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好干部是寶貴的人力資源的財富,是克敵制勝的重要保證,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力量。基層干部是離群眾最近的人,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想真正了解群眾需求,必須要善于“傾聽”。
“聽”字為先,方知民意。春江水暖鴨先知。把靜聽做在先、民意才能知在前。作為一種工作作風和學習方法,傾聽是貫徹群眾路線的起點,是形成信任的前提和基礎。“聽”的本身就是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破解難題要先聽,要把“傾聽”做在先,“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找準問題癥結所在,才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解決群眾的難題。
“聽”有真心,才得真意。身入才可心入、深入方能真聽,傾聽需要一顆赤城真心,真心實意、坦誠相待。領導干部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流,一句真誠的安慰、一個實際的行動,都會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從心底里接受你、感謝你,作為群眾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領導干部的“傾聽”是否真心實意,不管是朋友親人,還是干部與群眾之間的傾聽,只有不走過場,付出真心誠意才能從群眾中得到真心地反饋,群眾是破解問題的答案,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理解傾訴者的心情和處境,站在群眾的角度感知他們的困難和心境,理解他們的心情和需求,才能從群眾中找到破解問題的答案。
“聽”貴有恒,久久為功。“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傾聽群眾的聲音要經受住時間的考量。一次兩次的“聽”,很難得到群眾的信任,只有常聽、多聽,才能得到信任,只有多與群眾親近,多聽聽群眾的俚語鄉音,群眾才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時時聽、處處聽、事事聽,才能全方位的了解群眾需求,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科學決策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言能聽,道乃進”。”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為政得失的有效途徑。認真傾聽民聲,善于凝聚民意、匯集民智,讓民意暢通,才能助于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
作者:鐘語微 工作單位: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鎮人民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