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網上又在推送樊綱先生《我們中國不缺國企,缺的是民企》的視頻和文章。該文是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去年年底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上發表演講的主要觀點,他認為“我們不缺國有企業,我們整個經濟改革就是從國有企業走出來,當前國有企業一統天下,沒有什么民營企業的情況下我們發展起來,搞市場經濟”;“從產權主體角度來講,民營企業每一個都是自己的主體,國有企業因為是國有,它跟政府的關系,跟其他國有企業的關系等等,相對來講獨立性沒有那么強,有的時候信號就會出現扭曲,這是一個基本點”;“本來混改是為了使得國有企業的機制里面加一些民企因素,但是你把民企變成國企,民企的因素就消失了。再說一遍,我們中國不缺國企,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缺民企”。

其他問題且不論,我們僅從統計數據分析,是否如樊綱所言“我們中國不缺國企,缺的是民企”?《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呈現,近些年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占比持續下滑,“公有制為主體、按勞分配”受到嚴重沖擊,已經形成頂尖斷崖式貧富分化,造成消費環節斷裂,不僅說明“中國不缺國企,缺的是民企”違背事實,同時新自由主義私有化的推動,使經濟可能陷入持續低迷困境,甚至呈現不應出現的資本主義“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特征。
一、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占比持續下滑
通過對2017-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按地區和控股情況分企業法人登記數”“按地區和登記類型分企業法人登記數”整理,各類企業法人單位數與占比組成(見表1)。表1 2016-2017、2018-2021年企業法人單位數、各類企業與占比組成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7-2022年)】
其中:私有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10500697增至2021年的26288321,增加2.5倍;私營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71.83%增至2021年的91.71%,增加19.91%。私人控股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14618448增至2021年的28665212,增加1.96倍;私人控股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85.76%增至2021年的96.09%(見圖1)。圖1 2016-2021年私營企業、私人控股企業數量及占比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7-2022年)】
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數量及占比變化。其中,國有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132373降至2021年的78357,降低40.81%;國有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0.91%降至2021年的0.27%,降低3.37倍。集體企業由2016年的141442降至2021年的103534,降低26.81%;集體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0.97%降至2021年的0.36%,降低2.69倍(見圖2)。圖2 2016-2021年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數量及占比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7-2022年)】
如上數據呈現“私營企業”與“私人控股企業”處于蓬勃發展狀態,樊綱先生“我們缺民企”的觀點違背事實。新自由主義“民營企業被擠壓得奄奄一息”的論調,更違背事實、制造矛盾,別有用心地欺騙政府、欺騙社會!
二、“公有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受到嚴重沖擊
2016-2021年“私營企業數量占比由71.83%增至91.71%,私營控股企業數量占比由85.76%增至96.09%;國有企業數量占比由0.91%降至0.27%;集體企業數量由0.97%降至0.36%”的數據事實,清晰說明“公有制為、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正在受到嚴重沖擊。社會主義相對于資本主義的本質超越,在于以“生產資料公有制”消除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基本矛盾,從而消除消費領域“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生產領域“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明確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把國有企業搞小了、搞垮了、搞沒了,公有制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還怎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地位還怎么堅持?共同富裕還怎么實現?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還怎么鞏固?我們一定要想清楚,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想清楚,國有企業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要想清楚,不能稀里糊涂跟著喊口號,更不能中別人的圈套!”(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10-12),并且進一步指出:各種敵對勢力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重點拿國有企業說事,惡意攻擊、抹黑國有企業,宣揚“國企不破,中國不立”,聲稱“肢解”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最佳方式。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人很清楚國有企業對我們黨執政、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想搞亂人心、釜底抽薪(《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0月)。近年來,以“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主義”走上歷史舞臺的新自由主義甚囂塵上、不斷侵蝕,對國有企業不斷攻擊、抹黑,就是企圖搞亂人心、釜底抽薪。尤其,“寄希望公權力消滅國企的人,他們并不是為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而是別有用心,他們代表的是依靠國企私有迅速發達起來的那些資本的利益”(明察明言《不允許攻擊民企,也不能允許攻擊國企》,紅色文化網,2023-08-08 ),必須引起高度警覺并堅定揭露、尖銳批判!面對2021年“私營企業占比91.71%,私營控股企業占比96.09%;國有企業占比0.27%,集體企業占比0.36%”的觸目驚心的數據事實,確實應該思考:我們是否真的已經中了“新自由主義私有化圈套”?“公有制、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否正在受到嚴重沖擊?社會主義是否實現對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與購買力相對縮小”的本質超越?是否因為過度私有化出現了資本主義“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周期性經濟危機?
三、“有效需求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經濟走出困境的關鍵問題
當前,社會已經形成普遍共識,經濟循環“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在“消費”環節出現斷裂,只有彌合“消費”環節的斷裂方能使經濟重新進入正常循環。但是,“消費環節”的斷裂源于“分配環節”的失衡,造成“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公有制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以生產資料共同所有實現分配形式的“按勞分配”為主體;私有制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實現分配形式的“多種分配形式”甚至“按資分配”為主體。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過度私有化,必然造成最大多數勞動者難以實現“按勞分配”,由此,必然造成“分配環節”的失衡。尤其,基于人工智能對勞動的排斥性與數字經濟天然的壟斷性,必然造成并非的一般意義的貧富分化,而是“頂尖斷崖式”貧富分化。當0.33%的460萬人占用67.4%的私人財富,93%的13.22億的最大多數勞動者僅持有7%的財富時,怎么可能形成“有效需求拉動”?據中金公司《中國財富分配報告(2023)》:在中國私人財富總額中,占全國人口0.3%的大富翁,占有了財富總額的67%以上;而與此相對,占全國人口將近93%的普通老百姓,所持有財富還不到財富總額的7%(見圖3)。圖3 中國財富分配報告(2023):財富占比與階層人數占比數據情況

另據3月25日招商銀行發布的報告,現金財富在人群中的分配比例,與中金報告基本吻合。0.07%的(存款600萬以上)私人銀行大富翁客戶,資產占比31.28%;2.18%的(存款50萬以上)金葵花客戶,資產占比50.1%。這兩個戶群加起來,即占總戶數2.25%的客戶擁有了占總存款81%以上的資產。與此相對,其他占總戶數近98%的普通儲戶,所持招行存款還不到總額的19%(見表2)。表2 招商銀行2022年和2021年零售客戶資產情況表

從如上財富占比數據分析,“要促進消費拉動經濟,還得從富人下手。若從窮人下手,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大富翁們捂緊錢袋子不消費,窮人們又沒錢消費,怎么辦?”(尹帥軍《從統計數據看,靠老百姓消費拉動內需只是“畫餅充饑”!》,昆侖策研究院 2023-08-09)如上數據如果不能盡快改變,“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是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新自由主義私有化所犯“搞亂經濟、搞亂人心、釜底抽薪”的罪孽,是否到了應該懲治、必須懲治之時?新自由主義先生們“拿國有企業說事,惡意攻擊、抹黑國有企業”到了必須閉口之時!(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