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文稿 | 儒風大家整理
可憐天下父母心。
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
但是一味溺愛,只能把孩子推向深淵。
古人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有些磨難一定要讓孩子承受,再愛孩子,也要舍得給孩子吃這五種苦。
01 學習的苦
“訓曰:人在幼稚,精神專一通利;長成以后,則思慮散逸外馳。蓋幼而學者也,如日出之光;壯而學者,如炳燭之光。是故應須早學,勿失機會。
譯文:人年幼時,精神專一、沒有私心雜念,學習思路暢通;長大成人后,思想就難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馳。
幼時開始學習,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青壯年時學習,就如同燃起蠟燭的光芒。因此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浪費大好時光。
很多孩子貪玩厭學,不愿意讀書,只想著打游戲,父母千萬不要聽之任之。
學業荒廢,人生就毀了一半了。
沒有學歷,沒有知識和技能,孩子將來很難在社會立足。
長大以后,依然會讓父母勞神費心。
務必告誡孩子: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現在讀書吃苦,是吃一陣子,將來吃苦,就有可能是吃一輩子。
02 自律的苦
“訓曰: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
譯文:別太貪戀口腹之欲,注意起居,不要貪睡,這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秘訣。
自律才有自由。
很多孩子貪睡、貪食,生活習慣差,也不鍛煉身體。
時間長了,不只是身體垮掉,精神也隨之萎靡。
自由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是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不干啥。
孩子從小養成嚴于律己的習慣,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長大之后,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03 批評的苦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于閑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
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譯文:人生在世,誰能不犯錯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認自己錯了,我就不這樣,我總是主動認錯。
別人總是因為我的認錯而感動到不安。而事實上,能夠主動認錯,多是品德高尚的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大錯小錯都不會少。
作為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適當批評孩子。
可以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但不能在原則上妥協。
循循善誘,讓孩子學會自我審視,自我控制。
做事之前,做事之后,都能對自己有一個整體的反思、反省。
這樣才能不斷改錯,不斷成長。
如果孩子犯錯不批評孩子,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大的性子。
將來惡果報復,家長哭都來不及。
04 勞動的苦
“訓曰: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人恒勞而知逸。若安于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圣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矣。
譯文:人性本身好逸惡勞,而實際上,只有在勞動之余,一個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安逸;如果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無聊一直無所事事,意味著他們將來也沒法吃苦耐勞,做出什么大事了。
《易經》上說:“天道運動晝夜不息、周而復始,在運動中存在和發展,君子應當效法天道,自強不息。”
所以,圣人把辛勞作為福分,安逸當成禍患。
中國古人歷來都是勤儉持家。
只有勤勞的孩子,才能興家、旺家。
漢朝的蕭何為孩子準備了一塊貧瘠的封地,曾國藩總是讓孩子自己打掃衛生,自己洗衣服。
小時候多鍛煉孩子,讓孩子多吃點苦,不能總是捧著慣著,不然只能養出好逸惡勞的敗家子。
鍛煉孩子,吃苦耐勞。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還能磨煉心智,讓孩子真正成人。
05 失敗的苦
“訓曰: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得失俱可無愧。
譯文:遇到特別難的事情,只要不違背規則,自己盡力,那么成功和失敗沒有那么重要。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沒有誰是一輩子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
所以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失敗觀,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告訴孩子,做事只要盡了全力,無愧于心就好。
面對失敗,我們除了努力,還要有一份豁達。
只有這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才不會跟自己較勁,不會為難自己。
轉自唐詩宋詞元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