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創新航武漢一期項目
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時隔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座談會謀劃中部地區發展新藍圖,為新征程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指明方向。
位于我國中部廣闊腹地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資源要素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發展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中國建筑深度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搶抓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推動與中部地區6省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眾多子企業扎根中部、深耕中部,與中部地區同頻共振、相向而行。
牢記殷殷囑托,胸懷“國之大者”。中國建筑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服務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彰顯新擔當,以實際行動爭做中部地區崛起的堅定支持者、重要參與者和深度建證者。
中部崛起,創新為要
湖北武漢,中部地區首座經濟總量超2萬億的經濟大城的一角,工業機器人代替了人力正騰轉運行,AGV自動小車在產線間有序穿梭。這座武漢市首個大型新能源電池項目——中建二局承建的中創新航武漢一期項目已于日前竣工,一座現代化智能工廠已然成形。
產業向“新” ,發展提“質”。近年來,中國建筑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建證中部地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助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中國建筑將以更大力度助力中部地區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建造升級,激活行業新動能。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建筑分別用10天和12天先后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工業化裝配式建造技術、全過程BIM技術輔助施工、智能建造系統等為救助生命的“中國速度”奠定堅實基礎。當前,中國建筑繼續推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利用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5G等技術革新建造方式,大力推進“空中造樓機”“住宅造樓機”“造塔機”“造隧機”“造石機”、循環電梯等一批建筑“利器”,廣泛應用于中部地區海量的建設場景。
△武漢京東方10.5代線項目
高端引領,打造發展新引擎。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傳統產業煥發活力。在湖北,中建一局、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漢京東方10.5代線項目,建設時期曾是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工藝難度最大的液晶面板電子廠房,目前助力武漢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顯示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在湖南,中建八局承建的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主廠房項目,正為當地打造千億級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貢獻活力;在山西,中建四局承建的五臺云海鎂業二期廠房項目進入建設新階段,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支撐忻州打造中國“鎂都”,成為服務全國的鎂合金生產和新材料應用創新基地。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智慧化生產線迅速投產,汽車、電子、重工等領域一個個高新技術產業蓄勢待發,展現出蓬勃生機,見證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部地區加速構建。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項目
數智賦能,促進產業新突破。信息時代,算力就是生產力。走進中建五局承建的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項目,一架架大型服務器精密計算,支撐著一個個應用場景高效運轉。該項目理論峰值計算能力100PFlops,為河南省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算力支撐。從鄱陽湖畔到東湖之濱,從黃河沿線到長江兩岸,中部地區創新發展要素加快集聚,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產學研融通創新的新格局掀開新篇章。江西贛州,中建一局承建的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項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建成后將促進贛州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稀土產業集群。安徽合肥,中建四局承建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園區5#樓工程項目將助力探索未來的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湖北武漢,中建三局承建的國家實驗室——漢江國家實驗室科研總部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后將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鄭東新區科學谷數字小鎮
筑巢引鳳,拓展崛起新高地。人才聚集、資源集中、企業集聚,一個個產業園、總部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正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的“發動機”“催化器”。中建五局承建的世界計算·長沙智谷項目是先進計算產業集聚區,致力成為湖南“三高四新”數字科創高地。中建七局、中建八局承建的鄭東新區科學谷數字小鎮重點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科技產業,旨在打造河南省匯集國內一流軟件龍頭企業的總部園區。中建八局承建的蕪湖數字經濟產業園建成后將打造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建安裝承建的鄭州中原小微企業園項目將匯聚智能裝備制造、檢驗檢測等行業90余家企業,助力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部崛起,通聯為先
湖北鄂州,兩條4E級平行跑道上飛機比翼齊飛,75萬平方米的分揀中心通宵達旦,將天南海北的四方貨物送往全球。中建三局承建的亞洲最大貨運機場——花湖機場,已經開通了49條國內貨運航線、14條國際貨運航線,初步構建“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的快貨物流圈。
△鄂州花湖機場
路網通,百業興。在廣袤的中部腹地,空港矗立,大道蜿蜒;長虹飛架,通衢縱橫。近年來,中國建筑大力參與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匠造交通樞紐,建好口岸平臺,在中部腹地編織大地經緯。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系將更加緊密,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將持續增強。中國建筑將以更大力度助力構建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塑強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服務中部六省內陸高水平開放。
△長沙機場改擴建T3航站樓項目
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湖北武漢,中部首家4F級民用國際機場——武漢天河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飛機起降40.4萬架次的需要。河南鄭州,全國八大區域性綜合樞紐機場工程之一——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張開臂膀,擁抱世界”。湖南長沙,機器轟鳴,車來車往,長沙機場改擴建T3航站樓項目建設正酣,工程建成后將成為國內交通接駁方式最多、無縫換乘效率最高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宜昌三峽機場、岳陽三荷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合肥新橋機場……中國建筑打造一座座航空樞紐,架起飛往廣闊天地的空中通道,打通中部地區聯通世界的空中門戶,為中部崛起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原腹地,九省通衢。空中,航線來來往往;陸上,車輛川流不息;水里,船只浩浩蕩蕩;地下,列車呼嘯穿梭。一道道長虹飛架,一條條巨龍奔騰,路路相通,水網相連,串起東中西區域協同發展的壯美畫卷。
△昌景黃高鐵
看,高鐵列車風馳電掣。乘坐中建三局承建的漢十高鐵、昌景黃高鐵,隨著列車奔馳,一覽鄂贛皖三地的名城、名鎮、名湖、名山,美不勝收。中建股份、中建二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承建的平漯周高鐵正加快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提升中原城市群綜合交通樞紐和走廊服務水平。在國家“八縱八橫”高鐵骨干通道之一——滬渝蓉高鐵武宜段,項目建設者搶抓春時、踏春提速,項目建成后將串起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對構建長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道310洛三界至豫陜界段南移新建工程
看,大道通途縱橫交錯。搭建“主骨架”,打通“大動脈”。湖北保神高速、利咸高速、陽新至來鳳高速、武仙高速,S18寧合高速公路合肥段項目、河南許信高速……一條條高速公路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筑起“民生線”,暢通“微循環”。國道307、207線陽泉市繞城公路、國道310洛三界至豫陜界段南移新建工程、武漢都市圈環線、武漢市四環線、河南開港大道項目、鄭州市南四環……城市之中,道路成環成網、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勾勒出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生動圖景。
△鄭州地鐵3號線
看,軌道交通星羅棋布。河南鄭州,中建深鐵3號線安全運營超過1100天,累計運送乘客超1.54億人次,它就像一條時光隧道,串聯鄭州老城的煙火氣和新城的現代感。近年來,中國建筑助力“軌道上的中部”闊步向前,參與建設了鄭州地鐵3、6號線,武漢地鐵7、8、11、19、21號線,長沙地鐵1、2、3、4、5、6、7號線,合肥地鐵3、4、6、7號線,南昌地鐵2號線等多項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總里程超過200公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陽邏國際港集裝箱鐵水聯運二期項目
看,大江大河水網交織。長江之畔,水面上波光粼粼,貨運船輛穿梭往返。中建港航局承建的陽邏國際港集裝箱鐵水聯運二期項目,助力陽邏國際港實現鐵路運輸與水運無縫對接;安徽樅陽引江樞紐,從長江駛來的貨輪緩緩駛入閘室。船閘具有容納1000—2000噸級船舶通行的能力,成為通江達海的“水上公路”。贛江之上,基礎部(中建基礎)牽頭、中建五局承建的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長虹臥波,有效改善贛江通航條件,降低貨物運輸成本。漢江興隆至蔡甸段2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項目、武漢港東西湖港區青鋒作業區公用碼頭一期工程設計采購施工(EPC)項目、信江雙港航運樞紐工程……一項項水利工程,形成縱橫交錯的現代水網,貫通江河,連通湖海。
中部崛起,生態為底
山西天翠山,海拔900米到2000米的山脊線上,一排排風車直沖云霄、昂首挺立。中建安裝承建的山西天鎮縣環翠山70兆瓦風電PC項目預計每年可提供2億千瓦時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年可減少約16.6萬噸二氧化碳。
△山西天鎮縣環翠山70兆瓦風電PC項目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中部六省水道縱橫、山巒疊翠,是我國的生態重地。近年來,中國建筑造林增綠、治沙護河、降碳減污,建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美麗中部”的建設步伐更加堅定。中國建筑將以更大力度開展綠色低碳實踐,助力中部地區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逐“綠”前行。漫步中建三局修復后的亞洲最大城中湖——武漢湯遜湖畔,觀“春色湖光兩相和,水面無風鏡未磨” 。走進中建五局承建的鄱陽湖生態濕地保護公園,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到中建七局承建的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生態保護PPP項目,“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一幅水城融合、生態蝶變的綠色畫卷收入眼簾。中部地區跨長江、越黃河,湖泊眾多,治理水環境是重中之重。全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武漢大東湖深隧項目,全國首個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城市試點工程——長江大保護岳陽項目,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污水處理廠——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一系列中國建筑建設的綠色地標,助力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襄陽市襄州區城區河流岸線保護利用及水生態保護(“一江兩河”治理)項目、林州市紅旗渠生態涵養項目、武漢南太子湖綜合整治工程、安慶秦潭湖綜合整治工程,一項項中國建筑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建證著生態蝶變,助力中部地區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
△長沙深坑冰雪世界
向“綠”而生。湘江之濱,長沙百米深廢棄礦坑長出“冰雪世界”。這座世界唯一懸浮于百米礦坑之上的冰雪游樂園,依托百米廢棄礦坑建造。中建五局長沙深坑冰雪世界的建設者成功地在“大地的傷疤上繡花”,打造“城市雙修”典范。同樣的生態“變奏曲”,也正在中部各地奏響。湖北武漢,曾經亞洲單體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變身城市園林,武漢園博園移步換景、綠意盎然。湖北武穴,中海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武穴武山湖環湖公路、環湖綠道及官橋大港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洪渠”變“景港”,助力建設“生態新城、濕地慢城、文旅靚城”。安徽宿州,中建一局建設者標本兼治、正本清源,曾困擾居民生活的黑水河、“垃圾溝”消失不見,只見碧水悠悠、水清岸綠。安徽濉溪,“煤地”向“綠地”、“黑金”變“綠金”,中建二局承建的袁店一井煤礦塌陷區90MW水面光伏發電EPC總承包項目助力土地再生,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美麗中國的版圖上,中部地區靚出生態顏值、美出綠色氣質。
△江西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
點“綠”成金。山水之間,澎湃綠能源源不斷。中國建筑助力構建風、光、水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增強清潔能源供給能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在江西吉安,基礎部(中建基礎)牽頭、中建五局承建的江西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巍然橫跨,奔流不息的贛江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水電。項目年發電量超5億度,同比火電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9萬噸。在安徽阜陽,中建二局承建的南部風光儲基地潁上250MW風電項目, “大風車”已拔地而起,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項目總裝機容量250MW,單機容量5MW。抽水蓄能項目是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湖北紫云山、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山西渾源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等一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加速建設。
中部崛起,民生為本
河南安陽,2月26日,中建一局承建的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之一——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遙遙望去,古樸深邃的新館建筑就像一座從商代款款走來的青銅寶鼎,成為河南文旅新地標。
△殷墟博物館新館
讓發展更有溫度,讓民生更有質感,讓文化更有魅力。近年來,中國建筑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學校、醫院、體育設施、文化設施、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設,厚植民生福祉,拓展幸??臻g。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將邁出嶄新步伐,鄉村全面振興將鋪展出嶄新畫卷。中國建筑將更大力度參與中部地區城鄉建設,匠心打造民生民心工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湖北省博物館
賡續千年文脈,豐富文化供給。東湖之畔,中建三局承建的湖北省博物館“天人合一”、渾然天成,弘揚荊楚文化;中原腹地,中建七局承建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安靜矗立,訴說著千年運河的歷史變遷。仰韶文化博物館、南陽市“三館一院”、安徽省科技館新館、合肥市美術館、武漢美術館(琴臺館)……中國建筑在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部地區,勇擔文化新使命,高質量打造文化新地標。來中國最大戲劇聚落群——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沉浸式感受戲劇魅力;去景德鎮陶陽里歷史街區保護更新PPP項目,體驗千年瓷都的古韻新貌;到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領略“最早的中國”。中國建筑不斷“翻新”“上新”的文化新空間,豐富人們精神生活,也構筑城市歷史文化交融的亮麗風景。
△武漢夢時代廣場
構筑城市地標,煥新美好生活。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中建五局投資、建設、運營的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中建·梅瀾坊街區人頭攢動,升騰人間煙火氣。不遠處的圭塘河畔,中國建筑第一個全要素投資、建設、運營的500畝“公園+體育+商業”城市公園綜合體——長沙溪悅薈項目,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詩和遠方”。陽光下,中建三局承建、中建裝飾參建的武漢夢時代廣場充分展現著建筑之美,這座全球最大純商業體包羅萬象,給江城市民帶來全新購物體驗。繁華一條街,點亮一座城,中國建筑打造的一個個商業新地標在各地煥新亮相,中部地區的消費潛力正持續激活。
△霍邱縣城區征遷安置房(育英嘉苑小區)建設項目
推動城市更新,打造宜居空間。城市更新,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別致美麗的小花園、平坦寬闊的柏油路、整齊有序的停車場,中建三局鄂州“40工程”項目瞄準民生痛點堵點,助力社區舊貌換新顏。河南鄭州,中建二局、中建七局承建的航空港實驗區河東第一、第二、第七棚戶區回遷安置項目,滿足近6萬人的搬遷安置需求。中建七局投資建設運營的濱河國際新城,與黃土裸露、雜草叢生告別,和井然有序、干凈整潔、宜居宜業相擁,已成為河南省政企合作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典范。安徽六安,中建六局承建的霍邱縣城區征遷安置房(育英嘉苑小區)建設項目滿足了3268戶、總人口近1.3萬人的住房需求。一個個惠民項目,一幕幕蝶變煥新,中國建筑在中部地區不斷書寫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幸福。
△武漢體育中心
激揚運動活力,守衛人民安康。武漢體育中心“一場兩館”、鄭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洛陽市奧體中心、襄陽全民體育運動中心項目、武漢大學卓爾體育館……一座座體育場館以綽約之姿絢麗綻放在中部地區,有效促進全民健身,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從亞洲首個超小面積集成化質子治療中心——武漢同濟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到江西省首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從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到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南院,從鄭州市中心醫院高新醫院,再到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及合肥市中醫院,中國建筑在中部地區建成交付數十座精品醫療工程,筑牢城市發展的安全線,織密人民健康的防護網。
潮涌中部千帆競,奮楫爭先正當時。中國建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深度融入區域重大戰略,助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優化資源投入,加強高端對接,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在更高起點上參與和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助力中部地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來源:中國建筑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