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必須堅持《資本論》一書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當今思想理論界相當一部分學者、教授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者必須對這種錯誤思潮給于痛擊。最近我國著名高校一著名經濟學教授、博導6月20日在網上發表一篇批《資本論》“過時論”的文章,但筆者讀后感到,還沒有真正回答出《資本論》“過時論”錯誤的理由及《資本論》當代最重要最根本的現實意義。筆者也就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見解。
一、《資本論》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主要觀點
搞清楚《資本論》沒有過時,實際是搞清楚《資本論》的基本觀點沒有過時。大家知道,《資本論》實際是《資本主義論》,是論述資本主義的規律、本質和發展趨勢的著作。
《資本論》之前也有關于資本主義論的著作,這就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該書的最大價值就是發現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范疇和規律現象,如商品、貨幣、資本、利潤、勞動價值、剩余價值等等。它在經濟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如馬克思所說,把經濟學發展為一種整體。但該書有三大基本缺陷,一是該書的歷史觀是唯心史觀,沒有把資本主義社會放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角度加以認識。二就是其階級立場是站在資產階級發家致富的立場上,其目的是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制度的永恒性和不可改變性。三就是其思維方法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由此決定該書不是一部科學著作。
馬克思也要寫一部關于資本主義的著作。有三個原因:一是馬克思主義正視、承認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存在剝削、壓迫的不公平、不平等的階級社會,馬克思要揭示這種剝削、壓迫的深層次的經濟根源。二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發現,已經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的無限的發展過程,不存在永恒不變的社會制度。馬克思要發現資本主義社會為什么滅亡的內在根源及發展的歷史趨勢究竟是什么?三是馬克思要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階級斗爭和自身解放的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的理論武器和指導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已經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階級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表現,并決定了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但馬克思認為,他還沒有真正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本身的特殊的經濟運行規律,沒有揭示出資產階級剝削工人的內在秘密,沒有從經濟運行的特殊規律論證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所以他19世紀50 年代以后,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對經濟現象、經濟規律和經濟理論的研究上。
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就是他這方面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和代表作,是《共產黨宣言》對資本主義社會認識進一步深化的具體表現。《資本論》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但最重要最基本的觀點有三點。
一是《資本論》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勞動價值論對商品本質、貨幣本質的揭示,進一步發現和揭示了資本的本質、本性和剩余價值規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追求剩余價值,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占有工人的剩余勞動,就是剝削。資本不是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利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馬克思的這些關于資本的基本觀點對學習和研究過《資本論》的同志是再熟悉不過了。恩格斯把馬克思《資本論》中全部經濟學觀點簡化為“剩余價值理論”。
二是《資本論》通過對剩余價值規律和資本本性的揭示進一步論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和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認為,由于資本的本性是不斷追逐剩余價值和擴大再生產,導致勞動的進一步社會化,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就進一步轉化為社會使用的即公共的生產資料,從而資本主義產生時對小生產私有者的剝奪,就會采取新的形式, 即開始剝奪剝削許多工人的資本家了。這種剝奪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內在規律的作用,即通過資本的集中進行的。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隨著這種集中或少數資本家對多數資本家的剝奪,規模不斷擴大的勞動過程的協作形式日益發展,科學日益被自覺地應用于技術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計劃地利用,勞動資料日益轉化為只能共同使用的勞動資料,一切生產資料因作為結合的社會勞動的生產資料使用而日益節省,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網,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隨著那些掠奪和壟斷這一轉化過程的全部利益的資本巨頭不斷減少,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而日益壯大的、由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的機構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也不斷增長。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并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又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即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在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否定基礎上,建立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三是馬克思對剩余價值規律、資本本性的揭示以及論證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的哲學依據是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馬克思1859年所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就講他如何發現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原理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因此,沒有唯物史觀的物質生產勞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等原理,就沒有剩余價值理論的科學結論。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就具體深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特別是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斗爭的深層次的經濟根源。馬克思還把顛倒了的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思想再顛倒過來運用來研究整個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現象,研究個別中的一般,研究各種經濟范疇之間的唯物辯證的內在的邏輯聯系。在一定意義上,《資本論》就是馬克思的《邏輯學》。因此列寧說,不懂得黑格爾的《邏輯學》就不懂得《資本論》。
因此,論證《資本論》是否過時,首先必須講明《資本論》的最基本觀點是什么?論證《資本論》是否過時,實際是論證《資本論》的基本觀點是否過時?如果批判《資本論》“過時論”,卻不直接闡明《資本論》的最基本觀點,而只講次要或派生出來的觀點,這種批判就沒有任何的說服力。
二、20世紀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現象、新特點、新條件沒有改變《資本論》的基本觀點
《資本論》一誕生,就遭到它的敵人的根本否定和攻擊。這種攻擊和否定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否定《資本論》基本觀點的科學性,特別是對《資本論》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的根本否定。否定了這兩點,也就否定了資本的本性和資本主義的本性,否定了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二就是間接否定《資本論》基本觀點的科學性。主要是認為,《資本論》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即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學著作,20世紀以后的資本主義已經完全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資本主義,其社會和歷史條件已經發生了極其巨大的變化,出現了馬恩時代資本主義沒有的許許多多新的現象、特征和條件。
《資本論》“過時論”也就是《資本論》的基本觀點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過時”了。再直接了當說,就是資本的本性過時了、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本性過時了,改變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而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過時了,改變了。如果批判《資本論》“過時論”,也就是批判間接否定《資本論》基本觀點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的錯誤觀點,那么就應該在指出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發展主要出現哪些與馬恩時代資本主義不同的新的現象和特征的特殊,論證《資本論》基本觀點并沒有因為新現象、新特征、新問題的出現而“過時”,而是得到進一步的證實和檢驗。但非常遺憾,一些文章卻絲毫沒有提起“過時論”的主要具體觀點及具體理由,因此也看不到究竟如何具體批判和論證《資本論》“過時論”究竟錯在何處?這難道不是文不對題嗎?
其實,列寧1916年寫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就是對《資本論》“過時論”的批判。2016年列寧這部著作出版100周年之際,筆者寫了《列寧<帝國主義論》的當代現實意義》(發表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8期)也再次揭示和闡明當今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現象和新特征,但不僅不能證明馬克思《資本論》的基本觀點過時,反而進一步證明其真理性、正確性。同時列寧《帝國主義論》揭示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壟斷性、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在100年之后的今天也沒有過時。因該題目較大,本文這里不再贅述。
三、《資本論》的當代價值究竟是什么?
批判《資本論》“過時論”一方面指出,“過時論”的錯誤表現、實質,另一方面還要論證《資本論》對當今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還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是批判“過時論”的一個重要方面。《資本論》中所揭示和闡明的所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觀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但針對《資本論》“過時論”的主要錯誤觀點,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應該闡明《資本論》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觀點的現實意義,才能夠真正批駁“過時論”的錯誤觀點。
首先,《資本論》關于資本本性和剩余價值理論的論述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資本論》沒有過時,首先是剩余價值規律、資本的本性、資本主義的本性的論述沒有過時。一是它有助于認識以美國為首的當代資本主義的本性。近幾十年來,中國當代思潮中有一種極其嚴重的崇美媚美現象,他們把美國打扮成正義、公平、法治的化身,美國的經濟發展完全是自由貿易、自由平等交易的結果,美國的一切經濟、政治、軍事交往和活動都是從善意出發。只有同美國交往,與美國和資本主義接軌、拜美國為師,才能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美夫妻論”、“和平與發展”論就是這種觀念的典型產物。當今打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在某些國人看來,責任不在美國,而在中國,是中國違反了有關“條約”,中國只有投降,投靠于美國懷抱,才能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好結局。其實,所有這些論點,反映了某些國人包括個別當權者始終沒有認清美國的實質、認清資本主義的實質。運用《資本論》中關于資本的本性及建立在資本本性基礎上的國家的本性的觀點認識中美關系特別是中美貿易戰問題,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美國就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發家史就是不斷剝削、掠奪和壓迫世界人民的結果。尤其二戰以后,美國對外的戰略總原則和總方針就是要稱霸世界,他所有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都服從于它的這個總方針。中美貿易戰只不過是它的總原則、總方針的一個具體表現罷了。只有從《資本論》的資本本性及其延伸為國家本性的觀點出發,才能正確解釋中美關系和中美貿易戰,才能制定正確的外交路線和應對措施。二是它有助于解釋中國當代極其嚴重的暴富、兩極分化、社會矛盾等現象。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最大特點就是涌現出無數個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所謂“民營”企業實則私有企業,涌現出數十萬、百萬億萬富翁。這種企業和暴富之人絕大部分(個別企業除外,如華為等)運行的基本規律就是《資本論》揭示的資本主義的剩余價值規律及其派生的具體規律(某些國有企業也是按這種模式及其規律運行的)。同時這種“資本”的本性必然導致在權力者當中尋找他們的代理人,官商勾結就是成為中國當今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和靚麗景色。近些年發生的極其嚴重的官員腐敗及昆山大爆炸、天津大爆炸、鹽山大爆炸背后的經濟根源就是“資本本性”在中國當代的表現和產物。
其次,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今國內國際始終存在質疑和否定《宣言》和《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錯誤論調。原國防大學教授辛子陵2008年在《炎黃春秋》雜志第3期發表文章《走出<共產黨宣言>的誤區》中說:“一場以消滅私有制為結局的革命,一種以排斥先進生產力為特征的社會制度,無論以什么堂皇的名義,都是沒有前途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私有制和資產階級,無論遭到多大誤解,無論怎樣被妖魔化,最終都會被人類認同,脫離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走向更高生活水平的平等和正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是不能消滅的,消滅了還得請回來。這是20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失敗留給后世的最根本的教訓。”再如1989年日裔美籍學者福山在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發表的《歷史的終結》文中提出了“歷史終結論”觀點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已經最后戰勝了社會主義。國內還有些人鼓吹當代資本主義已經克服了過去的毛病,恢復了青春,在這些人頭腦中,資本主義社會已經變成了“理想天堂”,他們還借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較大的曲折等原因,也開始懷疑共產主義是否是人類發展的方向和共產黨人奮斗的目標,宣揚共產主義欺騙了我們,導致相當多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共產主義理信念完全喪失。上述謬論就是對《資本論》觀點的根本否定,是對100多年來世界發展史特別是資本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史的根本否定。馬克思《資本論》的觀點有助于批判和揭示這種這些錯誤觀點的荒謬性,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再次,《資本論》中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思想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沒有唯物史觀,就沒有《共產黨宣言》,更沒有《資本論》。《資本論》是馬克思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更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的經濟規律做出的科學結論。唯物史觀最重要的基本觀點是物質生產、階級斗爭、社會基本矛盾、群眾史觀等基本原理。因此,《資本論》全書中體現的唯物史觀的這些基本原理也沒有過時,也對當代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資本論》揭示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就在于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本身就是經濟領域里的階級斗爭,由此導致的帝國主義國家對落后國家的經濟掠奪和武裝侵略、占領、文化滲透等都是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就是當今世界活生生的階級斗爭。有剝削壓迫,就一定有反抗斗爭,由此必然引發無產階級和世界各國人民反抗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霸權主義的斗爭。朝鮮和伊朗人民反對美國制裁的斗爭就是國際階級斗爭的典型表現。《資本論》中的階級斗爭理論不僅適用于國際斗爭,也適用于中國的國內現實。改革開放40年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止,國內愈演愈烈的腐敗現象及黑惡勢力的猖獗本身就是尖銳激烈的階級斗爭的表現。最近打黑除惡斗爭中發現的湖南新晃“操場埋尸”案本身就是階級斗爭。離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根本無法解讀這些社會現象。
四、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究竟怎樣“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和指導思想。但筆者發現,當今思想理論界存在著一種對待馬克思主義錯誤的研究態度和方法。
第一,不敢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內容特別是精髓思想完整、準確闡發出來。如去年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理論界發表了大量文章。但揭示和闡明《宣言》的階級斗爭、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觀點的文章少之又少,即使有些文章提到這些觀點,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不能深入闡發上述思想在《宣言》全書及其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理論地位。批判《資本論》“過時論”,如果不講《資本論》的核心、精髓思想剩余價值理論及資本的本性原理,不講這個原理在整個《資本論》的理論地位,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嗎?
第二,割裂、歪曲經典著作中的一些基本觀點。也以《共產黨宣言》研究為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確實是《宣言》中的一個極其重要思想,但這一思想不能離開全書中的階級斗爭、群眾史觀、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等思想。它是《宣言》一書的整體思想中的其中之一。但近些年來,某些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大家”大講特講《宣言》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且把它提高到《宣言》的核心思想地位,否定《宣言》中的階級斗爭、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及其內在聯系等。這顯然是典型地割裂和歪曲《共產黨宣言》。再如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思想。這段論述是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講馬克思為什么對研究經濟學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發現了唯物史觀,然后講唯物史觀物質生產方式、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等原理。“兩個決不會”是馬克思表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時講的,著重還是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的又一種表述方法。但哲學界的某位“大家”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把“兩個決不會”解讀為是對資本主義發展現狀(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還沒有發展到必然滅亡的階段)的概括,是對《宣言》中“兩個必然”的修正。這不典型地是對馬克思學說的修正和歪曲嗎?
第三,不敢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批判和回答社會現實中尖銳激烈的社會問題。毛主席《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批判了那種把馬克思主義當做好箭好箭,就是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革命之的理論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研究方法。但當代中國思想理論界卻存在有一種主觀主義的研究方法,就是他們也聯系實際,但不聯系或者繞開國內國際尖銳的社會沖突、矛盾等社會問題,如中國當今極其嚴重的社會腐敗問題,社會群體矛盾問題等等基本見不到或很少有馬克思主義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有獨到深入的分析和論證的文章。他們只聯系官方文件、領導人講話和現行路線、方針、政策,且一律從經典著作中尋找理論依據不加任何分析地論證其正確性。這種理論研究文章當今思想理論界太多太多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歪曲、割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甚至根本否定馬克思主義觀點的真理性。這同樣是一種理論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研究方法。
第四,缺乏論證的內在邏輯性。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思想體系,其科學性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內在的邏輯性。馬克思主義所有的著作都有這種特點。《資本論》這種特點更為突出。任何深入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人都能夠為《資本論》的深刻的內在邏輯性所折服。我們學習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認識問題,必須體現出分析和論證的內在的邏輯性來。如果分析論證過程中缺乏內在邏輯性,那絕對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論文,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說服力。筆者記得2017年7月,《人民日報》發表蘇州大學一馬克思主義教授寫的文章《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文章立論無疑是正確的,但該文論證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具有意識形態性,由此直接推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堅持正確方向。顯然二者之間缺乏邏輯性。我們之所以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堅持正確方向,不僅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意識形態性,更根本原因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無產階級的階級屬性。如果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意識形態性,那么歷史上的所有社會學科包括儒家學說、宗教神學、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論都具有意識形態性,難道我們也應該重視和加強這些學科建設和教育嗎?這種典型的缺乏科學邏輯性的文章竟然刊載在《人民日報》的理論版上。一些批判《資本論》“過時論”的文章也犯有類似的錯誤。
思想理論界出現上述現象和方法,既與社會大環境,與私有化、市場化改革,與私有觀念的嚴重泛濫有關系,也與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自身的世界觀及其改造、思維方法和理論素養等有直接關系。這不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點到為止。
本文的見解也不一定正確,望理論界的同仁和其他讀者、網友同志批評指正!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最新修訂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