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看到蘭德公司所作的兩份有關中國問題的報告。一份是2020年發布的,報告題為《中國的大戰略:趨勢、發展軌跡和長期競爭》(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2020.07.24)。另一份報告是2023年發布的,報告題為《中美規劃共同的未來:通過二軌倡議規劃和平共處議程的潛力》(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Designing a Shared Future, The potential for Track 2 Initiatives to Design an Agenda for coexistence)兩份報告都是談論美國與中國在未來時期相處狀態的。在2020年所作的第一份報告中,蘭德公司認為,到本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會出現四種可能性,1、完勝的中國;2、崛起的中國;3、停滯的中國;4、內亂的中國。蘭德公司給這四種可能排了個序次,分別是2,3,4,1。這就是說,可能性最大的則是一個崛起的中國,而在蘭德公司的眼中,這個崛起的意思就是中國雖然還要發展,但并沒有達到所謂勝利的程度。中國還在繼續爬坡,似乎并沒有停滯,但爬的速度并不快。接下來的兩種可能性基本都是負面的評價。就是中國既不太可能崛起,而且可能停滯。甚至中國還可能會出現內亂。這應該就是蘭徳公司最希望看到的吧。而勝利,在蘭徳公司看來,雖然也有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最小,幾乎是完全的不可能。為什么中國的勝利幾乎不可能呢? 蘭徳公司認為,這需要中國在未來幾十年里,一點錯誤都不能犯,而且不會出現重大危機和嚴重挫折。蘭德公司認為,這種情況對中國來說是不可能的。蘭徳公司這種對中國未來的評估,致使它提出的美國與中國的未來相處狀態,即美國所面對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或者處于停滯狀態下的中國。蘭德公司認為,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中美兩國應該是各自平行發展,其中有合作、有競爭,也有相互碰撞。這種狀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當然,也有可能在中美關系中,雙方合作的意愿會有所增強,因而合作的狀態比競爭的狀態要更多一些。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則是中國與美國分道揚鑣。這里所謂分道揚鑣并不是各走各的,誰都不理誰,這里所謂各走各的路,其實就包含著存在相互沖突的可能性。蘭德公司也認為,這樣的可能性是最小的。蘭德公司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提出了對策。而最終的決策還是要由美國政府來決定。從蘭徳公司的報告中來看,字里行間還是希望中美雙方不應對抗,而應該走更多的合作之路。蘭德公司在2023年所作的第二份報告,則主要強調中美雙方應該如何走一條合作的道路。這里所說的二軌對話,意思是,在中美之間,除了有官方高層之間的對話之外,還應該有另外一條中美民間的學者、專家、智庫等領域之間的對話。官方對話是第一軌的,而民間的對話是第二軌的。據我的理解,第一軌的官方之間的對話固然非常重要,但民間對這種對話一般關注不多,了解得也不多。而第二軌的對話則與第一軌的對話有所不同。民間機構之間的對話,更容易被大多數民眾所關注、所了解。而且第一軌的對話對于第二軌的對話是有著一定影響力的。畢竟官方之間的對話,往往表現出了各自的官方在對一些基本問題或者分歧的認識與態度,這種認識與態度不可能對第二軌的對話不產生作用。有時候這種作用就是給第二軌的對話定出基調來。而第二軌的對話對于第一軌的對話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畢竟官方的態度與認識,多少都有點與民間的態度與認識有著某些不同。而官方最后的決策,也不得不考慮民間的認識與觀念。另外,民間的對話也會對官方的決策提供更多的思路,有的甚至可能是一種奇招妙思。我們很難說,這第二份報告對中國的認識,與第一份報告對中國的認識,就有著很大的不同。兩份報告出臺的時間不同,因而報告分析的側重點也就不太一樣。第一份報告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總體評估,而第二份報告則側重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該采取的具體方式。當然,從2020年到2023年,中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美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中國在防疫過程中的突出表現,不可能不對蘭德公司對中國的評估產生新的認識與判斷。至于蘭德公司是不是認為中國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它所謂勝利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或者勝利的可能性依然相當小,蘭德公司并沒有說。蘭德公司即使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上有了某種程度的改變,它也不太可能公開講出來。不過,蘭德公司特別強調中美之間的對話,則表明蘭德公司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不應太過于咄咄逼人,應該適當放得緩和一些,同時蘭德公司也在表明,它更注重于雙方的合作。這對中美處理與對方的關系是極為重要的。至于蘭德公司在第一份報告中所提及的中國要取得完勝的可能性最小,因為蘭德公司認為,中國必須一點錯誤都不能犯,而且中國不能遭遇到重大危機和嚴重挫折。在蘭德公司看來,中國出現這類嚴重的危機或者挫折幾乎無法避免。或許,蘭德公司的說法也有一些道理。但是,要說到犯錯誤,這要看是什么類型和規模的錯誤。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完全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關鍵要看犯的是一般性的認識上的錯誤,還是決策方面的顛覆性錯誤。如果是一般性在認識上的錯誤,這都是不難改過來的。而且犯過這類錯誤,而且能加以改正,這對我們的發展,對于中國的崛起,對于中國取得的勝利,是有著很多積極意義的。至于所謂顛覆性錯誤,我們當然要絕對避免。如果要犯下這樣的錯誤,無非是因為情況不明,或者決策過程輕率魯莽。所以我們必須還要保持毛主席所要求我們的那樣,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要時刻保持我們對問題認識上的底線思維。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上,我們要特別需要小心翼翼,要時刻防范可能出現的危機。我們必須不能脫離群眾,必須時刻了解群眾的疾苦,了解群眾的需求。我們的工作必須從民之所想、民之所愿,民之所需出發。我們也必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那是真正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不是走馬觀花,不是蜻蜓點水,搞形式主義。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至少不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危機,也不會遭遇到嚴重挫折。各種天災是打不倒中國人民的。這應該不算做重大危機和嚴重挫折的范疇之內。蘭德公司的報告一般說來,分析問題相對客觀,對我們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某些偏見也是它不能完全避免的。它認為我們取得勝利的可能性最小。也是因為它自身并不希望中國獲得最后的勝利。不過,這樣的偏見對我們也有著某種警示意義。蘭德公司所做出的這兩份報告,對我們也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有益的東西。對這樣的教材,我們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