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當所媒體和公眾的目光都聚集在2014年GDP 增長7.4%創下24年來最低的數據上時,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卻發微博稱,他對GDP的數值一點興趣也沒有。
“每年最值得關心的是人口老齡化數字。年輕人減少速度驚人!”
范劍平微博里所指的年輕人,是指勞動力的數量。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2012年,中國15歲以上不滿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繼續下降的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減少了345萬人。
2013年,勞動年齡人口統計范圍由15歲提升到16歲,數量依然凈減244萬人。
2014年,統計范圍還是以16歲到60歲為分界線,凈減371萬。
“快取消計劃生育吧!”范劍平在微博呼吁。
凈減少數據背后的危機
2013年1月,當國家統計局公布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建議要關注此數據。
這是在多年增長后,首次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絕對數的下降。
曾經被認為人口紅利支持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理論,要面對勞動力人口凈減少的現實。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中國持續享受了三十多年的“人口紅利”,似乎就要告一段落了。
當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后,勞動力數量不足的問題會隨之而來。
系統研究“人口紅利”的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曾在2013年對媒體表示,伴隨著人口撫養比上升和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預計“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降至7.19%,“十三五”期間再降至6.08%。
“在我看來,若沒有創新的推動,參照日本經濟增長的歷史記錄,中國的經濟減速可能會超預期,因為人口撫養比上升不僅降低消費力,而且弱化創新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梁中堂則指出,這些年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主要是因為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一旦勞動力減少,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優勢就會逐漸消失。
人口結構失衡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和絕對數量的減少,除了對經濟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中國現有人口結構失衡的嚴重問題。
易富賢與蘇劍兩位人口學專家指出,中國的年齡結構很快就要變成高度不穩的倒三角形——勞動力嚴重短缺、人口高度老年化、經濟喪失活力。
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來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2010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6.60%。而1982年、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這個比例分別為3.6%、27.7%、22.9%。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梁中堂在分析數據后推算出,我國目前的婦女生育率為1.3—1.5,如果確實達到這個水平,那就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超低生育率國家”行列。
從經濟學角度看,人的生育本質就是勞動力資源的生產和再生產,超低生育率將使我國面臨勞動力日益減少的局面。
不僅是年齡結構的老齡化。由于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生在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復雜性。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說,中國的老齡化伴隨著獨子高齡化、高齡病殘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獨化的特點。
來自民政部的數據則顯示,目前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
中國的養老問題形勢嚴峻,而男女比例的失調也將埋下隱患。
“六普”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8.06,我國19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于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經測算,屆時將有上千萬適齡男性面臨“娶妻難”。
在現有的人口結構里,出生人口素質亦亟待提升。
據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數據顯示,從1996年到2007年,全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年約有80萬—120萬例出生缺陷兒降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另一方面,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農村剩余大量勞動力,人口紅利的效用未能充分發揮。
中國面臨人口結構失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