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問題,本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問題。
01
這次來香港,時間很短,匆匆兩天,但我還是抽出半天時間,“憑吊”了一下被沖擊、被搗毀的香港立法會現場。
立法會門前靜悄悄的,大門緊閉,只有一個警察在無聊地徘徊。大門外,一名白發蒼蒼的老嫗,舉著一面英國米字旗,做示威狀。
目睹此情此景,我油然而生了一種憐憫的感覺。
在1996年陳可辛的電影《甜蜜蜜》中,“姑媽”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姑媽”年輕時曾和來香港的英國影星威廉有過一夜風流,她此后的人生,就靠這點“優越感”來維持。她夢想有一天能夠和威廉鴛夢重溫,她一生都在等待永遠也不會回來的威廉來敲她的門,她就在等待中變得人老珠黃。
02
在今天的香港,那些沉迷于“美好殖民時代”的人,何嘗不是當代“姑媽”呢?大英帝國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打出米字旗只能證明自己可憐復可笑,總督也好,威廉也罷,都再也回不來了。
八十年代的時候,許多人被香港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所驚駭,覺得香港很“現代”,現在看來,這個判斷很成問題。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人民革命才是一種真正的現代性。香港沒有經歷過人民革命的洗禮,這構成其政治文化和社會心理方面的一個重大缺陷:缺乏主體性和自信心。居然會有那么多人緬懷日薄西山的老殖民宗主國,卻沒有想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個美好的新香港。
他們真的承擔不起基本法中“港人治港”這四個大字。
“姑媽”得不到的幸福,打著米字旗的香港人也同樣得不到。
03
看了立法會旁邊的“粘龍墻”,即那些“抗議者”表達自己訴求或政治主張的地方,更感失望,“抗議者”提出的口號之空洞、幼稚、脫離香港實際,都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抗議者”的核心主張是“反送中”,即反《逃犯條例》。
《逃犯條例》的全稱是《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功能在于使香港可以與尚無長期司法協助安排的司法管轄區(包括內地)展開個案合作,方便處理香港居民在這些區域犯罪后的移交審判問題。
為了避免“條例”的政治化,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草案明確規定,適于移交的對象必須是犯有37種國際公認、且刑期都在7年以上的罪犯,門檻非常高。同時還規定了“八不移交”,明確說明被移送的罪犯不涉及與言論自由相關的行為。
換言之,如果“條例”通過,未來可能被移交內地審判的僅僅是證據確鑿的刑事犯罪分子。
毫無疑問,這一條例事關司法正義和打擊犯罪,對香港社會本身也是非常有利的。對一般普通的良善守法市民來說,“條例”通過后,除了安全感會增加之外,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
香港反對派及背后的外國勢力以“修例”為借口進行政治發難,制造騷亂,完全是借題發揮。
04
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如此可笑、牽強的借口,居然可以裹挾那么多市民。
這意味著香港確實存在深層次問題。
回歸后,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北京給了香港無數的經濟優惠和政治特權。
香港無須向中央繳稅,港資在內地享有金融、服務業的一系列特權,有關方面甚至壓制珠三角的經濟規劃,以保證香港的運輸生意。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香港法院可以保留外籍法官,擁有終審權,在港外籍公民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也有機會當公務員。
日常生活中,普通香港人在內地享有上學工作置業的廣泛自由,甚至優待,但內地居民在香港卻沒有獲得同等的權利與優待。
不過,經濟規律的作用,比任何人的主觀意志都更加強大。新世紀后,中國內地的經濟加速增長,每隔幾年就超過一個西方大國,目前已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把美國也追得喘不過氣來,與此同時,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卻相對暗淡下去了。
1997年,香港GDP占全國18%,2013年僅占3%。到2018年,內地GDP總額為82.7萬億人民幣,香港為2.3萬億人民幣,占比已經不足3%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珠三角“消滅”了香港的制造業,又想接管它的航運業;長三角正在排擠香港的金融、服務業。甚至觀光購物這個保留節目,由于頻頻爆出港獨分子騷擾內地游客的新聞,對內地人的吸引力也不怎么強了。
05
更何況,香港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做大蛋糕”就能夠解決的。
雖然相對衰落,但作為一個成熟經濟體,這些年來香港經濟的增長還是不錯的,高峰時增長率曾經接近5%,一般也能達到3%,但普通市民的工資,卻多年沒怎么增加了。
香港長期保持了對富豪有利的低所得稅,但卻禁止員工的集體談判權。
貧富懸殊,是香港從特首到反對派議員到普通市民都承認的事實。
2014年占中期間,港府的著名智囊劉兆佳承認:“兩地經濟合作帶來的好處沒有能夠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一些既得利益者——商界、金融界、旅游和高端服務提供者”。
香港青年的處境尤其灰暗。盡管找個飯碗還算簡單,可收入一般不高。2016年的港府統計顯示,15至24歲就業人員的月收入低于一萬港幣(約合8000元人民幣),而十來平米的單間房租至少也要三四千元。這樣的收入水平,相對于動輒數百萬元的高房價,生活變得毫無希望。對大多數人來說,“愛拼才會贏”、“獅子山精神”更像是一種諷刺。
06
但是,由于香港回歸后沒有在政治、文化,主要是教育和輿論領域進行比較徹底的去殖民化,再加上香港沒有人民革命所遺留的平等主義傳統,普通香港市民無法對自己日漸窘困的生存狀況做出正確的分析,他們的不滿,被高度殖民化的輿論引向了內地。
由于視野和歷史傳統所限,許多香港人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工具只有來自西方的“自由/專制”、“民主/獨裁”等。盡管這種分析框架對香港的現實來說完全是文不對題、削足適履,但卻可以讓他們方便地發泄由優越感的喪失、失落感的積累轉化而來的仇恨:中小老板恨內地廠商搶走生意,公司白領恨內地同行加劇上崗壓力,窮困的小市民恨滿街搶購的“大陸客”讓他渾身不舒服。
“修例”風潮就像一個放大器,大大加強了香港社會早已存在的這股盲目仇恨的情緒,而看不到未來的學生則跑在這股濁流的最前頭。
07
香港問題,本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問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什么?是反帝反封建,忘記了這一點,把殖民主義的東西,封建主義的東西當作寶貝一樣供起來,分析香港問題就會如隔靴搔癢,就永遠找不到解決香港問題的鑰匙。
新民主主義的未來是社會主義。
今天的香港,需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需要在徹底去殖民化的基礎上,提出一個社會主義方案。
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是指向經濟平等的,也是指向人民當家作主的。
今天的香港,在新自由主義的迷宮里轉來轉去,已經日暮途窮。
但是,窮則思變,只要能夠跳出冷戰的狹隘視野,跳出新自由主義的思維框架,就能夠為香港找到出路。
為什么不能把設想把香港建設成社會主義試驗區呢?為什么不能設想把殖民主義的舊香港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新香港呢?
在香港實行社會主義的方案,“一國兩制”的框架就將在這一構想下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社會主義在香港在取得成功,香港就有了出路,中國也有了出路。
2019年7月19日
于北上的高鐵中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