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閱讀信息
楊建楠:讓留學生成為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是時候了!
點擊:  作者:楊建楠    來源:新華社《半月談》  發布時間:2019-07-21 08:58:12

 

1.webp (2).jpg

 

最近,關于留學生的幾則新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一則是山東大學“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引發社會質疑。

 

一則是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2018級埃及籍留學生YOUNES在市區騎電動車載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執法,并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1.webp (3).jpg

 

“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的安排著實過火了,很難擺脫對留學生“特殊優待”的嫌疑。暴力抗法卻只是批評教育,并由其所在學院將該人帶回加強教育的做法,被公眾質疑“處罰太輕”也不為過。

 

 

近年來,一些高校特殊對待留學生的做法已經引發社會普遍不滿。或者是提供高額的獎學金,或者是降低入學門檻,或者是提供優于國內學生的生活條件,或者是在學習和考試上大開各種方便之門,種種優待,都讓寒窗苦讀的國內學生為之側目。更有甚者,擠占、挪用原本為國內學生使用的各種資源用于招徠留學生。

 

這些優待行為的動機不難理解,都是為了滿足高校“國際化”的需要,增加“一流大學”標準所需的國際生數量,為高校的成績單添上亮麗的一筆。

 

問題是,高校特殊優待留學生造就的“國際化”成效如何?作為一項使用了大量公共財政資金的項目,各高校能否向社會提供一份評估報告?

 

在社會輿論看來,高校的留學生數量明顯增加,對高校的科研、學術、資金、發展等方面的貢獻卻并不明顯。相反,一些留學生騙補貼、素質低、擾亂社會秩序等負面新聞卻不斷曝出。過于優惠的留學生政策,還成了國內一些人鉆政策空子、改換身份入學的特殊管道。既傷害了教育公平又收效甚微,人們有理由質疑,對留學生的特殊優待意義何在?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持續了40多年,中國的發展日益和世界同頻共振,來自國外的各種事物在中國大地上已是司空見慣,人們早已習慣用平等、自信的眼光來看待來自國外的人和事,相關政策也開始經歷轉型。

 

以外資企業為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外企的“超國民待遇”正在消失,外企以“本地化”形象融入中國經濟生活、和中國企業平等競爭已是新的常態。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針對留學生的特殊優待顯得格外刺眼,更何況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也不利于高校的長遠發展。

 

讓留學生成為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是時候了!

 

 

1.webp (4).jpg

 

【附文】

 

杜絕洋垃圾:大陸必須取消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


近日,山東大學中外學生“學伴”( Buddy)項目“一個留學生配三個異性學伴?”再次引發高校特殊對待留學生現象的爭論,不少人更將其解讀為是討好留學生。

 

事實上,在中國很多高校,“伺候洋大人”早已成為見怪不怪的政治正確,讓人仿佛回到那個“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二等公民的年代。

 

東北某大學圖書館別出心裁地設立教師、留學生專用閱覽室,規定普通學生不準入內。有不少同學表示,自己在進入該區讀書時,曾有被“請”出來的經歷。

 

中部某大學學生在校內給電動車充電的時候,竟然被保安問道“是哪國人?中國學生出去”,還看到貼有“本充電處僅限國際學生使用”的通知,讓人感到震驚和屈辱。

 

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要求把好的宿舍讓出來,給外國留學生住,中國人住六人間,外國人住雙人間。

 

有的大學,還要求中國學生給外國留學生打掃宿舍,更有甚者,搞新生聯誼會,要求女生必須出席,理由是外國留學生都來了。

 

1.webp (5).jpg

 

而在社會上,不少中國女生更是坐實了所謂“Easy Girl,世界公交車”的偏見,她們對白人及其熱情奔放,對同胞卻及其勢利不公。

 

她們討好的白人,在西方社會往往只是社會底層的普通人甚至渣滓。然而來到中國之后,這群白人卻被捧上天,受到無與倫比地歡迎,回國后,在網絡上炫耀自己中國“百人斬”戰績,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洋垃圾”慕名而來。

 

一百多年前,八國聯軍的大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在那個年代里,中國人由于國力衰弱,被迫自我矮化,稱西方白人為洋大人。

 

一百多年過去,雖然國力開始強盛,年輕一代的素質和眼界也越來越高,卻仍然逃不出整個國家的洋大人優先慣性。

 

如果說社會生活上的厚此薄彼還算是禮儀之邦的“情有可原”,那么在教育界內自上而下對留學生的高度傾斜,著實讓人無法接受。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一項的教育收費為519.58億,但來華留學教育的教育收費一欄是空置的。也就是說,來華留學生讀書其實不用花什么錢,學費和補貼一抵扣,可能還有得賺。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只要是非中國籍的一帶一路國家人士;年滿18周歲,身心健康,無不良記錄并且漢語水平測試中等及以上,就可以來中國念書,除此之外,還可以獲得:

學費全免;

住宿費全免;

包辦醫保;

每月生活補貼1500元;

……

 

有人統計過,外國留學生光獎學金就能拿到近6萬,最高能達到10萬,遠超中國本土大學生。

 

2017年,我國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不過74318元,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45761元,這還不算沒有固定收入的幾億農民。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部部長卻公開喊窮,他說:

“不提倡某些省施行15年義務教育,免費教育要從國情出發。民族地區的免費教育是從民族角度出發的……教育部不倡導,因為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辦任何事情都要從國情出發考慮,不辦超越發展階段的事情。”

 

除了選拔優秀人才,保持學習知識的權利的平等,也應當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國內高等教育尚且“貧富不均”的情況下,如此不計成本地招徠國外留學生到底是為了什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指出要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

 

同年發布的《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

 

目標有了,能快速高效吸引留學生的手段是什么?當然是花錢。

 

與《留學中國計劃》相配套的,還有各個省份單獨推出的留學生補貼計劃。比如江蘇推出的《留學江蘇行動計劃》,就對留學生的人數、來源和補貼金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也就是說,留學生的數量增長已成高校體系的一大政績考核要求,任務層層下發,各大高校的負責人自然要想方設法去完成。

 

于是,中國各高校開始瘋狂以各種好處招攬留學生,各種諂媚和厚此薄彼自然不足為奇,仿佛補貼得越多,教育就越先進。

 

然而這種諂媚,卻在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上再次刻上“國人不如外人”的烙印。因為提供不了高校的政績,本國人民在自己的國度上就遭受到了本不該有的隱形歧視。

 

實踐已經證明,這種為了在短期內提高所謂的國際學術氛圍和大學排名而大舉撒幣的做法,只吸引了一群只為錢而來的留學羊毛黨,錢撒完了,留下的或許只是一地雞毛。

 

反觀前往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95%以上都是自費,只有極度優秀的人才,才有機會拿到只能滿足美國窮人生活水準的補貼。

 

但時至今日,留美仍然是中國留學生的第一選擇。2017年,中國留美學生總數為350755人,占留美國際學生總數的32.5%,為美國經濟貢獻了整整125.5億美元。

 

有人算過,

一個中國留學生的開銷,可以養活一個美國家庭。而在我們這,正在用一個中國家庭的全年開銷,來吸引一個外國留學生。

 

美國的例子表明,

只有把教學質量搞上去,高質量的留學生自然就來了,所有的錢都只是輔助手段,短期急功近利的心態,招不來真正熱愛科研和學術的人。

 

可以說,如何提高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以和我國影響力提升同步,并為國家影響力提升做出貢獻,這是我國教育體系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無論后面還有多長的路要走,至少,請先從取消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開始

 

不要再讓中國的高校,變成“洋垃圾”的天堂!

 

(作者:楊建楠,半月談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綜合】,原文轉自新華社主辦《半月談》)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