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官媒官網有必要以剛公布的豐田汽車數據造假特大丑聞為契機,并與日本福島核事故“核造假”及強行多輪“排核”緊密聯系起來,利用與成語“愛屋及烏”正效應相反的“疑”屋及“烏”負效應,把日本制造品牌“低點定位”為“日本造假”,讓日本制造品牌在全世界聲譽掃地與借機提高中國制造品牌聲譽,以利于中國制造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
一 中方官媒官網應對日本多輪“排核”的宣傳策略是對日本制造品牌進行多輪“打假”
最近,據日媒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第四輪核污染水排海將于2024年2月下旬開始,排海總量預計為7800噸。而此前在2023年已進行了共三輪核污染水排海,在2023年12月第三輪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完成”后才三個月,日本又“馬不停蹄”的搞第四輪核污染水排海。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國的背后支持下,日本將不顧周邊國家強烈反對,繼續一意孤行搞第五輪、第六輪……等多輪核污染水排海。難道中方真的沒辦法反制日本多輪核污染水排海的胡作非為嗎?非也!從輿論戰角度講,中方針對日本“排核”輿論戰,不能局限于“排核”本身,不能就“排核”論“排核”,必須要有大棋局思路。日本強排核污水對外公開理由是“節省成本”,其背后的陰謀暫且不論,中方可以“以日本人之道還治日本人之身”,可把日本所稱“排核”為“節省成本”與看似不相關的日本制造大肆造假及偷工減料聯系起來,這就產生了與成語“愛屋及烏”正效應相反的“疑”屋及“烏”負效應,即由為“節省成本”而敢多輪強排核污水的日本”(相當于“疑”屋)聯系到日本制造還有什么樣的假不敢造!還有什么樣的偷工減料劣質產品不敢生產” (相當于及“烏”)!
謊言重復一千次也不會變成真理,但實事與真理重復一萬次也不嫌多,即然日本今后要搞多輪“排核”,中方官媒官網的應對策略就是對日本制造多輪“打假”,只要今后日本每搞新一輪“排核”,中方官媒官網都應重復性的對日本制造品牌進行新一輪“打假”,即中方官媒官網在強烈遣責日本每一輪“排核”同時,必須充分利用每輪日本“排核”所產生的“疑”屋及“烏”負效應,在國內外廣泛宣傳日本制造如何造假隱瞞與偷工減料,讓日本今后每一輪“排核”都伴隨著日本制造品牌與形象的嚴重受損,日本“排核”不止,中方官媒官網“打假”日本制造不停, 通過多輪“打假”日本制造的宣傳,讓日本制造品牌和形象在中國及國外徹底崩坍,這才能以正反對比方式來反襯出中國制造品牌的高大上形象,如此一來,且不說對全球市玚,其碼對開拓日本制造聲譽最好與日企壟斷程度最高東南亞市場影響巨大。
二 豐田汽車數據造假以“神助功”方式為中國媒體獻上“大禮”
恰在日本第四輪“排核”之前,日本豐田汽車被曝64款車型174項“數據造假”特大丑聞以“神助功”方式給中國媒體獻上“大禮。曾經,日本媒體長期在國外大肆指責中國制造存在“造假”,企圖削弱中國制造品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然而近年來,隨著日本制造的造假丑聞不斷曝光,國人明白,日本才是真正的“造假之國”。可以說,如今日本制造的造假行為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日本制造已經淪為一個國際笑話。
2023年12月21日,日本知名媒體《朝日新聞》曝光了豐田汽車公司存在大規模數據篡改和造假的情況,共有174項與汽車質量相關的數據遭到篡改,尤其是關乎核心碰撞實驗的數據存在明顯的違規行為。面對這些造假行為,豐田汽車高管不得不承認錯誤,并進行了公開道歉,同時宣布暫停所有汽車出貨,并啟動全球112萬輛豐田汽車的召回。
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豐田汽車竟然涉嫌在安全氣囊感應器方面造假。根據美國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發生車禍的豐田車主中,超過78%的車主在碰撞時發現安全氣囊根本沒有彈出,這對于豐田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口碑打擊。
據日本媒體披露的消息顯示,豐田汽車子公司在2023年4月份就曝出了造假行為,當時豐田集團高層對此并不以為意,認為替換材料將給集團帶來巨大成本。
然而,豐田汽車的造假行為并非首次,自2010年以來,該公司就一直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并在各種數據上玩弄虛晃手腕,可以說在造假欺騙方面,以日本汽車業為代表的日本制造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日本大企業就開始出現專業造假現象,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神戶鋼鐵集團、日立公司、三菱電機、東芝集團、東麗集團、小林化工等一眾知名企業普遍存在長達數十年的造假行為。與為所謂“節省成本”而強行“排核”類似的是,為了所謂的“節省成本”,日本制造業甚至對很多產品材料進行偷工減料,美其名曰“優化”。這些日本大企業在造假被曝光后會進行“鞠躬道歉”,然而道歉完畢之后卻繼續造假,于是被中國網民諷為“躬匠精神”。不得不說,日本人的“躬匠精神”令人欽佩!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說過“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臉,豐田是我的右臉”,日本企業品牌被他提升到國家臉面的高度。如同波音飛機曾是美國高端制造的象征,作為日本與世界汽車產業的龍頭老大,豐田一直被日本人與不少外國人(如中國“精日分子)視為日本制造品牌的象征,被視為日本制造的第一品牌。而作為日本制造象征與第一品牌的豐田汽車居然帶頭搞質量數據造假,這對日本制造形象的負面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必會以雪上加霜方式進一步嚴重損害了日本制造業原本不佳的聲譽。但對中國官媒官網來說,則應本著擒賊先擒王的思路,對豐田汽車質量數據造假丑聞死揪不放,窮追猛打,以點帶面,讓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制造聲譽掃地。
現在回過頭來看,中方宣傳主管部門與官媒官網沒有很好利用始于2017年的日本“神戶制鋼造假事件”及隨后不斷曝光日本眾多大企業造假事件所提供的難得機會進行整體的籌劃與應對,導致國內媒體在進行相關報道中,處于散亂無序與各行其是狀態,缺乏一種有合力的合唱效應,值得反思。這次豐田造假丑聞曝光與日本即將在2024年2月的第四輪“排核”,給了中方官媒官網針對日本制造與論戰的一個重要契機,中方不應再錯過,中方宣傳部門應進行整體籌劃與應對,打好針對日本制造“疑”屋及“烏”負效應的輿論戰。
三 中國媒體應充分利用日本福島核電站重大事故“核造假”所產生的“疑”屋及“烏”負效應把日本制造“低點定位”為“日本造假”
日本強行“排核”與日企諸多造假丑聞,恰有利于中方媒體以“低點定位”策略與“疑”屋及“烏”負效應,把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日本制造” “低點定位”為“日本造假”,以“日本造假”來取代日本制造,使之成為日本的新形象、新名片、新標志。中方官媒官網應通過對“日本造假”大張旗鼓的外宣與內宣,讓國內外民眾把“日本制造”與“日本造假”緊密聯系起來,使國內外民眾今后不再把“日本制造”與“優質”掛鉤,而是首先聯想到包括“排核”在內的“日本造假”諸多劣行,這就能以“疑”屋及“烏”負效應把日本制造推下神壇,讓其在全世界聲譽掃地。
從“排核”的源頭即福島核事故來看,早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前的1977年,即34年前就產生了造假隱瞞的“人禍”,現有公開資料及相關報道顯示,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事故發生之前一直存在隱瞞虛報和篡改信息的前科。東電在2007年承認,自1977年起在福島第一、第二核電站等199次例行檢查中篡改檢測數據,隱瞞反應堆故障,這也是導致福島核電事故“人禍”的重要因素。
核電站事故分為最輕一級到最嚴重七級,按事后總結,雖說福島核事故是由九級大地震的意外天災引發,但天災畢竟是外因,只能使福島核事故等級上升為四級,還不算太嚴重,還在人為可控范圍內,搶救成功可能較大。最后卻由于造假隱瞞等人禍,使福島核事故由四級升級為最嚴重七級。從事故發生、搶救到善后的全過程來看,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上下勾結、謊話連篇,不停的造假隱瞞堆芯熔毀、節省成本、拖延處理等反智蠢行,內騙日本人,外騙全世界,直到現在強行“排核”,還繼續不負責任的用謊言欺騙全世界,“甩鍋”全世界,用高達700億日元巨額“公關費”來塑造所謂“工匠精神”,掩蓋其造假蠢行!日本所有的“核檢測”都是“定制”的,除了氚之外的幾十種放射性物質根本就不檢測!還不準它國去抽樣檢測!可以說從2011年福島事故發生到如今“排核”的十多年時間,就是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相互勾結的對國內外造假欺騙史,今后全世界還有誰敢相信日本的檢測報告?
從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到如今多輪“排核”,充分表明了日本與“核”有關的造假(注:以下簡稱“核造假”)后果的嚴重程度,是各類造假之最。可日本人連“核造假”都肆無忌憚,那還有什么不敢造假?造假撒謊成了這個民族的本能與習慣,于是神戶鋼鐵造假四十年;小林化工造假三十年;三菱電機的空調數據造假三十五年;日本制鋼所的渦輪機造假二十四年;川崎重工的制冷機造假二十年……如果從1977年福島核電站例行檢查首次造假算起,到2023年三輪“排核”前后的數據造假,時間跨度居然長達46年,創造了世界核電史上前所未有的造假隱瞞先例。
中國媒體對當年福島核事故與如今日本多輪“排核”的報道可以有多個角度.但有一個角度不可忽視,那就是從造假角度講,從當年福島核事故到如今“排核”的“核造假”,可以說是“日本造假”的登峰造極之作與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核造假”系筆者自創新詞,這不僅因為“核造假”后果最嚴重,而且“核造假”新詞有利于對日輿論戰。
實事表明,日本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改標準、改數據,然后用營銷手段欺騙全世界“躬匠精神”。日本任何“檢測報告”和“樣品”,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但在造假成為本能與習慣的日本人看來,相比于后果最嚴重的“核造假”,這些統統是“小巫”級別小造假!更可以放心大膽的造假!無所謂!
所以,中國媒體在日本“排核”相關報道,一定要從“核造假”的角度來對“日本造假”來窮追猛打,把“核造假”作為“日本造假”頂級鐵證來大肆宣傳,即日本既然敢無底線“核造假”,那“日本制造”旗下所有日企及日本知名品牌就敢無底線造任何假,這才有助于把“日本制造”“低點定位”為 “日本造假”,通過由此產生“疑”屋及“烏”負效應,讓“日本制造”在全世界聲譽掃地。
前面提出只要今后日本每搞新一輪“排核”,中方官媒官網都應重復性的對日本制造的造假進行新一輪“打假”,這自然也包括很打很批日本“核造假”, “核造假”這一實事與新詞重復一萬次都不嫌多。
近代以來,漢語吸收與“照搬”了不少日本詞匯,現在到了反向輸出的日本的時侯,希望過中國媒體宣傳,使“核造假”這一新詞風靡日本與流行世界,甚至影響世界。
四 愛屋及烏與“疑”屋及“烏”對日本制造、中國制造所帶來的正負兩方面效應的對比
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立了一家工廠,生產海爾品牌系列家電產品,工廠經理里韋斯在接受中國記者釆訪時說,美國海爾公司生產出的產品沒有受到中國制造產品低端負面形象的影響,因為我們包裝箱上印有“美國制造”的字樣。說實話,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家中國公司,也不知道海爾是中國品牌。
這位海爾美國公司經理講話表明一點,海爾在美國的成功,不僅取決于自身品質,也在很大程度上沾了美國制造的光。當然,美國企業更是受益于美國制造信譽所產生的溢出效應。有網友“爆料”稱,有的美國公司購買了中國制造的產品,然后貼上“美國制造”標志在網上大幅提價出售,居然銷路不錯。
對海外的中國制造品牌來說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國家層面的品牌即中國制造品牌,中國制造如同日本制造、美國制造、德國制造那樣,是一種國家層面與國家形象的國家品牌。在中國制造這個國家品牌之下,才是中國眾多的企業品牌。
國外消費者與用戶在購買某個產品時,一般首先關注的是該產品是那個國家制造,其次才會關注是這個國家那個企業制造即關注企業品牌。例如無論是美國消費者購買海爾美國公司制造的家電,還是網購某個產品,首先關注的是產品包裝上標注的“美國制造”,一看到是美國制造,肯定不會像看到中國制造那樣猶豫不決,而是很快下定決心購買。甚至在美國制造之下的某個企業品牌如海爾品牌,有的消費者都不會去關心和過問,只要是美國制造就放心買回家,這就是美國制造這一國家品牌的魔力。
在國際市場上,企業品牌創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家品牌形象,如果中國制造這個國家品牌如同日本制造、美國制造、德國制造那樣成為高品質國家品牌的標志,那么中國企業在國外創建企業品牌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語愛屋及烏講的就是道理。愛屋及烏的本意是指因為愛上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成語愛屋及烏中“屋”相當于中國制造、日本制造、美國制造等國家品牌,成語愛屋及烏的中的“烏”相當于中國制造、日本制造等國家名牌之下的某個中國企業、日本企業品牌,如中國高鐵、中國海爾、中國格力、日本高鐵、日本豐田等。
與“愛屋及烏”正效應相對應的還有一種“疑”屋及“烏”負效應,“疑”屋及“烏”是筆者自創的一個新詞,“疑”屋及“烏”負效應是指中國制造這個國家品牌形象在國際市場上不夠亮麗,尚未成為高品質的標志,而是在西媒負面報道的影響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廉價低端乃至低質低價的代名詞,那么國外用戶對中國制造這一國家品牌的疑慮即“疑”屋,就會轉化對中國制造旗下所有企業品牌的不夠信任,這就是“疑”屋及“烏”負效應。一個很直接后果是,一些外國用戶一看到產品上的中國制造的標識,連制造該產品的某個具體中國企業品牌也不愿看,就決定不買了,那么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創建企業品牌的效果就只能“事倍功半”。
可以設想,如果一家中國企業與一家美國企業生產一種相同的產品,品質完全相同,但中國企業的產品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國制造這一國家品牌廉價低端“不良形象”所產生的拖累,讓國外用戶不僅難以愛屋及烏,反而“疑”屋及“烏”!中國企業僅靠自身努力在國外創建企業品牌的效果必然受制于“疑”屋及“烏”負面效應而“事倍功半”!在創建企業品牌的難度上肯定遠大于美國同行,在企業品牌的名牌效應上也就遠不如美國同類產品。嚴重的是最后只能陷入“窩里斗”,大打價格戰的惡性循環,這就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創建企業品牌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中國品牌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中國品牌夢”是指所有的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制造業上億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都希望中國制造這個國家品牌,能在國際市場上像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那樣,成為高品質國家品牌的象征與標志。實現“中國品牌夢”任重而道遠,面臨重重挑戰,所以我們要設法為中國制造這個國家品牌添光加彩,不斷提高其檔次和價值,這樣才可能利用愛屋及烏的正效應來逐步實現“中國品牌夢”。
五 日本媒體如何利用“疑”屋及“烏”負效應來敗壞中國制造信譽
2007年,日本發生了一起震驚中日兩國“毒餃子”事件,由于食用中國生產的冷凍水餃,導致日本千葉、兵庫兩縣的3戶家庭共10人中毒。后查明系河北石家莊天洋食品廠臨時工呂月庭,因對工資待遇不滿,用注射器向速凍水餃產品包裝內注射農藥甲胺磷所致。
2014年1月20日,呂月庭投毒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庭以投放危險物質罪判處被告人呂月庭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日本駐華使館官員、媒體記者及各界群眾50余人旁聽了宣判。
“毒餃子”事件發生后,日本媒體可謂炒作得天翻地覆,日本不少媒體不是將其作為個案來進行客觀報道,而是用“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方式進行歪曲實事的報道,日媒毫無根據地將懷疑目光投向所有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在日本某些媒體的報道看來,所有從中國進口食品都可能存在質量問題、都有可能是有毒食品。這就導致了“疑”屋及“烏”的負效應,即正因為中國食品這個大招牌(相當于“屋”)信譽在日本一落千丈,使絕大多數無任何質量問題的各種品牌中國食品(相當于“烏”)銷售都受到嚴重牽聯與影響,即使大幅降價銷售也無人問津,中方企業損失慘重。盡管中方一再要求某些日本媒體公正客觀報道此事,但某些日本媒體就是不聽。
由“毒餃子”事件聯想到日本媒體對在日華人犯罪的報道,兩者頗有類似之處。在日華人多達幾十萬,有極個別人犯罪從概率角度來講是很正常的。但某些日本媒體在此類事件報道中均不作為個案報道,而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在某些日本媒體的報道看來,似乎所有在日華人都有犯罪傾向、都可能是犯罪嫌疑人,這同樣導致了“疑”屋及“烏”負效應,致使所有在日華人都不同程度受到牽聯和歧視。
六 大量日企造假事件是群體性劣行而不是個案
神戶制鋼是日本第三大鋼鐵廠,年產量高達700多萬噸。神戶制鋼造假違規行為可追溯上世紀70年代,神戶制鋼在鋁制品上數據造假行為其實在40年前就已開始,且造假范圍是從點到面,最后發展成大規模、全員性與有組織的造假,公司內部對這樣的造假操作居然還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可以神戶制鋼有組織的可謂“源遠流長”。神戶制鋼社長川崎博也等多名高管宣布將引咎辭職,另有幾十名中層管理人員面臨降薪、轉崗等處分。
自2017年10月“神戶制鋼造假事件”曝光后,就像多米諾骨牌那樣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日本制造的所有行業與大企業均難逃一劫。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光一時的日本制造,從技術、質量到數據造假的各類造假丑聞的曝光一直層出不窮,沒完沒了,觸目驚心。
這些不斷曝光的造假丑聞的后續影響決不會在短期內結束,而將進入長期的“發酵期”。從長遠來看,波音公司很可能成為終極受害者。按波音公司說法,從未釆購過神戶制鋼產品。但波音公司沒有直接釆購卻有間接釆購,日企一直是波音飛機零部件的最大分包商,波音公司每年在日企釆購的飛機零部件總額高達上百億美元,如此大的釆購額要做到完全不用神戶制鋼所提供的金屬材料是不可能的。而波音一直直接采購三菱材料公司制造的有色金屬材料與東麗公司制造的碳纖維用于軍用、民用飛機零部件制造。大型客機使命壽命可長達30年,所以對用于制造飛機零部件的金屬材料及碳纖維品質要求十分苛刻,而神戶制鋼、三菱材料公司、東麗碳纖維所提供的不合格金屬材料及碳纖維使用期不可能達到30年,往往會提前若干年就會開始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嚴重的甚至會接二連三導致機毀人亡的慘劇發生,波音公司和相關運營商必將遭遇滅頂之災。
七 中國媒體如何利用日企大量造假事件所產生“疑”屋及“烏”負效應
現在回過頭來看,某些日本媒體在對“毒餃子”事件炒作中,對中方是“窮追猛打”,是有意利用“疑”屋及“烏”負效應,對中國品牌的食品來個“以點帶面”與全盤否定。中方官員、企業及媒體的被動之處在于,對某些日本媒體的“指責”是不停地解釋與自我辯解。雖說這是必要的,但某些日本媒體“指責”什么,我們就辯解什么,給人印象是中方讓日本媒體牽著鼻子走。而且某些居心不良的日本媒體就是要對此進行妖魔化宣傳,借機敗壞中國品牌食品乃至中國制造的信譽,因此中方對日本媒體“指責”的任何辯解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而且中方有理有據的解釋,日本媒體通常是不會報道的,日本消費者是很難從日本媒體中得到正確信息和了解事件的真相。
對“毒餃子”、“毒玩具”(指玩具油漆鉛含量超標)之類外國媒體對中國制造品牌的造謠中傷,中方辯解雖是必要,但中方再怎么自我辯解與占理也是“事倍功半”,未必能贏得外國用戶的信任與理解,有理也未必能走遍天下。
從軍事與競爭角度講,自我辯解是一種被動防御手段,僅靠被動防御是不可能戰勝對手的,中方還應主動出擊,才可能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中國媒體主動出擊策略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日媒可以利用“疑”屋及“烏”負效應來有意敗壞中國制造品牌信譽,中國媒體也可用。但中國媒體不是照搬當年日媒“以點帶面”方式進行歪曲實事的報道,完全可以以實事為依據進行客觀報道。因為進入新世紀后,有關日本制造各類“丑聞事件”可謂層出不窮,年年曝光,幾乎涉及日本所有大企業。這就不是某個點、某個企業、某個行業的問題,也不是某個偶發孤立事件,而成為一個涉及面很廣的“面”問題,這意味著日本制造這一國家層面品牌,或者說日本制造這一曾經的金字招牌從“面”上開始出大問題了。
與日媒以“以點帶面”進行歪曲報道(如“毒餃子”)所不同時是,中國媒體完全可以以事實為依據,把最嚴重的“核造假”作為一個“造假點”來“以點帶面”,即日本既然敢無底線搞后果最嚴的“核造假”,那“日本制造”就敢無底線的造任何假!這才有助于通過“疑”屋及“烏”負效應,把“日本制造”這一國家級品牌與形象“低點定位”(或貶為)“日本造假”,使“日本造假”取代“日本制造”,讓其在國外聲譽掃地。
中國媒體在進行日企造假丑聞的最新報道與相關回顧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日本某企業某具體丑聞的報道,而應以“核造假”這個最嚴重的“造假點”來“以點帶面”,以實事為依據來對日本制造進行全方面質疑、批判和分析。中國媒體要讓全世界消費者與用戶都認識到,如今的日本制造完全不同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鼎盛時期日本制造,并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那么完美,而是充斥各種問題與丑聞的制造。這才能以“疑”屋及“烏”負效應的“以點帶面”來把日本制造這一國家級品牌推下神壇,讓日本制造這一金字招牌黯然失色,這樣就可讓日本豐田、三菱等各大品牌受累受制于“疑”屋(日本制造)及“烏”的負效應,徹底動搖全世界與東南亞對日本制造各大品牌的迷信。而中國制造這一國家層面品牌則可借助此(日本制造)消彼漲的效應,提高在全世界信譽,讓中國制造旗下的眾多企業品牌受益于“愛屋及烏”正效應,提高在全世界市場競爭力與品牌美譽度。
八 對日本制造品牌的過度迷信成為中國高鐵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最大障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鐵路建設發展成就的高度肯定。
央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一集提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時稱贊:“高鐵,中國產的動車,這個是中國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中央領導對中國高鐵“走出去”寄予很大希望,但中國高鐵“走出去”不會是一帆風順,也面臨著重重困難與挑戰,在東南亞尤其困難。
從世界范圍來看,確有不少國家與民眾或多或少存在著對日本制造的迷信心理,這在東南亞國家尤為明顯,這些國家官員、民眾及媒體對日本制造高品質“神話”的迷信,可以說達到了深信不疑的程度。這是因為日本制造各類品牌早在上世紀五十年就進入東南亞國家,日企在東南亞深耕多年,可謂樹大根深。同時通過投資建廠與小恩小惠的援助收買當地民心及媒體,且與當地官方、產業界及媒體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個由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集團來共同對外,抗拒它國品牌的進入。
以泰國為例,作為東南亞最大的日系汽車生產國,泰國實際上成為日系車殖民地,形成規模龐大的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日系車既得利益集團。因此,對中資車企在泰國投資建廠的要求,泰國官方既不支持,更不歡迎,反面暗中設限。其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泰國汽車市場早已飽和,且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別說中國汽車品牌,即使歐美汽車品牌要打入泰國也不容易,現在中國汽車是靠新能源車的優勢才成功打開泰國市場。
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對日本制造品牌的過度迷信給中國高端制造(如中國高鐵)開拓東南亞市場帶來很大障礙。中泰高鐵項目自2014年啟動以來,簽約與正式開工之所以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12月21日,中泰高鐵一期工程項目才正式開工,且一直緩慢推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確有不少泰國媒體與公眾對中國高鐵的質量、技術與安全性持懷疑態度。面對來自泰國社會與媒體上的“雜音”,特別是日本的暗中“攪局”,泰國政府即使想與中方合作也面臨重重壓力。泰國政府為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壓力,也是為了搞“平衡”,泰方準備在另一條鐵路線路上與日本合作,泰國與日本于2017年8月6日簽署的曼谷—清邁鐵路合作備忘錄。這條高鐵總長度約為670公里,時速為250公里,泰國計劃釆用日本新干線技術,由日本提供低息貸款,工程總造價為120億美元。當時的計劃是,曼谷-清邁高鐵于2013年開始興建,有望于2018年正式開通啟用。可是,10年過去了,這條高鐵也還沒開工,更別說啟用了。
但在2023年5月中旬新一輪的中泰鐵路建設談判中,突生變數,泰國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他們要求這條鐵路要按照日本高鐵技術標準建設,給出的理由是由于我國高鐵的部分標準并不符合國際標準。
客觀的講,由于泰國以前鐵路項目基本上是按照日本、歐洲的技術標準建設的,這確實與中國高鐵技術標準不太兼容。泰國人所稱我國高鐵的部分標準并不符合國際標準。實則是指“不符日本標準”。問題是中老鐵路項目已于2021年12月開通,2023年9月7日,中國印尼合作建設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開通運行,兩地間最快旅行時間由3.5小時壓縮至40分鐘,這標志著印尼邁入高鐵時代。這兩個鐵路項目所釆用的中國技術與標準已在東南亞產生了良好示范作用,為何泰國某些人至今仍過度癡迷于日本鐵路技術與標準,固執認為日本技術與標準比中國更先進?這與日企長期“深耕”泰國市場與暗中資助當地媒體洗腦泰國人有關。由于日本鐵路標準與我國并不兼容,只有按照中國標準建設的中泰鐵路項目才能與中老鐵路相互銜接,實現中泰間的經濟合作交流。泰國所提“按照日本標準建設”的無理要求自然被中方斷然拒絕,中方表示必須按照中方標準建高鐵,否則免談。經反復交涉與談判,泰方才被迫勉強同意接受中國標準,但今后仍有存在變數的可能。
隨著2023年雅萬高鐵開通運營開通,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國家將高鐵計劃提上日程,馬來西亞也不甘落后,宣布重啟投資(折合)約1800億人民幣的新隆高鐵項目。早在三年前,我國就曾參與競標新隆高鐵(又稱新馬高鐵),但在2021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這條高鐵不建了。時隔三年,馬來西亞又宣布重啟新隆高鐵,也許是看到中老鐵路的繁忙景象,馬來西亞也想通過建立隆新高鐵來發展本國經濟。以下為雅萬高鐵與隆新高鐵國上圖片
新隆高鐵也叫新馬高鐵,連接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全長350公里、8個站點,投資約1800億人民幣,是東南亞史上最大的鐵路基建項目。引來中、日、德、法四個高鐵大國及韓國參與競標,從各方面情況來看,中、日兩國相關企業將成為兩大奪標熱門,最后的中標者很可能在中、日之間產生。日方并不甘心于在印尼雅萬高鐵項目奪標中的失敗,試圖在新隆高鐵項目中卷土重新,一雪前恥,中、日兩國奪標大戰不可避免。中、日之間竟爭不僅是項目成本與工期的竟爭,也是中、日高鐵技術與技術標準較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不少官員、媒體及公眾看來,中國高鐵雖有性價比與建設工期上的優勢,但日本高鐵在質量、技術與安全性上卻更勝一籌。那么競標中,中國高鐵技術與技術標準會不會遭遇類似中泰高鐵項目的問題?還有待觀察,中方必須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按理說,中國制造在有著“地利”之便的東南亞應更具競爭優勢,但日本制造憑著先入者為王和多年深耕東南亞所積累的品牌效應,日本制造更具明顯競爭優勢,中國制造要打破日本制造在東南亞的壟斷,逐步擠壓日本制造已有市場份額,將是一場艱巨的挑戰。
日本制造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領域,而隨著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制造的崛起,中日兩國在高端制造領域對決與較量不可避免,但由于全世界存在著對日本制造不同程度的迷信,即使中國高端制造品質與日本制造相當,國外用戶也不會輕易相信與接受,如果中方在報價上大幅降低又會使中方損失應得的經濟利益,所以如何消除全世界特別是東南亞對日本制造的迷信與對中國高端制造品質的疑慮?成為中方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九 中國媒體在東南亞高鐵項目競標中的輿論戰策略
中國高鐵與日本高鐵決不是兩個孤立的品牌,而是中國制造與日本制造這兩個國家層面品牌旗下的兩只“烏”。日本高鐵這只“烏”由于仍受益于日本制造良好形象所產生的愛屋及烏正效應,其安全性與可靠性在東南亞廣受推崇與好評。而中國高鐵盡管技術先進,性價比優勢突出,但因受制于中國制造不佳形象所產生的“疑”屋及“烏”負效應的拖累,其安全性與可靠性在東南亞一直受到質疑,這成了中國高鐵參與新隆高鐵項目競標的最大障礙。
在新隆高鐵項目招標與評標前后,中日媒體間輿論戰不可避免,雙方都會宣揚各自高鐵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與經濟性,想說服新招標方釆用本國的高鐵技術。但中方在輿論戰中不能僅局限對中國高鐵與日本高鐵,從技術到安全的各項指標的對比與造勢,不能僅就高鐵論高鐵,而應借日本“核造假”來大做文章,從“疑”屋(疑慮日本制造)及“烏”(日本高鐵)角度來動搖東南亞與新馬兩國對日本制造及日本高鐵的迷信,以“疑”屋及“烏”負效應來“連累”日本高鐵,使其信譽動搖。
在新隆高鐵項目招標與評標前后,中方媒體在相關報道中不能各自為戰與各行其事,更不能打無準備之仗,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廣電總局應與央企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中鐵聯手制定一個詳細的外宣方案來貫徹執行。
從外宣時間段來,針對日本制造及日本高鐵的“疑”屋及“烏”的外宣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是“疑”屋(疑慮日本制造)階段。時間是從現在起到新隆高鐵項目正式招標之前,中方外宣重點是設法引導國外特別是東南亞民眾逐步產生“疑”屋(疑慮日本制造)心理,逐步動搖與消除其對日本制造的迷信。外宣第二個時間段是在新隆高鐵項目招標之后的評標階段,可在國外民眾已產生“疑”屋(疑慮日本制造)心理的前提下,中方外宣重點是再對日本高鐵這只“烏”安全性與可靠性提出各種質疑,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與火上澆油之效,就可利用“疑”屋及“烏”負效應來“連累”日本高鐵,以泰山壓頂之勢,從上到下(從“屋”到”“烏”)給日本高鐵以致命一擊,為中國高鐵造勢。
從外宣報道的集中程度講,同類性質事件(如眾多的日本制造“丑聞事件”)在不同時間段的分散報道遠不如在某個時間段集中報道效果好,集中報道給人印象深,借用一個軍事術語這叫“地毯式轟炸”。集中報道的日本制造“丑聞事件”越多,“地毯式轟炸”效果就越好。
雖說這幾年有關日本制造“丑聞事件”接連不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只對近期的“丑聞事件”印象深刻,而中遠期“丑聞事件”則逐漸被人遺忘。日本人又善于“遺忘”與“捂蓋子”,決不會在主動再提。所以中國媒體不妨采取遠近結合、雙管齊下的宣傳策略,在死盯著近期“丑聞事件”不放的同時,對逐漸被人遺忘中遠期“丑聞事件”也要“揭老底”、“掀蓋子”、“算總帳”,并通過“核造假”來以點帶面,來個鋪天蓋地式的集中曝光與“地毯式轟炸”。
從波音客機長達30年使命壽命來看,神戶制鋼、、三菱材料公司、東麗碳纖維所提供的不合格金屬材料后果的“發酵期”將持續多年,且空客公司很可能被牽聯其中,這將給中國媒體在這方面的報道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豐田造假等日本制造“丑聞事件”持續“發酵”多久,中國媒體就應關注與報道多久。
中方應充分動員組織中國國際電視臺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所有的外語頻道;紙質英文版的《中國日報》與英文版《環球時報》;多個外國語種版本的《今日中國》月刊等外宣報刊,應從2017年曝光的“神戶鋼鐵”造假到如今豐田造假等多起造假丑聞,面向國外特別是東南亞受眾,用“地毯式轟炸”方式進行連篇累牘的集中曝光、集中回顧、集中質疑、集中批判、集中警示。這些從過去到現在曝光的造假丑聞看似與日本高鐵沒有多大關系,卻能讓東南亞民眾認識到他們所迷信的日本制造不過如此。“地毯式轟炸”集中報道也能使東南亞民眾認識到日本制造品牌造假丑聞頻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個體所為而是群體性的大范圍造假,這才能從根本上動搖東南亞官員與民眾對日本制造的過度迷信。
只有動搖了東南亞官員與民眾對日本制造的迷信,才能讓日本高鐵從愛屋及烏光環下的受益者成為“疑”屋(日本制造)及“烏”負效應的“受累者”,才能徹底動搖東南亞特別是新馬兩國對日本高鐵的過度迷信,才能以此消彼長方式提高中國高鐵的信譽與競爭力。
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與“疑”屋及“烏”負效應也有類似的含義,形象地講,如果日本制造這張“大皮”并非完美無缺,而是像這現在這樣漏洞百出,丑聞盛行,那么依附于日本制造這張“大皮”旗下的各個日本品牌如日本高鐵、豐田、三菱等還能根基牢靠嗎?還能完美無缺嗎??還能順利發展嗎?只有通過“地毯式轟炸”集中報道,才能把日本制造這張“大皮”炸得漏洞百出,則“屋”之不存,“烏”將焉附!那日本高鐵這只“烏”還有生存空間嗎?還能維持以往的信譽嗎?
十 中國媒體對國內民眾也要進行“地毯式轟炸”的集中報道
神戶鋼鐵、三菱等知名日企造假持續時間之長駭人聽聞,全世界都找不到先例。造假丑聞令日本制造黯然失色。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制造還是“劣質低價”的代名詞,隨著二戰后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美國大力抶植,使日本制造借機發展起來。那么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經濟巔峰期就開始造假的日本制造為何能讓人們產生“日本制造就是質量好”這種錯覺?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來自于日本媒體的刻意渲染。平心而論,部分日本產品的確質量高,而擅長于以偏概全的日本媒體則直接拋出“日本制造=高質量”的論調,對日本制造加以神話。
但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媒體在有關日本制造的報道時,竟然對日媒這一自吹論調曾一度深信不疑與全盤接受。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國內媒體對日本制造的溢美之詞更是泛濫成災,有意無意甘當日本制造的“吹鼓手”,嚴重誤導了國內用戶與消費者,制造出大批“哈日族”(或“精日族”),國內媒體有意無意地成為日本制造搶占中國市場“輿論先鋒”。2023年8月日本首次“排核”前后,國內一大批“哈日族”馬上迫不及待跳出來,在網上為日本“排核”罪行“辯解”。所以中國媒體必須對此進行深刻反思與矯枉過正,對日本制造多起造假丑聞,也必須要面國內數億受眾進行“地毯式轟炸”的集中報道。
一是能通過“內銷轉出口”的方式向國外傳播中國媒體相關報道
改革開放前,在中國處于封閉和落后的時代,有一個大家熟悉的詞叫“出口轉內銷”,“出口轉內銷”的不僅是商品,也包括國內重要新聞。而在開放與強盛的當代中國,在國內重要新聞報道上則出現“內銷轉出口”的新現象。如今的中國是外媒關注和報道的焦點,外媒常駐中國的記者總數多達上千人,其中不少人精通中文,天天看中文媒體,中文媒體重要報道與提法往往會被外媒轉載引用。中國媒體以“核造假”與“疑”屋及“烏”負效應的視角,對日本制造大量造假丑聞的報道(包括造假丑聞的重提與回顧)也會引起龐大的駐華外媒記者的關注,他們也會進行一定的轉載與報道,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聲音與觀點。
二是能消除國內對日本制造的過度迷信
由于國內媒體在上世紀過度美化日本制造的“余毒”,或者說“洗腦后遺癥”時至今日,國內或多或少仍存在著對日本制造過度迷信現象,日本制造在一些國人眼中仍是高質量、高品質的代名詞。這才導致一些中國游客曾一度在日本盲目搶購馬桶蓋、電飯鍋、化妝品之類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甚至搶購日本感冒藥和眼藥水,后來發現日藥療效好是因為加入了有副作用的激素。某些國人對日本制造過度迷信的心理,不利于同類中國優質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并與日本制造品牌競爭,所以消除部份中國用戶與消費者對日本制造過度迷信應是中國媒體的重要職責。
三是在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中不能重外輕內,而應內外統籌、統一口經、內外兼顧。即中國媒體不能過度關注日本制造的造假丑聞對國外的影響,更要關注對國內的影響。因為日本作為多年來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日企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其間發生的有關日本制造的造假丑聞為數眾多,使中國深受其害。
2017年10月17日人民網題為“日本鋼鐵造假驚人, 2000年中國三峽工程差點被坑”的報道引起很大震動。坦率地講,這是個過時舊聞,但2000年時,國內媒體對此事報道所引起的社會反響有限,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社會對日本制造品牌還非常迷信,日本鋼鐵產品也因此成為愛屋及烏正效應的受益者。在愛屋及烏的光環籠罩之下,當時中國社會僅把此丑聞當成偶發事件而未予追究與關注。
而自2017年以來,隨著日本制造的造假丑聞大量曝光。現在大概不會有人相信“三峽工程劣質鋼材丑聞事件”僅僅是偶發事件,幾乎可以100%肯定是日企當時有意造假。日企造假原因只能有兩個,一個是為牟取利潤,不愿將不合格產品報廢而有意賣給中國。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想有意給三峽工程留下質量隱患。因為有些日本人心理很陰暗,不愿中國在任何領域超過日本,于是想暗中給三峽工程下拌子,即使被中方發現,日本僅就不合格鋼材賠一筆錢也能承受。但三峽工程卻是中國的千秋偉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由此造成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是中國無法承受的。所以對日企來說,這種損人利已的造假劣行是很合算的。
2009年發生在美國的豐田汽車“剎車門”丑聞曾轟動一時,但更早發生在國內的三菱汽車“剎車門”丑聞則被人忽視與“遺忘”。2000-2004年三菱汽車頻頻爆出丑聞,僅四年當中就刻意隱瞞全球消費者投訴案例高達6萬多例。對于三菱汽車的丑聞,不僅是頻頻造假的事件,2000年由三菱汽車旗下產品帕杰羅剎車失靈事件,在國內導致眾多事故車禍發生,當中國媒體和消費者進行追究三菱汽車時,不僅得不到道歉和懺悔,反而三菱汽車一方則是拒不承認的態度實在令人發指。
現在回過頭來反思,當時中國媒體在對三菱汽車“剎車門”丑聞的報道時,是將其對作為孤立與偶發的丑聞來報道,而沒有從“疑”屋及“烏”負效應角度把日本制造“低點定位”為“日本造假”,至使當時國內對日本制造的過度迷信并沒有因此而發生根本性轉變,三菱汽車也沒有因此名譽掃地,而是一直在銷售。
起碼自2000年以來,有關日本制造多起造假丑聞給中國用戶與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中國媒體應借日本新一輪“排核”與豐田最近造假丑聞曝光之機,要集中曝光與“秋后算(總)帳”,要以“核造假”與“疑”屋及“烏”的視角,進行重新回顧與報道,對內可消除中國用戶與消費者對日本制造過度迷信。對外可讓日本制造受到來自中國與國際相關報道的兩面夾擊,把日本制造連帶其旗下的豐田汽車等所謂世界名牌推下神壇,為中國制造及旗下比亞迪等中國品牌PK日本制造及豐田等日本名牌,創造一個有利的國際國內輿論環境與氛圍。
全文總結:自2017年以來,日本神戶制鋼等大量造假丑聞的曝光震動全球,而現在重提與回顧日企大量造假丑聞不能就事論事,不能僅僅局限于對這些丑聞具體細節的報道,而應要有大視野、大目標,在日本強行第四輪“排核”時刻,重提或回顧日企造假丑聞,不僅要與“核造假”緊密結合起來,還必須從日本制造的層面,以實事為依據,把日本制造這一國家層面的品牌進行全方位質疑、批判和分析。日本高鐵、東芝、三菱等日本品牌只是罩在日本制造(相當于成語愛屋及烏中的“屋”)這一國家品牌光環下的若干只“烏”,只有用“地毯式轟炸”密集報道方式,動搖全世界特別東南亞對日本制造(即“屋”)的迷信,才能讓日本高鐵、豐田等日本品牌從“愛屋及烏”光環下的受益者成為“疑”屋(疑慮日本制造)及“烏”負效應的“受累者”,才能徹底動搖全世界與東南亞對日本高鐵、豐田等日本著名品牌的過度迷信,才能以此消彼長方式提高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各類中國制造品牌在全世界的信譽與競爭力。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