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爆發大規模暴亂 圖自社交媒體
為什么如今的西方社會這么喜歡談烏克蘭問題?
西方政客們非常樂意把民間對國家大事的討論向烏克蘭問題上去引導,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免于被公眾所質疑并流失選票。
走出這個舒適區(實際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只是一個“恐懼區”),對于所有想要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練習,而真理往往與那些引導你的人愿意讓你看到的內容大相庭徑。
表面上看,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的爆發都不是單一原因而導致的。每一次重大軍事沖突的核心都是一個由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性矛盾體,而沖突各方聲稱的原因只是這背后深刻分歧和陰謀的冰山一角。這些分歧無法通過外交解決,外交解決卻往往是沖突各方實現設定目標的障礙。
在本文中,我不會深入探討烏克蘭問題的每個沖突方的歷史,這些因素固然很重要,也導致了俄烏沖突的產生。但我想強調的是真正占主導地位的、在嚴密的偽裝中試圖脫罪的幕后黑手。
讓我們直入正題,在這場沖突中扮演最關鍵角色的幕后黑手正是:美國。
所謂的民主國家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基本邏輯:美西方國家都認為,由他們發起的軍事行動是法治、自由和民主政權推翻專制、獨裁和“野蠻”政權的正義行動,他們自認為這樣做是將民主之光撒向全世界,其行為具有無與倫比的正義性。這種“民主推翻專制、先進取代野蠻”的敘事是美西方頻頻鼓動戰爭、暴亂和顏色革命的核心邏輯。
然而,通過分析自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的軍事力量直接或通過衛星國間接進行的五十多次戰爭和武裝干預的總數,以及每一次戰爭和武裝干預的最終結果,軍事沖突,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有趣的事實:
首先,美國在實現其預定目標方面做得極其糟糕??v觀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每次發動的戰爭,從未能達成其戰略目標。
被侵略蹂躪的部分地區并沒有獲得真正的民主,反而持續遭到破壞,國家凋敝,民不聊生。這一事實與美西方宣傳的“民主推翻專制、先進取代野蠻”的敘事完全不相吻合。
美國在朝鮮、中國、危地馬拉、越南和柬埔寨、伊拉克、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所發動的戰爭皆是如此。更不用說美國在現代史上的許多“次要”干預,包括對古巴、剛果、老撾、格林納達、黎巴嫩、薩爾瓦多、尼加拉瓜、伊朗、巴拿馬、科威特、索馬里、蘇丹、也門和巴基斯坦等平民的直接轟炸。
這份“清單”沒有能夠完全囊括所有的受害者,因為沒有考慮到美國在世界各地為建立“民主價值觀和人權”而進行的所謂的機密行動。如果算上美國在背后煽動的“顏色革命”,那么還有更多國家深受美西方的禍害。
美西方承諾了這些受害國家所謂的“自由與民主”,但事實卻是西方幫助下“解放”后的社會往往還不及從前。這種“民主化”進程前后生活質量的鮮明對比引起了這些國家民眾的極大困惑和反感,對美國的厭惡情緒滋生。這是如今世界反美力量的最大源泉。
美國的生存之道
美國人民本身是非常富有同情心和友善的,這一點,那些與他們有過溝通和人際關系經驗的人,包括我本人在內,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我認識過一些美國人,他們是崇高人類價值觀的承載者,我對他們懷有友誼和深深的敬意。
然而,另一個事實是,絕大多數美國人民享有的只是表面的思想自由。大多數美國人幾十年來會深深地受到美國國家宣傳力量的影響,美國“深層國家”(Deep state)及其操縱者直接控制的幾乎所有的有效信息渠道,這些信息渠道日以繼夜地在進行詐騙式的宣傳,他們并不代表美國人民,而是代表美國的“深層國家”及其利益。
美國向自己人民展示的武裝干預世界的“崇高”動機,與在國際舞臺上宣傳的沒有太大區別。為了世界更多人的“自由、民主、法治”,這種宣傳讓美國人民很輕易地就相信,他們是真的在為正義而戰。通過這種方式,“深層國家”獲得了許多不明真相的美國人的支持。
與美國一些對手的敘述恰恰相反的是,美國“深層國家”屢次發動戰爭、屠殺平民的真正原因并不完全是為了“統治世界”。他們的目標極為務實:是為了美國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的生存。
美國“深層國家”的所謂生存,不只是讓美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而獨立存在那么簡單,而是允許美國精英通過制定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來獲取額外利益,是允許美國人通過軍事實力獲得不合理的生活水平的“生存”。軍事和經濟上的實力是這一切的基石,如果美國沒現在的軍事經濟實力,或者說,沒有現在美帝國軍事金融帝國的統治秩序,美國想要維持這種“生存”就是不可能的。
僅美國一國的國防預算就超過世界國防預算總和的1/3,這絕非是偶然現象。龐大而臃腫的國防力量是美國維持其全球金融主導地位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其經濟增長的秘訣所在。
冷戰結束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在其“沃爾福威茨主義”中闡述了“通過統治世界求生存”的概念。該主義將美國視為世界上僅存的超級大國,而美國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永遠保持這一地位。沃爾福威茨稱:“防止新的競爭對手再次出現是美國之后的核心目標,無論是在前蘇聯境內還是在其他地方,不應允許第二個蘇聯出現并挑戰美國的地位。”
烏克蘭沖突的主要原因
拋開那些吸引西方民眾的崇高敘事,讓我們看看烏克蘭危機的真正原因。烏克蘭危機是美國“求生存”總體邏輯下的產物,是在美國“求生存”方針下所衍生的地區軍事對抗。
烏克蘭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一共有三個:
1.維持美帝國金融體系的全球主導地位, 2.通過最大限度地破壞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關系來削弱歐盟經濟,并反哺自身。 3.通過引爆烏克蘭問題盡力削弱俄羅斯,以獲得在未來與中國的競爭中的騰挪空間。
當然,美國引爆烏克蘭危機還有其他原因。例如為美國軍事工業和能源工業獲取新市場、維護美國在烏多年的經濟經營、掩蓋一些美國政客的腐敗問題、單純的仇俄情緒等。但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只是上述所列三個主要原因的補充,是次要而非主要的原因。
烏克蘭沖突三個主要原因中的第一個:維持美帝國金融體系的全球主導地位。
美帝國金融體系的全球主導地位是基于多種因素而建立起來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法律的治外法權、美國國債和石油美元體系。
如果沒有對上述因素的準確認識,我們就絕對不可能了解或理解烏克蘭危機的真正原因,而且也絕對不可能了解美國直接發起的所有戰爭的原因。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來解構他們。
美元和美國法律的治外法權
美國的治外法權是指美國法律在美國境外同樣適用,這種特權允許美國法官對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提起法律訴訟(只要它們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的治外法權法律機制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競爭優勢。一個行為根據國際商法可能是完全非法的,但根據美國法律則完全合法。
這種霸權邏輯怎么運行的?
美國政府的治外法權要求在經營中使用美元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標準并接受美國政府的監督和控制,這使得美國政府可以將經濟和工業間諜活動合法化,并可以使用“合法手段”去阻止美國公司的競爭對手的發展。
當美國司法部起訴他們認為的“非法行為”時,受到指控的外國公司就必須根據“合規計劃”連續幾年接受監視,以解決自己的“違法問題”。
美國為了確立自己在經濟上的領先地位,在沒有任何實質性依據的情況下發起了無數訴訟,其真正的目的是獲取競爭對手的機密信息并對其實施經濟干預,以確保其發展不會對美國產生任何挑戰。
此外,通過“巨額罰款威脅”等種種手段,美國司法會讓那些與美國企業有較深業務聯系的外國經濟實體置于這樣一個境地:后者不愿意承受被美國制裁的巨大經濟風險,因此往往愿意被美國直接監管甚至是接管以避免嚴重的財務損失,中國的中興公司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美國國債和石油美元
會計中有一個術語叫“壞賬”。而美國國債是以美元購買和贖回的債券,本質上這也是一種壞賬。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
如今,美國國家主權債務已超過31萬億美元,并且每天繼續以數十億美元的速度增長。這個數字大大超過了美國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美國開始大肆印鈔,但這種開動印鈔機的行為又反過來嚴重影響了美元及其國債的信用,并使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大部分證券的價值變得不那么可靠。
美國國債的償付僅靠印鈔和世界對美元的信任來保證,現代貨幣發行可不受任何實物資產支持的特點讓美元的幣值不是基于其實際價值和美國的制造業實力,而是基于美國的軍事實力地位。
在看清這一點之后,俄羅斯打響了反對美元霸權的第一槍。
自普京上臺以來,俄羅斯已開始逐步處置美國國債。自2014年美國通過政變挑起烏克蘭沖突以來,俄羅斯已處理了先前購買的幾乎所有的美國國債。2010年,俄羅斯是美國國債的十大持有者之一,其持有量超過1760億美元,到了2015年,俄羅斯只持有約9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持有總量在五年內幾乎對半砍。如今,俄羅斯只持有約2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是一個極小的數字。
中國也與俄羅斯一道,想要逐步擺脫這個危險的債務國。2015年中國持有超過127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而今天這個數額已經低于9700億美元,7年來下降了近1/4。迄今為止,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額創12年新低,并且還有不斷下降的趨勢。
在擺脫美國國債的同時,俄羅斯開啟將世界從石油美元體系中解放出來的漸進歷程。俄羅斯看到了惡性循環開始的苗頭:石油美元體系的松動將對美國國債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國際社會對美元的需求下降將導致美元貶值和美債滯銷,而美債滯銷將導致美債的風險上升和利率上調,進而影響美國政府的債務融資和財政收入。
美元的貶值將對美國經濟造成非常重大損害,也有人認為,美元疲軟會讓美國的出口大幅增加,從而使美國制造商受益,這實際上將有利于美國制造業回流,以減少貿易逆差和對中國的依賴。
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元貶值對美國出口有利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有利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樂觀者忽視了一個基本要素:受中國影響,美國幾十年來一直走在去工業化的道路上,在巨大的對華貿易逆差面前,美元貶值對出口的積極影響可以被淡化到忽略不計。美國的財政赤字赤字在2021年就已經達到了歷史上最高水平,并且隨著美元的貶值,美國的進口成本將大幅上升,這對如今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與當前局勢的兩個罪魁禍首:俄羅斯和中國“一并算賬”是美國“生存戰略”的關鍵要素,也是必然之舉。俄羅斯和中國是美元—美債體系的最大挑戰者,只有將二者及時打壓下去,美國才能繼續美元—美債的循環,才能維持其經濟增長。
石油美元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于1971年崩潰,全球對美元的依賴度開始下降,這對美國經濟來說非常危險,美國不得不尋找新的錨定物以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1979年,“石油美元”體系正式誕生了。顧名思義,“石油美元”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石油換美元”。作為換取美國安全保護的代價,沙特阿拉伯承諾僅以美元為結算貨幣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售石油,并將其超額美元儲備再投資于美國國債和美國企業,以完成美元的世界循環。
作為回報,美國承諾保證沙特阿拉伯的國家安全。隨后,“石油美元”體系開始擴散到其他歐佩克國家,逐漸取代了“黃金美元”成為了所有人所認可的新體系。美元成為了世界上主要的貿易貨幣,從而鞏固了后者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這種地位賦予了美國在世界市場中無與倫比的優先性和巨大的特權。
今天,我們看到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痕。這是由幾個主要因素造成的。
首先,美國大幅減少原油進口并成為了主要的原油出口國,這對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出口國地位產生了巨大挑戰。其次,美國在也門內戰問題上停止了對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其次,民主黨總統拜登一反前總統特朗普堅決反伊的立場,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態度曖昧,甚至幾次三番地表示要解除對伊朗的原油出口制裁。
美國的這三次“背叛”對相當看重榮譽問題的沙特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兩國之間的戰略分歧達到了高潮。沙特方面面臨著一個生死攸關的選擇:是繼續追隨美國的腳步,還與其主要對手的陣營開展合作。顯然,沙特選擇了第二個選項。
與美國忽視沙特戰略利益的傲慢做法不同,中國反而加大了與沙特的合作。這些合作不僅限于化石燃料領域,還在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等領域大幅擴展。中國對沙特阿拉伯的投資在不斷增加,加大了對沙進口力度,購買了沙特全球原油出口量的近四分之一。此外,沙特主權基金還計劃在戰略領域對中國公司進行大量投資。
與此同時,2021年8月,沙特王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與俄羅斯一樣,沙特也走上了加大對華貿易投資和去美元化的道路。
俄羅斯、中國和歐佩克國家在漸進去美元化道路上的聯合同步行動對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產生了雪崩效應。隨著美帝國金融體系的弱化,許多國家的央行開始被迫重新思考外匯儲備的結構問題,思考究竟還要不要繼續投資美國國債。
對美元宣戰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以及即將在亞太地區發動的針對中國的戰爭只不過是美國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國債問題的激化,加上俄羅斯和中國等大國逐步取代石油美元體系的步伐,對美國人來說無異于世界末日的開始。美國經濟已經到了危機的邊緣,對美國來說,它已經別無選擇,只有將中俄徹底打敗,才能維護當前的生活方式。
過去敢于挑戰美元體系全球主導地位的國家已經為其大膽行為付出了最終代價。顯然,美國想要復刻過去的成功經驗。但這次的困難在于,俄羅斯和中國一樣,都是軍事強國,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受到直接攻擊—因為這無異于自殺。想要針對這兩個國家,只能采用代理人戰爭和混合戰爭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烏克蘭事件絕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三次美元戰爭。除此之外,還有兩次“冷戰”式的美元戰爭。
第一二次美元戰爭分別是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而兩場“冷戰”式的美元戰爭則分別是美國針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戰爭。
第一次美元戰爭
第一次美元戰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2003年2月5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搖晃的那瓶著名的假想“炭疽菌”。美國以這種荒謬的借口摧毀了伊拉克并大肆屠殺伊拉克人民。
而這一切都起源于伊拉克的去美元化舉動。2000年10月,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宣布,伊拉克將在石油交易中不再接受以美元為結算貨幣,轉而以歐元為結算貨幣。
這樣的聲明就等于為其作者簽署了死刑令。
根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美國新聞獨立基金會的獨立研究,2001年至2003年間,美國政府就伊拉克問題發表了935條虛假陳述說明,其中260條直接來自前總統小布什。在美國總統發表的260份虛假聲明中,有232份涉及伊拉克境內不存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鮑威爾的“洗衣粉”是美國發表了254次虛假聲明之后的“最后通牒”。美國為發動戰爭,在國內和國際輿論上都做了長期的準備,堅定地要摧毀伊拉克對美元構成的威脅。
2003年2月,薩達姆兌現了他的“威脅”,以260億歐元的價格對外出售了超過30億桶原油。一個月后,美國悍然入侵伊拉克。這次入侵是一場徹底地悲劇,伊拉克的整個基礎設施體系遭到破壞,大量平民喪生。但時至今日,美國當局仍堅稱,這場戰爭與伊拉克擺脫石油美元的想法毫無關系。鑒于美國歷屆政府所犯下的危害人類罪在法律上沒有受到過任何懲罰,美國甚至懶得去用編故事以掩蓋這些罪行。
伊拉克戰爭的情況早已眾所周知,我們可以就此打住。但是,為了使美國“捍衛”自身利益的過程更加清晰,筆者還想要談談倒數第二次美元大戰——利比亞戰爭。
第二次美元戰爭
伊拉克的威脅消除后六年,面對拒絕吸取薩達姆悲慘命運教訓的死硬分子:穆阿邁爾·卡扎菲,美元再次走到了命運的關口。
2009年,作為非洲聯盟主席的穆阿邁爾·卡扎菲向非洲大陸各國提出要進行一場“真正的革命”,卡扎菲宣稱,這場革命有可能改變非洲大陸的命運,因而他的言論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卡扎菲的方案是通過建立非洲貨幣聯盟來改變非洲資源以美元結算的局面,石油和其他非洲自然資源的出口將主要通過黃金和“非元”來結算,其設想中的非元是一種基于非洲國家的黃金儲備和金融資產的新貨幣。
卡扎菲想要效仿阿拉伯歐佩克國家擁有自己的主權石油基金。倡議一出,非洲產油國紛紛響應,從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安哥拉和尼日利亞開始,非洲各產油國紛紛開始以能源收入為基礎創建自己的國家財富基金,根據后來的統計,共有28個非洲能源出口國參與了該項目。
然而卡扎菲卻犯了戰略誤判,他的錯誤不僅“埋葬”了“非元”,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他低估了美國維護石油美元體系的決心。對于美國官方和華爾街、倫敦金融城的“深層政府”來說,這個項目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這不僅會使美元面臨生存危險,而且還會使英美銀行從非洲的原材料出口中獲得超額鑄幣稅的做法不再可行。英國與美國在金融上完全共生,都希望摧毀威脅自身福祉的力量。
在英美決定消除新的威脅之后,卡扎菲政權就進入了倒計時。在此之前,英美對執政四十余年的“獨裁者”卡扎菲無動于衷。而他一提出非洲聯盟的金融革命項目,利比亞就立即爆發了新的內戰。
當利比亞的“阿拉伯之春”已經到了被利比亞軍隊徹底鎮壓的邊緣時,躲在暗處的美國卻利用法國、英國和黎巴嫩等盟國在聯合國重新提起了利比亞的“人權問題”。其手段相當拙劣,為了師出有名,美國甚至翻起了老黃歷—連洛克比空難都被美國人舊事重提,其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摧毀利比亞卡扎菲政權。
美國甚至違反了其自己新通過的聯合國決議。聯合國最初關于利比亞局勢的決議并沒有規定要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也就是說,美國及其盟國對利比亞發動的空襲是完全非法的,完全違反了國際法。
這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國打著民主正義的幌子再次向聯合國撒謊以獲得發動敵對行動的合法依據。其目的是按照有預謀的計劃去消滅對美元的新威脅。
2011年摧毀利比亞的真正始作俑者是美國,而不是其他人,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自從維基解密公布2011年4月2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她的顧問席德·布盧門撒爾就此事的通信以來,這個“秘密”已經從陰影中浮出水面。希拉里是這場陰謀的關鍵人物,布盧門撒爾曾直接寫信給她道:“根據我們獲得的機密信息,卡扎菲政府擁有143噸黃金及其他海量金融資產。這些黃金是他在這些年積累的,旨在創造一種泛非洲貨幣,名為‘非元’。”
正如筆者之前提到的,沒有一場戰爭的爆發是因為單一的原因。在美國針對卡扎菲的戰爭中,情況也是如此。利比亞戰爭爆發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希拉里個人有興趣在美國即將舉行總統選舉之際于政壇上扮演“鐵娘子”的角色。她在給布盧門撒爾的回信中寫道:“如果我能夠完整摧毀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我就有能力領導競選活動并讓美國繼續偉大,所以,請相信我。”
在第二次美元戰爭中,不僅是利比亞的未來,整個非洲大陸的未來,都被綁架并犧牲在了美國經濟和政客個人福祉的祭壇上。所有試圖威脅美國貨幣體系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反擊,就必須消失,這就是美國的霸道之處。
然而,如果搞去美元化的是一個不可能直接鎮壓的國家,那么美國就會進行間接攻擊。美國會留在陰影中,暴露并孤立遭受攻擊的受害者,在經濟上削弱受害者,使受害者放棄對抗美元主導地位的計劃,并被迫集中精力解決新問題,這就是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所用的伎倆。
烏克蘭沖突的三個主要原因中的第二個:通過最大限度地破壞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關系來削弱歐盟經濟。
烏克蘭政變
俄羅斯與歐洲,尤其是歐洲經濟重心德國關系的長期惡化,是美國削弱歐盟并反哺自身陰謀的直接成果。
筆者想強調的是,筆者絕不是說美國所針對的國家就絕對不缺乏民主,也不需要任何改變。筆者的觀點是,民主等崇高概念的存在與否絕不是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真正原因,而只不過是侵略戰爭的借口。
世界上有許多真正的獨裁政權,它們有的甚至還處于中世紀,有著殘酷的宗教法律。但他們沒有受到西方的任何責難,甚至還會因為服從美國外交政策而受到后者的積極支持。
對于不服從美國外交政策的國家,美國則會打著“顏色革命”的幌子去在這些國家策劃和實施政變。2000年在南斯拉夫、2003年在格魯吉亞、2004年在烏克蘭,美國組織了多場旨在推翻合法政府的“顏色革命”。在推翻這些國家的合法政府后,美國會在當地建立建立一個由極右恐俄勢力所組成的新政府,并讓其奉行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外交政策,從而組成“反俄陣線”以圍堵打壓俄羅斯。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于2010 年在烏克蘭上臺,其在烏克蘭全國范圍內推行親俄政策,這讓美國對其大為不滿。美國利用2014年的社會大規??棺h活動,再次發動政變,推翻了亞努科維奇政府并重新建立了一個根本上仇俄的極端民族主義烏克蘭當局。
以上這些都是已被證實的事實,而不是猜想或杜撰。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的許多高級官員發表了許多聲明,美方不止一次地聲稱,美國早在2014年就指使烏克蘭當局為戰爭做準備。
俄羅斯情報機構截獲并上報的電話通話錄音也是有力的證據:2014年,美國負責歐洲和歐亞大陸事務的副國務卿紐蘭與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杰弗里·羅斯·皮亞特之間的通話直接承認美國政府參與了政變。
有人想質疑錄音的真實性,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紐蘭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她沒有堅決否認錄音的真實性,而是就錄音中對歐盟的侮辱性言論發表了正式道歉聲明,從而證實了錄音通話的真實性。
此外,在非政府方面,備受爭議的喬治·索羅斯在 2014 年5月下旬接受 CNN 采訪時曾表示,他的基金會在烏克蘭的分支機構“在烏克蘭發生的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在烏克蘭發動政變和建立“反俄”組織的行為不可能不引發俄羅斯的戰略反制。俄羅斯自2014年的所有措施正是為了應對美國的實質性入侵,這種反制在2022年2月達到了頂峰。
破壞明斯克協議的履行
遵守明斯克協議將為烏克蘭帶來長久的和平,但這對美國來說將是一場真正的地緣政治災難。因此,對于缺席整個明斯克談判進程的美國人來說,努力破壞明斯克協議是其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明斯克協議從誕生之日起就從來沒有真正被遵守過。2015年到2022年,法國和德國沒有向烏克蘭當局施壓過一次,烏克蘭當局應給予頓巴斯的自治地位也沒有落實。原因很簡單:2014 年政變后上臺的烏克蘭新總統、寡頭彼得·波羅申科在代表的是美國的利益。美國的反俄利益與烏克蘭新寡頭的利益成功結合,使得明斯克協議成了一紙空文。
明斯克協議黑紙白字寫著,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新納粹運動以及美國副國務卿紐蘭所代表的外部勢力必須被壓制。但烏克蘭人和西方都沒有把協議當一回事,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準軍事組織右翼領導人德米特里·亞羅什直言明斯克協議只是一張“破紙”。他認為該協議違反了烏克蘭憲法,稱自己不會遵守協議且會繼續進行反俄軍事活動。
俄網最近爆出了一段2022年11月的視頻。視頻中,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談到明斯克協議時直言不諱地承認:
“我相信明斯克協議是一份寫得很巧妙的文件。我需要明斯克協議,以便獲得至少四年半的時間來組建烏克蘭武裝部隊和建設烏克蘭經濟,并與北約一起訓練烏克蘭軍隊。我的目標是創建東歐最好的軍隊,并根據北約標準去優化它。”
明斯克協議的幾個關鍵人物最近也頻頻發聲。他們的言論證實了西方進行明斯克談判只是權宜之計,其目的是為全面戰爭爭取足夠的準備時間。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接受《時代周報》的采訪時也表示,明斯克協議只是拖延時間的工具。她的言論是波羅申科言論的回聲,也是西方虛偽內在的又一次證實。
北溪的破壞事件
完全破壞俄羅斯對歐盟的能源供應是美國削弱歐盟戰略的關鍵一環。北溪的破壞事件完美對應了美國地緣政治的戰略性長期目標。
早在2014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一次電視采訪中就提到,破壞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將歐洲的天然氣和石油進口對象從俄羅斯轉向美國對美國而言極為重要。賴斯稱“從長遠來看, 我們只是想改變歐盟的能源依賴結構。讓它更加依賴北美的能源供應。”
北溪管道爆炸后海面泄露的大量天然氣
隨著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爆炸,美國舊年的目標終于達到了。而賴斯的這番言論恰好與烏克蘭的廣場政變在同一年出現,這是否是巧合,請讀者自行判斷。
北溪管道的爆炸事件,其幕后黑手不要太明顯。一方面,北溪管道與俄烏問題并不相干。俄羅斯在和平區域不可能對能源基礎設施進行這樣的破壞,因為這既沒有經濟利益可言,也對戰局毫無幫助。
另一方面,考慮到波斯灣的能源需求已經飽和,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破壞事件會立即改變歐洲能源依賴結構,直接使其轉向北美的能源供應,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已經無須筆者多言。
歐洲經濟的窘境
民主的口號是令人振奮的,但經濟的現實卻是冷冰冰的。幾十年來,歐洲工業之所以相對于其競爭對手在世界市場上有競爭優勢,其基礎正是俄羅斯穩定提供的廉價能源供應。
現在歐盟自愿拒絕獲得這種廉價能源,這使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句話成了形容歐盟工業現況的最佳用語。
作為跟隨外交政策的“副作用”之一,歐盟將出現部分的去工業化,這將直接有助于美國實現美國夢,即讓一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工業一直處于衰退狀態的國家部分實現再工業化。美國的再工業化將由能源密集型的歐洲工業實體做出主要貢獻,這些工業實體不再能夠在歐洲大陸維持其正常的經營活動,他們將在美洲尋找新的落腳點,以保證能以中等的價格水平獲得能源。
在2022年9月,德國工業品生產成本飆升45.8%,創1949年德國聯邦統計局開始統計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而且這種趨勢還將不可避免地繼續發展下去。此外,德國政府近年來不斷拖延法國和德國之間幾乎所有軍事工業合作領域的協議,這種做法說明了其美國附庸的本質。德國在烏克蘭戰爭開始時以史無前例的規模訂購美國武器的行為證實了上述觀點。
烏克蘭危機以來歐洲企業成本飆升
美國通過烏克蘭戰爭取得了幾項重大戰略成果。其中包括顯著削弱歐洲在武器領域的競爭力、擴大美國軍工的市場,最重要的是消除在北約之外建立一個真正自主的歐洲防務集團的危險。通過烏克蘭戰爭,美國完全攫取了歐洲的防務權利,整個歐洲的附庸化被大大加深了。
然而,盡管美國在削弱歐洲經濟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歷史上習慣于通過煽動軍事沖突去實現目標的美國民主黨卻犯了一個戰略錯誤。拜登拒絕了遵循前總統特朗普的政策方針,宣稱有必要緩和中美關系,以確保中國不會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支持者。這種做法將會為美國帶來巨大的隱患。
烏克蘭沖突結束后,美國與中國之間將不可避免地爆發第四次美元戰爭,其具體形式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與美國以往的任何對手都不相同,這注定會是一場令美國頭疼的戰爭。
第四次美元大戰
烏克蘭沖突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想要削弱俄羅斯在未來中美沖突(這將是第四次美元大戰)中的地位。
不可否認的是,戰爭削弱了俄羅斯的國力,也削弱了俄羅斯作為中國戰略伙伴的價值。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外交和軍事技術領域,中俄兩國都具有真正的互補性。
盡管中國對俄烏沖突采取了觀望和中立的態度,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制裁威脅,中國也做出了令西方無法接受的表述:中俄戰略伙伴關系堅定且不可動搖。
筆者在上文中曾提到過,一方面,中美對抗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中美對抗必然爆發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意圖邊緣化石油美元體系。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經典”且絕對的宣戰理由。
中國的許多做法已經能夠刺激美國采取強硬行動,其中主要有:
2012年,中國開始以人民幣購買伊朗原油。伊朗自2016 年以來,其石油合同一直以歐元計價,拒絕使用美元。
2015年,中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幣石油期貨,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人民幣互換的方式實現俄羅斯與中國、伊朗與中國之間的石油交易,這是一種新的交易方式,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的重要一步。
2017年,中國以每天840萬桶的原油進口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同年中國央行與俄羅斯央行簽署了以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協議。
2022年,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就同樣以人民幣購買石油達成了協議,雙方將在未來五年逐步向這一方向過渡。
這些行為要與中國的其他行為結合起來看。中國邊緣化石油美元和減持美國國債是同步進行的。過去十年中國在對外經濟政策中采取的舉措的清楚地表明,中國對美帝國金融掠奪經濟模式生存的威脅正在呈指數級增長。美國當局認識到,只有針對中國采取激進措施,才能阻止或至少試圖減緩其破壞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建立的世界經濟秩序的進程。
按照這個邏輯,中國大陸武力攻擊臺灣對于美國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紅線。武力神話的打破帶來的將是經濟神話的打破,對于美國而言,保持武力神話的延續將是壓倒一切的大事,而對中國而言,主權問題不容侵犯,因此,臺灣將是中美終極較量的棋盤。
然而,我們也應該現實一點。在短期內,在未來幾年,中國不會對美國的金融帝國構成很大的威脅。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極其緩慢,其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尚不足4%,相對于中國GDP的比重而言,這一比例可以忽略不計。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儲備貨幣中的份額也是如此,該比例仍然很低,甚至不到3%。
另一方面,鑒于中國央行積累了大量美國國債,擺脫它們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更不用說,在中短期內,市場在流動性方面并沒有提供美國國債的可靠替代品。對于美國而言,與其關注“中國威脅”,不如關心自身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存在的威脅
與此同時,美國也清楚地意識到,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發展對其構成了真正的生存威脅,鑒于近幾十年來美國鏟除對手的歷史,中美對抗就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在烏克蘭的經營根深蒂固,其目的是在烏克蘭建立一個仇俄的極端民族主義政權,以壓制甚至打敗俄羅斯,這些行為是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也是俄羅斯發動軍事打擊的根本原因。在東亞,美國故技重施,其有意將臺灣經營成“東亞的烏克蘭”,企圖將臺灣同樣建設成仇華的極端政權以阻止中國崛起的腳步。這種做法破滅了中國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實現和平統一的希望,是中美關系不斷惡化最重要的原因。與俄羅斯相同,中國同樣不可能接受臺灣的“烏克蘭化”,對臺灣地區進行軍事打擊是中國大陸的合理選項,而對臺灣的軍事打擊本身就是對美國的戰略打擊。因此,臺灣問題是雙方的結構性矛盾。
這種情況與明斯克協議的情況大致相似。美國以臺灣為工具,挑釁中國并引發隨后的臺海戰爭,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國大陸對臺灣進行軍事打擊后帶領西方對中國實施同俄羅斯相同程度的制裁,以瓦解其經濟。烏克蘭作為一個工具,其已經被美國用于制裁俄羅斯和剝奪歐洲的廉價能源供應,以達到美國同時動搖最大軍事競爭對手俄羅斯和削弱歐盟經濟的目的。
鑒于老歐洲因烏克蘭沖突而精疲力盡,其經濟實力日益削弱,美國發動西方對華進行全面制裁的計劃顯然比較難以實現。最有可能的是在臺海戰爭爆發后美國直接利用其海軍力量切斷馬六甲海峽對中國實施能源封鎖。中國2/3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進口依賴于馬六甲海峽。而通過烏克蘭沖突,西方對俄羅斯的集體制裁大大削弱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因此,俄羅斯無法在即將到來的臺海沖突中為中國伙伴提供重要支持。在新的反俄制裁的威脅下,通過陸路向中國輸送其所需要能源,這是目前的俄羅斯無法做到的。因此,中國只能在即將到來的臺海沖突中獨自面對美西方的制裁攻勢,這對于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都將是重大的考驗。
無法同時對抗中俄
事實上,時間并不站在美國那一邊。俄羅斯出乎意料的韌性是美西方所始料未及的。俄羅斯經濟所展現出的韌性使得美西方必須在中短期內就提前啟動針對中國的挑釁計劃,以免于同時面對中俄的“背靠背”攻勢。
即使不考慮俄羅斯經濟的韌性這一不可預見的因素,美國集中力量同時在兩條戰線上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
2015年,五角大樓修改了冷戰時期美國能夠同時打贏兩場重大戰爭的軍事學說,轉而支持集中力量確保在一場重大沖突中取得勝利的理論。
這是因為美國的力量已不足以同時和兩個大國對抗。自烏克蘭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已投入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除了已駐扎在歐洲的部隊外,美國還向歐洲額外派遣了2萬名士兵。而在支持臺灣地區對抗中國大陸方面,美國參議員只敢討論未來5年給予臺灣最多100億美元的援助。這一援助數額比烏克蘭前8個月獲得的援助少了整整一倍。
出于這些原因,在烏克蘭沖突完全停止之前,美國方面在亞太地區主動挑起武裝沖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中國方面主動出擊,否則臺海局勢至少在烏克蘭沖突結束之前不會有大的波動。與此同時,考慮到中國“與俄羅斯的伙伴關系無上限”聲明中所體現的中俄協同作用,在與中國開戰之前,美國也將會試圖讓俄羅斯保持中立。
只有當中俄同時被美國打敗,以軍事和貨幣“基于規則的秩序”為后盾的美帝國延續下去,美國才能一直占據目前的地位,美國人才能一直擁有目前的生活水平。
在這種秩序下,任何其他國家,即使只是想要獲得更公平、更合理的待遇,也會被聚集在美國周圍的“國際社會”歸類為犯罪國家、流氓國家,并將受到“合法”制裁。俄羅斯、朝鮮、伊朗和古巴受到的待遇正是如此。
烏克蘭是一個易腐爛的工具
在2014年至 2017 年期間,在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俄烏事態的發展并沒有指向如今兵戎相見的地步,這其中主要原因是白宮在這一問題上的方向研判的區別。這段時期,美國對俄烏問題的研判能夠保持理性,美國官方認為,烏克蘭問題對于美國而言是一個“無關生存”的地區性問題。
自奧巴馬時期以來,美國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盡管發表了各種各樣的“和平聲明”,但其對烏克蘭的定位卻是始終如一,那便是用于打敗俄羅斯的工具。
烏克蘭是被用作削弱俄羅斯和歐洲的一個易腐爛的工具。而臺灣在未來美國與中國的對抗中也是如此定位。當美國政府認為烏克蘭沖突的“投資回報”已經足夠,或者意識到回報已小于投入時,基輔現政權就會被拋棄。就像阿富汗加尼政權和被拋棄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庫爾德人一樣。
在西方前所未有的制裁壓力,俄羅斯仍然保持著健康的狀態。良好的債務狀況、貿易轉向的成功和赤字歸零,西方沒有能在經濟上壓垮俄羅斯,又不敢在軍事上直接沖突。這注定了俄烏沖突只能以俄羅斯獲勝為結局,不同之處只是在于俄羅斯所付出的代價多少。
俄羅斯的勝利關乎俄羅斯民族的生存,而對于美國來說,烏克蘭的勝利也關乎其生存,只不過這個“生存”是美國深層政府“基于規則的秩序”的“生存”和美國人鋪張浪費生活的“生存”而已。
附言
美國近幾十年來的行為,以及未來幾十年可預見會作出的行為,都是自由資本主義在其純粹狀態下的表現。這種自由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使其不可避免地劃入惡性循環的深淵。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后果是引發世界局勢危險的結構性轉變,從而給世界經濟和和平穩定帶來重大威脅。美國如今自我矛盾的狀況,與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理想鄉和市場自我修復的天真想法相去甚遠。
歷屆美國政府,作為“深層國家”、壟斷企業的武裝代表,其存在不僅證明了他們的仇敵卡爾·馬克思的思想,也證明了費爾南·布羅代爾的主張。美式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其已成為了限制競爭、限制透明度和建立壟斷的固化工具,成為了奴役全世界人民的枷鎖。
我既不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支持者,也不是共產主義理論的支持者,但在觀察當前美國經濟模式時,我很難不對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真知灼見表示敬意。
烏克蘭領土上的軍事對抗只是美國在當前狀態下生存斗爭的中間階段的表現,這一斗爭的背后是美國的單極世界統治秩序,因而烏克蘭沖突是不可持續的。
在對抗的當前階段,筆者可做出一些基本的總結陳述。
俄羅斯與歐盟關系的惡化以及俄歐經濟力量的顯著削弱,對美國來說是一項偉大成就。
然而,美國的戰略已被兩個相互關聯的事實而徹底動搖,這些不在美國預見之中的事件正在不可逆轉地改變世界的面貌。
首先,俄羅斯經濟面對西方的制裁,出乎意料地表現出了比預期更強的韌性。結果,在即將到來的中美沖突中,俄羅斯并沒有被壓制住,這是一場重大失敗,這間接導致了第二個重大意外事件的發生。
盡管向中俄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仍無法在其反俄計劃中拉攏到足夠的非西方世界國家,反而產生了相反的效果。俄羅斯對抗西方的成功經驗大大增強了非西方國家的信心,加速了近代世界單極模式的崩塌,導致了世界分為兩個陣營的趨勢越發明顯。非西方國家開始團結在中俄周圍,以期打破美西方的壟斷,建立更公平、更合理的新經濟秩序。
第二個重大意外事件對美帝國構成了生存威脅,因為從長遠來看,它使美帝國主導的美元體系面臨直接崩塌的危險。這一進程的不可逆轉性使得美國只能寄希望于“一條路走到黑”,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對烏援助的大幅增加。時至今日,美國已無退路,徹底打垮俄羅斯將成為其最后的野望。
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美國的反擊究竟會是怎樣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奧列格·涅斯特連科,翻譯/薛凱桓;來源:觀察者網;轉自鳳凰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德納|美國在臺灣建立P4生物實驗室是臺灣烏克蘭化計劃的一部分
2023-07-11王雨田:決定性的證據出現了,卡霍夫卡大壩極大概率就是烏克蘭炸的
2023-06-1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