核設施等等。”
西摩·赫什在調查報告中寫道:在2022年9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布林肯將歐洲能源危機惡化的后果描述為潛在的好時刻。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一勞永逸地消除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這為未來幾年提供了巨大的戰(zhàn)略機遇”。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道:拜登政府說,華盛頓現在可以成為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
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在回應記者關于赫什報道的提問時也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是重大跨國基礎設施,有關爆炸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和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必須受到追責。
毛寧:“如果赫什的調查報道屬實,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須受到追責的行為。美方應當向世界作出負責任的交代。”
來源:國際在線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觸目驚心:中國學者英文論文的科研經費成本和發(fā)表費相當于每年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
2023-02-12蔣躍飛:朝軍參戰(zhàn)——撬動北約瓦解與撼動美國霸權的新杠桿
2023-02-11肖志夫:美國防戰(zhàn)略旨在制衡中國在印太地區(qū)的影響力
2023-02-1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