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對大陸公司以及高校進行制裁的情況,忽然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在我退休之后。在臨退休前,學校給我評了一個校級教學名師的名號。這個獎勵也有點意思,沒有獎狀,沒有證書,只給了兩萬元現金,當然,這筆錢要走經費本,不能直接發現金給我。如果要用這筆經費,都要走正規的財務流程。這兩萬元錢我該怎么用呢?我想到了兩個去處。一個是我一直想買一個單反相機。我問過價碼,大約好幾千元。再一個是我原來用的SONY筆記本電腦開始出毛病了。要么就是溫度過熱,要么就是在啟動時總會出現故障。所以借著這次拿到的獎金,正好可以換一臺筆記本電腦。可是換什么品牌的呢? 我也不是太了解行情。當時沒少聽說DELL這個牌子,據說質量還不錯。于是我就想要不就換一臺DELL牌的電腦吧。
在網上搜了一下,DELL在中國也有一個總部,專門營銷DELL電腦。我就在網上跟那邊聯系了。那個DELL的中國總部好像是在廈門。跟那邊聯系了以后,那邊就問清我所需要的型號、相關配置以及價格范圍等。一切都敲定以后,我就把錢打過去了。然后就是一直在等。大約過了一個星期,接到DELL在廈門總部打來的電話,說這臺電腦不能賣給我了。我問為什么,那邊吱吱唔唔,只說,美國那邊總部告訴他們不能把電腦賣給我。我突然想起,我給他們發的送貨地址就是北航的地址。而北航,就是在2001年發生南海撞機之后,就已經被美國上了被制裁的黑名單。這其中的原因就不用明說了。我好像也記得,當時美國的DELL公司也參與了對北航的制裁。現在叫列入實體清單。當時好像說的就是制裁。DELL的制裁就是不能把他們的產品賣給北航。DELL那邊把我轉過去的錢也退回來了。可是我還是面對著要買什么電腦的問題。后來,有人告訴我,幸虧你沒在DELL公司直接買電腦,買了以后,也沒法報銷。因為現在要求你用學校的經費本,只能走政府采購的方式。你自己直接去買,沒有走政府采購,所以要報銷就非常麻煩。我聽到這個說法,才覺得幸好沒有買成。也算是僥幸了。后來,我在網上搜了一下能夠提供政府采購服務的公司,很快就找到附近的一家。可是這次買什么牌子的電腦呢? 按說,DELL這么霸道,我理應不能再選擇這個牌子了。可是當時我有點犯倔。你越不賣我,我還偏要買,看你還能用什么法子制裁我。于是,我還是給這家被列入允許政府采購的公司下單了一臺DELL電腦。當然,公司那邊第二天就把電腦送過來了。這臺DELL我用了大約七年,后來也出毛病了。這次我也沒有其他經費來源了,就用自己的錢買了一臺聯想的thinkpad。在這臺thinkpad上,貼著英特爾和英偉達的標識。英特爾是生產芯片和處理器的,英特爾是生產CPU 的。英偉達是設計和生產圖形處理器的,英偉達是生產GPU的。這就是說,聯想的thinkpad的核心部件都是英特爾和英偉達生產的。后來想了一下,當時到底要不要買聯想筆記本電腦,也不是很容易確定。只是當時聯想的口碑還沒有像今天這么差,而且我周圍的很多人都在用這一款電腦,我也就隨大溜了。這兩年,聯想的名聲確實不是太好。特別是跟華為比較起來,兩下里一比真是天下地下。這次,華為的mate60pro手機一炮驚人,把全世界震得地動山搖,實在讓中國人民大快人心。華為公司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神奇。說它是一家私營公司吧,但華為的大多數員工都擁有公司的股份。這與那些純粹私營的公司很不一樣。而且,華為與聯想相比,聯想就表現得實在太差了。聯想只為了賺錢,不搞科研開發,只做產品銷售。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聯想賣給國外的產品,其價格都比賣給國內的價格要低。這是什么道理? 聯想從來也不給出解釋。是因為聯想根本講不出道理來呢,還是聯想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國人的傲慢呢? 現在看來,后者是最有可能的。據說,柳傳志為聯想不做科研開發找出了許多理由。其主要理由概括起來就是所謂在商言商。這個在商言商的話,我聽過可不止一次了。但每次我聽到商人們在說在商言商,往往都是為他們的唯利是圖做辯解的。聯想當然不會例外。可是為什么華為也沒找這些理由呢? 華為是不是就沒有說過在商言商,我不知道。但至少,華為絕對不是像聯想那樣,把唯利是圖說成一種高大上的理所當然。兩下里相比,其境界之區別高下立判。發達國家的高技術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技開發。華為每年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科技開發。但兩者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發達國家的高技術公司,為的是讓他們這種高技術公司,要永遠立于所謂食物鏈的頂端。他們通過掌握和壟斷這一類高技術,能夠長久地獲取從中得到的超額利潤。一旦他們從這個頂端跌落下來,那么他們的前景就是非常悲慘的。而華為在開始階段并沒有處在產業鏈的頂端,但華為一直在向這個產業鏈的頂端發起一個又一個沖擊。至少,華為最初也不能確定他們將來一定會達到產業鏈的頂端,更不能確定從中能獲得巨大的超額利潤。但是華為的努力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企業在科技方面長期處在落后的狀態和局面。中國的企業要想不受制于人,只能走這一條艱辛而曲折的道路。盡管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充滿了坎坷,但是華為就是矢志不渝在這條道路堅持走下去。我相信,現在的中國,也有不少像華為這樣的企業,為著自己的理想,向著未來的宏大目標堅持走下去。他們的道路同樣艱險,同樣充滿了困難,但是他們就是要堅定地堅持下去,直到實現自己那最初的目標。只是,我們這樣的科技企業,在數量上還不算多。更多的企業只是滿足于自己的生存,滿足于自己能不斷地贏利。當然,企業是需要贏利的,如果不能贏利,企業就真的無法生存。但是企業也和人一樣,總要樹立一定的志向,而不甘于碌碌無為。企業要贏利就相當于人要吃飯。人當然必須要吃飯,但是對人來說,不是吃得越多就證明你越優秀。你總也得有點精神方面的追求。企業也是一樣,企業是要賺錢,但又不能只認識賺錢。中國的企業也應該有追求。中國的國有企業有自己的追求,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應該有自己的追求。如果中國的民營企業也都是只認得錢的,類似于聯想那樣的企業,那實在是沒多大出息。郭德剛相聲里說,上炕認識娘們兒,下炕認識鞋。對于聯想,上炕下炕都只認識錢,而且還是以極其貪婪和兇殘的眼光盯著那些錢。當然,華為走到今天,絕不是一天兩天,三年五載就能做到的。華為從1987年成立,走到今天已經三十六年了。當然,在華為初創的前期,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遭遇到很多難以逾越的坎坷,但是這些艱難坎坷最終都被華為克服過去了。我們現在有的企業,就是缺乏像華為這種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缺乏這種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而我們中華民族,靠的就是這種精神,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如果我們還想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必須要永遠保持這種旺盛的斗爭精神。順便說一句。最近有人說,華為不是高科技公司,而只是高技術公司。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華為只是搞技術的,不是搞科學的。我一看這個說法,就知道說這話的絕對不是理工類專業的。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做文科的,卻硬要裝出像是理工科的內行。在國外,我沒有見過高科技這個詞,只見過高技術這個詞。英語即是high-tech。國外或許也有高科技的說法,只是我沒有看見過,估計如果有,也許就是high-sci-tech。這么麻煩的寫法不煩瑣嗎? 華為有很多科學家研究數學,研究算法。這是在研究科學還是在研究技術? 再有,技術與科學能完全分得開嗎? 在有的情況下,技術的發展要依賴于科學,但也有的情況,則是科學的發展也要依賴于技術。例如,沒有高能加速器,如何研究量子力學? 那些貶低華為的無知者硬說華為不是高科技公司,只是說是高技術公司,是不是讓人覺得很是可笑?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