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6日,隨著數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傳播,成都上空出現了殲-20S雙座隱身戰機伴飛一架未知型號飛機的畫面,這可能意味著中國新一代戰機已經完成了首飛。對于新一代戰機,殲-20總師楊偉曾在幾年前表態稱,我國正在研制新一戰機,在氣動外形方面,絕對遠超想象,隱身與超聲速巡航方面,或會對現有的五代機實現超越。現在看,這一切都在成為現實。
你們都被戰忽局騙了,其實,12.26首飛的是這個........ 近地軌道隱身殲星艦!
由于美國的《2024年中國軍力報告》發布在前,使得外媒對于我國的六代機仍對其抱有“隱身殲轟機”的錯誤認知。例如美國“驅動”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就在稍早前的文章中,將我國的六代機稱之為“殲轟-XX”。美國《國防博客》網站認為這款六代機,將會被解放軍用來取代服役多年的殲轟-7系列。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在六代機在任務定位方面,絕不會局限于隱身殲轟的方向發展,可能會以多用途隱身戰斗機的最終形態同大家見面。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該機所擁有的碩大內置彈艙上,如此設計的目的只有一點,即通過多武器/高密度掛載(楊偉總師原話),以及對敵形成高殺傷力。
現有五代機在機載武器方面的最大痛點,在于內置彈艙尺寸及容積太小。不論是哪一個國家,在發展第六代戰斗機時,都需要解決高密度掛載,否則只會讓六代機在打擊能力上原地踏步。
我國新一代的氣動布局堪稱是世界一絕,以至于國外網友看過以后,將其稱為“不明飛行物”。按照楊偉總師早年間的說法稱,這種外形設計應該被稱為是超聲速無尾布局,不僅看不到鴨翼,就連垂尾與平尾也被一并取消。
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能夠讓飛機擁有更好的隱身性能,即全向極低隱身,比如美空軍的B-2和B-21就是沿著這個路子走的。當然,這種氣動布局也有缺陷,那就是操縱性與機動性因此會受到限制,但得益于電傳飛控系統以及多項先進技術的綜合運用,屆時會使得其控制效率降低、機動性下降等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還有一點頗為有趣,網友覺得我國的六代機機體特別大,由此便覺得這就是妥妥的隱身殲轟機。實際上,下一代戰斗機的尺寸可能會向大型化發展,這種飛翼構型“增升減阻”,可以為飛機提供較高的氣動效率。同時內部容積得到大幅拓展,從而讓飛機可以攜載更多的燃油與彈藥。可在極致隱身、遠程可達、重構型載荷等要素上形成均衡。如果還拿飛翼氣動布局與隱身殲轟說事,顯然是不對的。
考慮到自主系統(例如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可以讓六代機化身成為無人作戰平臺。但近年來,各國已就這個話題取得了一致,即繼續強調有人駕駛的作用,六代機仍是以有人空戰平臺為主。
楊偉總師就表態稱,我國的六代機,配備了各類擁有高度態勢感知能力的先進傳感器,能夠控制多架無人機,以此具備空中指揮協同作戰能力。考慮到六代機本就不俗,于是這就說明與之進行搭配的各種無人機,也會在綜合性能上有著顯著提升,由此將會對未來空空、空地作戰形態等,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在六代機領域內,作為先行者的美國,曾通過名噪一時的NGAD計劃,早在2015年就開始設計,宣稱要在2030年形成作戰能力的宏偉目標,從而賺足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僅僅只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午后,隨著我國六代機的飛赴升空。便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突然就收到了在關鍵裝備項目上被對手領先一步的消息,五角大樓的不眠之夜啊。
一架先進主力戰斗機對于一個國家的國防事業和國防科技具有行動重大的意義,在很多情況下,一款先進戰斗機甚至能改變國運和影響戰爭的進程。從歷史到現在,每一個軍事強國都有一款或多款戰斗機強悍、特別引人矚目的當家戰斗機。
隨著我國航空工業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先進戰斗機技術領域持續創新和突破,再考慮到中國航空工業在殲-20、殲-35等第五代機上的穩健與務實,意味著我國六代機的發展也會按部就班并按照節點完成。下一代戰機的盡早服役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科羅廖夫;來源: 科大烽火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科羅廖夫:我國六代機首飛?殲-20總師楊偉:任何科幻電影都想不到的外形
2024-12-2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