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全球戰略 > 閱讀信息
余永定:為讓中美脫鉤,美國寧愿自殘,中國一定要保護好完整的產業鏈!
點擊:  作者:余永定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發布時間:2019-08-30 12:43:31

 

1.webp (21).jpg 

作者/余永定

 

89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閉門研討會暨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PSF)內部課題評審會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中美經貿關系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發表了主題演講。

 

余永定指出,我國一方面要更多地依靠國內市場,加強對產業鏈保護,特別是要在法律上爭取保護自己的產業鏈;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必須做好脫鉤的準備,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非常重要。對關鍵產品和設備必須自主研發,對這一點不應該有任何幻想。另外我覺得也要注意發展區域產業鏈。

 

下文為余永定演講全文

 

中美經貿沖突在五個領域中同時演進,包括關稅戰、投資戰、技術戰、匯率戰、金融戰,現在金融戰已經開始打響

 

一、 必須充分考慮非理性因素最近一些事態的發展提醒我們,中美經貿沖突中存在著非理性因素。這個非理性因素來自美方,特別是特朗普非常不靠譜,經常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決定。這種非理性因素必須充分給予考慮。

 

所謂非理性,我覺得特朗普在最近表現的非常突出。

 

第一個,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威脅加征10%的關稅。在G20之后,大家認為美國不會對這3000億產品加關稅,因為這對美國的打擊也非常沉重,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會非常不高興,比如貿易協會的游說組織提出“關稅傷害美國腹地”的反對和包括沃爾瑪在內的600家企業和協會聯名抗議。但是出乎預料,特朗普居然就要對這3000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

 

他一旦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們就不能不考慮另外一種可能性——他會不會對中國所有的產品進一步加關稅?現在如果加收10%,之后會不會提高到25%40%?之前被加征關稅的2500億加現在的3000億產品,會不會把關稅稅率提高到45%?這會使得中美貿易無法正常進行。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為對手不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最近美國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又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甚至姆努欽居然說,中國過去干預匯率,現在不干預,因而“不干預就是干預”,這是毫無道理和邏輯的。

 

 1.webp (22).jpg 

美國對華3000億商品加征關稅細項一覽。資料來源/格隆匯學堂

 

上面是一個研究機構所列的表,特朗普對3000億加征關稅。這3000億美元的產品是美國貿易辦公室在2018經過精心挑選后,決定不加關稅的產品。因為一旦對這些中國產品加關稅,對美國企業特別是美國消費者會造成沉重打擊。但特朗普居然威脅對這些產品加關稅。有點出人預料這分明是美國的自殘行為。但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事情美國也要干。

 

因此,無論如何,中美貿易沖突已經呈現了越來越多的非理性特征,美國的行為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我們已經難于從美國政府是非常理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設,或美國的承諾出發來確定我國的政策預案。

 

二、加強產業鏈保護,高度重視自主研發

 

中國經濟核心利益非常重要,關稅戰的重要性已經相對下降。除了從容應對,激活國內市場、降低出口依存度和加緊貿易結構調整外,我們也沒有什么更多辦法好想。不應該為了讓美國取消加征關稅而在某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領域作出讓步。

 

目前更重要的領域是高科技。美國很多政客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問題是5G問題,雖然講法簡單,但說明美國人特別關注中國在技術上的趕超。

 

我想問的是,如何判斷我們應該是脫鉤還是擁抱?國際上不少人在講全球產業鏈可能會脫鉤,學者中大部分反對脫鉤。我也反對脫鉤,但問題是美國要把你踢出全球價值鏈GVC),你能不能抗得住。其實,美國加征關稅也是它的把中國踢出全球價值鏈政策的一部分。關稅加到如45%,中美之間的貿易也就不要做了。在非高技術的領域,美國沒有必要做的如此決絕。但在高技術領域就很難說了。美國能不能做到這點則是另一回事。

 

在做出結論之前,應該仔細分析不同產業鏈的不同情況,具體考察不同的產業、不同的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然后再歸納總結應該制定的政策。不同產業、企業應有的不同應對之策

 

如果先做出一個政治上的判斷或者一般性的結論,例如為了堅持全球化,我們一定要擁抱,或者一定要自力更生、不怕脫鉤,這是有悖政策制定的邏輯的。先考察具體情況,再考慮應該做出一種什么樣的反應,才能維護我們的利益。

 

1.webp (23).jpg 

半導體全球產業鏈工序分工。資料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臺灣海關

 

全球產業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有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不同長度、不同特點。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上圖顯示集成電路芯片是按照工序分的一個全球產業鏈,不同工序需要通過全球分工完成。

 

大飛機制造的產業鏈也是高度全球化的,它一共分了13個系統,現實情況是在每個系統下,又會有子系統,子系統下還有子系統。這些系統中,絕大部分都跟外國供應商相聯系。如下圖所示,這是大飛機的十幾個系統。每個系統(或子系統)要由不同國家的企業分工合作完成。當然,芯片的全球價值鏈同飛機的全球價值鏈的結構是不同的,如何應對美國把中國踢出全球價值鏈的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

 

順便提一下,霍尼韋爾向臺灣軍售,我們有可能把它列入到不可靠實體清單。但是霍尼韋爾在大飛機的供應鏈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些系統中,電源系統、起落架、輔助動力等6個系統都與它有密切關系

 

1.webp (24).jpg 

大飛機按行系統劃分的全球供應鏈。資料來源/新浪航空

 

另外惠普、柯林斯都是雷神的一部分,雷神后來被UTC兼并,UTC參加對臺灣的軍售,它也會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但是它在中國大飛機制造中是非常重要的供應商。中國的大飛機919200萬多個零件,缺少一個零件大飛機都制造不了,更不要說發動機。

 

因此,如何決定我們的立場,要考慮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能簡單說是脫鉤還是不脫鉤,擁抱還是不擁抱。

 

最近日韓之間的貿易戰對我們是有啟發性的。實際上日本只有幾種能夠抑制韓國半導體企業的產品,比如日本對韓國采取出口管制的高純度氟化氫、光致抗蝕劑和氟聚酰亞胺這三種原料,其中光致抗蝕劑又稱光刻膠,市值可能并不大,但是一旦日本不向韓國提供,韓國半導體制造業可能就要歇業,至少是歇很長的時間。

 

從韓日矛盾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越是上游產品,沒有替代廠商的,在制裁過程中的殺傷力就越大。實際上在半導體制造中,有許多原料,比如類似清洗劑的材料,全球只有一個工廠生產,一旦停止供應,被制裁方根本沒法去從事生產。

 

這里又有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自己獨立生產?一個廠家向全世界提供原材料,其生產具有規模效應,而如果我們要獨立生產,成本就會特別高。這時要判斷并深入討論,這些原料我們是不是有獨立的生產能力?韓國很快做出了一些政策反應,比如多元化——光刻膠原來完全依賴日本企業,現在嘗試能不能找到其他供應商。同時,韓國也開始強調自主研發。

 

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想制裁別人的人,自己也不是充分自由的。日本制裁了韓國,自己也有問題——出口管控措施不僅對日本供應商造成了沖擊,對于索尼、松下等使用韓國半導體產品的日本企業也有影響。同樣的,美國想制裁華為,高通就要受到極大的損失,這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我們越是能夠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深入的研究,具體的對象和材料加上大量的樣本,越能總結出一些有指導意義的基本政策、指導方針。

 

采取擁抱戰略還是堅持自主創新,是非常大的問題。擁抱戰略的提法有道理,但對于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強調的還是不夠。個人認為,全球價值鏈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全世界各國將更多依靠產業垂直分工,中國應該盡可能留在產業鏈中,能多待一天就多待一天。班農之流希望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踢出去,我們不能讓他的想法實現。我們要盡量留在產業鏈中,就要利益共享,不能贏者通吃,得與其他參與方分利,這方面華為做得非常好

 

另外,供應端的多元化下還有如何縮短產業鏈的問題。我認為現在全球產業已經開始出現某些變形,我們要更多地依靠國內市場,加強對產業鏈保護,特別是法律層面的保護。美國切斷產業鏈,實際上有背信棄義的行為,我們在法律上要爭取保護自己的產業鏈。

 

在芯片制造領域,日本雖然總體上競爭不過韓國,但是有反制武器,在幾個關鍵占據難于取代的地位。這樣,就能在技術戰上占上風。

 

中國企業必須做好脫鉤的準備,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非常重要。應該盡快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比如像華為用高昂代價準備芯片備胎。對關鍵產品和設備必須自主研發,對這一點不應該有任何幻想。另外我覺得也要注意發展區域產業鏈。

 

三、競爭中性和產業政策不沖突

 

競爭中性原則和產業政策并不是對立的。中國應該堅持國內經濟體制改革,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藍圖。如何處理競爭中性和產業政策,還有可以磋商的地方,兩者不是相互對立的政策。

 

我同意競爭中性,這是規范國家對不同類型企業的關系和不同企業相互之間關系的政策。而產業政策,與競爭中性的原則并不發生必然矛盾。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中國必須保留產業政策因為這正是美國的害怕和擔心之處。所以對產業政策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要什么樣的產業政策。過去的產業政策有一些缺點要糾正,但堅持產業政策這一點應該不動搖。

 

仔細看看世界各國包括美國,都在不同層面上制定了產業政策。一位參加過撰寫羅馬俱樂部《增長的極限》的挪威學者,舉了一個德國的例子,德國非常注意產業政策

 

20世紀初,德國決定大量運用風能太陽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正是在這樣優惠政策推動下,它在推廣風能和太陽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德國政府極大地干預了投資方向,影響了傳統化石原料能源的供應。如果只要追逐利潤,清潔能源短期是沒有利潤的,必須通過政策影響企業行為。

 

德國的經驗,包括美國的已有經驗都說明,在許多情況下,如果沒有產業政策,只靠市場不能夠有效地改善資源配置。為了使中國資源配置能夠得到改善,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基礎不動搖;另一方面不應該貶低放棄中國的產業政策,我們不能夠自廢武功。

 

郭臺銘和其它業界重要人士談中國為什么能成功的談話中可以看到,他們都非常看重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調動資源的能力和中國產業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