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夏縣南大里鄉是個擁有10個行政村1.8萬多口人,5.1萬畝耕地的小鄉鎮。近年來,南大里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縣委提出的“爭先進位、爭創一流、站在前列”的工作要求,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抓好“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為龍頭,聚焦“特色小鎮、和美鄉村”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探索了新路徑、取得了新成效。
一、產業園帶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大里鄉農民素有種植蔬菜的傳統。2020年該鄉通過招商,引進山西豐澤禹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按照“規劃、智慧、科研、育苗、種植、物流”六位一體同步推進,累計投資8300多萬元,建設了“夏鮮”蔬菜智慧產業園,園區規劃3萬畝,現已發展到1.2萬畝,核心示范區1060畝,年育苗6000萬株,能滿足當地和周邊縣菜農種植3萬畝設施蔬菜的種苗需求。
為推動蔬菜質量提升,產業園多次選派種菜大戶到山東壽光等地參觀學習,并與內蒙古番茄研究院吳新榮博士、山東壽光蔬菜集團朱光文教授、山西省農科院、運城學院實行合作,將先進地區的行業標準引入南大里,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質。南大里辣椒認證了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西紅柿認證為綠色食品,暢銷太原、深圳、北京等地,菜農畝均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
為推動技術革新,產業園全面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自動卷簾機、水肥一體化、溫濕度監控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得到應用,特優品種、農業機械和智慧農業的示范、推廣與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原來兩個人管理一個棚,現在兩個人可以管理十個棚。
如今,“夏鮮”蔬菜智慧產業園已建成“工廠育苗、優品展示、示范種植、冷鏈物流、凈菜加工、市場交易、綜合培訓、數字農業”八大功能區,是全省育苗規模最大、設施功能最全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去年南大里鄉1.2萬畝蔬菜收入1.8億元,1.1萬從業人員人均可支配收入1.36萬元。蔬菜產業收入占全鄉農業收入64%。
二、農文旅融合發展促進百姓致富
南大里鄉農耕文化底蘊深厚,全鄉擁有28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發展旅游業資源豐富。近年來,該鄉通過主動融入運城市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2021年,山西天立電纜有限公司,經過認真考察,決定投資1.3億元,開發“果老溝”景區。該景區位于南大里鄉南北晉村后,據傳說古時候八仙之一張果老騎著毛驢游覽名山大川,當走向此地,恰遇南北晉村村民因爭水而械斗,遂下驢揮鞭大喝一聲,點石成槽將水分開,一股流向南晉村,一股流向北晉村,從此南北晉村民世代和睦相處。運城建黨初期領導人嘉康杰曾多次藏身此處,從事黨的秘密活動。目前,果老溝景區開發主體工程已完工,今年5月1日正式開放。
同時,天立電纜公司還投資400多萬元擴大德蘭度假村景區,使這個全省唯一的縣級野生動物繁育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功能不斷完善、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為雙休日、節假日少年兒童參觀游玩的樂園和游客度假休閑聚餐的“黃河人家”。
南大里鄉黨委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深入挖掘當地的“河東紅嫂”王煥娥的英雄事跡和繡黨旗的革命故事,組織專人編排出蒲劇《中條山黨旗紅》,使“紅嫂”故事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河東紅嫂”生平地成功申報市級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通過系統開發與建設,南大里鄉深度整合農文旅資源,將蔬菜園區、果老溝景區、嘉康杰避難處、德蘭度假村、德蘭農場、天毛咀民俗、河東紅嫂教育基地、美麗鄉村北大里村串點成線,打造了一條鄉村振興實訓基地和紅色旅游線路。該鄉已連續六年舉辦“南大里鄉村文化旅游節”,使文化旅游業收入逐年提高,2023年全鄉文化旅游業收入突破1000萬元。
三、精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
在建設蔬菜產業園的基礎上,2022年南大里鄉投資5200多萬元實施了“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項目,完成了132戶402間房屋拆遷,將整個鄉鎮街道由原來的12米拓寬至50米,同步完成了街道綠化亮化、臨街商店立面改造等工程,打造了全縣首個“高壓、低壓、通信”三線入地,“供水、污水、雨水”三管獨立,“機動、非機動、人行”三道分離的現代化鄉鎮宜居宜商大街,為全鄉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臨街商戶已發展到260多家。
2022年南大里鄉從省里爭取到鄉村e鎮項目資金1000萬元,建設了電商服務中心,為全鄉農民群眾提供農業技術、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培訓服務,先后培訓1041人次,就業轉移近200人。
最近兩年,南大里鄉圍繞改善農村生態宜居條件,大力推進改廁、改氣等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先后完成改廁2100多戶,有六個村完成了整村推進任務;辛黃村185戶天然氣入戶已完成;有三個村完成了飲水污水管網改造;全鄉清運生活垃圾500余噸,新規劃七處建筑垃圾填埋點;全鄉完成通道和村莊綠化8.5公里,有兩個村完成了建設園林村任務。
南大里鄉持續推進農村道路升級改造,兩年來先后拓寬和硬化道路七段22.1公里,十個村道路全部連通,形成大循環觀摩區。南大里鄉“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成為示范樣板在全縣推廣。
四、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扎實開展
南大里鄉黨委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深入開展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活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抓學習、強素質,積極見之于行動。鄉黨委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做到了黨員干部政治理論學習“講習班”、研討會等制度化、常態化,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的宗旨意識,學好用活新時代“楓橋經驗”,成功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兩年內鄉村兩級組織主動化解農村各類矛盾糾紛211件,將信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全鄉沒有一起越級上訪問題。各村“兩委”為農民群眾承諾辦理的328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二是提升陣地能級,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鄉黨委狠抓“五面紅旗”創建,鄉村兩級黨群服務中心達到標準化,并推行了“八辦八個一”便民舉措,“二維碼”快捷服務受到群眾好評。堅持開展農村黨支部書記季度“擂臺比武”,實行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扎實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鄉機關黨員包聯農戶,實行“八必訪”“十必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重視發揮退休老干部、老黨員作用,在全鄉抽調25名老干部、老黨員,通過深入各村走訪,收集整理出包含411個紅色故事的《南大里革命故事集》,完成了《村史村志》編撰任務,這對教育和激勵全鄉人民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熱愛家鄉、共謀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南大里鄉扎實推進農村“清化收”工作,排查清理合同789份,化解村級債務43.57萬元,新增土地資源685.28畝。各村黨支部采取村企合作、聯村共建等形式,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郭牛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黨支部的組織引領、合作社的高效經營、老百姓的積極參與有機融合,盤活集體土地資源210畝,加上合作社托管的503畝耕地,統一種糧食。另外,還集資入股擴建了1000平米綜合倉庫,給面粉廠收購糧食。通過合作社統一經營糧食種植和收購業務,為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30萬元。去年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424萬元。
隨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引領力不斷增強,一批產業帶頭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紛紛要求入黨,近兩年鄉黨委新發展了24名黨員,全鄉黨員隊伍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升,為推進鄉村振興增添了新的動能與活力。
(作者系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