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全國興起了一波旅游熱。
面對著喜氣洋洋的旅游熱,有個問題涌上心頭:什么是旅游的真諦?
有人說,旅游是為了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有人說,旅游是為了鍛煉體魄、活絡筋骨;還有人說,旅游是為了消除寂寞、豐富生活……這些也對,但并沒道出旅游的實質。其實,從本質上講,旅游是一種富含內涵的文化鑒賞活動,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旅游的真諦就是欣賞美、品鑒美、發現美、捕捉美。
先說旅游是為了欣賞美、品鑒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花了時間、精力和財力,出門遠行,爬山涉水,圖的是什么?就是為了欣賞自然之美,品鑒山川之美,不僅是為了滿足感官上的愉悅,更是為了精神上的升華。俄國著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中說:“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按此,我們將游覽的對象大體可分為四類:一是自然景色觀光游,二是歷史古跡憑吊游,三是革命遺址瞻仰游,四是城鄉新貌風光游。自然風光顯示的是山川神韻,是自然的外在美,而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城鄉新貌則既展示物體的外形之美,蘊含著昭示生活的精神之美。我們以自然景色為例,美是多姿多態的,在詩人筆下可謂美不勝收。“遠山芳草處,流水落花中”,欣賞的是秋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的是瀑布之美;“遠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鑒賞的是黃昏之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欣賞的是江南之美。
夕陽西下
再來說旅游是為了發現美、捕捉美。有人也許認同旅游是為了欣賞美、品鑒美,但對于旅游是為了發現美、捕捉美,不以為然。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對已有的風景勝跡進行欣賞、品鑒,后者是對大自然中未知的世界,或者對已知的景物,進行挖掘、發現和捕捉。記得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個風景區肯定有許多宜人的風光,奇特的景致,有些已被前人和當代人發現而命名,于是留下了墨跡,寫就了詩文,留下了影像,甚至為此修屋建亭,以示保護。但是肯定還有一些至今無人知曉的名勝古跡,這不僅是指沉睡地下的文物遺跡,而且也指地面迄今未被人發現的佳境、美景,這就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捕捉。有家景區在興辦旅游節活動時提出”新景點創意大賽”,發動游客在景區內用自己的眼睛發現有意義的新景點,凡是有創意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崖均可入景,經過專家評選入圍的新景點,以創意名和發現者的名字雙重命名,并鐫刻介紹碑留存。這真是一個“金點子”!姑且撇開它的商業炒作不論,提出這個點子者,我敢說是個深諳旅游真諦的人。因為它昭示了旅游者在欣賞美、品鑒美的同時,也自覺或不自覺地肩負著發現美、捕捉美的使命!有次溧陽之行,在我們有天夜宿“深山水寨”,早晨醒來,在景區的大門口看景點介紹,卻赫然寫為“深水山寨”,這是怎么回事?細細品味,此寨身處深山,并沒有深水,但它以湖景曲橋為勝,是為“山寨”為宜。后詢問導游,果然如此。
美,存在于浩淼的自然界,也存在于平常的生活之中,發現美是人類的天性。對于旅游而言,發現美,是旅游者的使命,更是旅游者的樂趣。旅游者喜歡帶上照相機、攝像機,這不僅是為了記錄美,以便日后細細品味,也是為了捕捉美、發現美。攝影者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在景點景區,我們不僅會在前人發現的名勝古跡處留影,而且還經常會在自認為迷人的地方按下快門。這便是發現美,倘若這張照片果然不同凡響,那肯定是這次旅游中最難忘的經歷。我有次往浙江天目湖旅游,在湖畔只見一葉扁舟,任由橫在渡口的柳樹下,周圍空無一人,這不是 “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么?我趕緊按下了快門!眾人看后說,這是發現美的“神來之作”。
因此,旅游是“我與大自然”的親密擁抱,是春天的踏青,是夏天的避暑,是秋天的豐收,是冬天的休閑,它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怡神益智的精神享受。讓我們放飛心情,走進大自然,去欣賞美、品鑒美、發現美、捕捉美吧!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老年學學會老年旅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本文原載《踏遍青山人未老(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