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期由中辦秘書局主管的《秘書工作》雜志,刊登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在中辦機關“七一”黨課上的報告。那次黨課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
圍繞“奉獻精神”,丁薛祥講了三個問題: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是新時代的強烈呼喚,是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爭做甘于奉獻、默默奉獻的中辦人。
該文中,對最高領導人的評價是最大亮點,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習近平總書記以持之以恒的模范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講奉獻的光輝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從15歲到梁家河當知青算起,已經為黨和人民奮斗、奉獻了50年。我通過學習總書記的著作,聆聽總書記的教誨,感悟總書記的情懷,對總書記長期奉獻、持續奉獻、無私奉獻的領袖風范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這里我想用3個關鍵詞來概括。
第一個關鍵詞是甘入苦海
總書記曾給正定原縣委辦干事李亞平講過自己選擇到正定工作的心路歷程。他從梁家河回到北京后,在清華大學上學,之后又到國辦、軍辦工作。那時候,他父親已經“解放”,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沒有什么令人煩惱的事情了。但他說自己在這種安逸的生活里,始終沒有什么喜悅和快樂。他總覺得,“文革”那種荒謬和殘酷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國家百廢待興,需要變革,需要有能力、有擔當的人負起責任來。所以,他要求下到縣里,雖然辛苦,也心甘情愿。李亞平在日記中記載了總書記當年對他說的一段話:“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
總書記還多次講過他當年“三下下黨”的故事。下黨鄉位于福建寧德壽寧縣,藏在大山深處。由于過于偏僻,路又很難走,上面的干部很少去,總書記是地委書記中第一個去的。他第一次去是在1989年7月酷暑的時候,早上6點多出發,9點多車子開到了離鄉政府所在地最近的一個地方,然后下車步行,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每個人拿根竹竿,沿著河邊走,又走了2個多小時才到,總書記的腳上磨出了泡,他回憶說,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到了那兒,稍微洗了洗、休息一下,就開始現場辦公、訪貧問苦。總書記當時講:“馮夢龍50多歲被任命為壽寧的知縣,為了上任走了好幾個月。我們現在共產黨人為官,如果都想當舒服官,還不如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呢。“
第二個關鍵詞是夙夜在公
這些年,總書記的辛勞我們中辦的同志都歷歷在目。2016年G20杭州峰會之后,中央電視臺制作了一個微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記錄了總書記9月4日那天的日程。從早上7:45離開住地,晚上11點返回,在近16個小時的時間里,總書記出席了20場活動,一刻也沒有休息過。類似高密度、高強度的活動安排,在總書記的日程中司空見慣。
第三個關鍵詞是以身許黨
黨的十八大前黨內存在的問題不少,很多同志對此憂心忡忡。對此,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不能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如果共產黨出了問題,最終就會重蹈一些國家的覆轍,國家四分五裂,社會一盤散沙,人民受苦受難。
2015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總書記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講:“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敗分子,就必然會辜負黨、得罪人民。”在關系黨和人民利益的重要關頭,總書記從來都是旗幟鮮明、不畏艱辛,從不退縮、從不考慮個人得失,從來都是堅韌不拔。
所以全黨形成一個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