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春風又綠江南岸,祭掃時節話生死。筆者長期從事老齡工作,深知生死問題,事關民生大計。對于生,人們想得多,憧憬也多,浪漫得很;而對于死,不少人不敢想,不愿想,回避想,害怕想,稍有涉及,便傷感不已,甚至勃然大怒。有的老人為避“死”字,甚至把家居四樓,講成“3加1樓”。有人原本生活得不錯,上下班也正常,有次體檢,發現腸道有腫塊,于是他認為得了癌癥,從此終日郁郁寡歡,茶飯不思,形容枯槁,三個月后就離開了人世。許多人說:他不是病死,而是被嚇死的。
而有不少百歲壽星,其所以能長命百歲,就是因為能正確地對待生死問題。文壇泰斗、百歲壽星冰心,在晚年對死神有一種無畏的達觀。她身體不好,有人請來氣功師為她發功。氣功師發了一回功,問她:“涼嗎?”她說:“不涼。”又發了一會功,問她:“熱嗎?”她說:“不熱。”最后她說:“你們別弄了,我這個人是‘刀槍不入’。”幽默的回答,頓時使滿屋歡樂,笑聲不斷。122歲的法國老人卡爾基,曾有記者問她為何這樣長壽,她笑著回答:“上帝太忙,把我給忘記了。”又問:“您高壽的秘訣是什么?”答:“沒有。要是有,早就高價賣給你們了。”風趣的回答,使人深深感到壽星的青春活力在勃動。
人生在世,悠悠萬事,惟以生死為大。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有了生,才有人生之路;有了死,才有生生不息。一個從不思考死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生,也不可能真正感悟生命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妨倒過來說孔夫子的名言:“未知死,焉知生!” 人生,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然的結果,有位作家說:“一聲啼哭而來,兩眸含情而去,便是人的宿命。這宿命著實也美。”智者既不貪戀生存,也不畏懼死亡;既不渾渾噩噩生存,也不把死亡看成瘟神。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說:“如果我們永遠不死,我們反而會成為不幸的人。”生死觀是人生觀的重要部分。就養生而言,越貪生怕死,毛病就越多,死神越會找上門。倘若聽了《女媧補天》的故事,就擔心現在有人倘若也學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斷,天塌下來怎么辦?誰來補天?為此“杞人憂天”,悶悶不樂,如何能長命百歲? 一個人只有把生命悟逶了,心理就沒有了負擔,就能淡然地面對生活,人生無私天地寬,想穿生命一身輕,這樣自然就會長壽。
當然,正因為死亡不可避免,方才顯示生命之可貴之可愛。人,只有感到死亡的脅迫,才會努力拼搏,使生命激發出耀眼的光輝;只有通過死亡意識來震醒人的價值意識,才能使人的生命不朽。大病過后,方知生命之脆弱;故人去世,才曉時間之寶貴。因此 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活出精彩,活有意義,活得幸福!
(作者為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老年學學會老年社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