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幾天寫了一篇談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文章《“存在即合理”正確嗎?》,中心思想是要求我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辯證的分析,獲取對事物正確與錯誤、善與惡、肯定否定的實事求是的認識。世界和中國當今最大的“否定”和“肯定”因素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斗爭。共產黨人是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黨,社會主義就是從資本主義這個“肯定”因素內部成長起來的“否定”因素。不正視、承認和同當今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一切資本主義的“肯定”因素即私有制及其意識形態的現象做堅決的批判斗爭,能是合格的共產黨人嗎?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篇文章實質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面的文章。
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狹義意義上講,是關于認識的來源、發展、檢驗、作用的學說。廣義上講,辯證法就是認識論,哲學就是認識論。認識的目的就是如何獲取正確的認識?如何同錯誤的意識做斗爭?如何在實踐中檢驗發展?如何改造世界?如何指導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實現“兩個決裂”的實踐,如何促進人們實踐的發展,促進人自身的發展,如何推動歷史發展進步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等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非常重視學習、研究認識論,毛澤東更是如此,他在民主革命時期寫的《實踐論》《矛盾論》就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他自己也是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典范和楷模。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面臨新的復雜的形勢、目標、任務,更加需要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由此才能夠實現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確定的繼續長征、繼續革命的極其艱巨的偉大的歷史任務。毛主席五篇哲學著作其中三篇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完成的。最近,筆者學習《毛澤東文集》第8卷,又讀到毛主席60年代寫的幾篇認識論文章,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結合中國當今的形勢和任務,感受頗深。筆者認為,不僅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者要學習這幾篇文章,所有的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包括高中級干部也都要認認真真學習和研究這幾篇文章。正如其中一篇文章中毛主席所說:“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它有助于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形成和制定我們黨的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路線,指導中國共產黨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這幾篇文章是1961年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963年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1963至1965年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1964年的《關于人的認識問題》(見附錄)。筆者概括這幾篇文章重點和主要思想是:
第一,強調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毛主席說,為了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并且幫助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廣大人民,完成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的偉大義務。“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我們的干部中,自以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因此,不厭其煩地宣傳這種認識論,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毛主席民主革命時期特別重視調查研究,強調實事求是。這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1961年,毛主席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興調查研究之風。他對領導干部要求“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第一條情況明。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情況不明,一切無從著手。因此要摸清情況,要做調查研究。”毛主席《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來的?》再次強調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主觀頭腦中固有的,而“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主席殷切希望“同志們要把實事求是的精神恢復起來”。
第三,強調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認識論的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思想。毛主席《實踐論》中闡述了認識發展的總規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毛主席1963年再次重申這一思想。他說:“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現在我們的同志中,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劃、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對于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飛躍現象,也覺得不可理解。”
第四,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根本和最終標準。毛主席說:“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毛主席還說:“所謂認識客觀真理,即是人在實踐中,反映客觀外界的現象和本質,經過漸變和突變,成為尚未經過考驗的主觀真理。要認識這一過程中所得到的主觀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觀真理(即規律性),還得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
第五,強調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路線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哲學要變為群眾實踐的尖銳武器。毛主席說,各級黨委要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毛主席還認為,共產黨的力量源泉不是來自自己頭腦中的某種觀念,而“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里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眾。所以要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沒有一個教師不是先當過學生的。而且就是當了教師之后,也還要向人民群眾學習,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路線,“簡單地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下決心長期下去蹲點,就能聽到群眾的呼聲,就能從實踐中逐步地認識客觀真理,變為主觀真理,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則必須重新向群眾的實踐請教。這樣就可以解決框框問題,即教條主義問題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
第六,強調領導干部要改造世界觀,自覺清除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毛主席說:“我們現在還有一些處在領導工作崗位的同志和許多從事一般工作的同志,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革命的認識論,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還是資產階級的,或者還有資產階級思想的殘余。他們常常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以主觀主義(唯心主義)代替唯物主義,用形而上學代替辯證法。”
第七,強調人類歷史是不斷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毛主席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周總理1964年三屆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用了毛主席這句話。
第八,強調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要自覺運用其分析認識一切事物和過程。列寧在《辯證法十六要素》第一條中指出,考察的客觀性,不是枝節、實例,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就是指出要達到認識的客觀性,必須自覺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毛主席繼承列寧思想,再次指出“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蓋所謂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中互相聯系,所謂發展就是諸對立物斗爭的結果。至于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應與現象本質、形式內容等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舊哲學傳下來的幾個規律并列的方法不妥,這在列寧已基本上解決了,我們的任務是加以解釋和發揮。至于各種范疇(可以有十幾種),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去說明。例如什么叫本質,只能說本質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如此類推。”毛主席在其它許多著作中多次反復強調,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特別是充滿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不認識這個矛盾,就不能認識社會主義,就不能制定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
第九,強調實踐的主體是一個集體,是一個階級,黨也是認識主體。于光遠同志問毛主席:“哲學書里通常只以個人作為認識的主體,但在實際生活中認識的主體不只是一個一個的人,而且常常是一個集體,如我們黨就是一個認識的主體。”毛主席認為是正確的,且接著說:“階級就是一個認識的主體。最初工人階級是一個自在的階級,那時它對資本主義沒有認識。以后就從自在階級發展到自為階級,這時它對資本主義就有了認識。這就是以階級為主體的認識的發展。”黨“生產的是路線和政策。路線和政策不是憑空產生出來的,比方說,‘四清’‘五反’就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訴我們的。”毛主席這里強調黨是認識主體,階級也是認識主體。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黨,也就是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才能達到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認識主體的階級性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極其重要的觀點。
第十,實踐出真知。毛主席說:“孫中山是學醫的,后來搞政治。郭沫若最初也是學醫的,后來成為歷史學家。魯迅也是學醫的,后來成為大文學家。我搞政治也是一步一步來的。我讀了六年孔夫子的書,上了七年學堂,以后當小學教員,又當了中學教員。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就沒有聽說過,只知道拿破侖、華盛頓。我搞軍事更是這樣。我搞過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的宣傳工作,在農民運動講習所也講過打仗的重要,可就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去搞軍事,要去打仗。后來自己帶人打起仗來,上了井岡山。在井岡山先打了個小勝仗,接著又打了兩個大敗仗。于是總結經驗,總結了十六個字的打游擊的經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謝謝蔣委員長給我們上課,也要謝謝黨內的一些人,他們說我一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而他們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可是這些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卻使白區損失百分之百,蘇區損失百分之九十。”
多年來,我們黨內同志讀書風氣差了,讀馬列的風氣差了,讀毛主席書的風氣更差了,導致什么是唯物論,什么是唯心論,什么是辯證法,什么是形而上學,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都搞不清楚,鬧出許多笑話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主席的認識論思想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論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來自實踐為實踐證明并指導實踐的毛澤東思想的極其豐富、深刻的精華內容。筆者建議全黨認認真真學習毛主席這幾篇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著作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9年7月23日)
【附錄】第一篇: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961年1月)
這一次中央工作會議,開得比過去幾次都要好一些,大家的頭腦比較清醒一些。比如關于冷熱結合這個問題,過去總是冷得不夠,熱得多了一點,這一次結合得比過去有進步,對問題有分析,情況比較摸底。當然,現在有許多情況,就中央和省一級來說,還是不摸底。我們是向著摸清底的方向去做,這就進了一步。省委的書記、常委、委員,包括地委第一書記,他們就摸底嗎?如果摸底就不成問題了。但是應該說,也比過去進了一步,在動,在用試點的方法去了解情況。
我希望同志們回去之后,要搞調查研究,把小事撇開,用一部分時間,帶幾個助手,去調查研究一兩個生產隊、一兩個公社。在城市要徹底調查一兩個工廠、一兩個城市人民公社。一個省委第一書記,又要調查農村又要調查城市,這就要好好部署一下。去做調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沒有底是不能行動的。了解情況,要用眼睛看,要用口問,要用手記。談話的時候還要會談,不然就會受騙。要看群眾是不是面有菜色,群眾的糧食究竟是很缺,還是夠,還是很夠,這是看得出來的。
這些年來,我們的同志調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調查研究工作,只憑想像和估計辦事,我們的工作就沒有基礎。所以,請同志們回去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沒有把握就不要下決心。調查研究工作,并不那么困難,時間并不要那么多,調查的單位也不要那么多。比如,在農村搞一兩個生產隊、一兩個公社,在城市搞一兩個工廠、一兩個商店、一兩個學校,加在一起也只有十個左右。這些調查并不都要自己親身去搞。自己親身搞的,農村有一兩個、城市有一兩個就夠了。要組織調查研究的班子,指導他們去搞。比如寶坻縣江石窩的調查,就不是我們中央去搞的,是中央農村工作部搞的。我看,這是他們的一大功勞。沔陽縣通海口的材料,是湖北省的同志搞的;信陽的調查,是信陽地委搞的;靈寶縣的調查,是河南省委的同志搞的。調查研究極為重要,要教會所有的省委書記加上省委常委、省一級和省的各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地委書記、縣委書記、公社黨委書記做調查研究。他們不做調查,情況就不清楚。公社內部平調的情況,公社的黨委書記不一定都知道。一個公社平均有三十個生產隊左右,他怎么會知道那么多呢?不可能嘛!但是,有一個辦法,三十個生產隊他調查三個就行了,一個最壞的,一個中等的,一個最好的。
我們講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要有這三條。
第一條情況明。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情況不明,一切無從著手。因此要摸清情況,要做調查研究。
第二條決心大。這次會議我們開了二十幾天,情況逐步明了了,決心逐步增大了,但是決心還是參差不齊。有些同志講到要破產還債。這個話講得不那么好聽就是了,實際上就是要破產還債。縣、社兩級,如果為了還債,破產了,那就再白手起家。無產階級不能剝奪勞動者,不能剝奪農民和城市小生產者,只能剝奪剝奪者,這是一條基本原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是剝奪勞動人民的,他們使那些小生產者破產,才有了無產階級。他們剝奪的方法比我們一些人“高明”一點。他們是逐步逐步地使小生產者欠賬、破產,而我們一些人是一下子就把人家的東西拿過來。用這種方法來建立社有經濟、國有經濟是不行的。比如收購農副產品壓級壓價,非常不等價,搞得太兇,脫離群眾。執行原則,這個話好講,我們許多同志也是懂得的,但實行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現在,是不是所有的省委第一書記都有那么大的決心破產還債呢?我看還要看。將來會出現各省參差不齊的情況,這也是不平衡規律。要看究竟哪些省破產還債,徹底退賠,能將農民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一個省內幾十個縣或者一百多個縣里頭,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的。
第三條方法對。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們做調查研究比較認真一些,注意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通過調查研究,情況明了來下決心,決心就大,方法也就對。方法就是措施、辦法,實現方針、政策要有一套方法。這三條里頭沒有提方針、政策,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方針、政策。有了好的方針、政策,你情況不明,決心不大,方法不對,還是等于沒有。鄭州會議的方針政策是對的,只有一條不對,就是不要算賬。鄭州會議是三月初開完的。有浙江的經驗,有麻城的經驗,到了四月上海會議就搞了十八條[5],決定舊賬堅決要算。我寫的那個批語還早嘛。那兩個月我動筆批的文字有兩萬字以上。打筆墨官司沒有多少用,兩萬字也好,再加一倍也好,不起作用。底下縣、社、隊封鎖,你有什么辦法。我們的省、地兩級沒有像現在這么一致的認識。有個同志講,鄭州會議是壓服的,不是說服的。那也是了,那個時候認識上有個距離。
關于農業,我只講這么一點。
工業呢?我們已經摸了一些底,還要繼續摸底。大體上今年的盤子,要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縮短工業戰線,縮短重工業戰線。除了煤炭、木材、礦山、鐵道等,別的都要縮短。特別是要縮短基本建設戰線,今年不搞新的基建,只搞正在建的或急需建的項目;正在建的和急需建的項目也不是今年統統都搞,其中有一部分今年也不搞,癩痢頭就讓他癩痢頭。
至于長遠計劃,現在還作不出來。我們還要再搞十年才能作。
現在看來,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辦不成事,越急就越辦不成,不如緩一點,波浪式地向前發展。這同人走路一樣,走一陣要休息一下。軍隊行軍有大休息、小休息,勞逸結合,有勞有逸。兩個戰役之間也要休息整頓。我們這次會開了二十多天,當然相當累了,但也不是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開會。這次會不算“神仙會”,是相當緊張的會,但也不那么十分緊張,文件也比較少。過去我們開一次會議,決議很多,以為這些決議會靈,其實并不那么靈。會議的決議,多不一定靈,少也不一定靈,關鍵還是在于情況明不明,決心大不大,方法對不對。
今天看了一條消息,說西德去年搞了三千四百萬噸鋼,英國去年鋼產量是兩千四百萬噸,法國前年搞了一千六百萬噸,去年是一千七百萬噸。他們都是搞了很多年才達到的。我看我們搞幾年慢騰騰的,然后再說。今年、明年、后年搞扎實一點。不要圖虛名而招實禍。我們要做鞏固工作,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規格,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總之,我們對國內情況還是不太明,決心也不大,方法也不那么對。我們要分批摸各省、市、自治區的底,二十七個地方分開來摸。每一個省,每一個市,每一個自治區又按地、縣、公社分頭去摸。今年搞一個實事求是年好不好?河北省有個河間縣,漢朝封了一個王叫河間獻王。班固在《漢書·河間獻王劉德》中說他“實事求是”,這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提出今年搞個實事求是年,當然不是講我們過去根本一點也不實事求是。我們黨是有實事求是傳統的,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但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對實際情況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這個人就是官做大了,我從前在江西那樣的調查研究,現在就做得很少了。今年要做一點,這個會開完,我想去一個地方,做點調查研究工作。不然,對實際情況就不摸底。不摸清一個農村公社,不摸清一個城市公社,不摸清一個工廠,不摸清一個學校,不摸清一個商店,不摸清一個連隊,就不行。其實,摸清這么幾個單位的情況就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看出了一個方向,就是同志們要把實事求是的精神恢復起來了。
(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第233—237頁)
【附錄】第二篇: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
(1963年5月)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現在我們的同志中,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劃、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對于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飛躍現象,也覺得不可理解。因此,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并且幫助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廣大人民,完成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的偉大義務。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第320—322頁)
【附錄】第三篇: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1963年至1965年)
一
我們現在還有一些處在領導工作崗位的同志和許多從事一般工作的同志,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革命的認識論,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還是資產階級的,或者還有資產階級思想的殘余。他們常常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以主觀主義(唯心主義)代替唯物主義,以形而上學代替辯證法。既然這樣,那他們的調查研究工作就不可能做好。為了做好我們的工作,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
(一九六三年五月)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二
力量的來源就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里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眾。所以要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沒有一個教師不是先當過學生的。而且就是當了教師之后,也還要向人民群眾學習,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談話記錄稿刊印。
三
我們的干部中,自以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因此,不厭其煩地宣傳這種認識論,是非常必要的。簡單地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下決心長期下去蹲點,就能聽到群眾的呼聲,就能從實踐中逐步地認識客觀真理,變為主觀真理,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則必須重新向群眾的實踐請教。這樣就可以解決框框問題,即教條主義問題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
(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四
所謂認識客觀真理,即是人在實踐中,反映客觀外界的現象和本質,經過漸變和突變,成為尚未經過考驗的主觀真理。要認識這一過程中所得到的主觀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觀真理(即規律性),還得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八日)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五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2]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根據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日報》刊印。
六
什么叫馬克思主義?那時的中央領導者們[3],實在懂得很少,或者一竅不通,鬧了多年的大笑話。但是這是難免的,人類總是要犯一些錯誤才能顯出他們的正確。對客觀必然規律不認識而受它的支配,使自己成客觀外界的奴隸,直至現在以及將來,乃至無窮,都在所難免。認識的盲目性和自由,總會是不斷地交替和擴大其領域,永遠是錯誤和正確并存。不然,發展也就會停止了,科學也就會不存在了。要知道,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盲目的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人類同時是自然界和社會的奴隸,又是它們的主人。這是因為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人類社會、人類本身(即人的身體)都是永遠認識不完全的。如果說有一天認識完全了,社會全善全美了(如神學所說那樣),那就會導致絕對的主觀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世界觀。
(一九六五年)
七
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蓋所謂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中互相聯系,所謂發展就是諸對立物斗爭的結果。至于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應與現象本質、形式內容等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舊哲學傳下來的幾個規律并列的方法不妥,這在列寧已基本上解決了,我們的任務是加以解釋和發揮。至于各種范疇(可以有十幾種),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去說明。例如什么叫本質,只能說本質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如此類推。
(一九六五年)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第323—327頁)
【附錄】第四篇:
關于人的認識問題
(1964年8月)
今天我找你們來,是研究一下坂田的文章。坂田說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電子是可分的。他這樣說是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立場上的。
世界是無限的。世界在時間上、在空間上都是無窮無盡的。在太陽系外有無數個恒星,太陽系和這些恒星組成銀河系。銀河系外又有無數個“銀河系”。宇宙從大的方面看來是無限的。宇宙從小的方面看來也是無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電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莊子講“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對的。因此,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窮無盡的。要不然物理學這門科學就不再會發展了。如果我們的認識是有窮盡的,我們已經把一切都認識到了,還要我們這些人干什么?
人對事物的認識,總要經過多少次反復,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要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會引起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關于從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最近艾思奇在高級黨校講話說到這一點,這是對的。這個道理中國的古人也沒有講清楚。老子、莊子沒有講清楚,墨子講了認識論方面的問題,但也沒有講清楚。張載、李卓吾、王船山、譚嗣同都沒有講清楚。什么叫哲學?哲學就是認識論。“雙十條”的第一個十條前面那一段話是我寫的。我講了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我還說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
現在,我們對許多事物都還認識不清楚。認識總是在發展。有了大望遠鏡,我們看到的星星就更多了。說到太陽和地球的形成,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推翻康德的星云假說。如果說對太陽我們搞不十分清楚,那末對太陽與地球之間這一大塊地方也還搞不清楚。現在有了人造衛星,對這方面的認識就漸漸多起來了。我們對地球上氣候的變化,也不清楚,這也要研究。關于冰川時期問題,科學家們還在爭論。
(于光遠:方才主席談到望遠鏡,使我想起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把望遠鏡、人造衛星等等概括成“認識工具”這個概念?)
你說的這個“認識工具”的概念有點道理。“認識工具”當中要包括镢頭、機器等等。人的認識來源于實踐。我們用镢頭、機器等等改造世界,我們的認識就深入了。工具是人的器官的延長,如镢頭是手臂的延長,望遠鏡是眼睛的延長,身體五官都可以延長。
富蘭克林說人是制造工具的動物。中國人說人為萬物之靈。動物中有靈長類,猴子就是靈長類動物,但也不知道制造棍子打果子。在動物的頭腦里,沒有概念。
(于光遠:哲學書里通常只以個人作為認識的主體,但在實際生活中認識的主體不只是一個一個的人,而且常常是一個集體,如我們黨就是一個認識的主體。這樣的看法行不行?)
階級就是一個認識的主體。最初工人階級是一個自在的階級,那時它對資本主義沒有認識。以后就從自在階級發展到自為階級,這時它對資本主義就有了認識。這就是以階級為主體的認識的發展。
地球上的水,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最早的時候,地球上溫度那么高,水是不能存在的。《光明日報》上前兩天有一篇文章,講氫、氧化合成水要經過幾百萬年。北京大學傅鷹教授說要幾千萬年,不知道《光明日報》那篇文章的作者同傅鷹討論過沒有?有了水,生物才能生長出來。人就是從魚進化來的,人的胚胎有一個發育階段就像魚。
一切個別的、特殊的東西都有它的發生、發展與滅亡。每一個人都要死,因為他是發生出來的。人類是發生出來的,因此人類也會滅亡。地球是發生出來的,地球也會滅亡。不過,我們說的人類滅亡、地球滅亡,同基督教講的世界末日不一樣。我們說人類滅亡、地球滅亡,是說有比人類更進步的東西來代替人類,是事物發展到更高階段。我說馬克思主義也有它的發生、發展與滅亡。這好像是怪話。但既然馬克思主義說一切發生的東西都有它的滅亡,難道這話對馬克思主義本身就不靈嗎?說它不會滅亡是形而上學。當然馬克思主義的滅亡是有比馬克思主義更高的東西來代替它。
事物在運動中。地球繞太陽轉,自轉成日,公轉成年。哥白尼的時代,在歐洲只有幾個人相信哥白尼的學說,例如伽利略、開普勒,在中國一個人也沒有。不過宋朝辛棄疾寫的一首詞里說,當月亮從我們這里落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別的地方。晉朝的張華在他的一首詩里也寫到“太儀斡運,天回地游”。
什么東西都是既守恒又不守恒。本來說宇稱守恒,后來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領域內,宇稱并不守恒。質量守恒,能量守恒,是不是也這樣?世界上沒有絕對不變的東西。變,不變,又變,又不變,這就是宇宙的發展。既守恒又不守恒,這就是既平衡又不平衡,也還有平衡完全破裂的情形。
發電機是一個說明運動轉化的很好的例子。煤炭燃燒的化學運動放出來的熱,轉化為使水蒸氣體積膨脹的運動,然后又使發電機的轉子旋轉,這是機械運動,最后發出電來。
世界上一切都在發展變化,物理學也在發展變化,牛頓力學也在發展變化。世界上從原來沒有牛頓力學到有牛頓力學,以后又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這本身就是辯證法。
事情往往出在冷門。孫中山是學醫的,后來搞政治。郭沫若最初也是學醫的,后來成為歷史學家。魯迅也是學醫的,后來成為大文學家。我搞政治也是一步一步來的。我讀了六年孔夫子的書,上了七年學堂,以后當小學教員,又當了中學教員。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就沒有聽說過,只知道拿破侖、華盛頓。我搞軍事更是這樣。我搞過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的宣傳工作,在農民運動講習所也講過打仗的重要,可就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去搞軍事,要去打仗。后來自己帶人打起仗來,上了井岡山。在井岡山先打了個小勝仗,接著又打了兩個大敗仗。于是總結經驗,總結了十六個字的打游擊的經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謝謝蔣委員長給我們上課,也要謝謝黨內的一些人,他們說我一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而他們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可是這些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卻使白區損失百分之百,蘇區損失百分之九十。
我們這些人不生產糧食,也不生產機器,生產的是路線和政策。路線和政策不是憑空產生出來的,比方說,“四清”、“五反”就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訴我們的。科學家要同群眾密切聯系,要同青年工人、老工人密切聯系。
我們的腦子是個加工廠。工廠設備要更新,我們的腦子也要更新。我們身體的各種細胞都不斷地在更新,現在我們皮膚上的細胞就不是我們生下來時皮膚上的細胞了,中間不知換了多少次。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還是想補天,想補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紅樓夢》里寫的卻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說是曹雪芹的世界觀和他的創作發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許多兒子,其中一個是雍正,雍正搞特務機關壓迫他的對手,把康熙的另外兩個兒子,第八個和第九個兒子,一個改名為狗,一個改名為豬。
“分”很重要,庖丁解牛。恩格斯在說到醫學的時候,也非常重視解剖學。醫學是建筑在解剖學基礎上的。
細胞起源問題要研究一下,細胞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細胞是有結構的。在細胞以前一定有非細胞。細胞之前究竟是什么?究竟怎樣從非細胞變成細胞。蘇聯有個女科學家研究這個問題,但還沒有結果。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第389-395頁)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