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基辛格的表態特別需要關注?
基辛格最近在談到中國對當前國際秩序的挑戰時稱,為維護世界秩序,必要時美國可動武!
無論是把中國定性為西方主導秩序的挑戰者,還是叫囂對必要時動武,基辛格都不是美國第一人。但現在基辛格出來說這句話,之所以特別值得關注,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基辛格是美方開啟實施中美接觸戰略的先驅人物。1971年,辛格作為尼克松總統特使訪華。1972年,他陪同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成為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基辛格為中美建立直接外交聯系做了突出的貢獻,是美國對華政策從遏制切換到接觸的重要標志性人物。
二是基辛格被很多人認為是美國的鴿派,他的表態顯示現在連美國的鴿派代表人物都這么鷹氣了。基辛格的這種轉變顯然不是一時興起。在此之前,基辛格已經轉換了一次,在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的視頻會議上稱,“俄烏沖突局勢改變了他的觀點,烏克蘭加入北約是最合適的結果”。俄烏沖突爆發前,基辛格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認為烏克蘭應該成為溝通俄羅斯與歐洲的橋梁,而不是成為西方“反俄”的橋頭堡。
二、基辛格的表態發出了什么信號?
1、說明美國已經完成遏制中國戰略的國內動員和思想統一。
美國國內在窮盡一切手段遏制中國這個問題上,鴿派和鷹派的傳統區別已經很模糊了。不但遏制中國,而且采取更為強硬的手段進行遏制,都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互相施壓和比賽誰會對中國更強硬。跟中國繼續保持正常的接觸,都可能會被認為是對中國的軟弱。這種情況下,不宜再過多期待美國的鴿派力量能夠牽制美國對華戰略升級了。
這也是布林肯單方面宣布取消對華訪問(事實上中美也沒有就訪問達成一致)的美國國內政治氛圍。美國國內炒作流量氣球事件,只是美國要給這種已經形成的政治氣氛圍再增加助燃劑。
2、基辛格表態是美國對華戰略進一步轉換的標志性信號
由美國對中國從遏制政策轉換到接觸政策的啟動者之一基辛格,做出不惜戰也要遏制中國的表態,是美國對華關系定位和對華戰略進一步切換的一個重要信號。
遏制中國關系的長遠考慮高于大于眼前的經濟利益,美國已經徹底完成了從對華戰略思維到對華政策的進一步轉變。
在接觸和遏制之間,后者不僅已經是重點,而且未來還可能成為唯一選項。
迄今為止,美國的對華戰略大致經歷過全面遏制、接觸為主、接觸加遏制并重、遏制為主四個階段,其中:
全面遏制結束和接觸為主戰略開始的標志應該是第一個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
從接觸為主向接觸加遏制并重轉換的標志,是奧巴馬政府宣布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
轉為遏制為主的階段,標志是特朗普對中國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以及貿易戰的發動。
不惜動武的表態,由基辛格發出,再次顯示遏制為主的戰略,已經不是美國遏制戰略的終點。
美國現在正在采取的各種重大措施以及顯示的重要政治信號,早就提醒我們,美國正在進行從遏制為主轉向全面遏制的各種準備。
全面遏制的標志就是脫鉤全面完成,世界重新回到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格局,新冷戰開始。正是因為看到了美國這種戰略的日漸成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多次在重要場合警告世界正處在分裂邊緣,東西方存在“大分裂”的風險,呼吁避免避免另外一場冷戰。美國的全面遏制戰略如果實施成功,世界就會出現古特雷斯說的兩種不同的貿易規則、兩種主要外幣、兩種互聯網...
這當然不是中國希望看到的,即使出現這種結果也不是中國的責任,但美國的選擇,畢竟不以中國的良好意愿為轉移。
基辛格的“可以動武”表態,重點要表達的意思是,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主導體系的挑戰者,美國應該不惜一切手段,窮盡一切方式。脫鉤斷鏈就是美國不擇手段的一種方式,而且我認為目前還是對中國威脅最大的方式。
美國通過脫鉤,想要的理想結果就是孤立中國,把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先孤立于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之外,再聯合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體,形成對中國的全面孤立。次之的結果,是中美各自主導一套經濟體系,世界回到美國最擅長的冷戰階段,美國先退而求其次,保證對一套體系的主導權,再尋找機會打贏下一場冷戰。
美國的脫鉤已經是進行時,而且還有加速的跡象,全面脫鉤的完成就是全面遏制的開始。雖然美國因為客觀原因暫時還無法實現,美國暫時還不能擺脫與中國的經貿關系,美國消費者暫時還離不開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甚至美元的現有地位也離不開與中國龐大制造業結算的掛鉤,美國的國債流動性還需要中國的支持。所以,美國一方正在加速推動對中國的供應鏈封鎖,限制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加大中低端產業向印度、東南亞國家的轉移,另一方面還在表態說美國“尋求競爭,而不是沖突”,有時候還要做出“四不一無意”承諾。但美國明顯在說一套做一套,類似的承諾更像是對中國的一種戰略麻痹,讓中國對其存在幻想。
三、美國對華戰略下一步的重點
1、美國已經就遏制中國完成國內動員和思想統一,下一步就是要完成西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總動員和思想統一,實現整個美西方對華戰略的協同。
美國現在已經開始動員和影響盟友參與到美國的這一戰略,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美國的零和思維模式,也是整個西方的思維方式,在中國產業升級也會對其他發達國家形成競爭壓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共鳴。美國不只是把遏制中國跟維護美國的國際地位聯系在一起看待,而是把中國崛起跟美國能否繼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捆綁在一起看。美國正在把這個認識,變成整個西方的共識。目前已經實現了很諸多進展:
指導北約長期戰略的北約馬德里峰會“戰略概念文件”已經把中國描述為對北約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觀”構成系統性挑戰,與美國對中國的定位保持一致。
美國的主要亞洲盟友,日本防衛三文件與美國戰略的一致性更強,公然將中國定位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
作為西太安全框架另一個重要支點的韓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薩德(THADD) 部署事宜,媒體報道預計最快將于2023年3月底之前完成正式部署“薩德”反導基地的各項程序。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將亞太戰略升級為印太戰略,給印度各種承諾和好處。
這些國家之間都在強調價值觀站隊,無非就是在遏制中國的共同利益方面找到了一致。
2、加快實施經濟脫鉤
部分脫鉤已經在路上,全面脫鉤的可能性在顯著增加。
在經貿方面,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要升級對華為的制裁,并已與荷蘭和日本就限制對華出口的半導體設備問題舉行會談,簽訂協議。美國甚至已經開始釋放信號要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地位。
美國已經就西方經濟體系針對俄羅斯的全面脫鉤,積累了經驗。從部分制裁到全面制裁,從部分脫鉤到全面脫鉤,只是需要引爆一個俄烏沖突。
3、繼續打臺灣牌,為復制俄烏沖突模式進行準備。
美國引爆俄烏沖突,就是控制烏克蘭的政治和安全決策權,不斷挑釁俄羅斯的底線。
美國正在控制臺灣的政治和安全決策,也在不斷地挑戰中國的底線。
盡管中國已經多次明確告知美方,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但美國置若罔聞,一直在臺灣問題上大小動作不斷。
很明顯,美國確有想法復刻針對俄羅斯的劇本。美國想通過臺灣拖住中國,很難實現,但美國挑起臺海沖突,聯合美西方實施全面脫鉤是可能性很大的一種選擇。美國挑起臺海沖突的時間,就是美國動員盟友開啟與中國全面脫鉤的時間。
四、基辛格的最新表態,有利于徹底打掉中國人的幻想。
當前,對中國人來說,面對美國已經確立的全面遏制戰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那四個字:放棄幻想。
中國人不怕來自外部的封鎖,怕的是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國對中國封鎖的領域,無論是從航天到軍事工業以及軍民兩用的領域,我們都取得了很多自主研發的成果,和美國的水平不斷接近,有的還實現了趕超。
美國對中國威脅最大的芯片供應鏈封鎖,本身就是雙刃劍,給中國建立自主完備的芯片產業鏈供應鏈讓出了市場空間,給中國制造的困難是暫時的,但給中國創造的機會卻是長期的,讓中國終于克服了“造不如買”的思想禁錮,國產替代成為共識,徹底打掉了“市場換技術”的幻想。
說到“市場換技術”,雖然也有不少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成果,但因為中間過于相信“市場換技術”,也是吃過大虧的,讓我們曾經一度對很多本可以繼續的自主創新項目選擇了放棄,甚至把一些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的項目都下馬,選擇了與外資進行項目合作,結果是合作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對手遏制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達到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運10的下馬。不管現在有多少人還在為運10下馬而進行辯解,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即使運10存在多很多問題和缺陷,但運10從來不只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已經初步搭建而成的一整套大飛機工業研發、制造和配套體系。這個體系的存在,比運10本身更重要。下馬了運10,就意味著這套體系的瓦解。華為的芯片海思K3V2一開始也是問題很多,但華為并沒有因此就放棄芯片的自主研發和繼續投入,解散研發團隊,所以后來才有了在芯片設計領域的追趕。如果不是美國的制裁,華為的芯片設計完全可以保持在世界第一陣營。
幻想的危害實在太大了。幻想會讓我們對危險的逼近缺少必要的警惕,也能夠讓我們眼前的機會稍縱即逝。關鍵時候,幻想會影響國運走勢。
尤其當對手已經磨刀霍霍的時候,都不惜動武了,幻想就是我們最大的麻醉劑,最大的風險源。
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太多了。“九一八”都爆發了,蔣介石還幻想國聯的調停,一直幻想到日軍全面侵華,逼近蔣介石的統治的核心地區,才開始抵抗,放棄了最好的抵抗時機。
美國已經磨刀霍霍的時候,不惜動武,中國最大的威脅就是還存在幻想。
美國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給我們灌輸不同的幻想。比如,讓我們以為實行西方的體制就可以實現發達國家的發達水平。美國不是活雷鋒,美國建議的藥方,是因為美國認為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毒。
中國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幻想,只要中國繼續低調,美國就會放棄對中國的遏制。這種把頭插在沙子里的鴕鳥思維,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還有人幻想的更多,至今都在期待美國來拯救中國,就跟三體中的葉文潔,期待三體人拯救人類一樣。
這些幻想,讓他們繼續活在想象中,不敢面對現實,甚至憎惡現實。
現實就是在美國人看來,中國的發展已經到達美國不允許的程度,中國的發展目標與美國的霸權戰略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美國已經確認不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就沒有未來。
基辛格的表態告訴我們,那種認為中美會因為經貿合作繼續長期維持合作大于競爭關系的觀點,已經很難得到美國對華政策制定者的認同和響應,期待用經濟利益影響美國對華戰略的空間,正在迅速縮小。
這一點從美國企業對政府的制裁配合度上就能看得很清楚。美國制裁華為,美國企業有幾個出來反對的?
中美關系的壓艙石,是中國保衛國家主權、維護和平的軍事力量,是中國能夠遏制美國一切軍事冒險行動的能力。對于中國來說,要讓美國不選擇動武的辦法有且只有一個:具備讓美國打不贏的實力以及敢于用一切手段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打贏的意志。
通過讓步、妥協已經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只會助長美國的得寸進尺,因為我們可以讓步的空間已經很小甚至沒有了。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面對美國越打越出位的臺灣牌,我們有得讓嗎?唯有采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是對待美國的唯一可行手段,實力加意志才是美國聽得懂的語言。
具體到美國會不會動武,只取決于一個因素:動武能不能贏,代價能不能承受,收益夠不夠大,最終取決于中國的的軍事實力和意志。唯有加快軍事斗爭的準備,具有打勝的能力,才能遏制美國動武的野心,敢戰、能戰才能止戰。
最近的流浪氣球事件,就表現出一些新氣象。中國的官方并沒有跟一些人那樣,認為是中國理虧在先而忍氣吞聲,而是堅持強硬的立場。在布林肯單方面宣布取消訪華的問題上,中國也沒有給美國任何面子。
我們要感謝基辛格的表態,有利于我們減少幻想,這是我們做好斗爭準備的前提。
作者:明人明察 ;來源:一界oneworld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志敏|ChatGPT很火,基辛格警告中美人工智能談判,有了出路?
2023-02-09李光滿:從基辛格的判斷談俄烏戰爭勝負對中美俄地緣戰略博弈影響
2023-01-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