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怎樣講好當代中國故事?怎樣表現當代火熱的現實生活?怎樣創作人民關注,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之作?這是包括影視等多種文藝門類在內的一直困擾創作人員的一個重要話題。這個問題的癥結歸根結底到底在哪里?就在于缺乏對生活真正的深刻體驗和把握,就在于缺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與開掘。有的只是表象地標語口號式的圖解國家的政策。這個問題有的是作家不愿去對生活進行長期、深刻的體驗,有的是因為資本過度干預劇作創作而發生困擾。因此這些年人民大眾對有些胡編濫造的作品,對于遠離生活的作品表現深為不滿。但是最近“曹禺戲劇文學獎“獲得者、軍旅編劇周振天,在執筆創作話劇《深海》、《危機公關》之后又創作出了四幕話劇《軌道》,成為一部為業內專家和同行們交口稱贊的現實主義創作的上乘劇本。我認為《軌道》是近些年來藝術化真實地展示“現在生活進行時”的一部極具鮮明時代色彩、極具時代氣息的優秀劇作。一提表現現實生活,有人就簡單認為,把會議上的報告,把一些最新鮮最時尚的語言,特別是最新政策圖解似地引入劇本,喊一喊、說一說,就顯示自己就是跟緊了形勢,就覺得是表現了主旋律,殊不知,對這種“喊口號”、“貼標語”、“繡紅旗”式的創作,除了交差式的完成任務之外,老百姓是不買賬的,他們認為這是藝術家在用大話空話糊弄觀眾。所以,近些年來創作投入雖然不少,資金年年補助,舞臺豪華了,背景電子化了,但真正給大眾留下印象的佳作卻與觀眾的期待仍然有很大距離。但是《軌道》卻不一樣,它以鮮活生動的戲劇語言,以極具時代氣息的情節與細節,以精巧而又極強戲劇性的藝術構思,向觀眾展現了一幅被濃縮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當下新時代的社會景象。讓人們感覺,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眼前生活,劇中人物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其實,《軌道》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若論場景,就是一個西部某省長興市即將被廢棄的鐵路老河站附近一座名叫“有奔頭飯莊”的小店,人物中一個是因為沒有大學文憑而下海經商的小學教師,一位老河站年輕的工程師,兩位老河站的打工仔,一位駐店賣唱女歌手,還有外籍華人,投資商人林之潛及其妻兒。就這么一個店鋪,就這么幾個人物,卻精彩紛呈地表現了“一帶一路”這樣一個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題。小站的未來,每個人物的命運,都因為“一帶一路”這個時代大主題被牽動著、被改變著。即將關停的老河站也因為“一帶一路”重新煥發生機,發生著重大變化,最終成為國際貿易版圖上一個重要貨物集散地之一。
若論時代意義,這種以小博大的創作,表現的卻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向全世界宣布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主旨和方向:“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但是,全劇卻沒有空喊口號,黨關于“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樣一個主題卻通過人物塑造和起伏跌宕的情節躍然紙上。“中國共產黨的每一項重要決策,都與人民命運休戚相關”這一點,透過老河站這個落寞小站和“有奔頭飯莊”的變化,充分地得以體現。在中國大地上,由于鐵路發展和高鐵技術的迅速普及,原先那些僻遠小站,那些成為文物級別的綠皮火車,不少都被廢棄了。老河站就是這樣一個被即將廢棄的小站之一。但是,歷史卻突然使這個被廢棄的老河站命運發生了根本改變,這就是“一帶一路”的宏偉規劃將把這座老河站作為“一帶一路”向西、向歐洲出發的一個重要樞紐站之一。于是凡是與這個老車站相關的人物,其命運都將發生著重大變化。這里邊實際就暗示這樣一個未曾言明的大主題:黨中央關于“一帶一路”的重大決定,與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休戚相關。我們不可認為“一帶一路”僅僅是鐵路部門或臨近地區的事情,如果那樣認識,就是沒有從民族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業來看待國家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決策。一部優秀的劇作,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怎么去表現出社會生活不斷演化的萬象?怎么去觸及百姓最關心而往往被視為最為深刻最為重要的話題?一句話,怎樣能夠觸動廣大觀眾的心弦?這就要看一個劇作家的眼界和胸懷。比如就當下來說,不論我們社會發展到怎樣繁榮的程度,檢驗我們成功與否的根本標志,那就是看我們的人民是否享受到了發展改革的紅利,是否實現了這個根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唯一目標。這一點,是當下我們現實題材創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其中一個根本性的原因,這就是在創作中回避矛盾,不敢寫矛盾。但《軌道》的敘事策略既敢于直面矛盾,秉筆直書,但又善于化解矛盾,冷峻不失溫暖,尖銳不失深情。比如,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牽涉到引進外資的問題。而外資引進之后,也一般具有兩面性,一是在促進發展解決內地資金短缺的同時,又必須看到,資本唯利是圖,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的根本屬性,甚至有些人不惜觸犯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可以說,《軌道》中的林之潛就是這類人物的典型代表。這個唯利是圖的資本方代表,不滿足僅僅搭上“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又利用地區與地區的法規差異,利用小額貸、高利貸等多種方式盤剝百姓,把“一帶一路”優惠政策當作牟取暴利的機會。他與當地村霸式的人物相勾結。這其實象征性地表現了這些年一些黑惡勢力和資本的利益勾結。這個貪得無厭的角色與人民大眾的根本矛盾,構成了這部話劇的一條重要敘事線索。林之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甚至背棄道德,放棄人格。當初為到西方獲歌星大獎客居英國,后來成為林之潛妻子的劉美蘭,在嗓子被人有意搞壞之后,不能繼續為林之潛當搖錢樹的情況下,林之潛非常陰損地向移民局檢舉劉美蘭是非法移民,以過河拆橋、恩斷情絕的無情手段,把已經懷有四個月身孕的劉美蘭遣返中國。這部作品也寫了另外一條矛盾線索,那就是東西方兩種價值觀的博弈。駐店歌手劉榴養母劉美蘭,本是店主宇文希望的青梅竹馬戀人,從少時便感情甚篤,作為業余歌唱演員的劉美蘭,獲得過全國通俗歌手大獎后成名調入市歌舞團。但在那個藝術圈崇洋媚洋已漸成風氣的年代,她不顧一切地選擇到歐州去拼所謂國際大獎,卻沒有料到走上了一條命運多舛的人生道路,成為被林之潛先納娶后遺棄的犧牲品和備受磨難的殘疾人,幾乎毀了她整個人生。劉美琴這個人物形象折射出近幾十年來某些盲目癡戀西方殖民文化的迷途者的精神軌跡。劇作對這個話題看似有意無意的閑來之筆,卻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我們現實生活的另一面,那就是中國人怎么在與東西方的對比中更加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句口號和空話。經過三年疫情和近期中國對外開放免簽的舉措,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中國的美好形象忽然如大潮洶涌般的席卷世界。為什么?因為中國人比來比去,還是覺得自己祖國好,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好。這部劇看似非常隨意地運用劉美蘭前后命運對比,卻非常強烈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一種思想文化現象,引發觀眾做出多方面的人生啟示和思考。揭示了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文化殖民的思潮已經開始影響著中國文化領域這個嚴峻事實。劉美蘭悲劇的人生便是她盲目迷信西方獎項的必然結果。遺憾的是,這種影響至今在中國文化領域仍然還有市場,這也是這部劇作的現實意義。更為可貴地是另一組矛盾寫得更加巧妙,編劇非常精巧地將在東西方文化對比中滲入了林之潛這個家庭。按常理說,作為一個家庭,林之潛的夫人甄敏敏,家境優渥,生活無憂,還有已經成為“隆盛集團”總經理的林之潛的兒子林非凡,這樣一對母子,他們理應成為林之潛為追求利益和金錢站在一起盤剝百姓的一伙兒。但是,林之潛不擇手段對利益的瘋狂追逐,對普通人的殘忍壓榨,最終讓這樣兩個受到中國文化熏陶、濡染的母子受到內心的極大震撼。最終他們都決然背叛了林之潛。甄敏敏還揭露了林之潛當年殘酷摧殘劉美蘭的惡行,而且她借“一帶一路”和”東方號”之勢,成功創辦“歐華食品物流聯盟”,積極參與了“一帶一路”。可以說,在她身上,體現的是一個中國人的道德良知和向善的美好心靈。
林之潛的兒子林非凡,在看破林之潛的惡劣行為之后,最終也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借“一帶一路”和”東方號”發展之勢,成功創辦事業紅火的“隆盛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這樣兩個人物的塑造,對現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告訴那些已經富起的人們,這個世界還有比之金錢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道德和良知。看到這里,我們就會理解劇名為什么叫《軌道》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起起伏伏,這樣一個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藝術引導和追求,對當下觀眾的啟示意義重大。一部兩個小時的話劇,能夠烘托起一個時代主題,并且非常充分地展示人物命運的起伏跌宕,對于作家來說,的確不易。但是周振天做到了。作品從一開始縱橫交錯的矛盾,到結局一帶一路老河站一系列宏大工程的圓滿實現。年輕鐵路工程師沙望遠成為外派“中歐班列”安全特派代表,老河站工人趙小看成為龍門吊司機,后被評為“一帶一路”勞動模范,而老河站工人李進才,被分配到海關當檢查集裝箱的搬運工,后也被評為“一帶一路”勞動模范。劇中的年輕人沙望遠和劉榴、趙小看和張女女、李進才和許可飛分別與自己的意中人喜結連理。達到了他們對幸福的追求。這不僅是符合中國戲劇傳統大團圓的結局,更重要的是映襯了黨中央“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便是實現人民大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豪邁宣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戲所彰顯的思想意義具有極其強烈的時代精神。此外,話劇《軌道》對情感戲的描寫非常成功。林之潛與劉美蘭的情感給人們提供的是情感悲劇,是女性被物化后悲劇命運的展示。宇文希望與劉美蘭的青梅竹馬的愛情被一時的迷離文化崇拜葬送了,劉美蘭以自己青春為代價,最后給社會留下的是一部關于愛的挽歌。而宇沙望遠、劉榴、趙小看、張女女、李進才、許可飛這些參與或間接參與“一帶一路”的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分別尋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在對愛情的描寫中,編劇的敘述純凈而充滿強烈的美感,給人一種沁人心腑的審美享受。男女情戀,這些年來常常被當作商品化的工具,當作增加流量的手段,卻考慮它的審美享受和教育意義在許多作品中越來越稀釋了。《軌道》雖然只有兩個小時的容量,但是編劇做到了把愛情寫出極富感染力的審美境界。最后,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作的語言藝術。話劇是語言的藝術,除了細節情節,作為話劇特有的藝術形式,它主要是靠語言吸引人的。大凡如果一部劇有五分鐘語言流于平庸,便很可能讓觀眾走神甚至“抽簽”走人,因此要求對語言精雕細刻。怎么精雕細刻?那就是運用最為簡練最為精道的老百姓一聽就能入耳,入心的語言,去感染觀眾,這一點,《軌道》做到了,細看作品,不斷因為語言出現審美高潮。運用語言實現觀眾與編劇的思想同頻共情,這一點,《軌道》是成功的。特別是一開頭那首粗獷豪邁的西北風《信天游》,一下子便把觀眾拉進了劇情:“漢張騫,向西走,生生死死不回頭。十年囚困思故鄉,不負使命分國憂;唐三藏,向西走,千難萬苦不回頭,一十七載取真經,取得真經美名留;東方號,向西走,千車萬載通物流,絲綢之路連亞歐,真心誠意交朋友……”。這樣一些膾炙人口極富歷史感的句子,一下子便會感染觀眾。到了最后,歌手劉榴運用顫抖的聲音唱的那首《趕牲靈》,既是對大西北生活的描繪,同時也是對劉美蘭人生命運的惋惜,所以才能引發閱讀者那種特有的淚花帶雨的特殊情感。至此,便可以說達到了全劇高潮。一部優秀的劇作,首先在于一劇之本,在于劇作家對于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把握。在當下,人們都在感嘆缺少好劇本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從研究《軌道》開始,研究現實主義創作到底應該怎樣搞?就作品開掘的思想深度和藝術表現力來說,我覺得《軌道》這樣有深刻思想寓意,又能夠撼動心靈的優秀之作還是太少了,我們應該為編劇,為《軌道》擊掌叫好。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